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斯特作為20世紀的偉大作家之一,其美學思想深深地影響著后世?!蹲穼な湃サ臅r光》不僅是一本在追尋逝去時光時重現生命意義的小說,更是一部具有藝術思想的美學之作,普魯斯特以細膩的筆觸在作品中呈現出對藝術的思考。小說《追尋逝去的時光》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向讀者傳達出了普魯斯特的藝術觀,敘事上通過對逝去歲月的追憶來抒發(fā)成長的苦悶,在“重現”的往日時光中把握永恒的美好,感悟藝術對于成長的重要性。本文以《追尋逝去的時光》和《天一言》這兩部作品為例,分析普魯斯特和程抱一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所體現的藝術觀,對理解程抱一的美學思想有借鑒作用。
一、藝術寓于主題
《追尋逝去的時光》相較于《天一言》來看,首先,情節(jié)性較弱,讀者在主人公馬塞爾的敘述中感受到了他對于生活細節(jié)的觀察和思考,一個小時不再是時光線性的流逝,更是一種重現時間的書寫。書中有很多對于時間廣度的描寫:“一個人睡著時,時光的系列,歲月和星辰的順序都圍繞著他?!彼サ臅r間中所發(fā)生的一切,夢中或者現實時間的流逝都與個體的存在本身有著密切關系,在與之相應的眾多類似的描繪中,這種重現時光的表現也與藝術活動緊密相連。其次,從人物的選擇上來看,普魯斯特虛構了三位藝術家:畫家埃爾斯蒂爾、音樂家凡德伊、文學家貝戈特。普魯斯特借這三位主人公視角來探討繪畫、音樂及文學,借他者視角表達關于藝術的理解:“日積月累保存在記憶中的,是所有這一系列并不準確的表述,其中唯獨沒有我們的真實感受,對我們而言,這些表述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生活,就是現實?!?/p>
在《天一言》中,主人公天一與文中人物的相遇都是以藝術活動為媒介而完成的。小說中,三位主人公的相遇看似偶然,實際上蘊含著聯系的必然性,都是同一類群體對于生活、藝術及真理的追求?!八囆g”與“相遇”似乎也成為這部作品中的兩大主題。在主要敘事的進程中,作者借敘述者天一對詩歌、繪畫和音樂進行了探討,悟出藝術對于重現往昔歲月的重要性。“現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下來。很多人曾經這么做過:在迫害得罪厲害的時候,把偶爾閃過腦海的詞句,或者執(zhí)著的頑念……還有什么比寫更好的辦法?”天一將與玉梅、浩郎的相遇相知都寫了下來,在紙上、心中和腦海里,在彼此重要的時間段。藝術從未缺席,無論順境抑或逆境,它成為一種尋求真理的途徑,被現實生活所隱藏起來的“真實”也因藝術形式的逐漸還原而變得清晰。
從小說創(chuàng)作的主題上看,兩位作家在文本中均表達了對藝術的偏愛、人物職業(yè)的選擇成長經歷以及對生命的感悟?!八囆g”是無法避開的一大主題。
二、藝術寓于敘事
(一)表層敘事
兩部作品在敘事技巧的運用上也表現出很強的藝術性。從文本架構編排的敘事形式上看,兩位作家都表現出對文本建構藝術性的渴望,文本不再是主要意義輸出的施動者,意義的生成要求讀者參與其中。
在表層敘事結構上,普魯斯特創(chuàng)作《追尋逝去的時光》的過程更像是修建一座大教堂,劉海清指出:“《追憶》的敘述結構和記憶建構體現了建筑藝術的造型形式。普魯斯特曾把《追憶》的寫作比喻為修建大教堂的過程,最早他想把各章節(jié)命名為‘門廊’‘后殿彩畫玻璃窗’等,這說明他試圖以空間意象來建構小說?!弊骷以噲D在敘述中找到平衡,盡管這種平衡存在于兩個不同的時空中,但是在普魯斯特空間化的時間中我們似乎找到了一種留在記憶深處的永恒,敘述者在往昔歲月中找尋的模糊記憶與真摯感情被繪畫、攝影等藝術形式印證、賦形、展現和重構,與畫作、照片、風景等視覺圖像交織在一起。
