袁振芳 王文峰
(臨沂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1]這表明,勞動教育在新時代學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具有重要定位和作用。新時代注重開展學校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因為勞動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的重要作用,還在于當今社會對勞動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全面,如學校推行勞動教育往往會側重勞動的“吃苦、受累”的意義和體驗,學生在勞動中難以感受到勞動的光榮感和幸福感。由于新一代的青少年生活在生產力發(fā)達的社會,加之學校不夠重視勞動教育以及父母的溺愛等因素,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并不深刻??傊?,社會各方面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存有一些偏差,忽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價值,使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弱化或者缺失。中學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期,因此大力推進勞動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讓學生能夠真正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探究學校勞動教育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作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我國學校勞動教育的內涵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需求以及黨和國家所賦予的歷史責任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和豐富,勞動教育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展,這就造成了勞動教育內涵界定的困難,使之在具體實踐中常常出現無標準和無目的的現象。目前學術界對勞動教育的概念并不統一,結合相關定義,本文將學校的勞動教育界定為通過理論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勞動價值觀,促進其樹立勞動幸福觀,塑造人生價值觀的教育活動。
“實踐是指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性活動?!盵2]人可以通過實踐檢驗著自己感性的主觀目的、愿望與意圖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檢驗著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是否正確。勞動是指能夠創(chuàng)造人和人類社會、實現和完善著人的本質,并作為人們全部社會關系形成基礎的活動。勞動和實踐相互滲透,密不可分,但兩者在內涵上具有一定區(qū)別。實踐是在人的主體意識下的感性活動,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能動性,其作用在于有意識地自主改造和探索世界;勞動則更加突出創(chuàng)造人和人類社會的這一內涵。另外,實踐需要理論的指導,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之上發(fā)展勞動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诖?,“勞動教育”概念需要國家、社會和學校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具體的、感性的實踐不斷探索、踐行和充實。本文將學校勞動教育的內涵界定為是通過理論和實踐來培育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教育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之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盵1]這其中,“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顯然是引導人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價值基礎,也體現出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觀。
崇尚勞動,是指全社會樹立起“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1]的社會風尚。首先,崇尚勞動源于勞動創(chuàng)造人進而成就人的本質。人類是由古猿一步步進化而來的,從猿到人的轉變,并不單純依賴生物的自然進化,僅靠生物進化難以實現由自然界向人類社會的跨越式轉變。自然界的生物進化只是在古猿的身形體態(tài)上為人類提供了自然前提,真正完成這偉大飛躍卻是通過勞動實現的。勞動使古猿學會制造和使用工具,以此為標志,古猿就進化成了人。因此,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而且使人類在勞動中豐富和完善著自身。其次,“崇尚勞動在于勞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需要?!盵3]簡單來說,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在于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兩個方面。然而,無論是實現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fā)展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從某種程度上講,都必須通過勞動完成。因此,實現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就是要在全社會樹立起“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1]的社會風尚。
尊重勞動,是指全社會要樹立起“尊重一切有益于人民與社會的勞動”這一社會風尚。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勞動,只要是為祖國和人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作出積極貢獻,都值得稱贊和認可。尊重勞動有兩層內涵:尊重勞動本身和尊重勞動者。首先,要尊重勞動本身。不管付出何種類型的勞動,不管是消耗體力、消耗智力還是兩者共同消耗的勞動,只要是合法勞動、誠實勞動并對社會有益,都值得尊重。其次,要尊重勞動者。勞動類型多樣,勞動者也各不相同。雖然勞動者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其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個性特點、職業(yè)分類、性別、種族等的不同,付出不同的勞動,但是各階層勞動者人人平等,共同為創(chuàng)設美好生活而奮斗,就值得尊重。
因此,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既是人類自身發(fā)展進步的需要,更是新時代全社會應當弘揚和踐行的勞動價值觀。
“所謂勞動幸福,簡單來說就是指人通過勞動使自己的類本質得到確證所得到的深層愉悅體驗。”[4]勞動幸福觀是追求“勞動幸?!钡膬r值選擇和導向,樹立勞動幸福觀是培養(yǎng)學生勞動價值觀所要達到的終極目標。幸福是屬于人的幸福,所以人的本質是理解幸福的關鍵?!霸隈R克思主義視角下,勞動是理解人本質的基礎,進而也是理解‘幸?!幕A。”[5]因此,勞動和幸福具有根本一致性,樹立勞動幸福觀能夠提高人的勞動幸福程度,實現美好生活。
