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楚珺,孟勝喜,陳慧澤,王 兵,郭起浩,付劍亮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給病人家庭及社會均造成了較大的經(jīng)濟負擔和照顧負擔[1]。作為膜轉(zhuǎn)運蛋白的水通道蛋白4(AQP4)通過β-淀粉樣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清除[2]、突觸可塑性[3]、谷氨酸穩(wěn)態(tài)[4]、離子穩(wěn)態(tài)[5]、神經(jīng)炎癥[6]等方面對AD 發(fā)生、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本課題組前期的研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梓醇-川芎嗪方(CT 方)具有提高AD 模型小鼠認知功能的作用[7]。為了進一步驗證梓醇-川芎嗪方對AD 的作用,并探討其對AQP4 表達的影響,故開展本試驗。
1.1 動物與分組 非特定病原體(SPF)級、雄性、β-淀粉樣前體蛋白 swe 基因/早老蛋白 1dE9 基因(APPswe/PS1dE9)雙轉(zhuǎn)基因小鼠50 只,6 月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模型組、鹽酸多奈哌齊片(安理申)組、梓醇-川芎嗪方低劑量組(CT-L 組)、梓醇-川芎嗪方中劑量組(CT-M 組)、梓醇-川芎嗪方高劑量組(CT-H組),每組均為10 只。另選10 只同月齡C57BL/6J 小鼠作為對照組。以上動物均購自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證號:SCXK(京)2018-0006。以上動物飼養(yǎng)環(huán)境均為溫度(23±2)℃、濕度(55±5)%、明暗循環(huán)為12 h,自由進食和飲水。
1.2 藥物、試劑及儀器 梓醇-川芎嗪方是由4.274 mg 的梓醇和1.554 mg 的川芎嗪組成。梓醇,CAS 號:2415-24-9,分子式:C15H22O10,分子量:362.33,純度≥98.0%,Batch No.DSTDZ000502。川芎嗪,CAS 號:1124-11-4,分子式:C8H12N2,分子量:136.19,純度≥98.0%,Batch No.DST200602-032,以上均由上海滬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鹽酸多奈哌齊片,規(guī)格:每片5 mg,商品名:安理申,國藥準字:H20200978,lot:1705080,由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
Morris 水迷宮(Morris water maze,MWM),型號JLBehv-MWMG-1,購自上海吉量軟件科技有限公司。AQP4 多克隆抗體(lot:PB0500)及羊抗兔抗體(lot:KGAA35)購自美國Boster Biological Technology 公司。丙二醛(MDA,lot:A003-1-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lot:A001-3-2)、過氧化氫酶(CAT,lot:A007-1-1)、總抗氧化能力(T-AOC,lot:A015-2-13),以上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3-磷酸甘油醛脫氫酶(GAPDH,lot:AF7021)購自美國Affinity 公司。可溶性Aβ1-40試劑盒(lot:ZK-02895)、可溶性Aβ1-42試劑盒(lot:KB38007)、不可溶性Aβ1-40試劑盒(lot:ZK-H738)、不可溶性Aβ1-42試劑盒(lot:KB1200A)均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
1.3 實驗方法
1.3.1 給藥 CT-L 組、CT-M 組及CT-H 組小鼠每日給予相對應(yīng)劑量的梓醇-川芎嗪方灌胃,安理申組小鼠每日給予安理申灌胃。梓醇-川芎嗪方低劑量、中劑量、高劑量及安理申溶液給藥濃度依據(jù)人和動物體表面積折算系數(shù)換算[8],經(jīng)過計算:梓醇-川芎嗪方低、中、高劑量給藥濃度分別為25 mg/kg、50 mg/kg、100 mg/kg,安理申溶液給藥濃度為5 mg/kg。對照組和模型組小鼠每天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灌胃,各組均為每日1 次,連續(xù)灌胃8 周。
1.3.2 Morris 水迷宮行為學測試 干預(yù)8 周后,各組小鼠均進行Morris 水迷宮行為學測試,包括定位航行實驗和空間探索實驗。①定位航行實驗:此實驗進行5 d。Morris 水迷宮水池分為4 個象限,逃生平臺放在其中1 個象限內(nèi)。小鼠被面向池壁放入水中,其在120 s 內(nèi)找到平臺的時間為逃逸潛伏期(escape latency,EL)。若小鼠在120 s 內(nèi)未找到平臺,逃逸潛伏期則計為120 s。每次從不同的象限將小鼠面向池壁置入水中,共觀察5 d。記錄各組小鼠的逃逸潛伏期、游泳距離(swimming distance,SD)。②空間探索能力(space exploration capability,SEC):撤去平臺,固定入水點,小鼠在水中游泳120 s,記錄小鼠找到原平臺的路線,記錄首次到達原平臺時間(time of first arrival at the platform,TFAP)和120 s 內(nèi)穿越原平臺的次數(shù)(number of crossing platforms,NCP)。
