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古木勒
日本著名民俗學家關(guān)敬吾(1899—1990)在日本民間故事搜集、分類和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細致、深入分析日本民間故事文本,探究其中所蘊含的婚姻制度、婚姻民俗和成年儀式等社會性。他認為,民間故事的事件經(jīng)過與通過禮儀的諸過程一致。如果不僅把民間故事看作母題,而是作為整體來分析,與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生涯的過程是一致的。
關(guān)敬吾以婚姻為中心把婚姻類民間故事分以下三個種類:
第一是異類婚故事。這一形式的民間故事具有濃厚的神話和巫術(shù)信仰色彩。異類婚故事基本都是悲劇性結(jié)局,兩者生育孩子,孩子成為某一氏族或部落的始祖或英雄。
第二類的民間故事是以第一類的民間故事作為前提,事件從誕生開始。無子女的老夫婦神奇懷孕和生孩子。孩子迅速成長。年少的主人公的冒險行為最終幾乎以幾種形式與婚姻結(jié)合。此類民間故事通常反映成年儀式。民間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在于婚姻。成年儀式是婚姻的前提條件和程序。故事主人公通過這個成年儀式,開始成為社會真正的成員,獲得被社會認可的婚姻資格。
第三類的民間故事特征是主人公主要靠自身的意志行動。第二類的民間故事的主人公背后通常有父母,以某種形式指導其行為。為到達婚姻的冒險行為在第二類的民間故事中,通常是反復著生與死。第三類的民間故事中事件本身或內(nèi)容極其現(xiàn)實,尤其是反映了現(xiàn)實的婚姻。①[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京都:同朋舍,1980年,第162—163頁。
關(guān)敬吾從決定婚姻的諸形式、婚前難題考驗和婚姻習俗等三個方面論述了日本婚姻類故事與婚姻的關(guān)系。
日本婚姻類故事中包括自由戀愛婚姻、雙親包辦婚姻和單方?jīng)Q定的婚姻三種形式。
關(guān)敬吾通過對廣泛流傳于日本的民間故事文本的細致入微的分析指出,眼睛、夢、神讬、聲音、畫、衣服和毛發(fā)等在日本民間故事中經(jīng)常成為自由戀愛婚姻的契機。
關(guān)敬吾認為,反映成年儀式的日本民間故事《米福粟?!贰痘曳弧泛汀独哑ぁ范际峭ㄟ^一見鐘情成立戀愛關(guān)系并結(jié)婚的典型例子。《燒炭的富翁》《夢見小僧》是通過夢這一契機結(jié)婚的民間故事?!短锫萑胭槨分袀髀劤闪司喗Y(jié)婚姻的契機?!懂a(chǎn)神問答》中神讬成了婚姻的媒介?!洞档炎拥呐觥分新曇舫闪颂炫c人間男子結(jié)婚的契機?!短烊似拮印分刑炫挠鹨鲁闪颂炫c人間男子成婚的契機。另外,有的民間故事中頭發(fā)成了婚姻的媒介?!短烊似拮印返臎_繩異文中,農(nóng)夫在井旁發(fā)現(xiàn)頭發(fā),知道天女把羽衣掛在松樹上沐浴,取走羽衣娶其為妻。①[日]關(guān)敬吾編:《日本昔話大成》第二卷,東京:角川書店,1978年,轉(zhuǎn)引自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64—167頁。關(guān)敬吾認為,通過獲得頭發(fā),與那個姑娘結(jié)婚的母題極為古老。民間故事中通過獲得衣服或頭發(fā),可以自由地支配其所有者的想法基于巫術(shù)信仰。這是接觸巫術(shù)原理在民間故事中的運用。民間故事中出現(xiàn)的這些母題是以現(xiàn)實的巫術(shù)信仰為背景的。②[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67頁。
此類婚姻形式實際屬于父母包辦婚姻。關(guān)敬吾歸納雙親決定孩子婚姻的日本民間故事有以下兩種。
1. 雙親有著親密關(guān)系,孩子出生前約定婚約。《產(chǎn)神問答》和《燒炭的富翁》是屬于這一類的民間故事?;橐鲋黝}的蒙古史詩中通常是少年英雄問父母親有婚約的姑娘在何方。英雄的父親告訴他有婚約的姑娘在遙遠的他鄉(xiāng)。英雄去遙遠的他鄉(xiāng)的途中,克服種種危險的考驗,例如馴服瘋狂的公駝、公牛、野馬或通過摔跤、賽馬、射箭好漢三項比賽,娶妻返回家鄉(xiāng)。這顯然體現(xiàn)了英雄未出生之前父母親已經(jīng)給他約定了婚約,即雙親包辦婚姻。
