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暉
(樂清市農業(yè)農村局,浙江樂清 325600)
鐵皮石斛作為我國傳統(tǒng)名貴中藥材,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被《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列為三級保護野生藥材物種,目前在我國云南、安徽、浙江、福建、四川、重慶、廣西等?。ㄗ灾螀^(qū)、直轄市)得到規(guī)?;N植。鐵皮石斛對生長環(huán)境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在生長期間易遭受病蟲侵害,因此實際產量存在不確定性。對鐵皮石斛人工栽培技術的優(yōu)化改進是提高鐵皮石斛實際產量、取得理想經濟效益的關鍵,本文針對此問題展開分析。
一般情況下,鐵皮石斛栽植在高標準大棚內的立體架空竹木栽培床中。在搭建高標準大棚時,使用鋼筋鋼管材料搭設大棚骨架,在棚頂部位固定綁扎塑料無滴薄膜,鋪設遮陰率在70%左右的遮陰網,同時在棚內搭建水肥一體化系統(tǒng),以調節(jié)棚內環(huán)境的溫濕度與土壤肥力。在搭建立體架空竹木栽培床時,準備若干直徑不小于10 cm 的木棒,將木棒拼裝成立體三角傾斜式的框架,在框架內部鋪設寬30~40 mm 的竹木條,在相鄰竹木條交界處預留寬1.5 cm 的縫隙,在竹木栽培床上鋪設基質即可。如選擇在野外栽植鐵皮石斛,栽植地需要滿足冬季氣溫不低于-5 ℃、環(huán)境半陰半陽、全年平均氣溫在20~30 ℃等條件,并清除周邊分布的野草雜灌[1]。
以相關機構提供的馴化組培苗或是人工分株繁殖的植株作為種苗,盡量選用1~2 年生、生長健壯、色澤正常的種苗,剪除過長的根須,將主莖與輔莖長度分別控制在60 mm 和40 mm 左右,清除根部的灰塵污漬與瓊脂,并使用濕青苔等材料覆蓋種苗根部起到保濕作用。在準備鐵皮石斛瓶苗時,工作人員應第一時間拔出瓶塞,將瓶苗放在透氣陰涼環(huán)境中,以排出瓶內多余水分。在葉片干燥后,向葉片噴涂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同時定期在葉片上噴水保濕,使用清水反復沖洗表面黏附營養(yǎng)液,待瓶苗預處理完畢后再進行栽培。
鐵皮石斛對栽培基質的性能特性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需要準備具備良好通風透氣性與保水性的基質,且所選基質要來源廣泛、原料易得,以此控制鐵皮石斛的栽培成本。一般情況下,主要選用水苔、椰子皮、木屑、花生殼及木塊等作為栽培基質,將其破碎為粒徑在2~3 cm 的顆粒物,如使用碎樹皮、碎枝葉、碎紅磚三類材料組成“三合一”栽培基質,將用量比例控制在4 ∶2 ∶4。同時,對基質原材料進行預處理,將碎樹皮用水反復沖洗后堆漚2~3 個月進行去脂軟化處理,將碎枝葉剁碎成12 cm 小段后堆漚發(fā)酵2~3個月形成有機肥料,將碎紅磚破碎成多棱角顆粒物,便于鐵皮石斛將根系固定在碎紅磚上。在準備栽培基質時,禁止將玉米秸稈、細鋸末、高堿性石塊、動物糞便肥料等作為基質。例如,使用玉米秸稈作為栽培基質時,由于這類材料的含糖量偏高,易滋生病蟲害;而基質中摻入細鋸末時,容易在后續(xù)出現基質板結現象,削弱基質層的透氣性能[2]。
鐵皮石斛在我國云南、浙江、河南等多個省份都有栽培,考慮到不同地區(qū)的氣候條件、環(huán)境質量存在明顯差異,因而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栽培方法,常見方法包括床栽、地栽、立體架空栽培、仿野生栽培、生態(tài)栽培等。
床栽多用于夏季溫度偏高、空氣濕度大的區(qū)域。采用床栽方法時,須提前搭建離地0.4~0.8 m 的苗床,在苗床上鋪設基質,在基質中栽培鐵皮石斛。
地栽多用于冬季溫度或全年氣溫相對較低的區(qū)域,對地面進行整平處理,直接在地面上制作特定尺寸的種植床,在床內先后鋪設濾水層與基質層,再栽植鐵皮石斛。