程抱一在《天一言》這部作品中也呈現出了像普魯斯特一樣的“追尋”。如果說《追尋逝去的時光》是一部以時間為探尋線索,以回憶為內容的關于藝術與成長主題的小說,那《天一言》則是一部以時間為起點,以空間為依托的關于藝術與相遇為主題的作品,“我去過荷蘭一次”“我也造訪了意大利”“再次見到情人,對我無異又回到了家鄉(xiāng)”等此類描述均通過弱化時間來凸顯空間。而整個后續(xù)故事的推進也正是通過地點位置的轉換來完成,讓人們在空間的轉換中感受時間穿行的痕跡?!短煲谎浴返奈谋炯軜嬘衅鋬仍诘膰烂苄?,每個標題看似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實則表達了標題表層之外更深的內涵。從這一點上看,這部作品的表層敘事極具藝術感。
(二)隱性進程
在表層敘事中,兩位作者對于兩部作品框架的精心安排都體現了藝術色彩,普魯斯特和程抱一都將對藝術的思考融入主人公人生探求的征途上。
在《追尋逝去的時光》中,時間是一大主題,敘述者馬塞爾無論是敘述他人之事還是自我之事,都是在時間的斷續(xù)中、心靈短暫的間歇中認識自我。在《追尋逝去的時光》中,作者都是以時間為主線對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進行編排,這是“明線”,德勒茲在《普魯斯特與符號》中闡釋了四種時間:失去的時間、逝去的時間、人們重新發(fā)現的時間及重現的時間。四種時間的交織纏繞構成了《追尋逝去的時光》中的“時間”,它與藝術緊密相連,是時間藝術化的體現?!芭P室的這個門球,在我眼里不同于世上任何一個別的門球,原因就在于它仿佛是自行開啟,根本無須我去轉動似的。開門關門在我成了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可你瞧,它現在居然成了戈洛的星球?!睌⑹稣唏R塞爾在成長過程中通過雙眼來看這個世界,身邊細微之物都在其潛意識中賦予了一層新意,這是一種存在觀的哲學思辨,而藝術則充當了到達哲學層面的媒介。當品嘗到瑪德萊娜小蛋糕的那一瞬間,記憶馳騁,隨著思緒飄揚;在一個小時的時光游走中,充滿溫暖溫馨的美好的回憶直達心底,相較于世間萬物,沒有比讓時光重現、讓記憶重新在精神層面上得到滋養(yǎng)更驚艷的事情了。
在《天一言》中,作者在小說的內容上虛構了“游魂”這一意象,深層次地探討時間和生命的意義,以及面對死亡的態(tài)度?!捌吹?、飛舞的、分散的靈魂,當整體終于復合時會再融入其間嗎?”面對未知,天一將疑問與意象互相交融,無時無刻不縈繞在心。若以游魂視角切入,游魂始終縈繞在天一心頭,每時每刻,但與浩郎及玉梅偶然性的相遇,使得他在參與彼此生活的過程中得到了交流、分享的慰藉。三位主人公投身于藝術實踐的熱情帶給他們堅定與執(zhí)著。而這些對于藝術的追求和思考不僅局限于主人公,讀者也可以通過上面分析的表層敘事,找到更深刻的理解。
從隱含敘事的角度出發(fā),《天一言》與《追尋逝去的時光》就藝術主題上的探討來看,都有其獨特的存在哲學觀,前者的哲學觀聚焦藝術與相遇,而后者探討藝術與時間,都試圖解釋藝術于生活的意義。
(三)主體意識的探求過程
在《追尋逝去的時光》中,敘述者馬塞爾是成長中的少年,是在與外祖母、母親、身邊朋友交談中不斷尋找自我的人物形象,是敘述者不斷自我建構的過程。反觀《天一言》,在敘述者天一的身上,盡管作者有意拉開敘述距離,但依舊能看到作者程抱一的影子:天一不遠萬里赴法學習繪畫,對于藝術的癡迷以及兩種文化在成長過程中的交融。兩部作品都體現了人物自我意識的建構,或多或少都體現了作者的影子。但《天一言》更是以一種直白的自傳似的敘述將天一與程抱一相互聯系起來,是作者成長縮影的別樣還原和再現,以重現的人生歷程反觀人生的意義。
