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橋要倒了,要倒了……”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是一首著名的英國童謠,它訴說著英國倫敦橋風(fēng)雨飄搖的滄桑歷史。正如這首童謠所傳唱的那樣,歷史上的倫敦橋不僅倒塌過,而且倒塌過多次!
現(xiàn)如今,人們看到的英國倫敦橋是建于1976年的新橋,而在此之前的古倫敦橋在歷經(jīng)了600年的滄桑后,已無法承受倫敦的交通壓力。倫敦市政府奇思妙想,要將這座古橋當作“古董”進行拍賣,世界嘩然!
最終美國地產(chǎn)大亨麥卡洛克以246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倫敦古橋,并傳奇般地躲過了海上浩劫,將整座橋用巨輪從英國搬遷到了美國,成了奇特的景觀!而這座歷經(jīng)滄桑的倫敦古董橋也上演了一出歷史“悲喜劇”!
滄桑歷史,抒寫苦難的古橋
說起倫敦橋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公元一世紀。那時的羅馬帝國對外搞武力擴張,派出軍隊渡過英吉利海峽,征服了大半個不列顛島。
為了給前線士兵運送糧食,以工程技術(shù)著稱的羅馬人在泰晤士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橋,這就是最早的倫敦橋。不過在羅馬人退出不列顛島后,這座木橋逐漸變得腐朽,直至完全廢棄。
此后數(shù)百年的時間里,倫敦橋多次重建,可由于種種原因,始終沒有一座堅固的橋梁能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直至公元965年,英格蘭王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終于建成了一座堅固耐用、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的橋梁,英格蘭臣民們稱為倫敦橋。新橋落成典禮的那天,英格蘭國王攜王后親自參加儀式,并當眾宣稱:“倫敦橋是國家必不可少的象征物!”
為保護倫敦橋,國王派出懂工程技術(shù)的衛(wèi)兵,常年駐扎于此。因為當時局勢不穩(wěn),來自不列顛島北部的敵對國蘇格蘭,經(jīng)常派間諜試圖破壞倫敦橋,但每一次都被英格蘭衛(wèi)兵抓獲。
公元1014年,北歐國家丹麥派出軍隊在泰晤士河口登陸,企圖長驅(qū)直入占領(lǐng)倫敦。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親自帶兵抗擊,當時戰(zhàn)爭十分激烈,為了將入侵的敵人一分為二,埃塞爾雷德二世含淚舉行了祭橋儀式后,忍痛下令潑油燒毀了倫敦橋。
人們望著被熊熊烈火吞噬的倫敦橋,不禁悲痛萬分,一首哀悼倫敦橋的著名童謠《倫敦橋要倒了》隨之誕生。據(jù)說那些曾經(jīng)守護過橋梁的衛(wèi)兵們長跪不起,甚至要投進火海中與橋同歸于盡!最終,英格蘭以焚毀倫敦橋為代價,贏得了這場抗擊入侵者的勝利。
倫敦橋拯救了國家!人們因此主動捐款捐物再一次重建倫敦橋。可重建后的橋梁在1091年因為遭遇龍卷風(fēng)的襲擊,而變得殘破不堪。
人們再次努力集資,打算修復(fù)倫敦橋。由于當時的工程技術(shù)有限,在建設(shè)倫敦橋的過程中始終是以油木與磚石混合結(jié)構(gòu)為主。油木雖然防蟲蛀、耐腐蝕,但是極易燃燒。1136年,幾聲雷擊過后,倫敦橋燃起了大火。等到人們匆匆趕來撲滅大火時,整個橋梁已經(jīng)被燒得幾乎要塌了架。
公元1176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召集橋梁專家經(jīng)過研討,決定不再使用油木,而是完全用石頭改造,建成一座大型石拱橋。新倫敦橋于1209年最終建成,前后共耗時33年。其間,據(jù)說有150名工人喪命于此。
新倫敦橋或許是中世紀所建造的橋梁中最奇特的一座,特別引人矚目。因為它完全不對稱,它的19個橋拱,沒有任何完全相同的拱橋。除了19個橋拱外,還有一座吊橋。
寬闊的橋面上建起了房屋和商店,橋中央甚至還建起一座小教堂,橋南端另外有一座門樓。橋拱很窄,水流湍急,只有膽大者或魯莽之輩才敢冒險從拱下駕駛小船通過,常常有人落入漩渦中喪生。因此政府不得不警示市民:任何船只不能從橋拱涵洞中駛過!
