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鳳林,張志遠
(山西大學 法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三全育人”作為教育理念和育人指導思想經歷了萌芽期、探索期和發(fā)展期。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三全育人”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得到深化和提升,體現在“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和時代精神,是黨和國家對新時代高校育人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望?!叭恕弊鳛橐惶转毦咧袊厣挠斯ぷ黧w系,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為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建設者和接班人。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1]全員育人是指高校全體教職工都有職責對在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育人是指高校全體教職工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體教學制度設計和具體教學操作環(huán)節(jié);全方位育人是指全面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構建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網上網下協(xié)同育人機制,著力打造“三全育人立交橋”。
法學教育是應用性特色和實踐性特色最鮮明的專業(yè)教育。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發(fā)布《關于堅持德法兼修實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yǎng)計劃2.0的意見》(以下簡稱《2.0意見》),《2.0意見》表明:“三全育人”的理念深入法治人才培養(yǎng)過程,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法治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新目標,要求各法學類院系切實提高法學教育內涵式發(fā)展和法治人才培養(yǎng)能力,為全面推進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2]誠然,法學專業(yè)的實踐育人教學不僅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法科生和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內容,也是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加強法學實踐育人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培養(yǎng)當代法治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法科生實踐能力的新型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法律模擬法庭教學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建設法學虛擬仿真實驗室,法科教師以實際案例為教學文本,通過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使法科生站位不同法律職業(yè)角色,例如:法官、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等,進行法律適用的實際操作,其仿真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使學生具有較為真實體驗。
“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理論探究,首先,法學院系應當以推進“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建立和優(yōu)化為目標,在理論課堂與實踐教學方面充分發(fā)掘“三全育人”的元素和內容,規(guī)劃目標與實施方案應當落實教學管理服務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理論與實踐兼?zhèn)涞母咚刭|法治人才。其次,在高校法學課堂融入法律實踐教學內容是培養(yǎng)優(yōu)秀法治人才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體現綜合育人的創(chuàng)新模式。再次,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三全育人”視野下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法科生教育轉型發(fā)展中的必然選擇和重要創(chuàng)新點,也是法學教育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教學模式,以習近平教育思想為主導,立足“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堅持“立德樹人”的主要目標,努力開辟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實踐教學改革發(fā)展之路。
“三全育人”理念是對承擔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教學者提出的新要求,既要求具有扎實的實體法教學基礎和程序法理論功底,又要求具有實踐教學的育人經驗。由于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具有實踐性的鮮明特征,這就決定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現了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特色價值。傳統(tǒng)法學教學課堂主要表現為理論授課為主,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同時,一些教師也會加入案例在課上講解,并且讓學生選擇一種角度進行評述,但存在理論與實踐難以契合的缺陷,這是對法學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大挑戰(zhàn)。然而,法學虛擬仿真實驗室的建設,通過信息技術將實務案例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具體展現在學生面前,授課教師通過設定具體的實訓教學計劃,引領學生將所學知識理論運用到實踐案例中,讓學生切實感受不同環(huán)節(jié)對應不同法律適用,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以山西大學法學院為例,至2021年3月,山西大學法學院已經開設了三門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包括:“刑事、民事法律案例分析”“模擬法庭”和“法律診所”,實訓目標涵蓋法學理論知識擴展、實踐能力和素質提升以及以德育人,其中:任課教師均為在各自領域學術研究較為突出的教師,具有堅實的課程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開設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不僅訓練法學教育專業(yè)(以下簡稱“法科”)學生的法律邏輯和法律思維,也使得法科學生的知識在仿真實驗中得以運用和檢驗,不僅解決了法科生實踐訓練少的難題,也為培養(yǎng)法科生實務操作提供了實踐機會。