立體架空栽培多用于氣候環(huán)境不適宜鐵皮石斛自然生長的區(qū)域。具體應用時,須在現場搭設高標準大棚,人為營造適宜鐵皮石斛生長的環(huán)境,并在棚內搭建立體架空栽培床,在床內栽培鐵皮石斛。此方法主要用于栽培生長時間超過10 個月、長度控制在25 cm 以內的鐵皮石斛,同時兼顧產品質量與產量兩項要素[3]。
仿野生栽培是指將在遠離城市區(qū)域栽植馴化3~6個月的鐵皮石斛固定在石頭或是樹木上,使其直接與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接觸。例如,采取貼樹栽培方式,選擇樹皮粗糙、生長健壯、表面生長苔蘚的闊葉樹,削除局部主干樹皮,在表面涂抹牛糞、泥漿混合料,將鐵皮石斛栽植在闊葉樹破皮部位,使用竹篾等材料進行綁扎固定。
生態(tài)栽培適用于氣候條件滿足鐵皮石斛自然生長、環(huán)境質量較佳的區(qū)域,該方法是直接在樹木或石頭上固定栽培鐵皮石斛,后續(xù)不進行人工干預,任由鐵皮石斛自然生長。根據實際生長情況來看,在采取生態(tài)栽培方法時,鐵皮石斛的重金屬含量大幅降低,藥用價值得到顯著提升,但生長周期較為緩慢,普遍在18個月及以上,且多數鐵皮石斛的莖條長度在20 cm 以內。
為保證鐵皮石斛健康生長,避免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而出現病害問題,必須在栽植期間做好水分、光照、溫濕度調節(jié)、施肥、人工授粉等方面的撫育管理工作。1)在水分管理方面,剛移栽鐵皮石斛對水分較為敏感,如果缺水或水分過多,將出現生長緩慢或爛根等問題,因而需要在新根萌動后再進行澆水,遵循間干間濕的原則,首次澆足水分,待后續(xù)基質發(fā)白后開展二次澆水作業(yè)。同時,考慮到不同季節(jié)的氣溫、空氣濕度有所不同,應制訂面向各季節(jié)的澆水方案,如在冬季適當減少澆水量,在夏季增加澆水量并提高澆水頻率。2)在光照調節(jié)方面,在大棚頂部設置透明塑料薄膜與遮陰網,確保自然光可以射入棚內環(huán)境,通過調整遮陰網層數控制遮光度。一般情況下,將幼苗期的棚內光照強度控制在6 000~15 000 lx,將成苗期的棚內光照強度控制在10 000~30 000 lx。
5.1.1 黃葉
鐵皮石斛黃葉病害常見于每年冬季,表現為植株出現大量黃葉,已封頂植物下部形成黃葉為正常情況,不屬于黃葉病害。這一病害的形成原因包括控水過度和控水不及時,如在鐵皮石斛栽種于少雨干燥氣候的區(qū)域中時,需要嚴格控制植株水分,如果淋水頻率和單次淋水量不合理,會因植株水分超標和失水而出現黃葉病害。對于這類病害,需要將栽培環(huán)境的空氣濕度始終控制在80%左右,定期開展葉面補水與基質淋水作業(yè),同步測量基質含水率,根據測定結果調整淋水頻率及單次淋水量。
5.1.2 萎蔫
鐵皮石斛萎蔫病害常見于每年7—8 月,這一時期環(huán)境氣溫相對較高,且環(huán)境溫度高于基質溫度,基質水分、鐵皮石斛葉片水分的蒸發(fā)速度在高溫條件下加快,實際水分蒸騰量遠高于平均值,因而出現葉片失水萎蔫現象。為預防萎蔫病害的出現,需要開啟空調等機械設備來控制棚內環(huán)境溫度,將溫度保持在25~30 ℃,必要時采取微噴灌措施來彌補過多的水分蒸騰量。
5.1.3 爛根
爛根病害常見于每年6—10 月,這一時期我國多數地區(qū)處于雨季,在降水量增大的情況下,空氣濕度增高、基質含水量增加,進而導致鐵皮石斛遇水浸泡,出現爛根狀況。與此同時,在鐵皮石斛撫育管理期間,如果存在施肥量超標、未及時疏松土壤(基質)、基質板結、澆水量超標等情況時,也有可能出現爛根病害。為預防爛根病害的出現,要在雨季來臨前做好相關防雨工作,通過在大棚內安裝除濕機控制棚內空氣濕度;而在采取仿野生、地栽等栽培方式時,則在鐵皮石斛上部搭建塑料擋雨棚,在周邊挖設排水溝和截水溝。同時,根據鐵皮石斛生長情況與現場環(huán)境情況,合理制訂撫育方案,計算澆水量、施肥量等參數的最優(yōu)值,定期疏松基質層,及時處理基質板結等問題[4]。
5.2.1 黑斑病
