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訊
(吉林大學萊姆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新文科的改革重在于“新”??v觀我國以往的教育改革,無一不強調人文性,而新文科的改革也是圍繞人文性這一主題。新文科強調學生的綜合性、人文性、全面性的發(fā)展,這和我國對人才的需求是相吻合的[1]。大學英語作為大學人才培養(yǎng)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目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模式仍以傳統(tǒng)的教學講授模式為主,缺乏英語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融合,導致英語學科與其他人文學科未能有效地結合?;诖?,需要深入探討現(xiàn)如今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且找出相應對策,為我國培養(yǎng)出真正高素質的英語學科人才。
在我國高校英語課堂上,部分高校英語教師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教學,將教學的中心放在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上,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改革最關鍵的一步。
我國是教育大國,自古以來就有孔子開創(chuàng)的講學之風,而這種教師講解、學生傾聽的教學模式也沿用至今。許多人從小便習慣于教師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因此,大多數(shù)人的觀念還停留在教師是課堂的主人。時代在變化,教育也應與時俱進,不能將陳舊的、過時的教學思想套用在當今的教學過程中[2]。從小學到高中,教師都會強調考試的重要性,強調應試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學生會把英語學科當作應試課程來學習,英語學好了,考試分數(shù)就能更高的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可是大學英語是一門靈活的、開放的課程,不再是應試課程,這就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學生的學習觀念要改變,不能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習方式。
英語教學分為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知識的運用。部分高校中,對大學英語的課程安排偏于注重英語語法、英語寫作、英語翻譯等內容,忽視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訓練,以大學英語四、六級為例,部分高校僅要求學生的英語四級筆試合格,對學生的英語口語不做要求,這就使得學生對英語口語并不重視,一味強調筆試分數(shù)的高低,這對學生綜合性、全面性發(fā)展是不利的。大學英語課程不僅需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理論的掌握,還要重視學生是否能將英語知識運用于實踐中,能否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英語,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帶來全面性、綜合性的教學計劃,培養(yǎng)出全能型英語人才[4]。
眾所周知,英語教學要在一定情境下進行。英語學科的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英語教學更關注教學的情境性與實用性[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英語的機會較少,最主要的幾種用途便是出國旅游、從事英語類工作、與外國友人交流以及應對考試。因此,教師教授學生大多數(shù)是在一個單一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在進行聽力訓練專題時,就是通過給學生播放英語聽力,不斷循環(huán)播放,讓學生通過多聽多練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是較為枯燥的,學生聽著錄音機中的對話,選出正確答案,這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實現(xiàn)學生與外國友人的網(wǎng)絡在線對話,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這樣的教學方式才是對學生真正有利的。
想要學生學好知識,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是活潑、機靈的個體,他們體內有著無限的潛能,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生來說,英語的學習是有點難度的,在英語課堂中,學生只有全身心投入課堂,才能跟上教師的步伐。并且,我國部分高校的英語課程采取了分級教學,根據(jù)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等級劃分,將英語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劃分至A班,將英語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劃分至B班,這種分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難以保持一堂課的專注,甚至會帶來一定的厭學心理。
專業(yè)的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同時,也應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更新教學技能?,F(xiàn)如今,部分高校教師一味地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會阻礙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教師置于課堂中心,教師在講解中會忽視學生的感受,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得不到學生真實有效的反饋,造成教師講課激昂,而學生聽課走神的局面,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挖掘教材中精髓內容,將重點知識與有趣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同時,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而是要適應我國教育的發(fā)展,與時俱進,創(chuàng)設出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高質量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運用新穎、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去講授,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學習。
為了改善我國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一批綜合性、全面性的高質量人才,部分學者創(chuàng)設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跨學科教學??鐚W科教學是指一門學科與另一門學科,或者與多門學科內容相結合??鐚W科教學是指學科教學不再拘泥于本學科的內容,而是促進各相關學科的融合,將本學科內容與其他相關學科結合,從而豐富本學科內容,提升學科的教學質量。
大學英語跨學科教學是指英語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融合。英語學科屬于人文社科類,因此,英語學科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還應該加強與其他學科的交流。大學英語的教學并非僅靠教師傳授相關英語理論的知識,還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學知識、跨文化交際內容以及一些語言類的知識,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發(fā)掘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共同之處,加快推動大學英語教學跨學科的發(fā)展。
1.豐富大學英語學科教學內容的需要
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為英語寫作、英語語法、英語翻譯、英語口語與聽力等,大學英語教師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而對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提高英語成績,更重要的學會如何應用英語,以及學習更為廣泛的英語知識,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將上課內容限制于基本的英語知識,而是要推動英語知識與其他學科內容的結合。相較于高中的英語知識,大學英語所學知識更為廣泛,更具深度,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挖掘教材中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知識點,將不同學科的內容結合在一起進行講解。例如,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可以向學生普及一些英美文化歷史、英美風俗習慣等內容,這就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將大學英語與跨文化交際內容相結合,既給學生傳授了英語理論知識,又增長了學生的見識,拓寬學生的視野。
