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麗靜
內蒙古法官進修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為更好管理遺產和完成財富傳承,切實保護繼承人、受遺贈人和遺產債權人等遺產相關權利人的利益,2021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首設了遺產管理人制度,該制度的設立成為完善我國繼承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新和亮點。關于遺產管理人制度,理論界早已有探討,并呼吁引入?,F《民法典》將遺產管理人制度納入了繼承編,充分彰顯了《民法典》回應民眾訴求和順應社會發(fā)展趨勢的時代屬性。遺產管理人的制度框架由五個條文構成,分別規(guī)定了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職責、民事責任和報酬。至于適用中的具體事宜并未有明確、詳盡的規(guī)定,以及相關配套規(guī)定進行參考適用,如遺產管理人的選任時限、職務終止情形、債權申報等。這些問題在適用中將影響遺產分割的順利、有效進行,甚至引發(fā)新的糾紛。本文首先對遺產管理人制度規(guī)范精進之必要性進行了闡述,而后逐一對遺產管理人制度在適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以實現遺產管理人制度的規(guī)范精進,便于實踐操作需要。
《民法典》的出臺標志著我國遺產管理人制度已基本建立。縱觀國外立法例,許多國家都已建立了遺產管理人制度,且發(fā)展較為完備成熟,從遺產管理程序的啟動,到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職責義務、民事責任、費用和報酬,再到職務終止,不但有較為詳盡的規(guī)定,而且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我國遺產管理人制度延續(xù)了以往“宜粗不宜細”的立法原則,該制度只有五條規(guī)定構成,且在適用中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需要通過司法解釋的形式對遺產管理人制度進行規(guī)范精進,并補齊相關配套措施,有利于構建嚴謹、系統、完備的遺產管理人制度。
遺產管理人制度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推動遺產順利、高效分配。遺產繼承是指從繼承開始到遺產分割完畢的整個期間,遺產管理人的職責使命貫穿于該期間,并涉及很多程序和步驟,如遺產管理人的產生、制作遺產清單、處理被繼承人的債權債務等,每一步的順利開展都關系著遺產順利分割的實現,如若其中一個程序出現糾紛或者紕漏,都會影響遺產分割的進程和效率。因此,對遺產管理人制度中的一些規(guī)范進行精進和補充,有益于減少不必要的糾紛和問題的產生,引導遺產管理人更好履行職責,從而推動遺產繼承的順利實現。
雖然較之原《繼承法》,遺產管理人制度加大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但尚有不足。繼承開始后,《民法典》中只規(guī)定了對繼承人和遺囑執(zhí)行人的通知,沒有關于債權人的通知規(guī)定,無疑會損害不知情的債權人的債權及時獲得清償的權利,有必要建立相應的公示催告程序,使得債權人及時知曉被繼承人死亡的事實并申報債權,以免出現債權人在遺產分割完畢后又主張債權的情形,不利于債權人利益的實現。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條、一千一百四十六條規(guī)定了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包括遺囑指定、法律規(guī)定和法院指定。除法院指定外,依規(guī)定的順位擔任遺產管理人:1.遺囑指定優(yōu)先;2.繼承人推選;3.繼承人共同擔任;4.被繼承人所在地的民政部門或者村民委員會擔任。對遺產管理人的確定有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法院指定。雖然《民法典》明確規(guī)定了遺產管理人的產生順位,但在具體適用時,有以下問題還需進一步予以細化。
對于遺囑沒有指定遺囑執(zhí)行人或遺產管理人的情形,或者沒有遺囑的情形,法律規(guī)定由繼承人“及時”推選遺產管理人。關于此規(guī)定中的“及時”的時長如何確定,缺乏客觀判斷標準,應明確“及時”的時長為宜,督促繼承人盡快推選遺產管理人,防止有人惡意拖延,損害遺產相關權利人的利益,過期未推選的,由全體繼承人共同擔任遺產管理人。首先,將“及時”推選限定為一定期限,是為了督促繼承人及時履行推選職責,超過該期限未推選或未推選出遺產管理人的,應由全體繼承人共同擔任。但“及時”推選期限不宜過長,否則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關于該“一定期限”可參照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條的規(guī)定:“繼承開始后,……,由親屬會議于1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保?]其次,對于推選出的遺產管理人應書面進行確定,遺產管理人一經確定,無正當理由不得變更,以防止任何一方反悔,故意拖延繼承進度。
《民法典》未對遺產管理人的任職資格作出明確規(guī)定。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條的規(guī)定,自然人、民政部門和村民委員會可以擔任遺產管理人,再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的遺囑信托,以及我國《信托法》第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由此可推知,擔任遺產管理人的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質言之,擔任遺產管理人的主體具有多樣性。為確保遺產管理人管理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有必要對遺產管理人的任職資格進行明確,有利于指定或選任出“合格”的遺產管理人,以符合制度設計之目的。
具體而言,遺產管理人任職資質應因主體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
1.自然人擔任遺產管理人。在個別情況下,擔任遺產管理人的自然人可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在無遺囑指定遺產管理人的情況下,僅有一個繼承人而該繼承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該繼承人是法定的遺產管理人。這種情況下,無民事行為能力的遺產管理人的管理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遺產管理人的管理行為應經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在此,我們討論的是除上述“個別情況”以外,由遺囑指定、繼承人推選和法院指定遺產管理人的情況下,遺產管理人為自然人時所應具備的資格條件,即該遺產管理人應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這主要考慮到“遺產管理人對遺產債務的清償以及遺產分割等管理行為涉及到物權或債權法律關系,而為物權或債權行為應當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否則不產生效力?!保?]
