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藝璇,唐 詩,尤昭玲*,游 卉,劉未艾,莫 蕙,張愛倩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05;2.澳門科技大學,澳門999078;3.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07;4.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湖南 長沙410013)
2015 年中華醫(y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制定的《宮腔粘連臨床診療中國專家共識》[1]明確指出,宮腔粘連(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分離手術是IUA 有生育要求患者的首選治療手段,尤其對于中重度IUA患者,其宮腔形態(tài)已嚴重失常,需行手術分離粘連,恢復解剖形態(tài)。 但由于對手術時機以及術后缺乏有效的管理,IUA 分離術后妊娠率仍不高。尤昭玲教授經過多年臨證探索,聯合中醫(yī)藥治療構建了完整的IUA 手術管理體系,最大限度減輕患者身心負擔,有效提高臨床妊娠率,現將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尤昭玲教授運用經陰道三維超聲(three-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3D-TVS)診斷評估IUA,首次提出并非所有IUA 患者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卵巢以及輸卵管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依據《IUA評分表》[2]進行評級,評分13~28 分為中度粘連,評分29~38 分為重度粘連。 評分為中度粘連及以上者,IUA 程度較重,宮腔形態(tài)失常,或伴有粘連帶形成,子宮內膜容受性差,不具備妊娠的功能,則需要宮腔鏡手術分離粘連,恢復正常宮腔解剖形態(tài)方可妊娠[3]。
IUA 手術患者同時合并輸卵管功能障礙或卵巢功能下降,自然受孕困難,考慮到IUA 的高復發(fā)性,朱一萍等[4]研究發(fā)現,術后二次探查重度粘連復發(fā)率高達57.1%。為預防復粘,分離術后3 個月內應盡快妊娠,故輸卵管功能障礙或合并卵巢功能下降患者手術前,應先進入試管移植周期進行試管移植取卵[5],適應IUA 復發(fā)的時長,應配成最少移植3 個周期的胚胎,然后再進行宮腔鏡分離手術,術后即刻連續(xù)進行3個周期的胚胎移植,為此類患者最佳妊娠方式。
對于中度粘連患者,宮腔形態(tài)尚未完全失常,內膜血流及血流阻力尚可,術后內膜自我修復功能尚存,故可直接手術恢復宮腔形態(tài)后調理妊娠[6]。
重度粘連患者,宮腔形態(tài)已完全失常,內膜極薄、有明顯粘連帶或大片內膜缺失[7],內膜血流為0級,血液阻力高、血供差,經評估為“內膜低反應”者,手術時機則應推遲?!皟饶さ头磻盵8]是尤昭玲教授經過分析大量臨證資料后提出的概念,具體指患者子宮內膜極薄或內膜受損傷程度大,且內膜血流、血供極差,即使予以大劑量激素治療,內膜仍然無反應或呈低反應。 3D-TVS 檢測聲像主要表現為以下情況:(1)內膜厚度<3 mm;(2)子宮內膜-肌層結合帶厚度>4.5 mm,術后血流無法穿越“黃河”般宮內膜修復;(3)內膜0 級血流;(4)雙側子宮動脈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 RI)>0.9;(5)子宮內膜僵硬,無蠕動。“內膜低反應”提示子宮內膜嚴重損傷,血灌、血供極差,手術難度大,術后內膜功能難以恢復,預后差。 故重度IUA 患者,應考慮暫緩宮腔鏡手術,先予以中藥調治內膜,待內膜血流改善后,再行手術分離粘連。
主要包括IUA 手術患者合并其他妊娠影響因素,如甲狀腺疾病影響胎兒健康,應在宮腔鏡分離術前進行??普{治;人工流產術后、接種相關疫苗后有避孕要求等情況,均應推遲手術。 綜上所述,確定手術前應考慮影響妊娠的所有因素,一旦實施手術,應保證手術后能盡快妊娠。
恢復宮腔正常解剖形態(tài),促進內膜再生修復,恢復生育能力[9-10]。 宮腔鏡手術對術者要求較高,術者在手術過程中一定要秉承保護患者生育力的目標,提高手術質量,減少對內膜的二次損害,降低復粘率,降低再次手術率[11]。
