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實驗小學 張 蕓
在中小學教育活動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有機結合。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我國的習慣培養(yǎng)教育可謂源遠流長,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睂笫鲤B(yǎng)成教育產生了長遠的影響。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認為,習慣貴在從小培養(yǎng),他指出:“教育一個人要從小就注意,講話怎樣講,批評怎樣批評,做人的態(tài)度,對人的禮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從小養(yǎng)成?!?/p>
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很多教育的策略來源于生活,來源于歷史,來源于傳統(tǒng)文化。在生活中,常聽到這樣一句俗語——“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句話來源于京劇臉譜。紅臉:京劇中的正派角色。指扮演正面的角色,對事情采取寬容忍讓的態(tài)度。白臉:京劇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對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態(tài)度。一般來說戲曲中扮演紅臉角色的是好人,扮演白臉角色的是壞人。在生活中“唱紅白臉”就是說一個裝好人(軟弱的好說話的),一個裝惡人(強硬的死板的)。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比喻在解決矛盾沖突的過程中,一個充當友善或令人喜愛的角色,另一個充當嚴厲或令人討厭的角色。在生活中,為了能順利解決問題和矛盾,有時就會用到這樣的方法。經過實踐研究,我發(fā)現(xiàn)如果把這種“唱紅白臉”的戲曲藝術作為策略巧妙地運用在教育上,不但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還能更容易引發(fā)孩子的自我教育功能,使施教者在教育過程中不顯山露水、潤物無聲。
本策略適用人群為小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日常行為中的常見問題有: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很多家長外出謀生,留守兒童數(shù)量大幅上升,這些兒童平時缺乏父母管教,行為習慣得不到好的指導與教育,就容易形成不良行為習慣,如容易說謊、囂張跋扈、目中無人、自理能力差、意志力差等。
部分家長雖在孩子的身邊,但對孩子的教育只看孩子學習成績,認為只要取得好成績就是好孩子。他們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動輒打罵。久而久之,孩子對學習產生抵觸,信心不足、厭學煩躁,產生逃課、沉迷游戲等不良行為習慣。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家長都將小孩當寶貝來護著,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的過分寵溺,導致孩子形成嚴重依賴父母的習慣,缺少自理能力、動手能力,與人極少交往,性格孤僻,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社交能力低下,對外界和自身都很淡漠。也導致孩子養(yǎng)成挑食、好吃零食、花錢無節(jié)制等不良的行為習慣。
小學生年齡小,缺乏自控能力。在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小學生很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一天手機不離手,玩到深夜無法自拔。家長不給玩就發(fā)脾氣,甚至大打出手,父母或者老師要沒收手機時,個別孩子還會做出自殘或者自殺的危險行為。在學校不懂得尊師守紀,課堂上大聲喧嘩、開小差、吃東西、打瞌睡、不分時間場合到處晃蕩?;氐郊抑胁欢米鹄蠍塾?,我行我素,一言不合就鬧小情緒威脅不再去上學等。
小學階段的孩子,因為缺乏生活經驗,尚未形成一定的是非觀念,很多習慣也有待培養(yǎng)。我們說低年級的習慣培養(yǎng)常以表揚和激勵為主,但當孩子屢次出現(xiàn)同一錯誤時,表揚和鼓勵就不再適用。比如,結合班級的獎懲制度,對屢次出現(xiàn)錯誤的孩子予以扣分,但孩子們是很看重他們的得分情況,扣分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消極的管理方式,會帶來一些負面作用。所以當提到扣分的時候,會引起孩子的緊張情緒,不太能接受。一次兩次尚有用,次數(shù)多了,孩子們就會懈怠,就會養(yǎng)成對扣分也無所謂的這種態(tài)度,就達不到我們預期的效果。
我作為班主任常常跟科任老師用一唱一和、一硬一軟的形式,發(fā)現(xiàn)往往能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這就是紅白臉的教育策略。班主任對孩子的錯誤表現(xiàn)出很嚴厲、不可原諒的白臉態(tài)度,并用扣分的形式予以懲罰時,科任老師就以紅臉的形式予以求情,會讓孩子倍加珍惜這樣的機會,從而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不當行為。當然,這紅白臉也可以互換角色。如果是班主任唱紅臉,學生對班主任更為依賴,并能努力遵守班級規(guī)則,培養(yǎng)班級責任感,增加班級凝聚力;如果是科任老師唱紅臉,則學生也會對求情的科任老師心懷感恩,從而上該老師的課時變得格外認真,并感受到老師嚴中有愛、愛中有威的教育態(tài)度。正所謂一舉三得。
當然,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在教育目的和方向上要保持一致,不是簡單的對與不對式的分化教育,只是所處的身份不同,一個是站在老師的角度,一個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給孩子犯錯后改正的機會,也給有抵觸情緒的孩子一個臺階。
一個班的班風是否積極向上,是否團結凝聚,三觀是否正確,更重要的在于這個班的班干部在班級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很多生活實際和事例表明,班干部在班級管理當中,如果方法不當,要么管不住班級造成班集體一盤散沙,要么過于嚴厲,使得學生敢怒不敢言,并未真正信服班干部的管理,引起大家的反感。久而久之,會讓班干部脫離群體,單方面成為老師的助手,班級班風也得不到有效建設。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怎么解決呢?
