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遵義會議“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是從黨百年奮斗的宏闊視域,以黨的“決議”形式再次對遵義會議給予的實事求是的評價。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和2021年兩次視察貴州期間,多次談及遵義會議歷史和遵義會議精神,強調“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要求“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站在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起點上,深入學習領會《決議》,重溫遵義會議歷史,傳承遵義會議精神,研究詮釋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和寶貴經驗,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一、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遵義會議因其特有的偉大歷史轉折和寶貴經驗永載史冊,黨的三個歷史“決議”對遵義會議所作的相關表述,就是對遵義會議歷史地位的高度肯定。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分析研究遵義會議歷史,必須從遵義會議召開的特殊歷史背景、湘江戰(zhàn)役之后紅軍關于行軍方向的分歧、遵義會議上圍繞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經驗教訓的總結以及遵義會議前后一段時期紅軍面臨局勢的根本性變化等方面展開。
遵義會議是在黨和紅軍面臨著極端危險的特殊歷史背景下召開的一次生死攸關的重要會議。1931年1月,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留學蘇聯(lián)的王明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不久后他開始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由此,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逐步推行。1933年夏,蔣介石調集百萬軍隊發(fā)動了規(guī)??涨暗牡谖宕巍皣恕?,重點進攻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在“左”傾教條主義影響下,紅軍經過一年苦戰(zhàn)仍然未能夠取得反“圍剿”的勝利,完全陷入被動地位。根據(jù)革命形勢的變化,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離開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進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了長征。
長征初期,國民黨在察覺到紅軍戰(zhàn)略轉移的基本路線后,沿途布置了四道封鎖線。中央紅軍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湘江時,損失慘重,付出了極大犧牲,這也更加引起了紅軍廣大干部和將士對“左”傾錯誤領導的懷疑和不滿。圍繞中央紅軍的前進方向,黨內的爭論也越來越激烈。1934年12月1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央紅軍先后召開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通道會議著重討論紅軍戰(zhàn)略轉移的前進方向問題。會上,毛澤東同志建議放棄與二、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為紅軍戰(zhàn)略計劃轉變作了必要準備。黎平會議采納了毛澤東提出的向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進軍、建立川黔邊區(qū)新根據(jù)地的主張,作出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戰(zhàn)略方針之決定》,并提出在適當時機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猴場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渡江后新的行動方針的決定》,強調“關于作戰(zhàn)方針,以及作戰(zhàn)時間與地點的選擇,軍委必須在政治局會議上做報告”。這一系列會議的成功召開為遵義會議的召開作了組織上的準備。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占黔北重鎮(zhèn)遵義,贏得了部隊休整的寶貴時間,為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遵義召開,博古主持會議并就第五次反“圍剿”作總結報告,周恩來同志作關于軍事問題副報告,毛澤東同志作了長篇發(fā)言。毛澤東同志實事求是地分析了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損的原因,切中要害地批評了“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軍事路線,指出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正確方向。除博古、李德、凱豐外,王稼祥等與會同志都發(fā)言表示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對博古、李德等人作了嚴肅批評。張聞天強調指出“在目前這種險惡的情況下,只有毛澤東同志出來領導紅軍,才可能打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經過三天的激烈討論,會議根據(jù)多數(shù)人的意見,決定主要根據(jù)毛澤東發(fā)言的內容,委托張聞天起草《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會議改組了黨中央領導機構,推選毛澤東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仍由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朱德、周恩來指揮軍事。周恩來是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
遵義會議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下,深刻把握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規(guī)律,根據(jù)實際情況的變化,創(chuàng)造性地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正確的戰(zhàn)略策略,不斷地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紅軍四渡赤水,佯攻貴陽,奔襲云南,巧渡金沙江,順利通過彝族聚居區(qū);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北上駐足陜北,成功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實現(xiàn)了紅軍由被動到主動的戰(zhàn)略轉移,勝利完成了史無前例的長征。
二、遵義會議標志著“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遵義會議是黨早期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領導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始終維護團結統(tǒng)一、開展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制勝法寶。民主集中制貫穿于遵義會議全過程。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其目的一是決定和審查黎平會議所決定的暫時以黔北為中心,建立蘇區(qū)根據(jù)地的問題,是對黎平會議決議的進一步貫徹落實;二是“檢閱在反對五次‘圍剿’中與西征中軍事指揮上的經驗與教訓”,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這是當時紅軍廣大干部的共同心聲和革命形勢的迫切要求。會議上大家暢所欲言,圍繞會議主題各抒己見。絕大多數(shù)同志贊同并擁護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批評以“瞎指揮”“洋教條”為主要特征的錯誤軍事路線,指出其思想根源就是嚴重脫離中國革命戰(zhàn)爭實際的“左”傾教條主義。遵義會議在充分發(fā)揚民主的基礎上進行集中,集體討論和決定黨的重大事務,形成了一系列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的新決議,選舉產生了新的領導機構,確立了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的鮮明特點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是“顧全大局,正確開展黨內斗爭,妥善處理黨內矛盾”的一次生動實踐。
