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卉,隆 重,饒 婕
(南華大學,湖南 衡陽 421001)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fā)展,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規(guī)模的逐漸擴大,發(fā)展速度的顯著提高,如何更加切實有效地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是國家和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1]。學校能否培養(yǎng)出對社會有貢獻的高水平人才取決于學校是否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和科學的評價。高校教師評價是對教師工作現(xiàn)實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活動,是一種旨在調節(jié)教師行為,明晰教師工作職責和義務的重要舉措。構建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是健全教師評價制度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激發(fā)教師工作熱情,提升工作業(yè)績,也有利于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實現(xiàn)教師和學?!半p贏”的重要手段。
西方國家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早,也發(fā)展得較為完善,盡管大部分國家尚未形成專門的教師評價體系,但是他們早已建立起了符合自身發(fā)展狀況的導師遴選和評價模式,這些模式對制定科學合理,綜合全面的導師評價具有借鑒價值。王光彥[2]指出美國,加拿大的高校教師評價制度包括標準、程序、方法、指標、結果的使用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制度特征是引入了競爭機制,這可以促使教師不斷地深入學習,提升自我。
地方高校要加強師資隊伍水平、提高核心競爭優(yōu)勢、推動學校深層發(fā)展,就必須重視對教師的考核評價。藺洪全和王國武[3]研究了現(xiàn)今高校在教師考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運用AHP法從從師德、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社會服務六個方面設立了考核指標體系。韋施婷和王志剛[4]認為根據(jù)時代的不同,教師評價體系應該與國家政策方針保持一致且不斷完善,要把導師評價看作是一項系統(tǒng)的發(fā)展的過程。
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世界性、歷史性、實踐性難題,涉及歷史文化傳統(tǒng)、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思想觀念等多重因素,涉及不同主體,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必須以攻堅克難的勇氣、久久為功的韌勁,進行系統(tǒng)設計、辨證施治、重點突破。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旨在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破“五唯”為導向,以五類主體為抓手,著力做到政策系統(tǒng)集成、舉措破立結合、改革協(xié)同推進,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5]。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fā)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保證和提高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切日益增強,辦好人民滿意的研究生教育,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是我國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近年來,我國高校在教師評價體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仍然有部分授予學位的高等學校在教育質量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長期以來,高校對教師的評價方式都是采取在年末或聘期末進行硬性考核,以此來決定教師的晉升和薪酬。這種只依靠學校組織的單方面考核的評價模式涉及的主體過于單一,對教師的評價也過于片面,長久如此,教師非常容易對工作產生疲憊感和厭惡感,這勢必會對教師的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從而阻礙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正在趨向于分層分類發(fā)展,不同類型的高校應該有不同的戰(zhàn)略定位和培養(yǎng)方向,因此對教師的評價要求也應該各有側重,有所不同。然而,有部分高校存在盲目跟風現(xiàn)象,沒有立足于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和定位,盲目照搬其他學校的評價制度,從而造成了教師評價體系的雷同。除此之外,還出現(xiàn)用同一套標準體系對不同的主體進行評價的現(xiàn)象,這種為了節(jié)省時間,降低成本的評價程序不利于教師的個人提升,更不利于導師隊伍的建設發(fā)展。
《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推動師德師風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準確把握師德師風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清醒認識到師德建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和嚴峻考驗,例如,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公平公正原則的摒棄、侮辱學生事件的發(fā)生、教書育人職責的背離等問題,這些不規(guī)范的指導行為,不嚴謹?shù)慕逃L嚴重損害了教師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也很難組建成一支高質量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多元評價主體,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自我評價。讓教師參與到評價活動中,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清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推動教師加強自我提升;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優(yōu)勢,有助于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和歸屬感。二是學生評價。學生作為與教師接觸最為直接且頻繁的主體,他們的評價信息是不可或缺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與教師息息相關,緊密相連,他們對教師的觀察和認知比其他評價主體更加全面和真實。在評價主體中加入學生評價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還能促進師生的溝通交流。三是同行評價。實施同行評價可以在科研成果這方面進行更為專業(yè)和權威的評估和認定,能夠避免學術不端風氣的形成,減少行政權力舞弊的產生。
地方高校在設立導師評價權重時,應該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展開,把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等列為重點評價對象。除了在教育教學方面設定標準外,需要把評價重點放在科研成果上,例如學術研究的前瞻性、科研成果的創(chuàng)新性、論文發(fā)表的質量性等;研究教學型大學是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的一種學校,它一般是科研與教學并重,專注于培養(yǎng)具有研究潛力和敏銳洞察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在為教師設計評價指標時,要在教育教學和科研成果上保持均衡,兩手并抓,這樣才能讓學校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也可以依據(jù)教師群體差異設計權重。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群體,他們的研究內容、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不能僅僅依靠一種評價體系來對其進行統(tǒng)一的考核,這樣有失效度更有失偏頗。我們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科背景設計不同的有所側重的評價指標,例如對工科教師的評價,應該將評價重點放在實踐能力和科研質量方面。
《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推動師德師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作出了規(guī)劃,然而就我國目前現(xiàn)行的師德考核機制來看,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有待完成。首先,完善師德考核內容的制定。明確導師不得要求研究生從事與學業(yè)、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務,不得違規(guī)隨意拖延研究生畢業(yè)時間;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與研究生發(fā)生不正當關系。導師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人文關懷,關注研究生學業(yè)、就業(yè)壓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其次,明確師德考核結果的運用。高??梢詫⒖己私Y果作為教師職稱評定、薪酬待遇和評優(yōu)評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據(jù),從而提高教師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視,以此來推動學校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對于考核結果不達標的教師,學校要對其進行約談,加強管理,必要時可以采取一票否決制,將違反師德的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最后,落實師德考核機制的監(jiān)督。在學校對教師實行師德考核機制的過程中,要有學校成立的督查小組,以及學術組織等社會機構進行全程監(jiān)督,設立行之有效的師德投訴舉報平臺,這種內外聯(lián)合的督導制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考核的公平公正,也可以確保師德師風建設要求的落實。
教師承擔著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為了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規(guī)范指導行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優(yōu)秀導師,高校應當構建起遵循社會規(guī)律,符合時代要求的導師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