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嘉文,高衛(wèi)萍
瞼板腺功能障礙(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一種慢性、彌漫性瞼板腺病變,以瞼板腺終末導管的阻塞和(或)瞼脂分泌的質或量改變?yōu)橹饕卣?,臨床上可引起淚膜異常、眼部刺激癥狀、眼表炎癥反應,是導致干眼的主要原因[1]。研究[2-3]表明,目前干眼患者中瞼板腺異常的比例高達65%,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視覺質量,更甚可致盲,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中醫(yī)學在治療MGD型干眼的過程中,不僅療效顯著且毒副作用較少。本文通過查閱近幾年相關文獻,對MGD型干眼的病因病機、中醫(yī)證型及辨證論治進行如下綜述。
MGD 型干眼可歸屬于《審視瑤函》[4]中描述“不腫不赤,爽快不得,沙澀昏蒙”的“白澀癥”范疇,亦類似于《證治準繩》[5]中記載“目自覺干澀不爽利,而視物昏花也”的“干澀昏花”之名。其臨床表現(xiàn)多樣,常見雙眼干澀感、異物感、燒灼感、畏光、疼痛、紅癢、視物模糊、視物疲勞等。眼部檢查可見瞼緣充血、增厚、角化,瞼緣后層毛細血管擴張,瞼板腺開口脂栓阻塞,擠壓見顆粒樣或牙膏樣分泌物。
臨床研究[6-8]發(fā)現(xiàn)MGD型干眼在病因病機上既有干眼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點:(1)營養(yǎng)過剩、恣食肥甘厚膩,脾胃功能受損,濕熱內蘊;或肝氣郁結,克乘脾土,脾虛氣弱,運化失常,精氣不能上輸;脾腎陽虛可致水濕不化,濕濁阻滯于胞瞼,致瞼板腺分泌物異?;蛳倏诙氯?,目失所養(yǎng)。(2)生活及工作習慣的改變,長時間使用電子產(chǎn)品,“久視傷血”[9],肝血虧耗,淚液生化不足;久坐少動,加之熬夜,則氣血運行失暢,胞瞼內瞼板腺疏泄功能障礙,目失所養(yǎng)[10-11]。(3)也有研究[12-13]表明,隨著年齡增長的過程中,一方面可因久病或年老體衰致肝腎虧虛,水液不能上承,眼目失養(yǎng),或陰虛內熱,虛火上炎,灼燒津液,陰液不足以涵養(yǎng)雙目;另一方面也可因瞼板腺腺體逐漸變細、萎縮,加速了瞼板腺開口的角化,瞼板腺分泌疏泄障礙,目失所養(yǎng)。
目前針對該病的辨證分型,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現(xiàn)代醫(yī)家在此基礎上對本病的辨證分型進行了探索,大致歸納為如下。徐東等[13]通過統(tǒng)計學聚類分析方法結合中醫(yī)專業(yè)知識,將MGD 患者分為脾胃濕熱證、脾腎陰虛證、脾胃氣虛證等證型,并指出本病以脾胃濕熱證最多見。黎佳敏[14]對MGD 型干眼進行辨證分型研究后發(fā)現(xiàn),本病屬脾胃濕熱證最多(占比48.39%),肝經(jīng)郁熱證其次(占比29.3%),再則為肝腎陰虛證(占比16.13%)。張明明等[15]對中老年MGD 病人應用隱結構模型進行證型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中老年MGD 以肝腎陰虛(或陰虛內熱)、陰虛濕熱、脾陽虛等3 個證型為主。楊悅等[16]通過對MGD 患者中醫(yī)證候的分析表明,本病常見證型為脾氣虛弱、濕熱蘊脾、脾胃濕熱、肝火上炎、氣血兩虛、濕困脾胃、風熱外襲證等。其中,該病最重要的證型可能為脾氣虛弱證、濕熱蘊結證。王晶等[17]總結謝學軍中西醫(yī)治療MGD 型干眼經(jīng)驗,將本病分為肝郁脾虛、脾虛肺熱證等證型。由上述文獻可以看出,MGD 臨床常見證型為脾胃濕熱證、肝郁脾虛證、肝腎陰虛證、陰虛燥熱證、肝血不足證。