2. 父親接受動物或超自然物的援助,作為其補償把姑娘嫁給動物?!渡呷胭槨贰豆砣胭槨贰逗镒尤胭槨泛汀豆啡胭槨返榷紝儆谶@個形式的民間故事。③同上,第168頁。關(guān)敬吾舉例的此類民間故事屬于異類婚故事發(fā)生變異的形態(tài)。這些民間故事反映了在婚姻問題上女性必須聽從父母的安排,嫁給父母決定的對象的思想和道德觀念。這類故事中通常是兩個姐姐拒絕父親的要求,幼女答應父親不合理的要求。這個形式的異類婚故事中隨父親的意志結(jié)婚的姑娘逃離動物的支配,并獲得幸福的婚姻。拒絕父親要求的兩個姑娘通常是不幸的。
通過一方的強制婚姻成立。關(guān)敬吾歸納此類婚姻類故事大概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異類婚故事中的動物妻子型的民間故事。動物遇到死的危險被人類救助,為報恩動物變成女人與救命恩人結(jié)婚?;橐龅幕A是單方的道德要求?!渡咂蕖贰断生Q妻》和《青蛙妻》等一系列的民間故事都屬于這一類。另一種是通過人類單方的強制婚姻成立?!短烊似拮印分?,男人搶奪天女的衣服,與其結(jié)婚。單方?jīng)Q定形式的民間故事中的婚姻幾乎都以悲劇結(jié)束。前者,丈夫懷疑妻子,發(fā)現(xiàn)妻子的本性,導致婚姻破裂。后者是妻子本身不喜歡婚姻,拿到羽衣飛回天上。④同上,第169頁。
如前所述,民間故事講述的是個人生涯,最終的到達點是婚姻。求婚者通過克服姑娘及其父母提出的難題考驗,獲得結(jié)婚的資格。古代不允許離婚,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不能離婚。因此選擇配偶是非常慎重的。求婚者必須經(jīng)過各種嚴格的考驗。民間故事中對求婚者提出各種難題,考驗對方能力的情節(jié)反映了這種社會習俗。民間故事中對求婚者提出各種難題,只有解決這些難題的人,才能到達最終的婚姻,這反映了傳統(tǒng)社會中的道德觀和社會習俗。關(guān)敬吾把婚姻類民間故事中對求婚者的考驗歸納為以下三種形式:
1.從動物或怪物手中解救
求婚者通過武力和英雄行為,解放落入超自然物或動物魔掌中的姑娘,并與姑娘結(jié)婚的形式。代表性文本有《猿神退治》和《八岐大蛇》,其共通的情節(jié)是神靈定期要求供物,國王的女兒成為供物后被人解救,并與解救者結(jié)婚?!对成裢酥巍返那鞍氩糠?,盡管反映了供奉人的原始習俗,但把這個民間故事作為整體分析時,婚姻是主題。從姑娘的立場解釋,姑娘被放入箱子里供奉給神靈,又被侍從救出這個情節(jié)意味著死與再生,這個過程象征著通過禮儀中的死與再生。從侍從的立場闡釋,救出姑娘的情節(jié)意味著結(jié)婚前的武力和膽量的考驗,互相有著關(guān)聯(lián)。①[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84頁。
《八岐大蛇》神話中,主人公向姑娘的父母求婚,救出姑娘,并和她結(jié)婚。這個神話中主人公從蛇的魔掌中解放姑娘,不是姑娘或父母直接提出難題。但從結(jié)果來看可以認為是對求婚者提出的難題考驗。從姑娘的立場解釋,作為犧牲被供奉給蛇,被救象征著死與再生,從男人的角度看,給姑娘及其父母顯示了婚姻中必須具備的勇氣和力量。
中國有專門研究《八岐大蛇》的論文。曹雪嬌《古代日本素盞鳴尊斬殺八岐大蛇神話再研究》用普羅普的《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中魔法故事的母題與儀式的理論分析《素盞鳴尊斬殺八岐大蛇》神話,提出就神話本身內(nèi)容而言,素盞鳴尊斬殺八岐大蛇神話是對古代豐產(chǎn)儀式的重解和反用;將關(guān)于素盞鳴尊的神話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并利用范熱內(nèi)普和維克多·特納的過渡儀式理論分析素盞鳴尊的神格和他在出云神話中的地位。將該神話作為日本王權(quán)神話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言,素盞鳴尊斬殺八岐大蛇神話是主人公經(jīng)歷的過渡儀式的一個部分。②曹雪嬌:《古代日本素盞鳴尊斬殺八岐大蛇神話再研究》,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3年。曹雪嬌和關(guān)敬吾都用儀式的視角研究了《素盞鳴尊斬殺八岐大蛇》神話。關(guān)敬吾用難題考驗儀式闡釋斬殺大蛇的母題的同時,指出主人公必須經(jīng)過這難題考驗儀式才能獲得結(jié)婚的資格,難題考驗儀式的最終目的是婚姻。換言之,他把斬殺大蛇母題與婚姻聯(lián)系起來分析。