首先,班干部人選一定是那種樂于奉獻、積極向上、能起到榜樣作用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般能力比較強,自律性很高,是非觀念也比較清晰;其次,班級規(guī)則中會明確提出,班干部犯錯會罰得更重,目的是讓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能做到對任何事請大公無私,正確對待每一位同學;最后,在管理中也要教給孩子一些班級管理技巧和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比如,寬容并濟的管理方式、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等。
當前期工作準備到位后,就可以實施紅白臉教育策略了。班主任來唱白臉,班干部來唱紅臉。比如,當班主任對某位學生的某種錯誤行為大為惱火時,班干部可以尋找該生身上的優(yōu)點或者近期所取得的進步(當然這個進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作為條件予以公正評價,目的一可以緩解班主任的消極情緒,二可以讓班主任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學生的表現(xiàn)。此時班主任,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從一切為了教育好學生出發(fā),盡量采納班干部的建議,并伴有這樣的話語:“因為班干部覺得你最近×方面取得了進步,我就再給你一次機會!”這樣有意識地建立班干部在班級中的威信,讓其他的學生心悅誠服地服從班干部的管理。同時,教會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能多尋找大家的優(yōu)點、閃光點,從積極的角度多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從而形成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班風,以及建立班干部在班級中的權威。
“嚴父慈母”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粋€詞語,是在養(yǎng)兒育女中父母教育小孩的一個傳統(tǒng)印象,其實它就很好地運用了紅白臉教育策略。比如說小孩子犯錯,父親會相對嚴厲,狠狠訓斥,充當白臉角色……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深受打擊、心生不滿,如果做媽媽的也像做父親的一樣嚴厲,也是白臉角色,小孩會覺得沒有人關心、關愛自己了,覺得他們都不再愛自己,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心生怨恨,甚至自暴自棄、離家出走……所以,此時母親這個角色很重要,她首先要保持與父親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安撫備受打擊的小孩,充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紅臉角色,讓小孩覺得在家里有人在乎、關心他,給孩子一個臺階。這樣剛柔并濟、恩威并施,使孩子在錯誤中得到教訓和成長。紅白臉教育策略不至于簡單粗暴,把小孩推向深淵,也不會過分寵溺,使孩子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常因為孩子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表現(xiàn)出教育的無力感,導致出現(xiàn)家庭教育的兩個極端,一是放任不管,二是暴跳如雷?!栋嘀魅螌I(yè)基本功》中提道:“班主任有指導家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彼栽诩彝ソ逃校嘀魅我笇Ц改溉绾螌嵤┘t白臉教育策略。紅白臉教育區(qū)別于“唱反調”“拆臺”,父母私下要在生活中建立紅白臉的規(guī)則,教育目的指向明確,在教育孩子時,一剛一柔,一反一正,一紅一白,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取向,引起孩子對自我行為的判斷反思,給孩子一個緩沖時間,讓孩子能在父母的干預下,培養(yǎng)健康、陽光、正確的人格,以及對待事物和生活的態(tài)度,也不會引起家庭關系的不和諧。善于利用紅白臉教育策略,往往能巧妙化解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矛盾與對立,使教育按照預期的方向發(fā)展。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在運用紅白臉策略時要注意教育的統(tǒng)一性,所述內容切忌語言上的含糊與“顧左右而言他”。如數(shù)學老師在教育某學生上課不認真時,班主任可以把學生作業(yè)書寫工整作為談話策略;再如班主任在對某學生課間追逐導致安全隱患而大動肝火時,班干部可以就該學生能督促學生課間及時如廁予以肯定;父親在教訓孩子作業(yè)拖沓時,媽媽就肯定孩子某天及時完成作業(yè)并幫助媽媽做家務的良好表現(xiàn);等等。紅白臉教育策略在使用中,白臉方指出問題,而紅臉方就該問題的同一性作為談話的策略,即學習習慣方面就用學習習慣作為教育策略內容,行為習慣就用行為習慣作為教育策略內容。使用得當不但能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也能促進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進行持續(xù)的刺激。