《靈樞·大惑論》[18]曰:“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血之精為絡……肌肉之精為約束……”。眼之約束為眼瞼,五輪學說認為由脾管轄。瞼板腺位于眼瞼內,故亦歸屬于五輪中的肉輪,內應于脾,脾胃相表里,與脾胃關系密切。脾胃功能受損,津液輸布失常,濕熱蘊結于胞瞼,則可引起瞼板腺分泌旺盛,同時濕邪易阻滯氣機,氣滯則瞼板腺開口阻塞,從而誘發(fā)本病。因此此證型多表現(xiàn)為雙眼干澀隱痛,灼熱感,白睛稍有赤脈,瞼緣紅赤,眥部泡沫樣眼眵等;并伴有口黏或口臭,便秘不爽,溲赤而短;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
中醫(yī)學[19]認為,淚為肝液,肝主疏泄,胞瞼在五輪學說屬肉輪,由脾胃所主,脾主運化,如肝氣郁結,木旺乘土則脾失健運。脾虛則精氣不能上輸,胞瞼肌肉失于約束,瞼板腺分泌減少;肝氣條達則瞼板腺管道排泄通暢,肝郁則瞼板腺分泌排泄不暢,肝脾失調使瞼板腺分泌減少,排泄不暢,久之則堵塞胞瞼內的瞼板腺導管開口。故該證型除雙眼干澀不爽外,還可見眼脹,眼瞼頻眨,胞瞼重墜,不耐久視;伴有失眠,焦慮,納差等癥狀;舌淡紅,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滑膩,脈弦。
肝主目,淚為肝之液,腎為水臟,主津液,潤養(yǎng)目珠;肝腎陰液虧虛,瞼板腺腺體失于滋養(yǎng)而漸變細萎縮,瞼板腺分泌減少,進一步誘發(fā)干眼。故眾多醫(yī)家[21-22]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多以肝腎陰虛為本,表現(xiàn)為雙眼干澀,異物感,白睛微紅,視物欠佳,久視則諸癥加重;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夜寐多夢等;舌紅少苔,脈細。
陰虛而不能制陽,虛火上炎,灼燒雙目,侵及胞瞼,瞼板腺閉塞,分泌減少[16],津液不足以濡養(yǎng)雙目,則引發(fā)雙目干澀,羞明畏光,灼熱刺痛,白睛赤脈,胞瞼紅等眼部不適癥狀;并伴有口燥咽干,乏力,失眠,五心煩熱等癥狀;舌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shù)或濡。
現(xiàn)有研究[22-23]表明,瞼板腺亦歸屬中醫(yī)玄府,依賴于臟腑氣、血、津液的調節(jié)和滋養(yǎng),且升降出入于目而其發(fā)揮作用。肝開竅于目,主藏血,肝血充足,既能潤養(yǎng)雙目,又能化生和濡養(yǎng)肝氣,若肝血耗損,則肝氣化生不足,玄府閉塞,瞼板腺疏泄不及,排泄不暢,陰液不足無以滋養(yǎng)雙目,雙目干澀,引發(fā)干眼。因而此證型多表現(xiàn)為雙目干澀,視物疲勞,視力減退,目癢時作,眉骨酸痛;伴頭暈,倦怠,面白無華等;舌淡苔白,脈弦細弱。
陶榮三[24]通過具有清除脾胃濕熱兼化痰功效的黃連溫膽湯內服治療MGD 型干眼的患者有效,安全性也較高。王振華[25]通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本病患者多證屬于“脾胃濕熱”,予三仁湯加減內服,聯(lián)合瞼板腺按摩,臨床療效良好,能明顯改善瞼板腺功能,促進角膜上皮修復。李怡琛[26]通過平行對照加載設計,進行臨床試驗后發(fā)現(xiàn),采用金梔清目方內服治療脾胃濕熱證的患者,可明顯改善其淚膜破裂時間(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 Ⅰtest,SⅠT)結果及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白旭東等[7]還發(fā)現(xiàn),通過具有清除脾胃濕熱功效的中藥如黃連、黃芩、土茯苓、苦參、連翹等組方,進行外用熏眼聯(lián)合瞼板腺按摩,可提高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
史薇等[19]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對于辨證為肝郁脾虛證的MGD 型干眼患者,通過加減逍遙散方離子導入治療,相比僅采用瞼部熱敷、按摩、人工淚液及抗生素滴眼常規(guī)治療,可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尤其在改善BUT 及SⅠT 值這2 方面療效較好。王晶等[17]通過總結謝學軍治療MGD 型干眼肝郁脾虛證的經(jīng)驗后認為,此類患者眼部檢查可見淚膜不穩(wěn)定,瞼緣增厚,瞼板腺開口有白色角質蛋白阻塞而凸起變形,擠壓見顆粒樣或牙膏樣分泌物,此屬氣郁體質,應從肝脾論治,方用柴芍六君子湯加減治療,臨床療效顯著。