《八岐大蛇》神話與世界性民間故事AT300類型“屠龍者”的故事相似。丁乃通編著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這類故事以“屠龍者”的名字被編入AT300類型;在金榮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以“屠龍救人犧”的名稱被編入AT300類型,并概述該故事類型的情節(jié)為:“毒龍要居民每年獻祭一名少女,這一年抽到公主為人犧。一個青年途徑其地,救出公主,囑其先回,然后殺了毒龍,并割取龍舌后離去。有人在他離去后割下龍頭冒功,要娶公主,威脅公主不得說出真相。幸好青年及時出現(xiàn),以龍舌為證,殺死冒功者,娶了公主?!雹俳饦s華:《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上冊),臺北:“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第105頁。
研究屠龍者故事的中國學者很多,筆者以郎櫻《東西方屠龍故事比較研究》、李永平和樊文《中國少數(shù)民族屠龍故事文本與禳災傳統(tǒng)》兩篇論文為例,評述中國學者對屠龍者故事的研究概況。據(jù)郎櫻研究,我國屠龍者故事的流傳比較集中于新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中。除此之外,在東鄉(xiāng)族、撒拉族和漢族民間也有流傳。她歸納新疆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等少數(shù)民族民間流傳的屠龍者故事文本,提煉出其共同的敘事模式:英雄外出——到某地得知有條龍肆虐作惡,人民定期向龍獻少女和羊——英雄決心斬龍為民除害——手持寶劍被吸入龍腹——將龍劈成兩半——以割龍皮等物作為斬龍的憑證——救出祭龍少女——出現(xiàn)冒充斬龍者——英雄出示斬龍憑證揭穿冒充者的陰謀——汗王讓出汗位,并把女兒嫁予斬龍英雄——英雄把汗位和公主轉(zhuǎn)讓給大哥或結(jié)義伙伴。②郎櫻:《東西方屠龍故事比較研究》,《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3期。郎櫻以比較文學的視角,研究了廣泛流傳于歐洲多國的屠龍者故事與新疆突厥語族民族的屠龍者故事文本,提出兩者的敘事模式基本相同的觀點。她從東西方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角度,闡釋西方屠龍者故事和新疆突厥語民族屠龍者故事的共性特征。郎櫻認為:“新疆突厥語民族的先民過著游牧生活,馳騁在橫跨歐亞大陸的草原之路上。定居于天山南北后,又處于絲綢之路的要沖,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他們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在把東方文化傳播到西方的同時,也把西方文化帶到東方。”③同上。
李永平和樊文選擇了27個少數(shù)民族的44則屠龍者故事,依據(jù)屠龍的原因劃分為以下三種亞型:龍引致災禍被屠殺;龍殘害人、吃人,引起人類復仇而屠龍;為完成考驗屠龍。他們通過深入分析中國少數(shù)民族屠龍者故事文本以及禳災文化傳統(tǒng)指出:各民族早期民間故事、神話敘述中,把各種危害其生存而被剪除的動物形象,匯聚為一種想象的怪物“龍”,并作為禳解各種災異的“公共的替罪羊”,危機解除后,龍翻轉(zhuǎn)成為溝通天地的神靈?!巴例垺焙汀褒埻酢笔峭粰C制呈現(xiàn)的兩種面相。④李永平、樊文:《中國少數(shù)民族屠龍故事文本與禳災傳統(tǒng)》,《民族文學研究》,2018年第1期。
