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熙光
安陸市普愛醫(yī)院口腔科,湖北安陸 432600
口腔科是該院乃至世界各大醫(yī)院的重要科室,該科室專業(yè)性比較強,在診治與治療期間,臨床有關經(jīng)驗占較大比例[1]。長久以往,口腔科醫(yī)生會經(jīng)過3 年以上的理論學習,在掌握口腔治療理論基礎知識后,逐步轉向臨床學習階段,實習學生會按照帶教老師要求進入口腔科進行臨床實習與學習,在病歷書寫、醫(yī)囑處理等日常工作學習中,掌握口腔科有關的臨床知識[2-3]。但由于口腔科學習時間較短,且學習內容較多,在實習結束后實習學生所掌握的口腔疾病診斷、治療知識較為膚淺,很難形成系統(tǒng)性的思維判斷,所以臨床要不斷更新與完善帶教模式[4-5]。該科室為了提高帶教效果、帶教質量,采用PBL 臨床教學模式,為了解此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對2020 年1—4 月納入的98 名在該院實習的學生進行調研,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調研共納入98 名在該院口腔科實習的學生。按照教學模式不同,將實習學生分為常規(guī)帶教組、PBL教學組,各49 名。常規(guī)帶教組:男25 名,女24 名;年齡22~25 歲,平均(23.51±1.21)歲。PBL 教學組:男24 名,女25 名;年齡23~25 歲,平均(23.59±1.1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guī)帶教組實施常規(guī)教學模式,即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具體如下:學生步入科室后,老師向實習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我介紹,相互了解后,帶教老師按照授課大綱向實習學生傳授口腔科基礎疾病、常見疾病的理論知識,同時指導實習學生進行模擬操作,并從旁指導。
PBL 教學組實施PBL 教學模式,具體教學方式如下:(1)帶教設計:將49 名入組實習學生分為3 組,分別為16 名、16 名與17名,在該院口腔科實習3 個月,實習首月為教學階段,按照PBL 教學模式提出問題,主要問題為臨床工作中常見的臨床現(xiàn)象解釋、診斷方式,口腔疾病治療操作方式、疾病預后判斷等,再傳授查閱資料方式、小組研討方式,讓實習學生自己討論問題。(2)教學實施:①起始階段。實習學生進入科室后,對于疾病認知程度僅局限于書本知識,對臨床操作相對較為陌生,為此在本階段要協(xié)助實習學生完成疾病初步診斷、治療模式、治療操作、疾病采集等知識的熟練掌握,此階段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如以何種治療、治療方式優(yōu)點與不足為主,使實習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臨床操作技巧,提高實習學生常規(guī)治療理解、髓腔解剖理解程度,同時布置作業(yè):觀察牙位牙髓解剖變異、形態(tài),完成常規(guī)治療描述、容易出現(xiàn)問題描述,診療日記每日一篇。②中期帶教階段。此階段評估實習學生對于口腔內科治療方式、操作模式的掌握情況,增加教學難度,此階段要求實習學生每星期寫2 篇診療日記,日記分析內容與前一階段相比質量更高,此階段教學目的為提升診斷效果,使實習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治療方案、治療計劃,實習學生操作技能與上一階段相比應更加成熟,并且能夠具備獨立與病患溝通、交流的能力,此階段主要教學內容、問題集中于病案分析,本階段后期,按照實習學生實際情況鼓勵實習學生主持晨會或晚會,每一名實習學生最少主持一次會議,實習學生在主持會議后,剩余實習學生與帶教老師對主持內容進行分析,對于問題進行探討,得出結論。③最后階段。此階段為帶教實習末期,實習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口腔科常見疾病,診療日記每星期也縮減為1 篇,晨會或晚會由帶教老師與實習學生輪流主持,此階段以提高臨床操作技能、診斷準確率為主,使實習學生具備完整且清晰的醫(yī)患交流思路,提高醫(yī)患交流能力,此階段主要問題為合并疾病的診斷與治療,臨床常見現(xiàn)象的進展,以小組討論方式進行,可提高實習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列舉出合并、典型以及標準病例,同時提出問題,以小組形式讓實習學生課后自行討論,同時可采用翻閱資料的形式得出結論,在下節(jié)課中回答,帶教老師協(xié)助分析,總結結論。
總結帶教結果:①帶教滿意評分結果。采用評分方式評價實習學生對于該次帶教滿意程度,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證明對帶教滿意度越高。②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采用評分方式進行評價,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證明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越高。③操作技能得分。采用評分方式評價,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證明實習護生操作能力越強、越為熟練。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常規(guī)帶教組護理滿意評分較PBL 帶教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帶教滿意評分比較[(),分]
常規(guī)帶教組實習學生基本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得分為(85.15±1.09)分;PBL 帶教組實習學生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得分為(90.11±1.15)分,常規(guī)帶教組實習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得分較PBL 帶教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912,P<0.05)。
常規(guī)帶教組操作技能得分(84.59±1.12)分;PBL 帶教組操作技能得分(90.22±1.09)分,常規(guī)帶教組操作技能評分較PBL 帶教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216,P<0.05)。