新時代愿景下,人民的幸福最根本的就是實現美好生活。那么,幸福何以體現?首先,體現在物質生活的不斷富裕。勞動推動生產力加快發(fā)展,勞動人民收入增加,在物質層面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滿足。其次,體現在精神生活的不斷豐富。從長遠來看,當物質產品豐富成為一種常態(tài),人們將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簡言之,人們通過勞動體驗到物質和精神層面的美好,感受到美好生活的真諦就是幸福生活。因此,美好生活要靠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只要勞動者樹立勞動幸福觀,付出誠實勞動,就能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實現自我價值。“因為物本身不具有內在超越性,它不能引導人們超越自身的有限性,也承載不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6]”。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同時完善和發(fā)展了人和人類社會,使人們生活越來越美好,人生越來越幸福。
價值觀首先表現為人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從而凝結成一定的價值目標;其次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目標,人們要不斷地進行生產活動和社會實踐,通過不斷探索、判斷、選擇和積淀,逐漸形成對事物是非曲直、真善美和假惡丑的價值評價標準,也就形成了價值觀。因此,價值觀的形成需要通過實踐不斷地探索、認識和踐行,才能形成穩(wěn)定的符合時代背景和有利于個人發(fā)展進步的價值觀。但由于每個人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個人在實踐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程度不同,所以每個人的價值觀也不盡相同。中學階段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定型,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在這個關鍵時期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培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意義深遠。
學校勞動教育的核心內涵就是培養(yǎng)學生“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的勞動價值觀,從而發(fā)揮其對塑造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積極作用。
崇尚勞動的價值取向源于勞動創(chuàng)造人進而成就人的本質。學生崇尚勞動的關鍵在于充分認識到了勞動的本源性價值,深知空想不會創(chuàng)造價值,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chuàng)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另外,學生對勞動發(fā)自內心地熱愛與憧憬也肯定了勞動對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大意義。勞動能夠促進學生道德、智能、審美、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第一,道德不僅要內化于心,還要外化于行,要以勞樹德;第二,通過勞動讓學生做到手腦并用,促進人智力的發(fā)展,以勞強智;第三,勞動可以促進學生增強體質,發(fā)展體能,以勞強體;第四,學生在勞動中形成發(fā)現美、體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以勞逸美??傊?,勞動不僅創(chuàng)造人,人也在勞動過程中豐富、發(fā)展、完善并成就著自身。正是因為勞動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國家也大力提倡勞動教育,而且每五年開展一次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通過評選各行各業(yè)涌現出的大批愛崗敬業(yè)和無私奉獻的先進模范人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使人們崇尚勞動,增強勞動意識,激勵學生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對學生正向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激勵導向作用。
“美好生活”是人類永恒追求的目標,而“勞動是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現實手段?!盵7]美好生活是隨著勞動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演進的生活,勞動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離開勞動者的踏實付出和誠實勞動,馳于空想,美好生活就不可能發(fā)展和實現。因此,尊重勞動這一價值引領作為尊重勞動者的內在要求,能夠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即學生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腳踏實地勞動。另外,學生尊重勞動,關愛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有利于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總之,只有從心底敬畏勞動,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勞動,真抓實干工作,人民才能實現美好生活的愿景。因此,尊重勞動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馬克思認為價值觀都是歷史的、隨著時空不斷變化的,沒有永恒不變的價值,只有不斷變化的價值。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實踐,學生正是在不斷的勞動實踐中形成、檢驗和修正著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首先,勞動實踐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的理論以及自身的生活進行思考,明確定位,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目標,促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在不斷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也會有較大程度的提高,不斷檢驗已有價值觀的合理性,有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后,通過勞動實踐,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能夠客觀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有助于更好地修正和充實自身的價值觀,實現人生價值。因此,勞動價值觀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具有檢驗和修正作用。
學校勞動教育為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想要發(fā)揮好學校勞動教育對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塑造作用,要有具體的實施路徑。
學校要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教育體系,保障其對學生正向價值觀的塑造作用,必須使外在的政策引導與內在的強基固本相結合,遵循勞動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完善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體系,形成勞動教育的常態(tài)化、持續(xù)性和系統性。