蒙古史詩中毒龍通常以巨蛇的形象出現(xiàn)。英雄斬殺巨蛇的蒙古史詩大概有兩種亞型:第一種亞型是英雄遇見一個在唱歌,一個在笑,一個在哭泣的三個姑娘。英雄問其原因,她們說巨蛇要吞吃她們,今天被巨蛇吃掉的姑娘在哭泣,明天將被巨蛇吞吃的姑娘在笑,后天將被巨蛇吃的姑娘在唱歌。英雄斬殺巨蛇救了三位姑娘;第二種亞型是英雄因某種原因到地下,遇見一條巨蛇要吞吃大鵬金翅鳥或鷹幼雛,英雄斬殺巨蛇,救幼雛。大鵬金翅鳥或鷹報恩馱英雄飛回地上世界。英雄斬殺巨蛇的蒙古史詩通常與婚姻沒有直接關(guān)系。
通過與動物、怪物和超自然物的爭斗,解放女人,并與她結(jié)婚的民間故事較多。《兄弟倆》也是屬于這個形式的民間故事。故事中講述,兄弟倆由于繼母的緣故被趕出家門。弟弟在某家干活十年,獲得有魔法的刀和有魔法的鞭子。哥哥遇到危險,弟弟去救助哥哥,用有魔法的鞭子使哥哥死而復生。兄弟倆征服怪物,解救姑娘,哥哥與姑娘結(jié)婚。弟弟也在其他場所救另一位姑娘,并與她結(jié)婚?!读μ伞分兄v述,用夫婦身上的污垢制作的人形變成人。他十五歲時拿著大鐵棒離家旅行,途中遇到兩個大力士,經(jīng)過較量戰(zhàn)勝他們,并和他們攜手解救落入怪物手里的三位姑娘,分別與她們成親?!短姨伞分须m然沒有講述結(jié)婚的情節(jié),但桃太郎的征伐鬼島情節(jié)暗示著成年儀式中舉行的勇氣的考驗,是婚姻的前提。①[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85—186頁。
關(guān)敬吾認為,在未開化社會中,社會要求一個男人具有參加共同勞動、共同的狩獵活動和戰(zhàn)爭的能力。我們應該關(guān)注這些民間故事以什么樣的社會背景為根源成立。在狩獵民族中,作為結(jié)婚的資格,有必要殺死一定動物、打倒敵人的力量和勇氣,求婚者面對危險必須表現(xiàn)出犧牲自己、舍棄生命的勇氣。這個形式的民間故事很可能反映了這樣的社會民俗。②同上,第186頁。該類型的民間故事中主人公與劫持公主、女孩的動物或怪物進行激烈的斗爭,殺死它們解救公主或女孩,并娶公主或女孩為妻。這一類型的民間故事間接地反映了一個男人必須經(jīng)過征服強大的對手的危險考驗后,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取得結(jié)婚的資格。該類型的民間故事中從動物或怪物手中解救公主或女孩的行為象征成年儀式中的難題考驗,也是男人的婚前考驗習俗。
2.從競爭者手中解救
主人公通過與姑娘或妻子不喜歡的求婚者爭斗,戰(zhàn)勝對手獲得女人的形式。這個形式的民間故事的核心情節(jié)是妻子被奪、與妻子再會和再結(jié)婚。典型的例子是《百合若大臣》。該故事主要分布于日本九州地區(qū)。主要情節(jié)是:百合若大臣被侍衛(wèi)拋棄在荒島上,侍衛(wèi)欺騙其妻丈夫已死,試圖與其妻結(jié)婚,并奪王位。主人公回家,戰(zhàn)勝競爭者,奪回妻子。③[日]關(guān)敬吾編:《日本民間故事選》,金道權(quán)等譯,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2年,第186—188頁。
《畫中女》也是這一形式的民間故事。大致講述某男娶美麗女子為妻,男人迷戀妻子,不愿出門勞動。妻子畫自己的肖像交給丈夫,畫像被風吹走,被國王撿到,妻子被國王奪去,男人奪回妻子。這個民間故事的后半部分有兩種形式。
(1)國王或官員找到畫像的女人,并把她娶為妻,女人從不笑。男人按照與妻子的約定,裝扮成賣桃子(賣酒、賣魚)的人,在國王或官員的宮殿周圍叫賣,妻子見了丈夫露出笑臉。國王或官員為得到女人的歡心,把小販叫進來,并與他換穿衣服。男人變成國王或官員,國王或官員變成小販。男人命令門衛(wèi)趕出國王或官員或殺死他,奪回妻子,并成為國王或官員。
(2)國王或官員提出三道謎語,讓男人回答。男人在妻子的援助下解答謎語,擊敗國王或官員奪走妻子的企圖。④[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88頁。
