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重洋
We+ 健身中心教練在公益鍛煉時間帶領殘障孩子進行鍛煉(We+ 健身中心供圖)
第一次走進位于北京朝陽區(qū)雙井社區(qū)We+健身中心的人們,目光常會被這樣一幅景象所吸引:一群殘障孩子在教練帶領下有條不紊地進行體能運動,一旁的父母獲得片刻“喘息”時間,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幾名殘疾人工作人員則穿梭于運動場地;周圍正常健身的人們時而向那些歡聲笑語的孩子投出好奇眼神,時而與殘疾人教練、營養(yǎng)師交流健身心得……
從雙井地鐵站D口直行不到300米,便可看到We+健身中心“多元人群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孵化基地”的標識。這個由殘奧會射箭冠軍高芳霞2017年創(chuàng)建、北京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支持的健身房,正用一種新模式根植街區(qū)、輻射社區(qū)。
北京We+健身中心免費資助殘疾人運動員參加職業(yè)教育與培訓,并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就業(yè)崗位,引導公眾接納殘疾人群體和關注殘疾人事業(yè)。與此同時,該機構為社區(qū)及周邊的殘疾人提供免費服務、搭建公益信息發(fā)布平臺,鼓勵他們走出家門,以期解決殘疾人社會融入難、就業(yè)難、創(chuàng)業(yè)難等問題。
發(fā)展至今,背井離鄉(xiāng)求醫(yī)的殘障兒童及家長、身殘志堅的殘疾人工作人員、過往輝煌的退役運動員教練等匯聚于此,書寫著自己別樣精彩的人生。
“在我看來,這類孩子其實并無太大的不同,我們需要做的是多給他們一些關注和支持,要耐心,因為每個人的花期并不一樣?!盬e+健身中心教練楊小峰說。
高芳霞今年40歲,她是2008年北京殘奧會射箭冠軍,We+健身中心創(chuàng)始人。
在這位山西女健將看來,開辦健身中心并不是一時沖動?!跋M裎乙粯拥臍埣踩擞腥谌肷鐣目臻g、能夠廣泛交友,有健身的地方,有工作可做。”高芳霞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在旁人看來,高芳霞有著風光無兩的過往——23歲裸辭,孤身來京加入射箭隊,28歲衛(wèi)冕殘奧冠軍,30歲打破世界紀錄,40歲受邀參加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向世界展示“溫柔一擁”。但從高芳霞的視角而言,或許還有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同樣以23歲為起點,第一次穿上假肢,每天訓練后殘端磨得血肉模糊;人到中年,做出開辦健身中心的抉擇,卻不想遇到了疫情的沖擊……
時間回到高芳霞的4歲,一場大火讓她被迫截去右腿??祻秃螅]有因身形“特殊”而自怨自艾。在學校里,高芳霞仍像健全人一般要求自己;在生活中,吃飯、穿衣、洗衣、做家務等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父母和老師給予的關愛,是她最好的“拐杖”。
中專畢業(yè)后,高芳霞進入當?shù)孛旱V微機室錄文件,這份工作簡單也安穩(wěn),生活如同一口古井般風波不驚。改變人生的關鍵點是在一日下班之后:高芳霞偶然看到,電視上播放著雅典殘奧會新疆選手王燕紅拿到射箭冠軍的場景。
電視中女射箭運動員那種直面人生的沖勁讓她記憶猶新,多年后談起當時情形,高芳霞仍激動不已?!跋矚g射箭,更喜歡射箭時氣定神閑、收放自如的狀態(tài)。我也要到外面看看”。