口腔科是我國臨床醫(yī)學中的重要分支學科,主要收治口腔頜面部皮樣、頜面部淋巴管瘤、表皮頜下間隙感染、齒狀突發(fā)育畸形、頜骨造釉細胞瘤、上頜竇惡性腫瘤以及各種牙齒疾病患者[6-7]??谇粚I(yè)學生在學校學習結束后,需要在指定醫(yī)院完成口腔臨床實習,口腔科實習中,完成整個課業(yè)的重要過程,學生能夠將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jīng)驗,為日后工作打好基礎??谇豢婆R床教學中,傳統(tǒng)帶教模式以老師為主,老師在前面講述,實習學生認真傾聽授課內容,同時做好筆記并以此進行模擬臨床操作,這種帶教方式雖然有效,但作用不太理想,而且無法調動實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故而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知識得分并不理想。雖然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方式,能夠全面性、系統(tǒng)性的為實習學生普及與講述口腔科常見的疾病治療常識,充分體現(xiàn)出口腔科學的基礎性、系統(tǒng)性,這種帶教方式在實施中以老師講述為主,實習學生聽從并被動接受,實習學生能夠掌握書本上、理論上的知識,但無法將知識轉變?yōu)閷嵺`與操作技能,不利于學生發(fā)揮主觀的能動性,與臨床工作、操作、實際偏離,現(xiàn)下這種帶教模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口腔科帶教需求[8-9]。
基于上述情況,該科室采用了PBL 教學模式。PBL 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問題基礎對實習學生進行授課、傳授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1969 年由Barrows教授所提出,現(xiàn)如今已經(jīng)成為臨床常用的一種帶教模式[10]。這種帶教模式主要是由授課老師提出臨床問題,進而連帶出一系列的臨床常見知識與臨床技巧知識,再鼓勵實習學生以翻閱資料、查找相關文獻獲取到答案[11-12]。這種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填鴨方式教學相比,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實習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迅速增加醫(yī)學常識,同時能夠使學生全方位地掌握處理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式、方法,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幫助實習學生建立其終身學習的良好方法與習慣。而且PBL 教學模式還具備以下優(yōu)勢:①Flexner 在1910年曾指出,世界上沒有一種能夠比興趣更加具備吸引力的東西,也沒有任何一種比從實際出發(fā)為原則更具有激發(fā)的作用。PBL 教學模式運用在實踐性較強的口腔臨床帶教中,帶教老師通過診療日記和學生交流,可促使實習學生能夠不斷深入與鉆研課本,使其能夠將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從而獲取到解決與分析問題的能力。②在利用晨會或晚會主持中,可鍛煉實習學生溝通與解決突發(fā)問題的能力,而且在晨會或晚會集中講述問題與傳授知識,可促進帶教老師和實習學生之間交流,幫助實習學生拓展與拓寬學習層面,提高實習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帶教老師在處理、分析、理解臨床問題中的習慣性思維、工作方式、職業(yè)素養(yǎng)與準則以及人生觀念均可對實習學生起到規(guī)范性的作用,給日后工作打好基礎。③通過帶教老師與實習學生之間的不斷交流,使授課老師在不同授課階段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教學更加具體。在帶教老師與實習學生討論中,帶教老師的態(tài)度起到至關重要的態(tài)度,能夠發(fā)揮關鍵性的作用,在討論中以討論式、誘導式為主,這種討論形式改變了以往填鴨式、說教式的不足,可提升實習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高教學效率打下基礎。④在帶教中,PBL 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帶教授課模式,這種帶教方式融合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綜合信息能力、查閱資料能力、觀察能力,在此基礎上制訂與下放問題,使實習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提高臨床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面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⑤PBL 帶教中,通過實習學生診治日記分析、閱讀培養(yǎng)、晨會主持等方式,便于帶教老師掌握實習學生實際情況、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帶教授課過程中能夠根據(jù)每一位實習學生特點而因材施教,對于實習學生日常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再以課后作業(yè)布置、晨會或晚會討論、病例分析形式進行解決,周而復始、反復循環(huán),提高與加深學生學習的認知,進而提高學生理解能力,使其能夠牢牢地掌握臨床操作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奮斗目標。
經(jīng)過該文分析以及階段性的教學,筆者得出以下體會:PBL 帶教模式應用于口腔科帶教,經(jīng)過該科室?guī)Ы汤蠋煵恍概Γ嵘藥Ы绦Ч?,實習學生也比較喜歡這種授課方式。該院口腔科教學中,在PBL 帶教模式實施后,提升了實習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動探求知識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改善與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在日常實習學生步入工作以及在家庭生活時,均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與基礎。而且PBL 帶教模式將傳統(tǒng)常規(guī)教學的“教為主,學為輔”的模式轉變成為現(xiàn)下的“學為主,教為輔”的模式。雖然PBL 帶教模式實施效果十分理想,但既往帶教中仍存在一定的難度,例如科室硬件設施不齊全,學生在科室內不能查閱資料與文獻,只能在實習結束后回寢室查詢。另外,PBL 帶教模式引入時間較短,經(jīng)驗不足,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帶教老師在日常授課中,要用大量的精力整理、融入教學模式,針對此情況,該科室授課時不斷參與院方組織的PBL 教學模式的培訓,以此提高自身素養(yǎng)與帶教授課經(jīng)驗。
該文證實:①常規(guī)帶教組理論知識掌握得分較PBL帶教組低(P<0.05),此結果充分表明PBL 帶教模式實施效果優(yōu)異,能夠提高實習學習理論知識掌握程度;②常規(guī)帶教組操作技能評分較PBL 帶教組低(P<0.05),此結果充分表明PBL 帶教模式實施效果優(yōu)異,可提高實習護生操作能力,為日后工作做好基礎;③常規(guī)帶教組護理滿意評分較PBL 帶教組低(P<0.05),此結果充分表明可實施效果的優(yōu)異性。
綜上所述,口腔臨床教學中,PBL 帶教方案實施效果優(yōu)異,此帶教方案值得臨床應用與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