黑斑病常見于每年3—5 月,初期表現為鐵皮石斛葉片出現大小不一的黃褐色斑點,隨著時間推移,斑點面積持續(xù)擴大,逐漸形成輪廓清晰、略有下沉現象的黑褐色水浸狀斑點,最終擴散至整葉,造成葉片枯萎脫落的嚴重后果。黑斑病出現的原因在于病原菌滋生,在氣流作用下向周邊傳播蔓延,因而黑斑病主要以區(qū)域性擴散形式出現,對周邊范圍內的大量植株造成影響。目前來看,對于黑斑病普遍采取化學防治方法,每隔7~10 d 在葉片上噴涂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是每隔15 d 在葉片上噴涂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 000 倍液。條件允許前提下,需要交替使用不同種類的藥劑,避免相關病原菌對單種藥劑形成抗藥性。
5.2.2 心腐病
心腐病常見于每年雨季,新發(fā)葉片是染病高發(fā)部位,初期表現為葉片形成細小、帶有清晰邊緣的紫褐色濕斑,隨著時間推移,濕斑面積持續(xù)增大,并在中心部位形成黑塊,在受到外力擠壓碰撞時向外滲水,最終造成葉片發(fā)黑變軟乃至腐爛的后果。心腐病的產生原因在于鐵皮石斛遭受煙草疫霉菌侵害,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條件下,病原菌具備較強活性而迅速繁衍,通過基質、流水等渠道向周邊傳播。為預防心腐病的出現,要做好通風工作,盡可量維持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條件,以此抑制病原菌活性,避免心腐病大面積出現。同時,采取化學防治手段進行防治,對于未患病鐵皮石斛,在葉片上噴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300 倍液。而對于已患病的鐵皮石斛,則剪除患病葉片,在剩余葉片上噴灑1%波爾多液,起到阻擋病害蔓延的作用[5]。
5.3.1 介殼蟲
在鐵皮石斛生長期間,常見的介殼蟲種類分為粉蚧、盾蚧兩種,這類蟲害常見于每年2—9 月。以盾蚧為例,其將口器刺入鐵皮石斛的根莖或是葉片中,持續(xù)吸食汁液,延緩鐵皮石斛生長、破壞葉綠素,或引發(fā)煤污病等其他病害,嚴重時導致鐵皮石斛全株死亡。對于介殼蟲害,需要根據蟲口密度、影響范圍選擇相應的防治措施。例如,在蟲口密度偏大或是鐵皮石斛落葉死亡時,必須完全銷毀病株,避免病株上殘余介殼蟲向周邊傳播;在蟲害程度較為輕微時,每隔7 d在葉片上噴涂25%蚧死凈乳油1 000 倍液,連續(xù)噴藥1 個月。
5.3.2 蚜蟲
蚜蟲常見于每年1—3 月,對鐵皮石斛的侵害方式與介殼蟲較為相似,蚜蟲將口器刺入葉片、嫩芽、花苞等部位,持續(xù)吸取枝葉養(yǎng)分,表現為鐵皮石斛生長放緩、花葉明顯變形,并因持續(xù)分泌蜜露而出現煤污病。為預防蚜蟲問題出現,需要提前做好通風管理與水分管理工作,定期掀開頂部塑料薄膜與遮陰網加快空氣流通,在環(huán)境干燥時噴霧灑水進行保濕處理,通過改善鐵皮石斛栽培質量抑制蚜蟲繁衍、侵蝕。同時,針對已遭受蚜蟲侵蝕的鐵皮石斛,則在葉片、花苞等部位噴涂7%花椒液。
5.3.3 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常見于每年2—9 月,屬于暴食性害蟲,在夜間啃食鐵皮石斛的嫩芽與葉片,重點觀察栽培區(qū)域內是否分布體色呈現暗褐色夾雜橙黃背條的成蟲,或是前翅呈灰褐色、夾雜白色條紋的幼蟲。對于斜紋夜蛾,考慮到這類害蟲具有趨光性,可以采取物理防治手段,避免化學藥劑對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鐵皮石斛生長態(tài)勢造成不利影響。一般情況下,選擇在夜間于大棚、栽培床周邊安裝防蟲網,或是安裝照明燈具,以此阻擋斜紋夜蛾進入、驅使斜紋夜蛾遠離栽培區(qū)域。
為實現鐵皮石斛高產目標,提供具備更高藥用價值的優(yōu)質產品,推動我國鐵皮石斛栽培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工作人員必須要提高對人工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全面掌握技術要點,嚴格把控各環(huán)節(jié)栽培作業(yè)質量,根據典型病蟲害成因、癥狀來采取相應防治處理措施,做到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