1.3.3 標本留取 在完成Morris 水迷宮行為學測試后,取小鼠的外周血,然后以4 ℃、3 000 r/min 離心20 min,取其上清。以10%水合氯醛深度麻醉后進行解剖實驗,留取小鼠的腦組織等標本,存放于-80 ℃冰箱中。后續(xù)則用以上標本進行相關(guān)的觀察和檢測。
1.3.4 MDA、SOD、CAT 及T-AOC 水平測定 以二喹啉甲酸(BCA)試劑盒測定小鼠海馬體中蛋白濃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小鼠海馬體和血清中MDA 水平,水溶性四氮唑(WST-1)法測定小鼠海馬體和血清中SOD 水平,鉬酸銨法測定小鼠海馬體和血清中過氧化氫酶水平,比色法測定海馬體和血清中T-AOC。以上檢測均嚴格按照各種試劑盒說明書的步驟進行操作。
1.3.5 腦內(nèi)Aβ水平的測定 將各組小鼠大腦皮層組織的勻漿分別加入可溶性Aβ1-40和不可溶性Aβ1-40、可 溶 性Aβ1-42和 不 可 溶 性Aβ1-42試 劑 盒 中,然 后 加 入2,6-二乙基苯胺(DEA),以12 000 r/min 離心30 min后收集其上清液,以相應(yīng)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測定可溶性和不可溶性Aβ水平。
1.3.6 AQP4 表達水平的檢測 剪取小鼠的室周腦組織,勻漿、離心后提取其上清液。以總蛋白提取試劑盒來提取總蛋白,以考馬斯亮藍染液定量,加樣、電泳,轉(zhuǎn)膜120 min 后用TBST 洗膜3 次,每次10 min,加入AQP4 和GAPDH 的一抗,4 ℃孵育,過夜,二抗室溫下進行振蕩2 h。增強化學發(fā)光法(ECL)顯色,G:BOX chemiXR5 成像,Gel-Pro32 軟件分析圖像灰度值。AQP4/GAPDH 積分值為AQP4 蛋白相對表達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進行組間比較,最小顯著差異t檢驗(LSD-t)分析方法進行兩兩比較。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梓醇-川芎嗪方對APPswe/PS1dE9 雙轉(zhuǎn)基因小鼠行為學的作用
2.1.1 逃逸潛伏期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逃逸潛伏期明顯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CT-M 組、CT-H 組、安理申組逃逸潛伏期縮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第5 天,CT-L組逃逸潛伏期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L 組比較,安理申組、CT-M 組、CT-H 組逃逸潛伏期縮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M組比較,CT-H 組逃逸潛伏期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安理申組比較,CT-H 組逃逸潛伏期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各組小鼠逃逸潛伏期比較(±s) 單位:s
表1 各組小鼠逃逸潛伏期比較(±s) 單位:s
模型組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與模型組比較,②P <0.05;與CT-L 組比較,③P <0.05;與CT-M 組比較,④P <0.05;CT-H組與安理申組比較,⑤P <0.05。
組別 只數(shù) 第1 天 第2 天 第3 天 第4 天 第5 天對照組 10 35.14±3.26 26.42±3.44 21.45±3.82 17.44±2.71 12.11±1.22模型組 10 58.26±5.25① 49.21±4.36① 41.62±4.46① 36.52±3.82① 32.24±3.34①安理申組 10 46.47±4.34②③ 35.36±3.28②③ 30.23±3.39②③ 25.13±2.65②③ 20.32±2.51②③CT-L 組 10 55.32±5.56 43.44±4.67 36.28±3.47 30.26±2.43 26.28±2.43②CT-M 組 10 47.48±4.15②③ 34.12±3.58②③ 30.41±3.52②③ 24.28±2.26②③ 20.46±2.52②③CT-H 組 10 40.20±4.43②③④⑤ 28.24±3.77②③④⑤ 23.27±2.38②③④⑤ 20.16±2.37②③④⑤ 16.74±1.47②③④⑤
2.1.2 空間定位航行游泳距離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小鼠游泳距離明顯延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安理申組、CT-M 組、CT-H 組游泳距離較模型組縮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4 天、第5 天,CT-L 組游泳距離較模型組縮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L 組比較,CT-M 組、CT-H 組、安理申組游泳距離縮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M 組比較,CT-H組游泳距離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安理申組比較,CT-H 組游泳距離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各組小鼠游泳距離比較(±s) 單位:cm
