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思遠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踐行學思結合、用創(chuàng)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故事教學是小學英語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中的Story time為例,教師應創(chuàng)設豐富的主題語境,設計多元的實踐類活動,開展綜合的拓展類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關鍵能力。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體驗式教學
故事是英語教材的重要內容,包含豐富的語言、生動的情節(jié)和真實的情境。教學中,如果教師對故事文本探究不深、設計不足,教學方式選擇不當,情感挖掘不到位,就難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故事體驗式教學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目的,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具有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學習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理解文化內涵,提升思維品質和價值判斷能力。
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中的Story time為例,教師應創(chuàng)設豐富的主題語境,設計多元的實踐類活動,開展綜合性的拓展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關鍵能力。
一、趣味導入,創(chuàng)設豐富的主題語境
英語故事板塊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板塊,分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主題。在前期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豐富有趣的教學呈現方式,充分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且與主題意義相關的情境,開展互動性和體驗感強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文本主題,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使學生對主題背景形成初步感知。
(一)歌曲導入,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
在故事教學的起始階段,低年級的學生較難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故事的開頭是奠定全文情感基調的關鍵所在。因此,如何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轉移到故事開頭,幫助學生建立已知與未知的聯(lián)系,熟悉故事的語境氛圍,是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應該關注的問題。歌曲是多模態(tài)語篇的一種形式。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1 Hello!C Story time為例,故事主要呈現了主人公Zoom和Zip在公園里相見并互相打招呼的場面。課始,教師以學生熟悉的歌曲Hello!的改編版作為導入,喚醒學生的已有知識,歌詞如圖1。
教師范唱改編版歌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并創(chuàng)設本課的主情境:和朋友打招呼。歌詞中的名字可替換成學生自己的名字。在唱完改編版歌曲后,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演唱。這樣的經歷能夠加深學生的感知,深化故事主題。
(二)設疑導入,引發(fā)認知沖突
疑問是引發(fā)認知沖突,促進學生思考的導火索。在處理故事文本之初,教師若平鋪直敘,容易導致學生思考不足,課堂思維含量不高。以相關問題導入,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背景知識,讓學生經歷從已知到未知的思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2 Colours C Story time為例,該故事創(chuàng)設了Zoom在公園中摘花,被Zip制止的情境,其價值觀與德育意義指向明確。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先不呈現故事文本,而是以第三幅只有花的圖片作為導入,以“花”這一要素作為串聯(lián)故事的主線,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在哪些地方也能見到花?正確的行為應該是怎樣的?大多學生給出的答案為“花是美麗的植物,我們應該保護它”。這樣的引導符合“人與自然”的主題意義。接著,教師提出能引發(fā)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花園中有人摘花,是誰摘了花?摘花前后發(fā)生了什么?學生提煉故事要素,進行初步預測和思考,由此推進閱讀。
二、語言實踐,設計多元的實踐類活動
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包括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教師應讓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印證自己的猜測,從而得出新的結論。
(一)把握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要義
1.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故事脈絡
故事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和生活性,但內容繁多且較為零散。教師可讓學生分小組制作思維導圖,梳理故事脈絡,提煉關鍵信息,理解故事細節(jié),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3 Look at me!C Story time為例,它主要講述了“Zoom和Zip一起制作兔子木偶,做好后的木偶跑掉了”的故事。教師可以利用兩個問題“Do you have a puppet?”“How to make a puppet?”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學生先自由討論,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結合故事圖片制作思維導圖,分析制作木偶的步驟(如圖2),理解每幅圖片的內容,最后進行匯報展示。在此過程中,學生復習了與身體部位有關的單詞,理解了first、then的意思。
2.揭示故事結尾,猜測情節(jié)發(fā)展
對于具有反轉性結尾的故事,教師可以先揭示結尾的部分內容,關聯(lián)學生的已有知識,讓學生帶著猜測讀故事,增強學生的專注度。之后,教師再運用多媒體呈現整個故事,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深入思考。
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 Lets eat! C Story time為例,它主要講述了“Zoom到餐館里就餐,最后點的魚被小貓偷吃”的故事。教師先讓學生觀察最后一幅圖片,通過圖片上Zoom和小貓的表情猜測二者的心情,思考“小貓是如何拿到魚的”。而后,教師通過動畫的方式直觀地呈現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并讓學生對打亂的圖片進行排序,深化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二)提供表達支架,發(fā)展語言能力
