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鵬嬌
(營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心醫(yī)院(營口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心內科,遼寧 營口 115007)
冠心病又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嚴重危害著患者生命安全以及臨床治療[1]。保守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均是冠心病患者治療中較為常用的手術方式,隨著相關治療研究的不斷深入,介入術治療在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也越來越好,但是手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是影響患者手術后康復質量以及康復安全性的關鍵[2]。因此,冠心病患者治療完成之后需要配合相適合的藥物進行術后康復治療的提升。既往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后常給予傳統(tǒng)藥物治療,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血流動力學指標,但是效果具有局限性,為此,我院開展相關對照研究,根據(jù)用藥不同圍繞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預防效果展開研究,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選140例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進行介入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經1∶1的比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男女占比43∶27,年齡53~76歲,平均(60.41±6.53)歲,患病時長1~9年,平均(4.87±2.16)年。研究組男女占比41∶29,年齡跨度54~77歲,平均(60.74±6.65)歲,患病時長2~10年,平均(4.93±2.78)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經分析,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且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要求[3];符合介入術治療要求[4];無治療相關禁忌證[5];無嚴重軀體性疾病或者臟器功能異常情況;無食物或者藥物過敏情況;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參與要求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均完全知曉且自愿配合。排除標準[6]: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存在嚴重心肝腎等系統(tǒng)功能異常情況;存在全身或者部分器官感染性病變;合并其他神經系統(tǒng)功能異常情況;參與同期其他臨床研究;存在藥物過敏或者藥物依賴情況;臨床資料不完整或者其他因素導致其無法正常配合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山西省太原晉陽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4023041)口服,每次1 g,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生產廠家:Vetter Pharma-Fertigung GmbH;批準文號:H20080449)皮下注射,每次0.4 mL,每日1次。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配合氯吡格雷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和低分子肝素的用藥方式以及用藥量與對照組相同,鹽酸氯吡格雷片(生產廠家:樂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3115)口服,每次75 mg,每日1次。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D-二聚體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統(tǒng)計患者治療后血栓、心絞痛以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情況,并計算發(fā)生率后進行組間對比[7];使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表對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并計算各項評分后對比[8]。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用率(%)和()描述,行χ2和t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D-二聚體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D-二聚體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分組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D-二聚體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D-二聚體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D-二聚體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心理功能評分為(83.60±10.30)分,對照組為(72.60±8.90)分,經計算t=6.761,P=0.000;研究組治療后心理功能評分為(84.90±9.80)分,對照組為(70.40±7.80)分,經計算t=9.686,P=0.000;研究組治療后心理功能評分為(85.40±8.90)分,對照組為(73.10±6.80)分,經計算t=9.188,P=0.000;研究組治療后心理功能評分為(84.30±7.90)分,對照組為(74.30±7.50)分,經計算t=7.681,P=0.000;研究組治療后心理功能評分為(85.40±8.10)分,對照組為(75.40±6.80)分,經計算t=7.911,P=0.000;研究組治療后心理功能評分為(83.80±1.40)分,對照組為(76.40±4.50)分,經計算t=13.137,P=0.000;研究組治療后心理功能評分為(86.40±10.20)分,對照組為(72.30±5.60)分,經計算t=10.138,P=0.000;研究組治療后心理功能評分為(84.30±2.90)分,對照組為(74.50±3.80)分,經計算t=17.153,P=0.000;研究組患者治療后SF-36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fā)展,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在不斷上升,其病情發(fā)展速度比較快,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9-10]。冠心病患者隨著病情的逐漸發(fā)展冠狀動脈的功能障礙也會越來越嚴重,患者的主要臨床病變情況為血流動力學態(tài)勢異常以及血管腔狹窄,隨著血氧供應不足情況的不斷加重,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以及心絞痛癥狀,傳統(tǒng)藥物治療效果有限,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緩解效果,但是作用效果有限[11]。因此,臨床治療中實施介入術治療的冠心病患者也越來越多,介入術在實際治療中雖然難以達到徹底根治,但是能夠有效控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12]。介入術在冠心病患者實際治療中的應用主要通過導管在冠狀動脈中的介入緩解患者冠狀動脈堵塞情況,同時能夠對管腔的狹窄起到一定的調整作用,進而緩解患者冠狀動脈系統(tǒng)血氧運輸不順暢的情況,但是由于介入術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屬于創(chuàng)傷性治療,在對患者冠狀動脈系統(tǒng)堵塞情況緩解的同時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介入性損傷,甚至對患者血管造成損傷[13]。部分冠心病患者實施介入術治療之后,短時間的血液運行情況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血栓或者心絞痛情況,因此,在相關治療中需要在確保治療效果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冠狀動脈血管系統(tǒng)的保護,完善相關治療工作,提升治療效果及安全性[14]。
有關調查研究指出,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阿司匹林是冠心病介入術治療中較為常用的術后康復治療方案,低分子肝素的主要提取渠道為肝素,其在臨床治療中的作用主要為抗凝,該藥物應用之后能夠有效抑制活性因子的活性,提升凝血酶作用效果,患者實施低分子肝素治療之后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起到抗凝效果,作用速度比較快,低分子肝素中的戊糖結構與患者體內的抗凝血酶相結合之后,其體內凝血活性因子Xa的活性也會有明顯降低,相應的凝血酶作用效果也有明顯提升,進而能夠調節(jié)患者凝血態(tài)勢的進一步發(fā)展[15]。阿司匹林腸溶片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時間比較長,藥物應用之后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鎮(zhèn)痛以及解熱效果,其在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對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促進效果,主要通過藥物作用緩解血小板釋放反應的發(fā)生,緩解外界環(huán)境影響導致患者出現(xiàn)的應激反應,緩解血小板的大量聚集,從而達到凝血作用效果。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介入術患者手術后康復時期治療中的應用雖然能夠對患者的血氧運行狀態(tài)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患者治療后仍然可能出現(xiàn)一定的不良心血管疾病。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是臨床治療中不良心血管事件預防的主要藥物類型,該藥物屬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劑藥物,屬于ADP受體阻滯劑,其在藥物治療中的應用,經藥物進入人體之后會與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體進行充分結合,進而抑制糖蛋白GPIIB/IIIA的結合速度以及結合量,抑制激動劑二磷酸腺苷含量的增加,控制血小板的大量聚集。其與阿司匹林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的配合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協(xié)同發(fā)揮藥物作用,且能夠相互輔助緩解藥物刺激程度[16]。
隨著相關治療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治療中對于患者手術后治療的藥物方案也越來越多,有患者在治療時在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了氯吡格雷,對于患者術后康復效果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的預防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治療后D-二聚體水平、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治療后SF-36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術患者手術后康復時期治療中的應用對于治療效果的提升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能夠有效調節(jié)D-二聚體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過高情況,能夠降低患者血栓情況的發(fā)生,提升手術后康復效果以及康復質量,降低手術后血栓、心絞痛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療后氯吡格雷的應用對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防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治療及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