這一年,高芳霞23歲。在旁人詫異的眼神中,她毅然砸了“鐵飯碗”,只身踏上開往北京的列車。
到北京后的生活波瀾迭起,“從早到晚,訓練量或許比搬運工人都大”,高芳霞回憶。每每完成一天訓練,她的右腿與假肢接觸的地方常被磨得血肉模糊。
“疼也要忍著,再難再痛苦也盡全力。”高芳霞說。2005年試訓結束后,她毅然加入北京殘疾人射箭隊。次年入選國家隊,也是在這一年,在韓國世界殘疾人射箭錦標賽中,高芳霞與隊友奪得團體金牌;2008年北京殘奧會上,高芳霞獲得反曲弓個人項目銀牌和團體賽金牌;兩年后的廣州亞殘運會上,她又一次打破世界紀錄。
在攀登一個又一個別人難以企及的巔峰過程中,高芳霞也目睹了很多殘障人士,因為身體抑或其他方面客觀上的殘缺,將自己囿于一方狹隘世界,無法正常社交。人到中年,高芳霞心底有個念頭越發(fā)強烈:“夢想建成這樣一家健身房:讓所有傷殘人士快樂鍛煉、融入健全人社區(qū),讓大家謀得生計、通過勞動獲得尊嚴。”
說干就干。2017年,北京朝陽雙井,一個新式綜合健身中心誕生了,一時間獲得社會各方諸多肯定。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lián)合多部門和社團組織主辦的“中國創(chuàng)翼”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大賽上,該項目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項目”稱號;在北京市殘聯(lián)等四家單位共同主辦的北京青年融合創(chuàng)業(yè)大賽上,該項目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在北京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支持下,“We+健身中心”逐步成為雙井地區(qū)較大的綜合健身中心?!?/p>
談及給健身中心取名“We+”時,高芳霞頗有感慨:“這個名字的寓意是:我們一起,有礙的我們尋找有愛的你。”
秦錚,今年32歲,北京市殘疾人輪椅擊劍隊運動員,We+健身中心前臺工作人員。
15歲時,教練看中秦錚的獨特優(yōu)勢,將其選入訓練隊。聊到運動生涯時,秦錚動容地說 “當時,教練覺得我比較小巧機靈,適合擊劍。后來,我逐漸喜歡上這項運動?!?/p>
在32歲之前,秦錚的生活保持著食堂、宿舍、訓練場“三點一線”的生活。早晨6點準時起床,7點半吃完早飯,此后,忙碌的訓練一直持續(xù)到下午6點,如果有加練的話會更晚。一連數(shù)年的耕耘讓秦錚收獲頗豐:2021年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秦錚代表北京隊,將輪椅擊劍項目銅牌收入囊中。
在赫赫風光背后,秦錚也時常為退役后的生活焦慮:“備戰(zhàn)時我過得很充實,可比賽過后不知方向何在。退役后我能做什么?未來該如何規(guī)劃?”
高芳霞把秦錚看作小妹妹,她對這個妹妹心存一份擔憂。一個偶然機會,正面臨人生十字路口選擇的秦錚收到了高芳霞和北京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We+健身中心”項目負責人郝悅的邀請。
“我的確想嘗試新的事物,但不想拖累別人,也不想被別人施舍。高姐說可以去試試看,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做事情,郝悅老師也鼓勵支持我?!币慌募春?,秦錚加入We+健身中心,“跨越式”地從一名輪椅擊劍運動員轉身成為一名前臺運營工作人員。
實現(xiàn)“跨越式”轉身的,還有在We+健身中心任職宣傳崗的王嚴。與秦錚不同,今年33歲的王嚴此前是一名裁縫。
17歲就從老家大連來到浙江嘉興服裝廠打工的王嚴,右腿患先天雙側股骨頭畸形?!半m然也治過,但現(xiàn)在走路還是有些一瘸一拐,不好受力?!?/p>
