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賢嬌
(廣西省北海市城市綠化管理站,廣西北海 536000)
園林內的灌木通常無明顯主干,但造型美觀、枝葉繁茂、花果及樹形具有較強觀賞性。同時,園林內的灌木高度契合人們的視線范圍,灌木的枝葉與花果顏色、樹形等會隨著季節(jié)產生規(guī)律性及節(jié)奏性變化,加之灌木栽培技術難度較低、存活率較高、成本低廉,其在園林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文結合時代審美語境、生態(tài)文明建設基本要求、人們對宜居空間的需求等精心選擇灌木種類,發(fā)揮灌木觀賞功能,營造和諧美觀、舒適宜人的園林空間環(huán)境,從而促進我國灌木栽培技術、園林營造技術邁上更高的臺階。
目前適用于我國園林營造的灌木品種十分多樣,不同灌木品種生物學、生態(tài)學及生產習性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加之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復雜、土壤環(huán)境多元、氣候環(huán)境多變,不同地區(qū)有其適用的灌木種類。因此,在灌木栽培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栽培前對栽培地點的氣候條件、土壤物理學性能等進行實地調研與研究論證,以經濟性與技術性相統(tǒng)一為要點選擇適應性強、抗性高的灌木品種。如在中部平原、西部等干旱區(qū)域,適宜選擇耐鹽堿、生長快、產量高的簸箕柳、細枝柳等灌木品種,不僅具有觀賞價值,而且能夠推動當?shù)亓幃a業(yè)的發(fā)展。除此之外,在選擇植株時,需挑選根壯苗強、無病害、長勢良好的植株,若為直接播種則需要進行浸種處理,以此消殺種子內殘留的菌絲、蟲卵,降低灌木生長中病蟲害發(fā)生概率[1]。
栽植地土壤物理學性能,如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微量元素及有機質含量、土壤空隙率等會影響灌木成活率與長勢。在灌木栽培前,需結合灌木生長習性選擇土壤疏松、肥沃,地勢平緩無坑洼、無積水,氣候條件適宜灌木生長,降水量充裕的栽植地,能夠顯著提升灌木成活率。同時,在栽植前還需要做好整地及土壤改良工作,即根據(jù)灌木生長特性翻整土地,遵循合理密植的基本原則控制植株數(shù)量及行距,避免灌木生長后因密度過大導致其光照、水分及養(yǎng)分不足,避免密度過小導致土地資源浪費。部分灌木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也需要根據(jù)其特點對土壤進行改良,如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施足基肥等,能夠使灌木快速生長。
灌木栽植中澆水施肥的要點在于適量、適度與適時。首先,需要適度降低化學肥料施用量,盡量選擇有機肥料、農家肥料及生物肥料,可以避免化學肥料污染土壤環(huán)境、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澆水灌溉需要依據(jù)灌木實際生長情況而定,應當在干旱季節(jié)來臨前澆透栽植地,以此促進灌木生長。其次,應把握好施肥及澆水的頻率。通常情況下當灌木新枝生長不良時需要追加施肥,以使灌木枝葉更加旺盛。最后,根據(jù)灌木品種選擇好澆水灌溉時間。如灌木柳一般在每年5—6月份進行施肥灌水,紅葉石楠則需要在早春、初春、新枝萌發(fā)后進行施肥灌水[2]。
灌木栽培中合理修剪的主要目標在于清除木質化、老化、患病染蟲的枝條,使灌木樹形更加美觀,生長更加健康與旺盛。早春階段灌木修剪的要點在于清除多余的分枝,僅保留部分新芽即可,能夠使新芽從基部發(fā)出,并且保證枝條更為強健。在夏季灌木快速生長階段,需要根據(jù)枝條的長勢確定修剪的長度與范圍,遵循去弱留強、去下留上、去細留粗的基本原則,結合灌木形狀及觀賞性修剪掉多余枝干。同時,當樹體抽梢時,需要進行摘心處理,可促進其分枝,避免樹形過于瘦高,影響其觀賞性。此外,灌木生長中雜草也會隨之生長,不僅會與灌木爭奪陽光、水分、養(yǎng)分,而且容易滋生病蟲害,因此需要清除雜草,將修剪掉的枝葉、雜草移出栽植地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以此保證栽植地衛(wèi)生環(huán)境及通風情況良好。