IUA 患者合并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時,如果子宮肌瘤或腺肌瘤較大(直徑>30 mm),且瘤體緊貼內膜(距內膜<3 mm)時,手術中施術者應注意避開瘤體,否則容易導致術中大出血,或是術后因瘤體損傷長期出血不止,不利于宮腔內膜的恢復。術后出血時間長,則易導致宮腔感染,炎癥可引起內膜纖維化,加速粘連再次復發(fā)。
術后管理的主要目的為評估手術效果、術后恢復情況以及妊娠的難度[5,12]。 IUA 首選治療方法為宮腔鏡手術,但由于此種治療具有內膜修復時間長、粘連高復發(fā)的臨床特點[13-14],術后管理成為提高妊娠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但目前術后管理并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標準[15]。
為有效提高IUA 患者術后妊娠率,尤昭玲教授運用3D-TVS 代替宮腔鏡作為術后探查的主要技術[16-18],建立了規(guī)范的術后管理框架。 3D-TVS 檢查時間為月經周期黃體期,評估內膜恢復情況及妊娠的可能性,指導下一步妊娠計劃及可妊娠時間,指標同術前診斷指標,均為子宮內膜容受性的相關超聲參數[19-21],主要內容包括宮腔形態(tài)、內膜結構、內膜蠕動、內膜血灌、內膜病變等內容,評估次數根據內膜恢復情況為2~5 次,具體管理框架詳述如下。
術后評估指標同術前診斷指標,包括宮腔形態(tài)、宮腔容積、內膜厚度、內膜結構、內膜清晰度、內膜均勻性、內膜蠕動、內膜-肌層結合帶、內膜血供以及月經量。
3.2.1 術后第1 次評估 術后出血干凈后,經陰道普通彩超檢查,目的是判斷宮內支架位置。 此次檢查應避開術后出血期及月經期,宮內聲像更加清晰,另外可防止逆行感染、內膜植入所導致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生。
3.2.2 術后多次評估 術后第1 個月經周期黃體期(月經周期第20 天)開始,放置支架期間每個月經周期黃體期分別行3D-TVS 進行多次評估,評估結果與術前、前次三維超聲比較,詳盡地從內膜形態(tài)、厚度、清晰度、連續(xù)性、缺失情況以及結合帶表現、血流、內膜蠕動、血流阻力九大超聲聲像變化,結合月經量情況,評估內膜修復以及內膜容受性改善情況。具體術后評估次數根據內膜恢復情況,是否達到妊娠條件而定,如子宮內膜容受性尚可,達到妊娠條件,則可取出支架備孕。
在當前社會經濟不斷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各個行業(yè)都在積極發(fā)展,雖然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而言,具有一定的影響和作用。但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卻一直被忽視,甚至有很多領域在發(fā)展時,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影響。甚至有很多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將犧牲環(huán)境作為自己發(fā)展的代價。由此可以看出,在當前我國現代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和發(fā)展的背景下,雖然經濟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對環(huán)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
在建立術后管理體系的基礎上,予以中醫(yī)藥介入修復內膜功能,助患者盡快妊娠。 中醫(yī)治療框架根據術前評估以及手術時機分為術后速孕、調理后手術妊娠以及試管移植妊娠。
4.1.1 圍手術期 根據圍手術期預防出血以及IUA的特點,自擬宮粘1 號方(人參花10 g,三七花5 g,金銀花5 g,玳玳花5 g)于手術后第1 天開始服用,連服7 d,這一階段的治療重點為消炎活血、軟化瘢痕、修復內膜。
宮粘1 號方中人參花帥血中之氣,為君藥;三七花化血中之瘀,金銀花清熱調膜養(yǎng)膜,共為臣藥;玳玳花解血中之郁,為佐藥。 本方針對胞宮脈絡多為孫脈、纏脈的特點,四花合用,張揚向上、輕浮飄落,起到了消炎活血通絡,軟化纖維化瘢痕并修復內膜的功能。