2.法人或其他組織擔任遺產管理人。此種情況主要指委托聘請第三方專業(yè)機構進行遺產管理,在指定或選任遺產管理人中均可發(fā)生。遺產管理涉及遺產相關權利人各方利益,聘請第三方專業(yè)機構進行遺產管理首先看重的是機構的專業(yè)性,其次是機構的實力,認為能更好推進遺產管理工作,存在侵害行為時,也具有相應的責任擔當能力?!睹穹ǖ洹窞榈谌綑C構擔任遺產管理人提供了契機,但也應對其擔任資格進行相應的限制,為遺產相關權利人提供保障。筆者認為,強制設置擔任遺產管理人的資格條件不利于發(fā)揮遺產管理人制度的作用,可以從消極方面對不宜擔任遺產管理人的情形予以排除,包括對第三方機構的資質限制,破產企業(yè)①破產企業(yè)在經濟上無資力,其管理財產的能力通常也受到限制,由破產企業(yè)擔任遺產管理人,很有可能損害繼承人、受遺贈人等利害關系人的利益。[3]不得擔任;對其從業(yè)人員的資質進行限制:因故意犯罪受過刑事處罰、被吊銷相關執(zhí)業(yè)證書、被列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與遺產有利害關系的不得擔任遺產管理人等。
《民法典》繼承編規(guī)定了遺產管理人的職責,包括制作遺產清單、報告遺產情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遺產毀損和滅失、處理債權債務、分割遺產、其他必要管理行為六項。由于遺產管理人是《民法典》新增制度,目前可見的立法文件中并沒有更多的相關規(guī)定?!睹穹ǖ洹冯m然對遺產管理人的職責進行了明確,但缺乏對相關職責內容的具體規(guī)定,在適用時參照依據不足,不利于對遺產管理人履職行為的指引。
遺產管理人的首要職責就是制作遺產清單,查清被繼承人的資產和負債,明晰遺產范圍,為遺產的分割奠定基礎、提供依據。首先,要規(guī)定制作遺產清單的期限。①可參照我國臺灣地區(qū)、埃塞俄比亞的相關規(guī)定。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六條:“自繼承之日起3個月內開具遺產清冊呈報法院,法院因繼承人之聲明,認為必要時,得延展之。”《埃塞俄比亞民法典》第一千零五條規(guī)定:“(1)清算人需在死者死亡之日起40天內,通過編制財產清單確定遺產的組成。(2)一經發(fā)現其他財產,必要時,得在發(fā)現后的15天內編制補充說明?!逼淠康脑谟诙酱龠z產管理人及時制作遺產清單,以維護繼承人、遺產債權人等遺產相關權利人的權益。其次,建立遺產清單異議處理機制,即“對遺產清單有合理異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要求由專業(yè)機構對遺產清單進行復核。異議不成立的,由該利害關系人承擔相關復核費用”。[4]遺產清單的作用是厘清遺產范圍??紤]到遺產清單是由遺產管理人單方面制作的,遺產相關權利人可能對遺產清單的準確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產生質疑,應允許遺產相關權利人對遺產清單提出異議,并為其提供救濟途徑。因此,建立遺產清單異議處理機制,有助于監(jiān)督遺產管理人的履職情況,及時發(fā)現和糾正問題,以公平保障遺產相關權利人的利益。可借鑒《埃塞俄比亞民法典》第一千零九條規(guī)定。②《埃塞俄比亞民法典》第一千零九條規(guī)定:(1)在完成對遺產的最終分割前,第一千零八條規(guī)定的人可要求修改清算人對財產做出的初步估價。(2)如果發(fā)現初步估價有錯誤,專家估價的費用得由遺產承擔。(3)在其他情形,有關費用需由導致該費用發(fā)生的人承擔。
遺產管理人制度加強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明確了遺產管理人有處理被繼承人債權債務的職責。但對于不知情的債權人和無法通知到的債權人的利益如何進行保護,并沒有進一步的明確規(guī)定。我國臺灣地區(qū)和域外許多國家將公示催告程序應用于其中,以便通知和督促債權人申報債權,體現出對遺產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如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規(guī)定“報明債權之公示催告的期限不得在3個月以下”;③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繼承人依前二條規(guī)定陳報法院時,法院應依公示催告程序公告,命被繼承人之債權人于一定期限內報明其債權。前項一定期限,不得在三個月以下?!薄度毡久穹ǖ洹芬?guī)定“公告催告期間不得少于2個月”。④《日本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七條:“1.限定承認人,應在限定承認后5日以內,向一切繼承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已限定承認及應在一定期間內聲明其請求之旨的公告。但其期間,不得少于2個月?!?/p>