邰鵬超[20]通過治療31 例MGD 型干眼患者后發(fā)現(xiàn),口服具有“滋補肝腎”功效的杞菊地黃丸治療本病,可起到較好的標本兼治;如配合聚乙二醇外用點眼,不僅能夠降低主觀癥狀評分,同時還可有效延長BUT 及SⅠT 浸潤長度。鄭瑪麗等[21]通過臨床經(jīng)驗總結后認為,本病的病機也以“肝腎陰虛”為主,相比僅采用單純瞼板腺按摩,運用杞菊地黃湯內服聯(lián)合瞼板腺按摩,可有效提高瞼板腺功能,改善分泌物性狀,提高淚膜脂質層穩(wěn)定性,從而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閔祥玉等[27]運用自擬方藥二冬玉竹湯治療中青年MGD型干眼,其總有效率達85.1%。周懿燕[28]認為中青年MGD 型干眼的病機與“陰虛燥熱”密切相關,為此予以具有補陰清熱、清肝明目、生津潤燥功效的自擬清肝明目湯內服,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且復發(fā)率也可降低。楊雪艷等[29]通過探討參麥潤目組方超聲霧化聯(lián)合瞼板腺按摩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發(fā)現(xiàn)總有效率為94.9%,并且該治療方法與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方法療效基本等同,安全并且有效,但更為便捷、經(jīng)濟。
李小化[30]通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肝血暗耗導致的MGD 型干眼患者,運用自擬“潤目湯”(枸杞子、菊花、大棗)泡茶加熏洗眼部,臨床療效良好,且易于服用及操作。周昆尚[9]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口服經(jīng)驗方養(yǎng)血通絡潤目湯治療本病,能明確改善患者瞼板腺功能、主觀癥狀,促進淚液分泌,延長BUT,療效優(yōu)于單純使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陳水齡等[31]通過總結亢澤峰辨治干眼的思路后認為,MGD 型干眼患者,以肝血不足、目睛失養(yǎng)者為多,用其專方養(yǎng)血潤目湯辨證加減口服治療,并且定期行瞼板腺按摩,其臨床療效顯著。
臨床上主要從脾胃濕熱證、肝郁脾虛證、肝腎陰虛證、陰虛燥熱證、肝血不足證等進行辨證治療MGD 型干眼,通過扶正祛邪以逐步恢復眼的正常生理功能,改善瞼板腺功能,并且也可有效改善干眼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從而獲得顯著療效。另一方面,現(xiàn)有臨床研究[6]也指出,因營養(yǎng)過剩、恣食肥甘油膩等不良飲食習慣,MGD 型干眼患者大多合并有脾胃功能的損傷,更是有實驗研究[32-33]證實高脂飲食可能是干眼的潛在因素,血脂相關參數(shù)與MGD 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故中醫(yī)藥治療本病應多兼顧脾胃功能的調理并同時改善飲食習慣,以減低干眼的復發(fā)率。但目前關于MGD 型干眼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尚無統(tǒng)一標準,缺乏大樣本研究,且目前針對該疾病的病因病機認識,仍處于較淺的階段。因而,如何更進一步的認識本病的病因病機,如何讓中醫(yī)辨證分型更好地與時俱進,有待日后進一步研究。希望今后能夠推進這些方面的科研工作,并且早日形成更加規(guī)范的診治方案,從而進一步更好地發(fā)揮中醫(yī)治療干眼的特色及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