“三全育人”理念是對承擔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實踐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提出的新要求。傳統(tǒng)法學設計主要以“理論灌輸”為主,分門獨立講解實體內容與程序內容,使法科學生在理論上對法律適用難以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在實踐中對法律適用難以形成明確思路,然而,法律實務往往要求實體與程序相適應,這就對法科生實踐操作提出了一大挑戰(zhàn)。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具有實體性與程序性相結合的特色價值。首先,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具有完整的實訓教學機制,例如:實驗分組階段、實驗操作階段和實驗評價階段,提供了科學可行的教學設計全階段。其次,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涵蓋了實務操作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宏觀上具有全程性,微觀上具有針對性,例如:在刑事訴訟案件中,法學虛擬仿真實驗室可以展現從案件發(fā)生、警方調查取證、檢察院決定起訴到法院終審判決等一系列流程,可以針對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展現不同的情景布局,增強了法學實驗的現實氛圍,同時,在不同環(huán)節(jié)中,法科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加實驗訓練,應對不同的程序時選擇相應的實體法律運用。再次,教師可以通過點擊“進入實驗”,觀察學生的每一操作流程并作出具體實驗指導以完善實驗內容,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實現程序內容與實體內容的相一致。
“三全育人”理念是對承擔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實踐教學設計體系提出的新要求。傳統(tǒng)法學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內容形式單一,主要是以與實務部門建立法學實踐基地,為法科學生了解和參與司法實踐搭建實訓平臺,在大學寒假、暑假和畢業(yè)實習階段組織學生到基層法律實務部門開展實踐,這樣的實踐體系具有時間的集中性,而缺少平時的實踐鍛煉,法科學生從事的實踐工作也主要以整理案卷與文案記錄等簡單工作,缺少實質性內容的鍛煉,針對性較弱。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具有虛擬性與現實性相結合的特色價值。首先,現實性在于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具有豐富的實際案例資源,學生們可以在實驗室中選擇不同身份,進行各自角色在案例環(huán)節(jié)中的流程,聚焦深層法律爭議焦點,適用不同的法律規(guī)范并展開辯論。其次,虛擬性在于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專業(yè)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3]旨在讓學生熟悉司法機關的法律實務操作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4]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實驗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延伸實驗教學的時間和空間。[5]將現實的經典案例通過科技手段再現,讓學生們在虛擬實驗中發(fā)揮自己所學,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使虛擬環(huán)境與典型現實案例有機結合,采用流程圖、動畫、語言、文字等多種方式進行情景模擬,實現虛實結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提高實踐能力和素養(yǎng)。
“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應當直面難題,即:首要解決實踐教學中“誰來育人”的重點問題?!叭恕崩砟钪邪叭珕T育人”的主體要求。大學教育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是授課教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理論知識功底。法學院系的授課教師是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設計主體和主要力量,他們不僅精通法學基本理論知識,也有著豐富的實踐育人經驗。因為實訓課程通常以程序法和實體法為主要內容,也即授課教師團隊既應當包含實體法授課教師和程序法授課教師,又應有精通實體法與程序法結合于一身的授課教師。當然,僅僅依靠法學教師講授實踐課程,有一定實務操作知識盲區(qū)的局限性,絕大多數教師是畢業(yè)于法學院校之后就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缺少對實務工作的了解與探究,難以完全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法律實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加入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全員育人”理念的重要體現,例如:基層法官、干警、律師、法務等工作人員,他們不僅有著豐富的實務經驗,同樣對現有法條內容的缺陷持有自身見解,具有針對性幫助法科學生理解實務困境與理論缺陷,他們的指導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和實踐性,可以指導學生實踐中的常態(tài)做法。同時,一項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是離不開學院教務服務部門和實踐管理部門技術人員提供的大力支持。例如:需要增設該課專門技術管理人員,主要從事錄入上課學生的個人信息、安排學生選課和課程時間、協(xié)助學生使用線上實驗教學和日常維護實驗室系統(tǒng)等輔助性工作,不僅從科學技術上保障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也通過教學服務工作實現了育人。