盡管如此,這座倫敦橋在當時是泰晤士河兩岸唯一重要的通道,它在極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出行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倫敦橋上的行人和車輛過于頻繁,漸漸的,它已經(jīng)不堪重負。
尤其在英法百年戰(zhàn)爭期間,英軍使用的物資都要源源不斷通過倫敦橋運往港口。有一次,由于管理人員的疏忽,滿載火藥的馬車經(jīng)過倫敦橋時發(fā)生了爆炸,雖然沒毀掉倫敦橋,但已經(jīng)使它傷筋動骨。即使這樣,這座倫敦橋經(jīng)歷了600余年滄桑風(fēng)雨后,一直使用到了18世紀中期,此時的倫敦橋已是千瘡百孔。
于是在1799年,一場設(shè)計新橋以取代舊橋的構(gòu)思展開了。期間工程師托馬斯·特爾福德(Thomas"Telford)設(shè)計了一個跨度為600英尺的單拱鐵拱橋。這一革命性的設(shè)計雖然獲得了交口稱贊,但卻從未實現(xiàn)。究其原因,是人們對其可行性以及建筑所需要的土地面積心存疑慮。
繼托馬斯·托爾福德之后,1824年至1831年,英國工業(yè)革命中涌現(xiàn)出來的工程師約翰·雷尼(John"Rennie)別出心裁,新設(shè)計建造了一座五拱石橋。這座橋的建造,由約翰的兒子督造,歷時7年。
這座優(yōu)美的五拱石橋屹立在原橋址西邊100英尺處。這座新倫敦橋由工程師約翰·雷尼設(shè)計,該橋長928英尺,寬49英尺,由花崗巖建成。
新橋建成同年,舊橋被拆除。1902年至1904年,為了緩解倫敦交通擁擠這個老問題,倫敦市政府曾對這座新橋進行加寬。不幸的是,在此后的50年時間里,加寬的橋身令其基礎(chǔ)難以承受,人們發(fā)現(xiàn)倫敦橋竟以每8年2.5厘米的速度在下沉,這顯然已經(jīng)無法保障行人車輛的交通安全。
競拍古橋,慰藉未了的夙愿
這座橋成了倫敦市的隱患,市政府決定在泰晤士河上另行建造一座新的倫敦橋取代它??墒侨绾翁幹脧U棄的舊倫敦橋,提到了市政府的議事日程。如果徹底拆毀了它,畢竟屬于千年歷史遺物,它見證了歷史,與英國共榮辱,無比珍貴;可如果繼續(xù)保留,則需要年年撥出一筆不菲經(jīng)費去維修。
圍繞著這個棘手的問題,倫敦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市議員討論會。在會議上,一位叫伊凡·路金的市議員提出,將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倫敦橋作為“古董”投放到市場上進行拍賣,拍賣所得資金正好用于新倫敦橋的建造經(jīng)費。
伊凡·路金的提議,在當時遭到了絕大多數(shù)市議員的反對,他們認為伊凡·路金的建議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話!
伊凡·路金據(jù)理力爭:“正因為它是一座著名的古橋,才具有拍賣的價值?!睂τ谒殬湟粠玫囊娊?,倫敦市政府感覺伊凡·路金的提案有一定的道理,于是決定按照他提出的設(shè)想嘗試一下。
消息在社會上一經(jīng)傳出,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議論鋪天蓋地般席卷而來。人們普遍認為,拍賣一座古董橋,簡直就是世界奇聞,沒有哪個富商會頭腦發(fā)熱購買它。
眼看距離拍賣日還剩下不到5個星期的時間,卻還沒有一個人提交申請,人們嘲笑伊凡·路金異想天開。伊凡·路金面對輿論壓力并沒有退縮,他認為拍賣的宣傳沒有到位。
他再次向市政府建議,既然英國富商們畏手畏腳不敢購買的話,為何不把眼光放長遠一點,將目光放到更遠的海外市場,到美國紐約召開競拍會,以吸引當?shù)氐拈_發(fā)商。
到達美國紐約后,伊凡·路金首先發(fā)布了關(guān)于競拍倫敦橋廣告的新聞發(fā)布會。在會上,伊凡·路金以滔滔不絕的口才,向美國公眾們講述了倫敦橋悠久又古老變遷的歷史,并特別強調(diào):“倫敦橋不只是一座橋,它更是英國千年歷史的縮影,是極其珍貴的古董!”他的這句話被很多媒體引用,作為新聞頭條競相報道。
這條新聞也引起了地產(chǎn)開發(fā)商麥卡洛克的高度關(guān)注!當他聽完倫敦橋的歷史變遷后,禁不住怦然心動!他看著伊凡·路金背后那張巨幅倫敦橋的繪畫,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神秘且古老的橋激蕩著麥卡洛克的心,還有他那個未曾實現(xiàn)的夢與愛人的心愿!