4.1.2 術后探查期 術后最主要的目標是預防出血、感染與再粘。 本階段的治療重點為控制炎癥、緩解纖維化、恢復內膜蠕動、改善內膜血流。
方選宮粘2 號方(人參花10 g,黃芪15 g,三七花5 g,兩面針10 g,山藥10 g,蓮子10 g,白芍10 g,板藍根10 g,續(xù)斷10 g,甘草5 g)為基礎方。 方中人參花為君,既能補氣,又能推動絡脈血行,改善瘀滯。三七花為臣藥,溫經化瘀,助人參花宣散絡瘀。黃芪、山藥健脾益氣;白芍滋陰養(yǎng)營,養(yǎng)血調經;續(xù)斷、蓮子補腎健脾,澀精長膜,治療內膜連續(xù)性中斷、缺損;板藍根、兩面針清熱解毒,緩解內膜炎癥,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益氣清熱利濕、活血散瘀通絡的功效。
4.1.3 術后助孕期 由于IUA 的高復發(fā)特性,球囊支架等物理隔離屏障取出后應立即進入助孕階段,助孕方法同帶粘妊娠的“四期助孕法”及“安胎二步法”。
重度粘連患者內膜損傷程度重,內膜極薄,血流血供極差,術后預后差,需在手術前中藥調理內膜后再行手術,調理中藥選用調經方(黨參15 g,黃芪10 g,金銀花10 g,佛手10 g,連翹10 g,澤蘭10 g,澤瀉10 g,益母草15 g)。術后妊娠步驟同“術后助孕期”。
根據試管移植的步驟,尤昭玲教授總結了“三期三法”[22],進行試管移植周期的中醫(yī)輔助治療?!叭凇奔唇嫡{期、促排期、移植期,“三法”即中藥方加藥煲、耳穴輔助治療,三法結合共奏調理之效。
方選降調方(黨參15 g,黃芪10 g,白術10 g,珍珠母15 g,酸棗仁10 g,龍骨10 g,三七花5 g,玳玳花5 g,甘草5 g),降調的第1 天開始服用,連服9 d,配合降調煲(太子參、山茱萸、精烏棗),降調第2、7 天燉服,共助撫巢養(yǎng)泡之效。耳穴貼壓可取神門、心、脾、肝4 穴貼壓。
4.3.2 促排期 促排主要是通過服用大量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使處于始基卵泡階段的多個卵細胞同時發(fā)育,以便取得更多、更均衡的優(yōu)質卵泡,促排期直接決定取卵的數量以及質量。 這一階段的醫(yī)療重點為補脾益腎,暖巢養(yǎng)泡,促進多個優(yōu)質卵泡同步生長及發(fā)育,便于順利取卵。
方選促排方(熟地黃12 g,百合10 g,山藥10 g,蓮子10 g,桑椹10 g,菟絲子10 g)為基礎方,促排第1 天開始服用,配合促排煲(黃精、巴戟天、三七花)2 個,促排的第3、6 天各燉服1 個。
4.3.3 手術期 取卵配成多枚胚胎后,再行宮腔鏡分離粘連手術,具體手術調理步驟同上述術后速孕方案,術后評估達標后取出支架,再行移植術。
4.3.4 移植期 移植期為胚胎移植后至確定妊娠的時期,這一時期主要生理特性為接納胚胎,故當以健脾為主。 醫(yī)療重點為托胎、攝胎、養(yǎng)胎,輔以補腎。
方選著床方(黨參15 g,黃芪10 g,白術10 g,紫蘇梗10 g,山茱萸10 g,山藥10 g,蓮須10 g,肉蓯蓉10 g,桑寄生10 g,甘草5 g)為基礎方,配合著床煲(黨參、黃芪、龍眼肉)2 個,移植第2、5 天(凍胚第7 天)各燉服1 個。
李某,女,29 歲。初診:2020 年7 月15 日。主訴:月經量少3 年,要求備孕。 現病史:患者訴近1年月經 周 期 提 前,22~25 天1 行,末次月經2020 年7 月12 日,月經量少,經期3 d,經前無乳脹、腰酸,偶有口干,納寐可,二便調,舌黯紅,苔薄白,脈沉細。 既往史:孕2 產0,2016 年、2017 年分別行兩次清宮術,術后月經量明顯減少。月經周期第20 天3D-TVS示:內膜5.8 mm,內膜顯示不清;雙側宮角距離23 mm,宮腔下段呈線狀,內膜連續(xù)性差,內膜不勻、不清、不平,內膜肌層結合帶寬6 mm;左側卵泡數2 個,右側卵泡數3 個;子宮內膜動脈血流1 級(1 支血管),內膜無蠕動,雙側動脈阻力高(RI>0.85)。 抗米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 結果:0.82 ng/mL。西醫(yī)診斷:(1)IUA;(2)卵巢儲備功能下降。 中醫(yī)診斷:月經過少(胞脈虛瘀證)。 治法:術后活血通絡、軟化瘢痕。 根據患者3D-TVS 結果,評估為中度IUA,結合AMH 及卵泡數的情況,患者同時有卵巢儲備功能下降, 綜合分析告知患者:IUA 需手術治療,但術后需及時妊娠,患者合并有卵巢儲備功能下降,術后自然受孕的可能性低于15%,故建議患者手術前可先進入試管移植周期取卵,患者表示知曉上述情況,并決定試管移植妊娠。 故未開藥,囑試管移植確定方案后復診。