表2 各組小鼠游泳距離比較(±s) 單位:cm
模型組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與模型組比較,②P <0.05;與CT-L 組比較,③P <0.05;與CT-M 組比較,④P <0.05;CT-H 組與安理申組比較,⑤P <0.05。
組別 只數(shù) 第1 天 第2 天 第3 天 第4 天 第5 天對照組 10 1 327.14±48.22 1 138.54±40.36 803.22±36.44 536.34±34.53 413.14±32.42模型組 10 1 613.26±53.34① 1 546.62±51.51① 1 388.40±48.35① 1 239.36±44.26① 1 135.12±41.33①安理申組 10 1 501.63±50.26②③ 1 378.71±48.67②③ 1 215.35±45.17②③ 956.52±42.37②③ 811.23±38.41②③CT-L 組 10 1 578.18±60.64 1 489.66±52.25 1 307.45±50.26 1 102.63±47.65② 1 003.52±43.29②CT-M 組 10 1 512.22±62.55②③ 1 382.53±46.74②③ 1 201.61±43.35②③ 969.73±40.74②③ 826.71±37.74②③CT-H 組 10 1 371.34±52.46②③④⑤ 1 205.11±42.76②③④⑤1 014.72±40.11②③④⑤ 802.44±38.83②③④⑤ 650.40±35.50②③④⑤
2.1.3 空間探索能力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TFAP明顯延長,NCP明顯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CT-M 組、CT-H 組、安理申組TFAP 縮短,NCP 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L 組比較,CT-M 組、CT-H 組、安理申組TFAP縮短,NCP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M 組比較,CT-H 組TFAP 縮短,NCP 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安理申組比較,CT-H 組TFAP 縮短,NCP 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各組小鼠空間探索能力比較(±s )
表3 各組小鼠空間探索能力比較(±s )
模型組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與模型組比較,②P <0.05;與CT-L 組比較,③P <0.05;與CT-M 組比較,④P <0.05;CT-H 組與安理申組比較,⑤P <0.05。
組別 只數(shù) TFAP(s) NCP(次)對照組 10 7.16±1.02 5.24±0.71模型組 10 26.58±3.26① 1.28±0.13①安理申組 10 17.37±2.51②③ 3.08±0.24②③CT-L 組 10 23.28±3.71 1.89±0.15 CT-M 組 10 17.35±2.63②③ 3.10±0.26②③CT-H 組 10 11.04±1.97②③④⑤ 4.02±0.57②③④⑤
2.2 梓醇-川芎嗪方對APPswe/PS1dE9 雙轉(zhuǎn)基因小鼠腦內(nèi)Aβ水平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水平均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CT-M組、CT-H 組、安理申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水 平 下 降,差 異 均 有 統(tǒng) 計 學 意 義(P<0.05);CT-L 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Aβ1-42水平較模型組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L 組比較,安理申組、CT-M 組、CT-H 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水平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M 組比較,CT-H 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水平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安理申組比較,CT-H 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水平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各組小鼠腦內(nèi)Aβ水平比較(±s) 單位:ng/mg