在使用紅白臉教育策略時,紅白臉雙方要保持教育的統(tǒng)一性,不是單純否定對方的觀點。比如,在上述例子中,白臉方態(tài)度嚴肅地提出問題,紅臉方則語氣溫和地正視問題的存在,給學生提出改進意見,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意識到錯誤的存在,二是給學生一個改進的實質性建議,三是讓學生感受到白臉方的威嚴和紅臉方的理解,樹立規(guī)則意識,在錯誤中重拾信心,調動改正錯誤的內驅力,從而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無論是嚴厲還是溫柔,只是不同情境下我們和孩子溝通的一種表象態(tài)度,內在本質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教育的目標和方向要保持一致。
紅白臉的教育模式是很多家庭的教育標配。從以往的各種案例中可以看出,這種家庭教育方式會出現(xiàn)兩種極端表現(xiàn):一方面,很容易形成依賴性討好的人格,甚至于走向極端耍無賴;另一方面會讓孩子軟弱,無條件順從。這些對孩子個性的發(fā)展都會產生難以消除的不良影響。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的個性都是具有多面性的,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溫和嚴厲都不是性別或者身份的獨一特征,而是更為完整豐富的性格特征的一部分。所以我認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抑或是同伴教育,一定要把握好紅白臉教育策略的度,除了注重紅白臉教育所取得的即時效果,更要注重紅白臉教育的融合,把這種教育策略變得更為藝術性。
“唱白臉”是關注了事件的本身,在向孩子傳遞做錯事后大人的態(tài)度,是在告訴孩子“不可以、不能、不允許”這樣做,是在告訴孩子是非對錯,是原則和底線;而“唱紅臉”則關注了孩子做錯事后的內心需求,給做錯事的孩子一個彌補的機會、一個改正的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教育意識的蘇醒,孩子可能會對“唱白臉”的一方抱以強烈的對抗態(tài)度,此時唱紅臉的一方可以緩解這種沖突與矛盾,無論在什么場合、什么人身上,都能取得一種最讓大家滿意的結果。
綜上所述,實施紅白臉教育策略時,我們應該遵守的一個原則是:愛和真誠。對待孩子的教育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觀,如該吃飯的時候不要到處玩耍追著喂,如不能在公眾場合喧嘩影響別人,如不管是什么學科都要按時完成作業(yè),等等。白臉不是單一的嚴厲、批評和指責,而是做事態(tài)度的堅定、規(guī)則意識的持續(xù)培養(yǎng);紅臉不是單純的溺愛、錯誤開脫的后盾和維護,而是犯錯后的一種緩沖、心理的適當調試、自我教育的內在復蘇。施教雙方內心要很安靜,不要害怕孩子哭鬧或掙扎,也不要因為孩子發(fā)火,內心要有原則有底線,比如,孩子可能因為不愿穿厚衣服在地上打滾,也可能因為沒冰棒吃哭兩三小時,只要你下了決定,就不管他怎么做,在讓孩子感受到愛的前提下把你的決定堅持下去。所以我更愿意把這種紅白臉教育策略看成對原則和底線的一種溫和的堅定,而這種“堅定”是一定要長期執(zhí)行的,才能保證孩子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有助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促進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我所說的紅白臉教育策略要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紅白臉或紅黑臉教育方式,是對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一種更新和再創(chuàng)造,目的是培養(yǎng)具有更加健全和完整人格的個體,挖掘每一個個體的內在潛力,獲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合理運用紅白臉的教育藝術,能使我們在對孩子實施教育時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