灌木栽植中病蟲害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其中物理防治是指通過人工捕殺形式消除病蟲害;生物防治是指破壞害蟲棲息地,或利用生物制劑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是指利用化學藥物防治病蟲害。化學防治效率高,但會對周邊環(huán)境造成負面影響。生物及物理防治效率較低,但經濟環(huán)保。在實際的灌木栽植中,病蟲害防治要點在于綜合利用多種防治措施,盡量降低化學藥物的用量,做好病蟲害監(jiān)測與預防工作,通過科學的栽植培育技術提升灌木長勢及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并綜合利用物理及生物措施避免病蟲害大規(guī)模暴發(fā)。
灌木植株低矮,在園林中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具備多元化功能。其一為阻擋視線、隔絕噪音、分隔空間;其二為場地界限與基礎種植;其三為花壇圖案邊線、道路旁限定游客的行為。因灌木高度適宜、樹形變化多樣,所以多種植于人們視線停留范圍之內,在園林應用中,需要根據(jù)灌木所發(fā)揮的功能選擇樹種。如作為基礎種植的灌木,需要選擇耐修剪、生長緩慢的樹種,可以打造園林內的群體植物景觀,提升園林空間的美觀程度;作為阻擋視線、隔絕噪音、分隔空間的灌木,適宜選擇高度在1.5 m 以上,枝葉細小且繁茂的灌木品種,既可以發(fā)揮灌木功能,還可以給人以親切感;作為花壇圖案邊線的灌木,適宜選擇高度低于0.5 m 的灌木品種,并且需要契合花壇內植物、花朵的顏色與布局形式,以此增強其協(xié)調性[3]。
灌木的枝、葉、花、果都具有景觀打造價值,且灌木樹形、顏色等隨著季節(jié)變化的特點也是園林景觀設計可用的要素之一。在園林應用中,灌木的栽植方法十分多元,包括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群植,不同栽植形式下可以形成富于變化、靈動多樣的園林景觀效果,如對植可以營造出和諧、對稱之美;群植能發(fā)揮灌木的一般植物價值;孤植可以打造出極具辨識度的園林景觀空間。不僅如此,在園林應用內綜合考慮不同灌木在不同季節(jié)的生長特點、適宜的氣候環(huán)境、花果顏色及形態(tài)等,對灌木進行合理搭配,科學選擇列植、叢植等栽植方法,可以使園林內的景色在灌木的映襯下生動活潑、絢麗多彩。此外,灌木開花時的花香可以舒緩心靈,沁人心脾的空氣也能帶給游人豐富的觀賞體驗。
園林內植物種類、景觀類型繁多,在應用中需要注重灌木與其他植物的優(yōu)化配置。其一,與喬木的配置。從空間角度規(guī)劃設計好灌木與喬木搭配的立體結構,突出園林景觀空間的層次感與變化性,注意色彩搭配契合視覺效果需求與心理功能,突出個體的同時保證園林整體景觀的和諧靈動。如以羅漢松等高大樹木為背景搭配觀花觀灌木,可營造色彩斑斕的觀賞審美空間;其二,與地被植物的配置。在大面積草坪、空地上,按照地形的起伏、草坪及空地的形狀等選擇小型灌木,對其進行修剪與造型處理,可以與地被植物交相輝映,避免給人以空曠之感;其三,與建筑小品配置。以灌木為基礎種植,遮擋已損壞的建筑外墻或線條僵硬的建筑立面?;蚋鶕?jù)建筑、雕塑等的形狀與顏色選擇灌木突出其特點,可以搭配建筑外墻與地面的硬質空間。
灌木是布置花境的常見材料之一,灌木高矮不一,花、果均帶有顏色且形狀各異。在布置花境中,以高度在0.5 m 以下的灌木打造綠籬,對視線及行動路線進行引導,規(guī)劃出景觀的邊界,可以將人們的視線集中在綠籬范圍之內。同時,配置高矮不同的灌木,打造出具有層次性的觀賞空間,對空間內灌木花、果的顏色進行合理搭配,如以漸變色彩體現(xiàn)出高貴優(yōu)雅,以撞色體現(xiàn)出青春活力,以對比色打造出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觀賞效果等。此外,注重色塊之間的銜接,通過群植方式打造出花團錦簇的優(yōu)美空間,可以利用灌木構造出形式不一、豐富多彩、層次性、觀賞性強且契合當代審美語境的花境,為園林景觀及環(huán)境增色。
灌木栽培要點在于結合灌木生長習性、栽植地氣候環(huán)境及園林營造需求選擇適應性強、抗性高、易生活的樹種。根據(jù)灌木生長需求選擇合適的栽植地,并對土壤進行整平與改良。遵循適度、適量及適時原則澆水灌溉。結合樹形與觀賞需求對灌木進行修剪,并清除雜草,注重病蟲害防治。灌木是園林營造的常用材料之一,可以應用灌木進行實用造景、構成景觀空間,也可將灌木與喬木、地被植物及建筑小品進行優(yōu)化配置,亦或是利用灌木布置花境,都可以體現(xiàn)灌木特點,發(fā)揮灌木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