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中華
作文中特別能顯示功底的莫過于用文字恰當地形容各種生活現(xiàn)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關鍵看你能否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和捕捉素材的觸角,同時還要從自己的文字庫中尋找、斟酌,選擇恰當、生動的文字來形容,說出心中最想表達的意思、感覺、判斷、情感……以達到用語言文字表達真情實感的目的。我國自古就有韓愈、賈島為“推敲”二字切磋商榷,王安石為一“綠”字幾度換字的佳話。那么如何增強學生推敲文字的意識,提高學生推敲文字的能力呢?
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美文都有許多運用準確傳神的文字,在閱讀課中就要多比較,多體會,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為了表現(xiàn)事物的某一特點而對文字進行選擇、錘煉的功夫。如《桂花雨》一文中:“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币粋€“浸”字寫出了桂花香味的濃郁。教學時,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浸”有“泡”的意思,“泡”本來是指泡在液體里,這里是泡在花香里,可見桂花香味的濃郁。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讓學生比較“浸”可不可以換成“泡”,通過組詞,學生自然會體會到“浸”雖然有“泡”的意思,同時還有“沉浸”的意思,一種專注的享受狀態(tài),而“泡”則沒有,當然用“泡”就沒有“浸”好了。
許多詞語往往因一字之差,詞義則相去甚遠。為了讓學生正確地理解并運用詞語,教師可設計不同的語境,讓學生去選詞填空,體會詞語的差異,從而達到對詞義的辨析訓練。如下一組詞語:熱烈、激烈、猛烈。教師可設計這樣的練習讓學生選擇:(1)他的發(fā)言非常精彩,禮堂里響起了( )的掌聲。(2)一陣( )的炮火過后,敵軍陣地被夷為平地。(3)在這里,我軍曾和日軍進行過( )的戰(zhàn)斗。學生通過對比語境,自然能分析出三個詞的不同含義,從而正確地運用。再如春聯(lián)填字練習:“風拂天條柳,雨( )萬朵花?!笨沙鍪尽皾?、打、灑、澆、濕”幾個字讓學生比較選擇,找出最適合的一個字,并說出自己的理由,這樣也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文字辨析能力。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生活細節(jié),如果能經常指導學生留心,并用恰當的文字來形容,不僅增強了學生觀察生活的意識,更提高了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學校里舉行讀書節(jié)的淘書活動,操場上的人特別多,我啟發(fā)學生用什么文字來形容,學生紛紛說出了“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等詞語。操場上的書特別多,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學生紛紛說出了“種類繁多、各種各樣、一排排、一堆堆、書海、書山”等詞語。賣書的學生招徠顧客時賣力的樣子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學生說“大聲叫賣、竭盡全力、扯破嗓門”等。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詞語的推敲、斟酌,找到了恰當的文字來形容讀書節(jié)上的一些細節(jié),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神經對生活細節(jié)的敏感度。
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個人觀點、情感的載體。每次作文過后,作文中會涌現(xiàn)出許多用得精、用得美、用得準的文字,也可能由于觀察不仔細、語言匱乏出現(xiàn)用詞不當、不精的現(xiàn)象。所以在作文評講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評點。如一個學生在寫一位老師帶病堅持上課時這樣寫道:“老師前俯著身子,胳膊肘放在一摞本子上,正吃力地給同學們講課?!崩蠋焼l(fā)學生,為了體現(xiàn)老師生病疲憊的樣子,哪些詞用得還不夠“累”,有學生就提出“放”字感覺很輕松。為了讓學生找出更好的動詞來形容老師的這一動作,我在講臺前現(xiàn)場表演給學生看。通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身體累了時,用“壓、抵、撐”等更為恰當,更能體現(xiàn)老師當時身體很沉重、很吃力的樣子和老師工作認真負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文字運用是有溫度的、有感情的,自然增強了學生自主推敲文字的意識。
咬文嚼字,推敲斟酌,是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基本功。如果長期對學生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文字的把握能力一定會大大增強,運用起來也就得心應手,水到渠成,表達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學生想要靈活準確地運用文字,首先必須要胸中有詞。胸中的詞哪里來?除了生活實踐中、語文教材中的詞語積累以外,還要依靠大量的課外閱讀,在名家名篇中積累文字,如在課外書中進行圈畫,將用得好的字詞用著重號圈上,還可以寫批注理解,也可以在自己的讀書筆記本上作摘錄??傊?,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注意作者用詞的意圖和奧妙,這樣才能訓練自己對詞語的敏感性。如一個學生看完一篇寫景文章后,圈出了“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等詞語,還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寫出了花的多、美,像這樣的詞還有‘五彩繽紛’‘五光十色’?!边@樣的文字評點,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并積累大量豐富的文字材料,為語言文字的推敲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