在日本廣為流傳的《畫中女》故事在中國民間以“百鳥衣”“羽毛衣”“畫中女”和“畫上的媳婦”的名稱廣為流傳。在丁乃通編撰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中,這類故事被編入AT465A型,名為“百鳥衣”;在艾伯華編撰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中,以同名收入,被編為195號。江帆用比較故事學的視角比較研究中日“百鳥衣”故事。他主要以類型研究方法概述日本《畫中女》故事的代表性的兩個異文,并與中國的滿族故事家李馬氏講述的“百鳥衣”故事情節(jié)進行比較,指出它們的共性與異性。
滿族《百鳥衣》故事梗概是:一個青年獵人為了給母親治病,跪求門前的大柳樹救助。柳樹仙子果然為其母治好了病,并與獵人結(jié)婚。獵人迷戀妻子,一刻也不愿離開美妻,柳樹仙子就把自畫像給丈夫帶在身上去打獵。他在山上看畫時,畫被風吹走,被國王得到。國王按畫找到柳樹仙子,逼她進宮做娘娘。她臨走時交給丈夫一包韭菜籽,讓他種下這韭菜,百天后到王宮去賣;再每天打一只鳥,百天后用百鳥羽毛做成羽衣穿上進京。柳樹仙子進宮百天后裝病,說只有吃了三尺長、扁擔寬的大韭菜才能治好。國王四處尋找此菜。這時,獵人正好擔著大韭菜進京叫賣。國王手下將穿著百鳥衣叫賣大韭菜的獵人帶進宮中。柳樹仙子看見丈夫笑了,國王問她為何笑,她說羽毛衣十分好看。國王為了討她的歡心,與獵人換了衣服,國王穿上了羽毛衣,獵人換上了龍袍。國王挑起菜擔出宮門去賣菜。獵人坐在龍椅上,下令殺死賣菜人國王,自己當上了國王。①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628—629頁。
另外,江帆在論文中探究“百鳥衣”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思想根基和心理基礎。她說:“百鳥衣”故事之所以在中國民間具有深厚的傳承基礎,在于這一故事暢快地表達了民眾的精神意愿。故事中的兩個要素十分符合中國普通民眾的心理愿望:一是窮漢娶上美貌妻子;另一個是窮漢也能當上國王。②同上,第634頁。關(guān)敬吾和江帆從不同的視角研究同一個類型的民間故事。關(guān)敬吾主要是以難題考驗的角度分析了《畫中女》故事中蘊含的婚姻習俗。江帆主要以比較故事學的方法比較了中日《畫中女》故事的異同,并闡釋了中國《畫中女》故事廣泛流傳的思想基礎。關(guān)敬吾的《畫中女》故事的研究方法給中國故事學界提供了另一種研究視角。
1. 通過女方父母提出的考驗
求婚者通過姑娘父母提出的難題考驗,獲得姑娘的形式。這一形式的民間故事從父母的角度看存在兩種原因。首先是父母不喜歡求婚者,因此提出謀殺求婚者的苛刻的難題。其次是為考驗求婚者的能力而提出難題。處于這樣的意圖提出的難題常常與生產(chǎn)勞動有關(guān)?!短烊似拮印肥菍儆谶@一形式的民間故事。如上所述,天女與人間的漁夫或獵人結(jié)婚生孩子。但后來天女穿上羽衣回到天上,丈夫登天尋妻。天女的父親對他提出,一日之內(nèi)開墾、耕種和收獲一千町的山地的難題。這些難題都是與農(nóng)業(yè)勞動有關(guān)。雖然天女自身是超自然的存在,但對求婚者提出的難題都是現(xiàn)實的問題。這個母題反映了農(nóng)業(yè)社會的現(xiàn)實習俗。日本民間故事中對求婚者提出智力性的難題的情節(jié)比較多,試圖謀殺求婚者的難題比較少?!睹鄯涞脑分兄v述,富翁的三個姑娘尋找一個女婿。眾多求婚者失敗。一年輕人求婚,姑娘的父母親對他提出三道難題。年輕人在蜜蜂的援助下,解決難題成為富翁女婿。③[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90—191頁。
2. 通過巫術(shù)治愈女孩,并與她結(jié)婚的形式
年輕人通過治愈生病的姑娘或使死去的姑娘復生,并與她結(jié)婚的形式。關(guān)敬吾把這一形式的民間故事歸納為以下三種形式:
(1)主人公通過有魔法的道具得知姑娘生病的原因,治愈她,并與她結(jié)婚的形式。
(2)年輕人在其父母的委托下,把姑娘的病因告訴第三者,讓他轉(zhuǎn)告姑娘的父母,并與姑娘結(jié)婚的形式。
(3) 用魔法道具使姑娘生病,通過治愈與其結(jié)婚的形式。這是后期變異的形式。④[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91頁。