筆者認為,參照我國臺灣地區(qū)及國外立法慣例,增設公示催告程序對保護債權人利益更為有利,特別是在遺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況下。其一,債權人通過公示催告程序可以盡早知道被繼承人死亡的事實,及時申報債權,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二,公示催告程序可以促進遺產處理公開、公平,防止出現繼承人不清償債務,或者繼承人與債權人通謀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情形。其三,有利于遺產管理人掌握被繼承人的債務情況。關于公示催告的期限,應明確予以規(guī)定,但不宜過短[2],以保障債權人有充足時間了解到公告內容并主張債權。當然,為保護其他債權人和受遺贈人的合法權利不受侵害,在公示催告期內不得對任何債權人和受遺贈人進行給付。
法律賦予遺產管理人之管理權,該管理權的行使應以“必要”為限。如何掌握“必要”之限度,管理行為需要遵循以下規(guī)則:
首先,遺產管理人在管理行為中應盡到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這種注意義務與管理人是否獲得報酬無關,即“不論遺產管理人是否獲得報酬,均應以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為管理行為?!保?]這在繼承人擔任遺產管理人的情形下尤為明顯,此時繼承人為遺產共有人,對遺產享有期待利益,理應盡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而不論其是否獲得報酬。從保障遺產債權人、受遺贈人等遺產相關權利人的利益出發(fā),盡到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是遺產管理人的職責所在。其次,管理人管理行為之“必要”前提,不應損害遺產的價值,應以遺產的保值為最基本的目的。如遺產易損、易腐、不適合保管或保管費用較高,遺產管理人應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遺產毀損、滅失,該必要措施以不損害遺產和保持原值為前提和最低限度,不能為了追求遺產的增值而使遺產陷入危險之中。
雖然《民法典》繼承編明確規(guī)定了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及順位,但卻未規(guī)定遺產管理人之終止情形,不利于保障遺產管理人的權利,也不利于實現遺產管理人制度設計的系統性與閉合性。遺產管理人職務終止應包括當然終止、主動終止和強制終止。
(一)當然終止。遺產管理人完成了遺產分割,其使命結束,遺產管理職務當然終止。遺產管理人死亡或終止,不存在進行遺產管理的主體,職務當然終止。遺產管理人喪失任職資格,自然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法人或其他組織喪失相應資格,此時,遺產管理人不再具有履行職責的資格和能力,職務因此而終止。
(二)主動終止,即遺產管理人辭任。對于遺產管理人主動辭任的情形,是否應有條件限制,各國規(guī)定不一。①《葡萄牙民法典》要求辭任需基于正當理由,其第二千零八十五條規(guī)定:一、在下列任一情況下,待分割財產管理人得隨時推辭其職務:a)年滿70歲;b)因患病而不能適當履行職務;c)其居住在對財產清冊程序有管轄權之法院所在地以外之區(qū)域;d)履行待分割財產管理人之職務與其擔任之公職有抵觸。二、本條規(guī)定,不影響當事人接受遺囑執(zhí)行人一職并因而擔任待分割財產管理人之職務之自由。筆者認為,應當根據遺產管理人的產生方式區(qū)分對待:1.遺產管理人是由繼承人推選的繼承人以外的人擔任的,其可以無理由辭任,以保障其行使權利的自由;2.遺囑指定和法院指定的遺產管理人得基于正當理由辭任,如因疾病不能履職、因年齡大而不適合履職等正當理由;3.法定繼承人、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擔任遺產管理人時,不得辭任,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除外。[6]
(三)強制終止,即遺產管理人存在不法或不當履行職務時,可能損害或已經損害了各遺產相關權利人的利益,利害關系人有權請求法院解除其職務,為保護相關權利人的利益提供了救濟途徑。如《葡萄牙民法典》第兩千零八十六條就有此規(guī)定。②《葡萄牙民法典》第二千零八十六條規(guī)定:一、在下列任一情況下,得將待分割財產管理人撤職,且不影響按有關情況可能適用之其他制裁:a)故意隱瞞遺產中之財產或死者所作贈與之存在,又或故意指出不存在之贈與或負擔;b)未以謹慎及認真之態(tài)度管理遺產中之財產;c)在財產清冊程序中,不履行訴訟法對其規(guī)定之義務;d)表現出不能勝任該職務。二、任何利害關系人,又或主參與之檢察院,均有正當性請求將待分割財產管理人撤職。遺產相關權利人要強制終止遺產管理人之職務,必須向法院提出申請,由法院裁決并作出解任的決定。這是因為遺產管理人享有獨立的法律地位,即便遺產管理人由繼承人推選而產生,遺產管理人也不是繼承人的代理人,繼承人不能基于委托代理關系而行使任意撤銷權。[7]
遺產管理人制度的設立,是繼承制度的一大進步,是國家走上完善法治體系之路的方向標。然而該制度正處于實施的初級階段,在適用中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影響遺產的妥善管理和有效分割,有必要對其規(guī)范進行精進、完善,以滿足司法實踐適用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