教學設計是一個“三全育人”理念下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法科學生實踐主要集中在畢業(yè)前的兩到三個月的實習時間,實踐教學時間較短也是當下法學實踐教育主要缺陷,不符合實踐教學漸進性和反復性規(guī)律。因此,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法科教師應當注重實驗教學項目管理、指導、監(jiān)控、評價等全過程方面 ,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應當落實在全過程育人,具體包括實踐準備階段、實踐實施階段和實踐評析階段。
3.2.1 實驗準備階段
在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準備階段主要包括:授課教師對項目簡介、實驗分組和確立實驗角色。首先,要確立分組,教師應以一定單位為基礎將實驗班級分為不同組別依次開展實驗活動。其次,實驗學生對各自組別的實驗角色的選擇與分配,實驗角色通常包括請求方律師、答辯方律師以及法官,由于不同的角色背后會隱含不同的實踐任務,可能會出現有的角色“任務多”,有的角色“任務少”的情況,這一階段極易引發(fā)學生之間的爭議,影響后續(xù)實驗流程和結果。此時,授課教師應當主動協(xié)調學生之間矛盾,比如:可以告知學生考核方法不以實驗角色的任務量作為考核標準等。在分組與角色定位設定后,便是教師對此次實驗項目的整體簡介,具體包括實訓內容(選取案例的出處、案例的來源、案例的主要爭議和相關證據或其它材料)和實訓環(huán)節(jié),也使學生明白此次實驗的目的和要求。
3.2.2 實驗實施階段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包含了豐富的案例,每一個案例都會對應不同的實驗要求和實驗目的,以及詳細實驗流程圖。在這一階段中,首先,實驗小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擬定工作進程方案,按照時間進度進行配合,否則會嚴重影響實驗效率和積極性。其次,實驗小組需要查閱相關法律、教科書和研究文獻,認真準備,遇到困境時可以請求授課教師進行指導。同時,注重成員內部的團隊合作,共同研究和解決問題,形成代表各自角色定位的法律文書。面對面的會談或庭審時,大膽表達,有意識培養(yǎng)法律人的口頭專業(yè)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單獨對信息的處理和分析,以及與其他同學之間觀點的爭議會不斷重復這一階段,不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法律表達、法律邏輯和法律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
3.2.3 實驗評析階段
實踐評價階段是整個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畫龍點睛階段。實驗結束后,各小組成員應當分別總結心得體會,在“學生信息管理-實驗報告”欄目下根據相關模板提交實驗報告。如果實驗小組互相配合,積極參與,正確駕馭流程得出該糾紛的一種解決方案,該實驗為成功。否則,實驗為失敗。該解決過程和解決方案在程序正當性、證據運用、法律問題分析三個方面的質量高低,共同決定了實驗結果的質量高低。學生應當對實踐過程和實踐結果反思存在的不足,在今后作出針對性的改變。同時,教師通過對每一小組具體實驗過程的觀察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明確指出實踐活動中的學生在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實體問題與程序問題的不相一致之處,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教學設計。也可以邀請實務部門的法律工作者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結合真實的法庭審判活動進行比對評析,提供司法實務中常見且可行的法庭詢問、法庭調解、法庭審判等法律技術的指導。在此過程中,通過評析學生實驗中的問題,學生可以作為將來學習中重點關注和改進的重點,從而加強專業(yè)學習的能力。
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落實在全方位育人就應當需要綜合線下和線上實訓相結合,司法實務與畢業(yè)實習相結合。不僅老師在授課中細心指導,學生也應積極參與實驗研究。課堂中既有充滿法律邏輯的理性辯論,也有激情昂揚的實驗對抗,最大限度內還原偵辦案件流程中每一環(huán)節(jié)的真實場景。最終,通過對每一實際案例的認真模擬與訓練,以全方位的育人的培養(yǎng)模式推進法學專業(yè)實踐教學的信息化、科技化發(fā)展。
立足于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者的新時代中國法學教育便命。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形成“三全育人”的長效機制,探索構建體現法學教育特色要求與實現“三全育人”目標的育人模式,既是法學教育貫徹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高等法學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有益實踐。在厘清“三全育人”基本內涵基礎上,提出法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貫徹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教學目標、特色價值、落實機制。特別提出和論證了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實體性與程序性相結合、虛擬性與現實性相結合的“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法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三方面特色價值,以及包括實驗理論講授教師、實務技能指導教師、實驗管理員等在內的全員育人機制;實驗準備、實驗實施、實驗評價等在內的全過程育人機制;校內外、課內外、線上下等在內的全方位育人機制。以期在法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實踐中深化“三全育人”理念,形成“三全育人”機制和氛圍,提升“三全育人”質量和效果。然而,“三全育人”無論是作為教學理念,還是教育原則,其真正的貫徹落實仍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每一個教育單位、以及全社會持續(xù)發(fā)力、不斷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