日本婚姻類民間故事《神耳》中講述,年輕人幫助動物,得到通曉動物語言的有魔法的道具。他聽到鳥在說富翁姑娘的病因以及治療法后,治愈姑娘,并與她結(jié)婚,獲得財富。①[日]關(guān) 敬吾編:《日本民間故事選》,金道權(quán)等譯,第85—87頁。《生死鞭》中敘述,少年被趕出家門,使死去的姑娘復活或治愈她,并娶她為妻?!秹粢娦∩分幸彩?,小僧由于隱瞞夢,而被父母趕出家門,途中征服鬼,得到有魔法的寶物(生死棒),使兩個姑娘復活,娶她們?yōu)槠?,每月分別與一個妻子生活十五天?!渡缴衽c童子》中,某家委托小僧詢問樹不開花的理由。另外一家委托他詢問姑娘的病因。小僧向山中的老人詢問兩家委托的事情,并告訴她們。小僧娶兩家的姑娘為妻,每月分別與兩個妻子生活十五天。這兩則民間故事反映一夫多妻制。這些民間故事都是通過治好姑娘的病或使姑娘死而復生結(jié)婚的形式。②[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92頁。
關(guān)敬吾指出,這些民間故事中治療能力是結(jié)婚必備的條件之一。解放落入動物手中的姑娘,并與她結(jié)婚形式的民間故事中要求主人公具有超強的武力和體力。這一形式的民間故事中要求主人公擁有醫(yī)術(shù)。古代治療疾病,使人復活的人是巫醫(yī)。在未開化社會巫醫(yī)通常是醫(yī)生、占卜師。民間故事中主人公通過聽到鳥的語言得知病因的情節(jié),說明主人公擁有占卜師的特異功能。這些民間故事中使姑娘死而復生的情節(jié)具有重要意義。對姑娘自身來說意味著借助年輕人的力量從死亡再生,與通過禮儀的信仰有關(guān)?;橐鲈谀撤N程度上意味著再生。③同上,第192—193頁。
3.姑娘本身考驗求婚者的形式
關(guān)敬吾認為,父母提出難題考驗求婚者時,姑娘成為求婚者的同伙。姑娘自己想對求婚者提出難題考驗時,具有拒絕或排除求婚者的傾向。其內(nèi)容可以分成考驗勇氣膽量和考驗智力兩個形式。日本民間故事中考驗勇氣和膽量的比較少。日本民間故事中姑娘直接考驗或試探求婚者的難題多與智力有關(guān)。
日本婚姻類民間故事反映了男方給女方送聘禮,女方給男方陪嫁金,男方代替聘禮去女方家勞動服役一段時間的勞動婚以及掠奪婚等婚姻習俗。
在父系社會,女性婚后必須離開自己的家族,加入丈夫的家族共同體。因此,嫁姑娘對姑娘的家族來說意味著失去一個勞動力,削減經(jīng)濟效力,并損失養(yǎng)育姑娘所支出的費用。與此相反對于男方家族來說,增加勞動力,提高經(jīng)濟效力。所以男方理應補償女方家族的這個損失。結(jié)婚意味著男方得到勞動力的補充,女方勞動力減少。因此形成了男方給女方補償金的婚姻習俗。
很多民族中男人娶妻時,必須給女方父母補償金。這種補償金叫聘禮。根據(jù)求婚者的貧富決定聘禮的多少。在民間故事中通常是作為代替新娘補償金,女方父母向男方要求很難得到的禮物。女方的父母通過提出難題,威脅求婚者,阻礙姑娘的婚姻。但多數(shù)求婚者克服各種困難,解決難題結(jié)婚。婚后妻子不生育時,通常是還回聘禮。蒙古史詩中女方父母向求婚者提出馴服瘋狂的公駱駝、公牛和未馴服的公馬或取來大鵬雞翅鳥的羽毛、蟒古思的心臟等難題考驗。英雄通常憑著自身超凡的勇氣和力量馴服兇猛的動物和蟒古思,通過危險的考驗達到結(jié)婚的目的。
日本也有父母給女兒陪嫁金的婚俗。女方?jīng)]有生育子女死時,陪嫁金必須還,有孩子時可以不還。有些地區(qū)與有無孩子無關(guān),必須還。由于妻子的原因離婚時不還,但由于丈夫的原因離婚時必須還陪嫁金。
我們關(guān)注的問題是民間故事中如何反映了陪嫁金制度。日本民間故事中有著反映陪嫁金制度的故事情節(jié)。在《燒炭的富翁》中講述,富翁丑陋的姑娘聽神靈的告誡,帶著陪嫁金嫁給了貧窮的燒炭人。她給丈夫金子去買米,燒炭的人在途中把金子扔給池子里的鴨子。妻子告訴他金子是價值很高的東西。燒炭的人說,在燒炭的灶旁有很多這樣的東西。于是兩人去發(fā)現(xiàn)很多黃金,成為富翁。①[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74頁?!厄俑晃獭芬餐瑯?,貧窮的漁夫為了將成為有錢的人,給兒子娶富翁的女兒為妻。姑娘帶來很多嫁妝,房子裝不下,借房迎娶新娘。②同上,第174頁。
聘禮是指男方的家族支付給女方家,但這并不意味著買賣婚。很多民族中曾經(jīng)有,求婚者或丈夫在結(jié)婚前后,在未婚妻家住一段時間或直到生孩子,提供勞動,迎娶新娘,完成任務之后,帶著妻子回到自己的家或家族里的婚姻習俗。這個形式的婚姻叫做勞動婚或勞役婚。