三、藝術與真理
藝術與成長一直貫穿于兩部作品之中。馬塞爾對于藝術喜愛和癡迷,最后成為一名作家,藝術一直伴隨著他的成長。天一也是如此,一開始接觸到筆墨時他發(fā)出了驚嘆:“所有外界在我內心引發(fā)的東西,都可以用我能掌握的工具——墨水,將其表達出來?!钡胶髞韺⑺囆g作為抵御外界壓力的唯一武器,讀者看到了他的成長,藝術幫助天一找到自我。
在《追尋逝去的時光》中,藝術不再是簡單的事物,而是事物之間的一種深層次的重組,文中對場景的描繪更具詩性:“楊樹沙沙顫動,這與其說和神秘的黃昏相呼應,不如說使人不斷想起黃昏的神秘。一片玫瑰色的云彩把最后一個富有生命力的色彩鋪在楊樹上方那寧靜的天空中,幾滴雨水無聲地落在古老的湖面上,但湖水在神奇的童年時代,從來都是天藍色,從不把云彩和花兒的形象放在心上?!笔篱g萬物的應和使黃昏更柔美,富有詩意。這反映出作者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理念,通過事物的組合將潛藏在簡單生活背后的事物通過深入的觀察進行細膩的組合,讓美的感受盡可能地擴充和停留。普魯斯特反對象征主義的過分晦澀,主張用簡明的語言來立意,在《追尋逝去的時光》中,在馬塞爾的敘述中,感受到的大多是一種平和安靜的敘述風格,對一些事物的提及往往富有一種藝術之感。
在《天一言》中,作者對于藝術的表達比《追尋逝去的時光》更為明顯,三位主人公的一生都與藝術密不可分,都是在對藝術的實踐中感悟到真正的生命意義。“不是所有人都能當藝術家的,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因為與美相遇而使其自身的存在發(fā)生變化,因為與美相遇而發(fā)生變容,只要真正地激發(fā)美,增長美,提升美?!碧煲槐灰暈樗囆g家,善于將潛藏在表層事物之下的細枝末節(jié)進行重組演繹,在筆墨之間揮灑美感,于他而言,這是何等的幸運。對于天一,藝術的追求也正如對真理的追求。故事最后,主人公天一創(chuàng)作的玉梅的肖像則是他對美最完美的呈現,體現了他對生命最直觀的表達:“憑著寫作前往,他突然萬分驚奇地確定了一點,就是盡管有這樣多的變故,真正的生活仍然完好無損,到了一切的盡頭,真正的生活才剛開始?!?/p>
四、結語
普魯斯特在《追尋逝去的時光》中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富有藝術氣息的世界,與程抱一在《天一言》中所表達的藝術意境頗為相似,二者呈現出的藝術觀也有著相似之處——探討藝術與真理的重要性。而這相似之處的背后也反映出普魯斯特對于程抱一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程抱一曾說過:“真正的生命是再活過的生命,而那再活過的生命是由記憶語言之再創(chuàng)造而獲得的?!倍@也正與普魯斯特的時間觀不謀而合。一定程度上,普魯斯特的文學藝術觀深深影響著程抱一的文學創(chuàng)作,通過對這兩部作品的對比研究,可以看出普魯斯特作品中的藝術觀更為全面和深厚,雖然程抱一在作品中所呈現的藝術觀與前者有相似之處,但程度和范圍卻不及前者。
(西安翻譯學院)
作者簡介:周圓(1997—),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法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