2.順應了我國教育發(fā)展新潮流
近幾年,我國大力提倡學科的交叉教學,提倡學科教學系統(tǒng)化,這是基于我國對人才的需求。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大量綜合的,全方位發(fā)展的新型人才,跨學科教學有利于學科間的融合,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整合能力[5]。不同學科之間有著相同點與不同點,想要將學科進行整合,需要先分清楚這些學科間的不同點與相同點,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或者競爭的形式,挖掘教材中的相同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形成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我國經(jīng)濟建設的發(fā)展主要是靠人才的發(fā)展,因此,作為育人的搖籃,高校要關注對學生的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出高質量人才。
3.英語教學跨學科教學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大學英語跨學科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鐚W科教學要求教師既要掌握自己專業(yè)的知識,還要了解其他學科的知識。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只給學生傳授英語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在傳授英語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可以為學生普及一些西方的文化,或者是帶領學生了解一些西方的風俗習慣,這些教學內容都推動著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優(yōu)化教學方式,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為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采取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學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場所的開放。高校中英語教學最常見的方式便是在固定的教室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將知識教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單一,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跨學科教學模式是一種強調學科間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大學英語課程的設定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因此,教師在開創(chuàng)開放式的英語教學模式時,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場所等方面進行開創(chuàng)。首先,教師需要打破大學英語中視聽課程與讀寫譯課程的界限,將這兩種課程進行結合,為學生提供全面、完整的課程體驗,進行開放式教學。其次,教師應努力挖掘新的教學場所,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具有網(wǎng)絡個性化的課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理念是每個教師上課的依據(jù),依據(jù)教學理念來制定教學目標,實施教學計劃,選擇教學方法。大學英語教學采用跨學科模式,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根據(jù)新觀念,調整新的教學方式。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先去了解跨學科教學模式,再去接受跨學科教學模式,最后才能真正將新觀念與大腦中已有的觀念相結合。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涉及許多方面,教師要留心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將兩者相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學英語教學可以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推動英語學科的跨學科教學。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對相關的文科類課程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挖掘出適合在英語課堂中使用的方法,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方式的更新,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跨學科教學方式轉變。
作為大學教師,要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觀念,并且不斷融入跨學科的教學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結合優(yōu)秀課例,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教師提升教學水平的方式有許多種,例如,教師互相評課、聽課,參加教師崗位培訓等,只有不停地學習才能使得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做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教學培訓是高校提高教師素養(yǎng)最常用的教學方式。教學培訓是指學校邀請相關的教授或專家,為教師傳授教學經(jīng)驗,這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師通過培訓,有利于在培訓中吸收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并在培訓過程中能夠反思自身,找出自身教學的不足,并改正,這種培訓時長較短,但是效果卻是非常明顯的。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多參與有關跨學科教學的培訓,通過此類培訓來提升自己,并且學習一些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有利于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大學英語學科是人文社科中的一類,因此,英語學科與其他社科類的文章是有一定關聯(lián)的。大學英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各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要具備專業(yè)的教育教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將學科知識與教育教學知識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為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同時,教師還需要將計劃細分至各類學生,不可千篇一律地進行教學。
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讓學生學習與英語相關的課程,例如,跨文化交際、西方文學史等,此類課程看似與英語課程聯(lián)系不大,但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相關資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結合視頻等真實的內容,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從而更好地融入課堂之中。
新文科背景下,英語學科越來越重要。大學英語作為大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而應該調整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理念等方面改革。大學英語教學運用跨學科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創(chuàng)新,也是一種挑戰(zhàn)。作為大學英語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不能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而應該轉變思想,運用新的教學觀念來指導教學。在此背景下,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結合我國的教育改革,來優(yōu)化升級自己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出真實、有效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樂學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