1.利用思維地圖,提煉語言結構
為了達到內化語言知識的目的,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大腦中的“思維地圖”,即提煉語言結構,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內化、加工、表達。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 C Story time為例,本故事的句式結構基本相同,都是“Hello... follow...”。教師先以簡單問題“Who follows(跟隨) Zoom?”讓學生了解基本句型,理解”follow”一詞的意思。隨后,教師利用挖空的方式,讓學生看圖補全句子,并嘗試舉一反三,句式為“Hello,? ? ?! Follow? ? ?. Follow me!”。幾次練習后,學生已經能夠拓展已學句型,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完成更多的空格,句式為“Hello,? ? ?! Follow? ? ?. Follow? ? ?. Follow me! ”。之后,教師再增加空格,讓學生填空,運用語言技能進行表達。
2.體驗情景表演,操練目標語言
表演是一種運用語言知識,代入自身情感來鞏固學習內容的方式。低年級學生的表演欲望強烈,教師應給予他們表演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語言技能。
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6 Happy birthday!C Story time為例,它主要講述了“Zoom過生日,邀請小動物們來家里開生日派對,大家一起吃蛋糕、數生日蠟燭”的故事。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數字單詞,教師組織學生在學完故事主要情節(jié)后分角色進行表演。經過前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儲備,并且對故事情節(jié)較為熟悉。在貼近實際生活的生日情境中,學生進一步鞏固單詞,操練語言。
(三)關注文本留白,提升思維能力
1.填充留白,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故事文本存在留白,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故事進行續(xù)編或改編,應用已學知識,填充留白,發(fā)散思維。
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 C Story time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故事內容、復習動物類單詞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Where are the animals going?”,讓學生打開思路,猜猜Zoom要帶小動物們去哪里。學生的回答如下。
S1: Go to the Zoo.
S2: Go to the farm.
S3: Go to Zooms home.
2.續(xù)編故事,明確價值判斷
教師應帶領學生分析故事意義,對已形成的結構化知識進行比較與判斷,從而加深對故事內涵的理解。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2 Colours C Story time為例,教材用“Zoom, look!”和“禁止摘花”的指示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故事中,Zip并未直接指出Zoom的錯誤,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對此,師生展開了如下對話。
T: If you were Zip, what will you say?
S1: We cant pick flowers.
S2: Thats wrong.
T: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Zoom?
S1: Dont pick flowers.
S2: We should protect flowers.
在學生學完故事后,教師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Zip接下來會說什么,并對故事進行續(xù)編。學生結合自身經驗和已有的價值觀分析Zoom的行為,并給出建議。由此,學生加深了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三、遷移創(chuàng)新,開展綜合的拓展類活動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主要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綜合運用語言技能,不斷提升思維能力,實現深度學習。
(一)小組制作展示,鞏固語言知識
課外活動的設計應與真實生活息息相關,且能夠讓學生獲得豐富的體驗,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故事板塊的教學內容具有濃厚的生活味,是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的良好資源。
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3 Look at me!C Story time為例,教師結合顏色、動物等主題進行設計,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知識,模仿Zoom和Zip做的兔子木偶,在課外和小伙伴合作完成紙貼木偶,并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單(如圖3)在課堂上進行表達。學生先與伙伴確定木偶動物類型,再對其身體部位進行剪貼,最后對動物名稱、顏色和身體部位進行描述,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二)評價人物行為,樹立正確觀念
通過分析與思辨,對故事中主人公的觀點和行為進行評價,能夠讓學生深刻理解故事的主題意義。以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 Lets eat C Story time為例,為了進一步升華“珍惜糧食、合理飲食”的主題意義,教師在課堂最后設計了幾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at?Will Zoom forgive(原諒)the cat?Why?”。學生結合自身經驗與生活實際判斷人物的行為,揣測人物的心理,得出“應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板塊具有主題明確、情節(jié)豐富、人物豐滿等特點,是良好的教學素材?;谟⒄Z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以體驗式的教學情境貫穿始終。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層層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孫瑞.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體驗式教學活動設計[J].基礎教育研究,2020(19).
[4]汪海波.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活動設計:以Unit 2 Story time為例[J].英語教師,2020(20).
[5]李彩霞.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1(7).
(浙江省杭州市天地實驗小學? ?3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