第一,完善勞動課程體系。當下,很多學校的勞動教育缺乏頂層設計和系統規(guī)劃。特別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勞動教育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失去其獨立的學科地位,極大地影響了學校勞動教育的發(fā)展,因而要恢復和確立勞動教育的獨立學科和課程地位,堅守課堂陣地,著重完善勞動課程體系。基于此觀點,加之“雙減”政策的首要任務就是落實義務教育階段課后延時服務的主題和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為學校構建勞動教育學科體系提供了機會,有利于激勵各級各類學校在課內和課后延時服務中開展符合學生需要的、具有學校和地域特色的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這不僅使課后延時服務有了可開展的主題,也加強了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并且有針對性地確立勞動教育的課程和課時,在固定的課后服務時間內實施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校本課程,保障了實施勞動教育的時間,促進了學校和學生的多元發(fā)展,彰顯出勞動教育的可持續(xù)性與長效育人性。
第二,完善學校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當前,能夠站在整體育人的高度構建較為完善的高質量勞動課程體系的學校較少,多數學校仍處于零散的、碎片化的課程開發(fā)與實施水平上,對勞動課程的目標、實施和評價等缺乏一體化思考和有意識地優(yōu)化設計,難以保障好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塑造正確價值觀的積極作用。因此,學校要遵循政策要求,重視勞動教育體系內涵解讀,不斷完善勞動教育的評價實施策略,構建多元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既要注重客觀的量化評價,也要注重勞動教育的價值引領,通過綜合采用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制定出系統全面的評價指標,將學生的勞動成果、勞動認知、勞動情感和價值等綜合納入勞動教育評價機制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障勞動教育,發(fā)揮好促進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作用。
學校勞動教育重在引導學生身體力行,付出勞動,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式去勞動,克服部分學生“輕視勞動”的偏見。在以往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背景下,勞動教育曾被異化為政治運動的工具,使人們談“勞”色變;窄化為學習生產技能的載體,重“勞”而輕“教育”,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虛化為教育懲戒的手段,使勞動成為懲罰學生的工具。這些對勞動的片面化認識由來已久,新時代的學校勞動教育應明確好目標定位,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針對新時代學生的特點,通過豐富學校勞動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的勞動價值觀。
新時代的學校勞動教育內容應涵括學生勞動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勞動與人類歷史、勞動與社會、勞動與中國夢、勞動與心理、勞動與法律、勞動與安全、勞動與人工智能、勞動與勞動關系、勞動與閑暇、勞動與異化勞動等主題,結合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與勞動相關的問題,普及必要的實用知識,使學生深刻認識勞動,拓展科學視野,客觀看待勞動,從思想上克服以往對勞動的誤解。學生只有深刻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樹立起“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的勞動價值觀,才會真正激發(fā)其對勞動的感悟,從而全身心投入到勞動實踐中,并在勞動實踐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實現人生價值。
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學校勞動課往往被忽視,加之信息網絡化環(huán)境下快餐式娛樂泛濫,導致部分學生勞動意識淡薄,勞動精神缺乏,養(yǎng)成了好逸惡勞、渴望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不良觀念,對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消極影響,因而要發(fā)揮好學校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崇尚勞動模范,弘揚勞動精神。模范和榜樣具有激勵和矯正等功能,通過挖掘模范人物和榜樣人物的勞動故事,同時重視主流媒體的宣傳和輿論引導作用,加大網絡宣傳,講好勞動故事,啟蒙學生的勞動價值認同,激發(fā)學生的勞動情感,強化學生的勞動精神,引導學生向勞動模范和榜樣人物學習,從而使其確立目標、修正言行,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品質。
此外,“勞動實踐是強化勞動精神認同,實現勞動教育目標的關鍵。青年只有投身勞動實踐,才能體驗勞動的意義,內化勞動情感,主動創(chuàng)造勞動價值?!盵8]學校勞動教育可以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勞動實踐來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結合豐富的勞動教育主題內容,開展相應的多姿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勞動能力,促進其勞動精神的實踐養(yǎng)成,從而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在無私奉獻中實現自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之,學校勞動教育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作用極其重要,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勞動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克服空洞的理論說教,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引導學生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實現人生價值,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一定的啟示。
【相關鏈接】
臨沂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前身為臨沂師范??茖W校馬列教學部,2000年與原臨沂師范專科學校政治系、原臨沂教育學院政治系整建制合并成立臨沂師范學院政法與經濟系。2003年在政法與經濟系基礎上分別組建了法學院和商學院,其中法學院下設法律系、政治系和馬列部。2011年8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馬列部)獨立設置,成立臨沂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院以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努力開展社會服務和聯合辦學為重點開展工作,以實踐臨沂大學“紅色育人工程”為特色,力促學院進入更高的發(fā)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