表4 各組小鼠腦內(nèi)Aβ水平比較(±s) 單位:ng/mg
模型組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與模型組比較,②P <0.05;與CT-L 組比較,③P <0.05;與CT-M 組比較,④P <0.05;CT-H 組與安理申組比較,⑤P <0.05。
組別 只數(shù) 可溶性Aβ1-40 不可溶性Aβ1-40 可溶性Aβ1-42 不可溶性Aβ1-42對照組 10 176.36±12.26 1.23±0.11 180.02±10.14 16.11±1.79模型組 10 433.25±18.33① 30.43±2.92① 756.47±20.25① 211.23±13.65①安理申組 10 327.41±16.46②③ 18.54±1.36②③ 603.62±16.37②③ 153.52±11.27②③CT-L 組 10 402.37±15.28 26.68±2.44 690.73±17.63② 197.61±10.24 CT-M 組 10 320.18±15.26②③ 17.71±1.40②③ 611.88±18.41②③ 149.43±8.16②③CT-H 組 10 295.22±13.31②③④⑤ 10.69±1.11②③④⑤ 532.64±14.60②③④⑤ 80.39±5.38②③④⑤
2.3 梓醇-川芎嗪方對APPswe/PS1dE9 雙轉(zhuǎn)基因小鼠SOD、MDA、CAT、T-AOC 水平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小鼠海馬體和血清SOD、CAT 和T-AOC 水平均明顯下降,MDA 水平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安理申組、CT-M 組、CT-H 組小鼠海馬體和血清SOD、CAT 和T-AOC 水平升高,MDA 水平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L 組比較,安理申組、CT-M 組、CT-H 組小鼠海馬體和血清SOD、CAT 和T-AOC 水平升高,MDA 水平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M 組比較,CT-H 組小鼠海馬體和血清SOD、CAT和T-AOC 水平升高,MDA 水平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安理申組比較,CT-H 組小鼠海馬體和血清SOD、CAT 和T-AOC 水平升高,MDA 水平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表6。
表5 各組小鼠海馬體中MDA、SOD、CAT、T-AOC 水平比較(±s )
表5 各組小鼠海馬體中MDA、SOD、CAT、T-AOC 水平比較(±s )
模型組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與模型組比較,②P <0.05;與CT-L 組比較,③P <0.05;與CT-M 組比較,④P <0.05;CT-H 組與安理申組比較,⑤P <0.05。
組別 只數(shù) SOD(U/mg) MDA(mmol/mg) CAT(U/mg) T-AOC(U/mg)對照組 10 368.37±17.28 2.06±0.12 0.38±0.03 0.31±0.03模型組 10 178.22±10.36① 24.34±2.54① 0.15±0.02① 0.05±0.00①安理申組 10 236.14±14.45②③ 15.12±1.13②③ 0.24±0.02②③ 0.13±0.01②③CT-L 組 10 165.26±11.37 21.26±2.43 0.16±0.01 0.06±0.00 CT-M 組 10 243.76±12.49②③ 15.41±1.22②③ 0.25±0.02②③ 0.12±0.01②③CT-H 組 10 352.84±16.33②③④⑤ 9.25±0.65②③④⑤ 0.35±0.03②③④⑤ 0.23±0.02②③④⑤
表6 各組小鼠血清SOD、MDA、CAT、T-AOC 水平比較(±s )
表6 各組小鼠血清SOD、MDA、CAT、T-AOC 水平比較(±s )
模型組與對照組比較,①P <0.05;與模型組比較,②P <0.05;與CT-L 組比較,③P <0.05;與CT-M 組比較,④P <0.05;CT-H 組與安理申組比較,⑤P <0.05。
組別 只數(shù) SOD(U/mg) MDA(mmol/mg) CAT(U/mg) T-AOC(U/mg)對照組 10 410.26±17.28 5.27±0.17 40.22±3.88 1.12±0.03模型組 10 267.72±10.33① 23.36±2.06① 19.31±1.85① 0.43±0.01①安理申組 10 315.85±13.41②③ 14.42±1.12②③ 29.42±2.79②③ 0.71±0.03②③CT-L 組 10 280.45±10.52 21.28±2.08 21.27±2.63 0.46±0.02 CT-M 組 10 320.63±14.65②③ 13.45±1.16②③ 28.38±2.51②③ 0.72±0.03②③CT-H 組 10 383.54±16.47②③④⑤ 7.33±0.23②③④⑤ 37.42±3.22②③④⑤ 1.09±0.04②③④⑤