二診:2020 年8 月14 日。訴試管移植已確定微刺激方案進周取卵,方擬促排方:熟地黃12 g,百合10 g,山藥10 g,蓮肉10 g,桑椹10 g,菟絲子10 g。8劑,促排第1 天開始服用,日1 劑,分兩次服。 配以促排煲2 個,促排第3、6 天各燉服1 個。
三診:2020 年10 月12 日。 自訴已配成6 枚凍胚,現已確定3 天后行宮腔鏡手術分離粘連,方擬宮粘1 號方:人參花10 g,三七花5 g,金銀花5 g,玳玳花5 g。 7 劑,術后第1 天開始服用,日1 劑,分兩次服用。 配以養(yǎng)膜糕(山藥、蓮子、大棗)1 盒,1 天兩次,1 次1 片。
四診:2020 年11 月23 日。 自訴月經量較前增多,末次月經2020 年10 月30 日。 復查3D-TVS:支架位置正常,內膜厚7.5 mm,雙側宮角間距25 mm,宮腔形態(tài)基本正常,內膜連續(xù)性欠佳,子宮內膜動脈血流1 級(2 支血管),內膜不規(guī)則蠕動,雙側動脈阻力偏高(左側RI 0.83,右側RI 0.85)。 方擬宮粘2 號方:人參花10 g,黃芪15 g,三七花5 g,兩面針10 g,山藥10 g,蓮子10 g,白芍10 g,板藍根10 g,續(xù)斷10 g,甘草5 g。21 劑,日1 劑,分兩次服。 配以養(yǎng)膜糕1 盒,1 天兩次,1 次1 片;養(yǎng)膜煲2 個,7 d 燉服1個。
五診:2020 年12 月22 日。 自訴月經量尚可,末次月經2020 年11 月25 日。 復查3D-TVS:支架位置正常,內膜厚8.3 mm,雙側宮角間距25 mm,宮腔形態(tài)基本正常,內膜連續(xù)性欠佳,子宮內膜-肌層結合帶欠均勻,子宮內膜動脈血流1 級(3 支血管),內膜微蠕動,雙側動脈阻力偏高(左側RI 0.79,右側RI 0.82)。 處方同前。
六診:2021 年1 月20 日。 自訴月經量尚可,末次月經2020 年12 月21 日。已于1 月5 日行宮腔鏡手術取出支架,準備移植,方擬著床方:熟地黃12 g,百合10 g,山藥10 g,蓮子10 g,桑椹10 g,菟絲子10 g。 12 劑,移植第1 天開始服用,日1 劑,分兩次服用。 配以著床煲2 個,移植第2、7 天各燉服1個。
七診:2021 年2 月25 日。 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確定已妊娠,予養(yǎng)胎方10 劑:人參花10 g,白術10 g,桑寄生15 g,菟絲子15 g,蓮須9 g,胎菊花5 g,山茱萸10 g,續(xù)斷10 g,桑葉10 g。配以養(yǎng)胎煲2 個保胎,并囑患者持續(xù)服藥至妊娠3 個月。移植第28 天,B 超已看到胎心。
按:本案患者3D-TVS 明確診斷為IUA,根據《IUA評分表》[2]評估為中度粘連,妊娠方式應選擇術后妊娠,患者卵巢功能受損,自然受孕可能性低,故建議術前進入試管移植周期取卵配成多枚凍胚后,再行手術分離粘連,術后移植,并全程使用中藥輔助治療。宮腔鏡分離術后第1 天予以中藥宮粘1 號方煎服,起到消炎活血、軟化瘢痕、修復內膜的作用。 二診、三診分別于月經周期第20 天復查3D-TVS,對比前次結果,子宮內膜容受性有明顯改善,予以宮粘2 號方連服兩個周期,控制炎癥、緩解纖維化、恢復內膜蠕動、改善內膜血流。 三診評估內膜已達到妊娠條件,故手術取出支架準備移植,四診予以著床方配以著床煲助胚胎著床。 五診患者確認妊娠,考慮IUA 有生化妊娠及胎??赡埽视璋蔡シ脚湟园蔡レ医∑⒁婺I、養(yǎng)血安胎。 尤昭玲教授認為術后妊娠重點在術后管理的有效實施,應嚴格規(guī)范管理術后復查3D-TVS 的時機,分析對比結果后調整不同階段的用藥,主要目的在于控制炎癥、軟化瘢痕、活血通絡、修復內膜,促進內膜功能的恢復,為妊娠打下良好基礎。
宮腔鏡分離粘連手術是中重度IUA 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尤昭玲教授立足現代3D-TVS 技術,首次構建宮腔鏡手術管理體系,包括術前評估、術中注意事項以及術后管理等主要內容,規(guī)范了IUA 手術管理,可有效提高術后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