據(jù)某些學者的研究,母系家族社會中所有的婚姻都是勞役婚。在母系家族中,女性留在家里,男人作為女婿入贅。從母系家族過渡到父系家族的過渡期,男性只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加入女性的家族,之后帶著妻子回到自己的家里。在文獻資料中關(guān)于日本勞動婚的記錄不明確。在日本的東部地區(qū),曾有過男人在新娘家里勞動一定的時間之后,帶著新娘回家的習俗。這個婚姻形態(tài)與勞動婚習俗并行。關(guān)敬吾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思考這個問題。第一是男方?jīng)]有能力付給女方父母賠償金時,提供勞動力,補充物質(zhì)上的損失。第二是考驗求婚者的勞動能力。即未婚妻或新娘的父母考驗求婚者是否有能力持續(xù)將來的家庭生活。③同上,第175—176頁。
日本民間故事中有反映勞動婚習俗的情節(jié)?!逗镒尤胭槨分?,父親由于耕田勞累,說如果有人幫助耕地,就把三個姑娘中的一個嫁給他。猴子幫助姑娘的父親耕地,并娶其幼女為妻。④同上,第176頁?!而櫟啊分校衬性谏缴蟿趧訒r,得到年輕人的幫助。作為賠償把姑娘嫁給他。⑤同上,第176頁。這個故事情節(jié)的外在形式與勞動婚平行?!短烊似拮印分幸泊嬖诜从硠趧踊榈那楣?jié)。漁夫追尋穿羽衣飛上天的妻子,妻子的父親提出一天之內(nèi)開墾、種植和收獲一千町的山地的難題。⑥同上,第176頁。這些難題都是與農(nóng)業(yè)勞動有關(guān)。這個民間故事的結(jié)尾分為,丈夫完成岳父提出的難題復婚的形式和失敗永久分離的形式。
民間故事中有著人類或動物搶奪女人,并娶其為妻的情節(jié)。我們關(guān)注的問題是這個情節(jié)是否反映了原始時代的習俗。據(jù)觀察和研究,民間故事中確實存在人類或超自然物搶奪婦女娶其為妻的形式。而且此類民間故事廣為流傳。從這些民間故事誘拐的動機看,有以結(jié)婚為目的的誘拐、掠奪新娘和單純的婦女誘拐兩種形式。從事件的經(jīng)過看,可以分為誘拐、單純的第三者的解放和誘拐、解放與解放者的結(jié)婚兩個形式。在民間故事中誘拐者和被誘拐者的婚禮成立,盡管某個期間共同生活生育孩子,但兩者之間不能成立永久的婚姻,多為與解放者之間成立婚姻。①[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77頁。
在反映掠奪婚形式的日本民間故事中最典型的是《鬼之子小鋼》。其故事情節(jié)可以歸納為:姑娘(妻)被鬼掠奪,成為其妻。父親(丈夫)去尋找,在山中遇到一個孩子(孫子)。孩子帶他到鬼的家,并把他藏起來。鬼回來。姑娘欺騙鬼,讓他喝醉。父親帶著姑娘和孫子乘船逃走。鬼酒醒后,從后面追過來,喝干河水。姑娘做出可笑的動作,鬼笑得把水吐出來,她們再次逃離。②同上,第177—178頁。
據(jù)關(guān)敬吾的考察,日本沒有搶婚的民俗志資料和文獻記載,并且反映搶婚習俗的日本民間故事并不多。他只舉了這一類型的一則民間故事。雖然日本民族沒有關(guān)于搶婚習俗的文獻記載,但有些民族曾經(jīng)有過搶婚習俗。蒙古族中就曾經(jīng)流行搶婚習俗。在蒙古族最早的歷史文獻《蒙古秘史》中就記載著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搶奪篾兒乞氏人也客赤列都的新婚妻子斡勒忽訥氏訶額侖為妻。訶額侖夫人就是成吉思汗的親生母親。③烏蘭??保骸对厥贰?,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17—19頁。但反映搶婚內(nèi)容的蒙古史詩中通常是惡魔蟒古思趁英雄不在家,搶走英雄的妻子,強迫她嫁給自己。但筆者目前看到的蒙古史詩中蟒古思的搶婚不能成立永久的婚姻。此類蒙古史詩中都是以英雄殺死蟒古思,奪回妻子,回到家鄉(xiāng)幸福生活為結(jié)局。用普羅普的魔法故事的歷史起源理論來分析,此類反映英雄殺死搶奪妻子的蟒古思的蒙古史詩起源于搶婚習俗被社會制度否定的歷史時期。
關(guān)敬吾以日本婚姻類民間故事為例,深入分析其中蘊藏的決定婚姻的諸形式、婚前難題考驗和婚姻習俗等問題,提出嚴格意義上說婚姻是民間故事的中心問題之一,婚姻是民間故事的出發(fā)點也是終極點這一觀點。他認為,民間故事不講述戀愛,也不講述心理糾葛,而是講述主人公通過克服人類和超自然的妨礙或與競爭者的爭斗,達到永久的婚姻的過程。民間故事講述的主題不是祖先信仰和巫術(shù)信仰,民間故事中巫術(shù)信仰是完成最終目的婚姻的手段。④[日]關(guān)敬吾:《關(guān)敬吾著作集》1《昔話の社會性》,第162頁。