遵義會議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是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最寶貴的經驗之一。遵義會議是我們黨第一次獨立自主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我們黨是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成立的,至1943年共產國際解散以前,一直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遵義會議之前,對于貫徹共產國際指示,黨內一直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把共產國際指示教條化、神圣化,不尊重主客觀實際,生搬硬套共產國際指示;另一種則強調根據(jù)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戰(zhàn)爭特點,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fā),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遵義會議就體現(xiàn)了實事求是的精神,會議在沒有共產國際干預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議,科學總結了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批判了博古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嚴重錯誤。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
遵義會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起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是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寶貴經驗,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客觀需要。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深刻總結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實踐,深刻分析中國的具體國情,不斷進行理論詮釋,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逐步形成了系統(tǒng)化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體現(xiàn)。1930年5月,毛澤東發(fā)表《反對本本主義》,批判了當時在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經驗神圣化的錯誤傾向。然而,黨的六大之后,“左”傾教條主義者脫離中國的具體情況,完全排斥毛澤東對黨和紅軍的正確領導,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而遵義會議在紅軍長征最危急的時刻,堅持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對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特點和規(guī)律實事求是地分析,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典范。
三、形成核心、忠誠核心是遵義會議最寶貴經驗
遵義會議的歷史經驗表明,要取得革命事業(yè)的成功,必須有一個在實踐中形成的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及其核心,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鄧小平同志指出:“在歷史上,遵義會議以前,我們的黨沒有形成過一個成熟的黨中央。從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fā)、李立三到王明,都沒有形成過有能力的中央?!痹谧窳x會議上,絕大多數(shù)與會者都對博古、李德的錯誤領導進行了尖銳批評,撤銷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強烈要求毛澤東同志進入黨中央領導核心?!蛾P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遵義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薄蛾P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指出,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辟F州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強調,聚焦“兩個確立”這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最大政治成果,聚焦“兩個維護”這一最高政治原則,切實做到政治上絕對忠誠、組織上堅決服從、行動上嚴守紀律。新時代立新任務,新征程定新目標,我們應從遵義會議寶貴經驗中汲取精神力量,牢固樹立“兩個確立”的觀念,把握好“兩個確立”的實踐要求,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奮力建設“四區(qū)一高地”,持續(xù)推進新時代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
傳承遵義會議精神,黨校要聚焦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著眼于干部教育培訓、理論研究闡釋和決策咨詢等主責主業(yè),推動教研咨宣一體化發(fā)展。一是更加自覺加強政治建設,在錘煉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上達到新高度。圍繞建設“一流特色省級黨?!蹦繕巳蝿?,強化“一流”和“特色”內涵,科學合理設置干部教育培訓課程體系,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和校風學風建設,切實提升黨校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二是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主課、首課,作為必修課、常修課。結合“牢記殷切囑托、忠誠干凈擔當、喜迎建黨百年”專題教育,推動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不斷提升教育培訓和黨史學習成效。三是發(fā)揮省、市(州)、縣(市、區(qū))三級黨校聯(lián)動優(yōu)勢,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理論政策宣講。深化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的集中宣講,圍繞百年黨史、黨的二十大、貴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等重大熱點事件,組建理論政策宣講團赴基層開展集中宣講。四是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堅持以高質量發(fā)展統(tǒng)攬全局。深化對發(fā)展速度和發(fā)展質量關系的認識,對優(yōu)化供給和擴大內需關系的認識,對發(fā)展和生態(tài)關系的認識,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國發(fā)〔2022〕2號文件的重大意義、目標要求、戰(zhàn)略定位和重點任務,堅持以“四新”為主目標,以“四化”為主抓手,凝心聚力,為貴州高質量發(fā)展貢獻黨校力量。
[作者系中共貴州省委黨校(貴州行政學院、中共貴州省委講師團)教育長]
責任編輯:陳正源 邱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