服裝廠工作強度大,一周6天,早上8點到晚上10點基本不間斷。閑暇時王嚴喜歡看直播、玩直播。在直播中,他憑借著一副好口才,讓直播間的氣氛高潮不斷。一段時間后,王嚴發(fā)現(xiàn)有個“神秘人”一直占據(jù)榜一位置,默默地支持他。好奇心驅使下,他與這位“神秘人”取得聯(lián)系,沒想到對方居然就是北京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郝悅。
原來,郝悅一早就關注到這位具有“特殊之才”的殘疾人小伙,并在一段時間的接觸觀察后向他發(fā)出邀請?!昂聬偫蠋煯敃r問我想不想為其他殘疾人做些什么,我當然想!”沒有絲毫猶豫,王嚴立馬辭職北上,轉型成為We+健身中心的一名宣傳人員。
從裁縫到宣傳人員,王嚴覺得“我目前仍有很多方面需要學習,寫稿、拍視頻、剪片子等都得從頭學起,不過我有信心學會、學好”?,F(xiàn)今的王嚴,憑借好口才和開朗性格,同會員打成一片。不僅如此,人們也經(jīng)??吹剿е鞑拇┧笤谶\動場地之間——在“北京We+健身中心”視頻號中,王嚴的作品常常獲得不少人的點贊。
10月,高芳霞正在We+ 健身中心內進行健身鍛煉(王嚴/ 攝)
從最初對健身中心的好奇觀望,到基本上每天都來健身房參加公益體能訓練,17歲的奇奇(化名)和家人僅用了一周。
奇奇出生時大腦缺氧致使腦癱,一側身體行動和協(xié)調能力受阻。奇奇媽媽從河北滄州農村來到北京,與丈夫白手起家從事蔬菜運輸?!吧缕嫫婧螅X得特別對不住孩子,只能百般地對孩子好。”多年間,奇奇父母輾轉北京各大醫(yī)院,只為盡可能讓女兒與常人無異。談起往事,這個堅強的女人眼含熱淚。
奇奇是不幸的,但又很幸運。父母并沒有因為她的“不完美”而冷眼相待,相反,他們給予她超出健全人數(shù)倍的愛與陪伴。全家分工明確,爸爸在外掙錢,媽媽作為全職家庭主婦一天24小時陪伴奇奇。馬上成年的奇奇剛從北京市東城區(qū)特教學校畢業(yè)?!拔覀兘K有一天會離開她,到時候怎么辦?讓她現(xiàn)在進入社會就業(yè),也不現(xiàn)實?!逼嫫鎷寢寣ε畠旱奈磥響n心忡忡。
一個偶然機會,奇奇母親在幾個要好的殘障孩子家長口中聽說了We+健身中心。“知道這里會有針對社區(qū)及周邊殘疾人的免費鍛煉服務,而且離我們住的地方也近?!北е囈辉嚨膽B(tài)度,奇奇和媽媽來到健身房。
短短幾天,奇奇便喜歡上了這里?!霸跅罱叹毢推渌叹毜挠柧毾拢嫫娆F(xiàn)在的行動協(xié)調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上次吃到她做的方便面,我真的非常開心?,F(xiàn)在一來到健身房,她就與楊教練打招呼,性格開朗了許多。”奇奇媽媽說。
在這里,殘障人士能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社會的被需要感和認同感;而健全人也可以在與殘障人士不斷接觸中,逐步消解對該群體的陌生感,達到“祛魅”的效果。
這位被奇奇媽媽和其他家長贊不絕口的“楊教練”,全名楊小峰,畢業(yè)于沈陽體育學院,青少年體適能訓練是他的強項。
“在我看來,這類孩子其實并無太大的不同,我們需要做的是多給他們一些關注和支持,要耐心,因為每個人的花期并不一樣?!睏钚》逭f。在他的眼中,幫助像奇奇這類孩子會讓他收獲不一樣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這種滿足更多是精神層面的?!睏钚》逭f,“特別是在每一次跑跳訓練指導后,看到孩子們的笑臉,聽到他們很真摯的‘謝謝教練’,覺得這一天的辛苦都瞬間消解了?!?/p>
這位身高190cm的東北男人曾是北京賽艇隊運動員,他16歲進入訓練,曾有輝煌職業(yè)生涯。退役后,他又從事了長達7年的商業(yè)健身教練工作。這樣一個從業(yè)經(jīng)歷豐富的健身人才,為何甘于扎根We+健身中心?