原來麥卡洛克曾和一個叫帕莎的女孩戀愛。帕莎喜歡到原野上縱馬馳騁,麥卡洛克就陪她一起騎馬。一次,他們來到亞利桑那州東南的哈瓦蘇湖邊(Lake"Havasu)。
望著波光粼粼碧綠的湖水和草地上五彩斑斕的鮮花,帕莎深深陶醉了。她深情地說:“哈瓦蘇湖畔真美,如果這兒有一座橋就更美了!如果我們能住在這兒該有多好??!”
幾年后,麥卡洛克和帕莎結(jié)為伉儷,不料婚后帕莎出了意外,她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麥卡洛克悲痛欲絕,在親友們不斷的勸慰下,他才堅強地漸漸從痛失愛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來到哈瓦蘇湖畔,望著淡藍色的湖水,麥卡洛克想起了帕莎的心愿:“如果能住在哈瓦蘇湖該有多好??!”那一刻,麥卡洛克幡然醒悟:只有自己好好地活著,才是對妻子最大的告慰。麥卡洛克開始為夢想奮斗,他憑借聰慧的頭腦和踏實苦干,成了赫赫有名的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
為了圓妻子的夢想,麥卡洛克在1963年買下了哈瓦蘇湖邊1.6萬英畝的土地開發(fā)權(quán)。他買下這塊地后,修建了許多漂亮的樓房出售。可是,哈瓦蘇湖畔雖然美如仙境,但也比較荒蕪,交通設(shè)施也不完善,所以買房置業(yè)的人寥寥無幾。麥卡洛克想了很多辦法招攬客戶來買他的房子,收效甚微,如果碰到市場淡季,更是無人問津。
就在麥卡洛克發(fā)愁時,伊凡·路金恰巧來到美國紐約拍賣倫敦橋。麥卡洛克在拍賣會上聽了伊凡·路金對古董倫敦橋的介紹后,心潮起伏。他的大腦猶如電光火石般靈光閃現(xiàn),帕莎的話再次回響在耳邊:“哈瓦蘇湖真美,如果有一座橋就更美了!”
看著伊凡·路金背后的宣傳墻上懸掛的巨幅倫敦橋的繪畫,麥卡洛克覺得這就是實現(xiàn)愛妻夢想的時刻!更何況,如果把名聞遐邇的倫敦古橋搬到美國的哈瓦蘇湖,這一定會令世界矚目!那么,這塊土地會成為新的旅游勝地,哈瓦蘇湖畔的樓房也會容易出售,地價也會一路飆升。
歷盡艱辛,打造世間的旅游奇跡
麥卡洛克是一個性格堅韌的商人,打定主意后就絕不再回頭。他立即行動起來,提交了競拍申請。紐約的新聞媒體得知后,蜂擁而至采訪麥卡洛克。許多圍觀的人都懷疑麥卡洛克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因為從古至今,還沒有人去買一座“古董橋”,就算是買了,又該如何從萬里之遙將它搬運回來呢?由于沒有競爭者,麥卡洛克最終以246萬美元的價格,順利地買下了倫敦橋!
英國與美國相距遙遠,如何將這座大橋從英國拆卸并完整地運到美國是個大問題。為此,麥卡洛克數(shù)次坐飛機往返英國和美國之間,目的就是準確了解倫敦橋的構(gòu)造方式,從而確定最佳的拆橋、運橋方案。
由于倫敦橋外層都是由堅固的花崗巖組成,所以為保持古橋的原有風(fēng)貌,麥卡洛克指揮工人們把倫敦橋的構(gòu)件逐一編號,以保證每一塊花崗巖和橋骨都不會弄錯位置,然后一一拆卸,接下來再運輸這些花崗巖石塊和橋骨。工人們先用載重汽車將它們運至倫敦泰晤士河港口,然后吊裝到萬噸巨輪上。
倫敦橋被搬上巨輪后,隨著一聲長笛,輪船向茫茫大西洋進發(fā)了。為確保運輸安全,麥卡洛克一直守在船上。原以為會順利抵達美國,可當時正值北大西洋氣候復(fù)雜多變的時期。因為擔(dān)心橋骨會被雨水侵蝕而銹跡斑斑,麥卡洛克寧肯多出一倍的運費,讓輪船改變原有航線,駛往南大西洋。計劃通過巴拿馬運河后,最后輾轉(zhuǎn)駛往美國西部的海港。
萬噸巨輪行進到加勒比海水域時,四處無比寂靜,海上的浩渺煙波似乎有種潛藏的威脅,不知何時,遠處忽然出現(xiàn)了一艘來歷不明的船。水手們以為是普通商船,便揮舞手勢友好地打起了招呼。誰知對方的船駛近后,居然朝天空“砰砰”開了兩槍。接著躥出一些手執(zhí)槍支和砍刀的蒙面家伙。水手們嚇得臉色驟變,紛紛驚呼起來:“天哪,是中美洲的海盜,我們居然撞上了海盜船!”
