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冬余 吳義昌
到“場面”上發(fā)言、表演等,緊張害怕,謂之怯場。①在當今中小學課堂上,學生課堂怯場時有發(fā)生,如:教師提問時,有些學生不愿意回答,有些學生回答聲音很??;讓學生進行表演時,有些學生很拘束,聲音顫抖,表情緊張。心理學上把怯場稱為境遇性焦慮障礙。學生課堂怯場不僅是其發(fā)展中存在問題的顯現(xiàn),而且影響其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因此,深入認識學生課堂怯場的原因,探討幫助學生有效克服課堂怯場的教育對策,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學生課堂怯場的主觀原因
心理學研究表明,造成學生課堂怯場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從學生自身的角度看,筆者認為,以下三點原因顯得尤為重要。
1.自我效能感偏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實現(xiàn)某一行為目標的一種主觀上的判斷、信心或信念。② 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在課堂表現(xiàn)的時候,往往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水平,顯示出更多的自信。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學生,會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或者是能力不行,在課堂表現(xiàn)的時候,往往會顯得緊張、不自信等,導致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自己的真實水平。很多學生的怯場行為與他們自我效能感偏低有很重要的關系。
2.自主意識不強
自主意識作為意識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自己作主、自力更生、不受別人支配的主體意識。③ 當學生擁有自主意識,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時,就能感到自己的價值,產(chǎn)生充分的自信,在從事活動時就更容易成功。課堂表現(xiàn)同樣如此。如果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是課堂表現(xiàn)的主人,自信心就會生成,就不容易產(chǎn)生怯場現(xiàn)象。反之,當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的時候,其主體意識就不強,就難以發(fā)揮他們的真實水平,從而產(chǎn)生怯場現(xiàn)象。
3.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理學研究表明,實力生自信,自信生成功,成功又進一步使其實力提高,自信心增強,由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多數(shù)學生都有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動機,但由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不夠豐富,所具有的能力不夠扎實,沒有足夠的實力,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信心去完美地表現(xiàn)自己,結果出現(xiàn)了怯場現(xiàn)象。
二、學生課堂怯場的教育對策
針對學生課堂怯場的主觀原因,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教育對策。
1.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樹立自信
(1)為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體驗的機會
成功的體驗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可以通過適當降低教學要求,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也可以把制定的目標分為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先實現(xiàn)近期目標,然后再實現(xiàn)遠期目標,這樣學生就會逐漸獲得成功體驗。學生有了多次的成功體驗之后,自信心自然就會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就逐漸增強。
(2)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歸因方式
面對同樣的結果,不同的歸因?qū)W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積極的歸因方式有有利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之,消極的歸因則會阻礙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歸因,把成敗的原因歸結為自己的努力等可控因素,使學生不懷疑自己的能力,保持應有的自信。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當師生在和諧、寬松的氣氛中交往的時候,學生會覺得非常自由,會感到自主,這樣,學生就能正常發(fā)揮,取得成功,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應以一種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努力建立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其增強自主意識
(1)以興趣為引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時候,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積極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學生就會擺脫“要我學”的被動狀態(tài),出現(xiàn)“我要學”的強烈欲望,進而產(chǎn)生主體意識,增加學習自信心,嘗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悅,克服畏難的情緒。
(2)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參與意識是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參與教學活動的自覺意識,這不僅包括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安排的一些顯性活動,如制作模型、做游戲等,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是指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中的隱性思維活動。④ 能否真正使學生“實質(zhì)參與”, 至關重要的是教師要把握住學生參與的時機,選擇好學生參與的內(nèi)容,盡量選擇符合學生的興趣,難度處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內(nèi)容。
(3)提供更多機會讓學生展現(xiàn)自我
教師的教學方式、管理方法、個人風格、言語特點等都會影響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xiàn)。教師如果采用“滿堂灌”式的講授法,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反之,如果教師采用活動教學法,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課堂,就會擁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主體意識也就更容易得到增強。
3.發(fā)展學生的智能,提高其課堂表現(xiàn)實力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人類動機是個體活動的動力和方向,它既給人的活動提供動力,又對人的活動的方向進行控制。動機被認為具有活動性和選擇性。⑤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愛心和學生交流,而且很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興趣點,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友誼”,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2)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些學生學習成績欠佳的原因是學習不得法。由于學習不得法造成學習成績下降,進而導致其自信心受到打擊,沒有了自信心又會進一步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成為所謂的“差生”。認為自己是“差生”的心理也會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從而產(chǎn)生怯場現(xiàn)象。因此,教師首先要在方法上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讓其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生會體驗到,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努力,學習并不難。這樣,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3)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毅力
任何成功都離不開持之以恒的努力。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華羅庚也說:“天才在于勤奮,聰明在于積累?!睆闹R積累的方面來說,要想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形成熟練的基本技能,同樣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待學習,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這是學生學習進步的根本,智能發(fā)展的基石,課堂表現(xiàn)實力生成的必須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通過身邊鮮活的典型人物、成功事例或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人和事,來啟發(fā)、引導學生,培養(yǎng)他們持之以恒的毅力。
注釋
①毛正:《君欲不怯場 功夫在場外》,《成才與就業(yè)》,2002 年第5期,第76頁
②溫紅娟:《學生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的探討》,《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年18卷第3期,第558頁
③李長萍:《對加強學生自主意識教育的思考》,《中國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第28頁
④楊騫,王曉斕,劉莉:《 試論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教育科學》,1999年第2期,第14頁
⑤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第2版(修訂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324頁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