楊小峰給出了他的答案:“很重要的一點是,我比較認同We+引導公眾接納殘疾人群體和關注殘疾人事業(yè)的理念;在這個過程中,我獲得了殘障人士的認可,這種成就感讓我備受鼓舞?!?/p>
We+健身中心并不只針對殘疾人群開放。作為北京雙井地區(qū)較大的綜合健身中心,它張開懷抱,歡迎多元人員來此進行健身鍛煉。
作為居住在雙井附近社區(qū)的一名白領,今年27歲的小雅(化名)是We+健身中心的常客。“最初,我是抱著懷疑態(tài)度的,因為擔心殘障人士影響到自己的鍛煉,但事實上并沒有,工作人員都很專業(yè),而且很會照顧人。幾個殘障孩子和我弟弟年齡差不多,每次碰面,他們都會熱情地跟我打招呼?!毙⊙耪f。
像小雅這樣懷著好奇走進健身房后被“圈粉”的健身會員不在少數(shù)。We+健身中心的出現(xiàn),搭建了一個“殘疾人走入社會,健全人認識殘疾人”的平臺。
郝悅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這里,殘障人士能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社會的被需要感和認同感;而健全人也可以在與殘障人士不斷接觸中,逐步消解對該群體的陌生感,達到‘祛魅’的效果。我們想引導大家認識到,不論身心是否殘缺,都是社會構成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p>
在We+健身中心,眾人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角色。
現(xiàn)在走進這里,或許會看到前臺秦錚一臉聚精會神地整理會員信息,若是有人前來健身,她臉上會泛起笑容,指引你走進鍛煉區(qū)。跟秦錚搭檔的同事張建輝以前是一名殘疾人舉重健將,現(xiàn)在已成為中心的健身營養(yǎng)師。今年上半年因疫情,他和幾名健全人教練組織了線上居家體育康復項目,通過線上互動探索適合殘疾人的體育鍛煉模式,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
平常下午的2點非高峰時段,是健身中心固定向社區(qū)內心智障礙家庭等提供免費訓練服務的公益時間。這時,在健身中心鍛煉的會員人數(shù)寥寥,但卻充滿著孩子的歡聲笑語。奇奇和小伙伴在教練楊小峰的指導下,認真地進行跑跳訓練,臉上掛滿了汗珠。楊小峰目不轉睛地觀察著孩子們的狀態(tài),不時在本子上記錄著。在他的工位上,有一份“特殊”檔案,其中記錄了奇奇等孩子們的訓練節(jié)奏、運動數(shù)值、鍛煉計劃等關鍵信息。
從多年的忙碌之中突然“解放”,奇奇媽媽時常會有些手足無措。出于對教練和工作人員的真摯感謝,她會把自己做的美食帶到中心,分給眾人。今年的立冬,奇奇媽媽和其他幾位家長自告奮勇地在健身中心雜物室包起餃子,給大家過了一個暖心的節(jié)日。
傍晚時分,來鍛煉的會員多了起來,奇奇會跟著王嚴和秦錚學著做一些接待的工作,或許拿上人生的第一份工資已然不遠。
上半年剛參加完北京冬奧運會的高芳霞也常到中心來,除了處理日常工作和會議等瑣事,有些時候她也會在此健身訓練,找找在賽場上的感覺。在她心里,這里不僅是個健身房,更像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對于未來,高芳霞很自信:“肯定會越來越好,期待殘疾人能夠更好地主動接觸社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大家的認可。”她神色堅毅,與在場上比賽射箭一般,氣定神閑,卻又勝券在握。
(實習生張馨月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