海盜持槍威脅輪船上的人們,馬上交出錢財,否則會用炸藥毀掉巨輪。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水手們一個個驚懼得體如篩糠。唯有麥卡洛克竭力保持著鎮(zhèn)定,因為走南闖北的他早就聽說中美洲海域有海盜出沒,只是萬沒想到這次遠航竟然還真的會遇到他們。
危急關(guān)頭,麥卡洛克咬緊牙關(guān),請求同海盜首領(lǐng)談判。于是雙方各放下一只小艇,分別坐著麥卡洛克和海盜首領(lǐng)。兩個人談了大約半小時后,海盜首領(lǐng)竟指揮手下嘍啰們齊聚甲板,恭恭敬敬地向麥卡洛克鞠躬。
等到輪船有驚無險地駛到安全水域后,水手們不解地問麥卡洛克,究竟用了什么方法說服了海盜首領(lǐng)。麥卡洛克心有余悸地答道:“是船上的這座倫敦橋拯救了我們……”
原來幸運的是,海盜首領(lǐng)的祖輩曾經(jīng)是位橋梁專家,只是到他這一輩時,因為生意破產(chǎn),只好鋌而走險當起了海盜。出于對倫敦橋的敬重,海盜首領(lǐng)才吩咐手下人放過了這條萬噸巨輪。
輪船接下來越過巴拿馬運河,歷盡千辛萬苦總算到達了美國。接著,載重汽車把倫敦橋完好無損地運到了目的地——哈瓦蘇湖畔。望著晶瑩透徹的湖水,那一刻,麥卡洛克激動地想大哭一場。因為在許多人看來這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的愿望,竟然美夢成真了!
麥卡洛克和雇來的專家及工人們一起,反復(fù)設(shè)計研究。在通往哈瓦蘇湖的人工河道上,數(shù)萬塊的花崗巖按照倫敦橋原貌進行組裝。汗水灑滿了每塊巖石,但是工人們的勞動熱情不減,因為他們敬佩麥卡洛克,認為這位房地產(chǎn)大亨在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歷經(jīng)一年半左右,古倫敦橋終于在哈瓦蘇湖畔正式安家落戶了。古橋在異國他鄉(xiāng)的這片土地上,重新煥發(fā)了生機。為了與這座橋的風(fēng)格相配套,麥卡洛克請來了設(shè)計師在橋的周邊地區(qū)建造了許多英式住房、商場和教堂,以便同倫敦橋交相呼應(yīng),成為一個濃縮的倫敦景觀。
與此同時,賣了這座古倫敦橋后,當時的英國市政府用這筆錢于1967年至1972年間,建造了如今橫跨在泰晤士河上的倫敦橋。新橋是座普通的水泥橋,有三個跨度。它也許更結(jié)實,更實用,除此之外,和這座舊倫敦橋無法相比。
1971年10月15日,對于麥卡洛克來說,是一個絕對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古倫敦橋在美國正式舉行落成典禮。面對眾多來賓,麥卡洛克在發(fā)言中說道:“倫敦橋在這里安家,不僅是悼念我的亡妻帕莎,而且也讓全世界人們知道,古橋的靈魂是可以復(fù)生的,愛護古橋文化,就是愛護人類古老的文明!”
麥卡洛克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淚眼模糊了雙眼,他仿佛看到天國里的帕莎正朝他微笑著。
大橋落成典禮的當天,吸引了來自英國乃至世界各地的民眾,人們看到從倫敦運來的這座橋,并沒有建在湖上,而是建在了城市與哈瓦蘇湖中間的一個半島上!橋的四周風(fēng)景宜人,景色壯觀,游客絡(luò)繹不絕!
人們開始爭相購買哈瓦蘇湖畔的住宅,房價自然一路飆升。麥卡洛克所建的那些房子銷售一空,他賺得盆滿缽滿。有意思的是,這一帶的房地產(chǎn)也跟著大大升值,周邊的老百姓也因為“古董橋”而富裕起來。
從此,哈瓦蘇湖畔的倫敦橋正式成為美國西部的一大著名景觀。橋下則流水潺潺,橋頭岸邊,英式古堡、小屋、商鋪、酒吧比比皆是,惟妙惟肖地呈現(xiàn)出英國小鎮(zhèn)的古色古香。
水面上,仿古的英國船只緩緩駛過,湖邊樹蔭草坪之間,英國式雙層巴士來來往往,就連旅游區(qū)的美國警察也是一身典型的英式服裝打扮。
就這樣,一座廢棄的古橋,搖身變成了古董,它不僅繁華了一座城市,也將一段傳奇的故事載入史冊!
編"輯/征"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