2.4 梓醇-川芎嗪方對APPswe/PS1dE9 雙轉(zhuǎn)基因小鼠室周腦組織AQP4 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 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小鼠室周腦組織AQP4 蛋白表達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CT-M 組、CT-H 組小鼠室周腦組織AQP4 蛋白表達水平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圖1、圖2。
圖1 各組小鼠室周腦組織AQP4 蛋白表達條帶圖
圖2 各組室周腦組織AQP4 蛋白表達比較
中醫(yī)藥具有多途徑、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多層次作用的特點,且副作用小,對發(fā)病機制非常復(fù)雜的AD 的治療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中藥有效組分是指中藥復(fù)方中具有相似化學性質(zhì)或化學結(jié)構(gòu),對疾病具有治療作用的一類或多類有效成分群[9]。中藥有效組分配伍,不僅避免了傳統(tǒng)中藥方劑成分復(fù)雜等缺點,而且還保留了傳統(tǒng)方劑的特點和優(yōu)勢[10]。
梓醇為玄參科植物地黃新鮮或干燥塊根中提取的小分子環(huán)烯醚萜類化合物[11],可以改善AD 大鼠大腦皮質(zhì)結(jié)構(gòu)異常,升高其大腦皮質(zhì)膽堿能毒蕈堿受體M1亞型受體表達[12]。在血腦屏障的體外模型中,梓醇可以對Aβ1-42誘導的血腦屏障破壞具有保護作用[13]。川芎嗪為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可以下調(diào)AD 大鼠海馬神經(jīng)元晚期糖基化終產(chǎn)物受體(RAGE)-細胞外信號調(diào)節(jié)激酶(ERK)1/2-p38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轉(zhuǎn)錄因子-κB(NF-κB)信號通路,從而有效抑制神經(jīng)元活性氧生成,降低Aβ的神經(jīng)毒性,改善AD 大鼠腦組織炎性,進而發(fā)揮其抗AD 作用[14]。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模型組比較,CT-M 組、CT-H組、安理申組小鼠逃逸潛伏期、游泳距離、TFAP 均縮短,NCP 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L 組比較,安理申組、CT-M 組、CT-H 組逃避潛伏期、游泳距離、TFAP 均縮短,NCP 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M 組比較,CT-H 組小鼠逃避潛伏期、游泳距離、TFAP 均縮短,NCP 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安理申組比較,CT-H 組小鼠逃避潛伏期、游泳距離、TFAP 均縮短,NCP 增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梓醇-川芎嗪方可以有效提高AD 模型小鼠的認知和記憶能力,其作用呈劑量依賴性,高劑量梓醇-川芎嗪方的效果優(yōu)于安理申。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與模型組比較,CT-M 組、CT-H 組、安理申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水平降低,海馬體和血清SOD、CAT 和T-AOC 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L 組比較,安理申組、CT-M 組、CT-H 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水平均降低,海馬體和血清SOD、CAT 和T-AOC 水平均升高,MDA水平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CT-M組比較,CT-H 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水平降低,海馬體和血清SOD、CAT 和T-AOC 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安理申組比較,CT-H 組小鼠腦內(nèi)可溶性及不可溶性Aβ1-40、Aβ1-42水平降低,海馬體和血清SOD、CAT和T-AOC 水平升高,MDA 水平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模型組比較,CT-M 組、CT-H 組小鼠室周腦組織AQP4 蛋白的表達水平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梓醇-川芎嗪方可以有效提高AD 模型小鼠的認知和記憶能力,作用優(yōu)于安理申。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降低AD 模型小鼠腦組織中Aβ沉積、調(diào)節(jié)氧化應(yīng)激、上調(diào)AD 模型小鼠室周腦組織AQP4 蛋白表達水平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