換言之,關(guān)敬吾認為,民間故事的中心主題之一是婚姻,民間故事中體現(xiàn)的成年儀式和巫術(shù)信仰最終都是為了達到婚姻這一目的。在民間故事主題方面,關(guān)敬吾和普羅普的觀點相似。普羅普指出:“故事中保留著一些不同于現(xiàn)在的婚姻形式,主人公是去遠方而不是在自己周圍尋找未婚妻。很可能這反映的是外婚制的現(xiàn)象:顯然是出于某種原因不能在自己周圍的人中間找。因此,對故事中的婚姻形式應該進行考察,并應找到這些形式確實在其中存在過的那種制度、社會發(fā)展的那個階段或時期?!雹輀俄]弗·雅·普羅普:《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賈放譯,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9頁。普羅普早在1946年初版的專著中已充分強調(diào)考察和探討民間故事中蘊含的婚姻形式的學術(shù)價值。普羅普主要通過俄羅斯魔法故事母題起源的分析,探究了魔法故事與儀式的關(guān)系。普羅普指出,魔法故事母題中許多是起源于各種社會制度法規(guī),其中成年儀式占有特殊的位置。
婚姻不僅是民間故事的中心主題之一,也是史詩的重要主題之一。蒙古史詩學界公認,征戰(zhàn)和婚姻是蒙古史詩的兩大主題。民間故事和史詩與婚姻形式、婚姻制度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關(guān)于蒙古族史詩與婚姻制度關(guān)系的論著較多,但探討蒙古族民間故事與婚姻制度的論著并不多。陳崗龍最近發(fā)表的《灰姑娘的兩次婚姻》是一篇典型的深入探討蒙古族民間故事與婚姻制度的論文。論文中通過考察世界各地蒙古族中流傳的31個灰姑娘故事文本,發(fā)現(xiàn)蒙古民族灰姑娘故事的兩種系統(tǒng),并且兩種系統(tǒng)的故事形成過程與相關(guān)的婚姻儀式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他把灰姑娘故事作為整體進行考量,窺見灰姑娘故事的復合型結(jié)構(gòu)中存在兩次婚姻的印跡。他提出第一次婚姻可能是普羅普所說的“小妹妹的婚姻”,第二次婚姻才是真正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的觀點。①陳崗龍:《灰姑娘的兩次婚姻》,《民族藝術(shù)》,2021年第4期。關(guān)敬吾通過對日本民間故事文本的細致分析,對故事中所蘊含的自由戀愛婚姻、父母包辦婚姻、勞動婚姻、搶婚和難題考驗婚姻等諸多婚姻形式進行了深入探討。關(guān)敬吾的日本婚姻類民間故事與婚姻習俗的研究論述了民間故事不僅具有文學審美價值,而且在探討民俗文化特征和社會制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
關(guān)敬吾對日本民間故事社會性的研究在日本民間故事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地位。日本民間文學界公認,在日本民間故事研究學術(shù)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著首先是高木敏雄的《童話研究》(1916),其次是柳田國男的《桃太郎的誕生》(1932)和《口承文藝史考》(1947),再次是關(guān)敬吾的《關(guān)于日本民間故事社會性的研究》(1961)。日本婚姻類民間故事與婚姻習俗的探究是構(gòu)成關(guān)敬吾故事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搜集、分類和研究日本民間故事的關(guān)敬吾,一方面吸納柳田國男的民間文學理論,另一方面站在世界民間故事研究的理論高度上,對日本民間故事進行系統(tǒng)整理、分類和理論研究。關(guān)敬吾對日本民間故事社會性的研究方法和理論,證明他脫離柳田國男這棵大樹的影子,樹立自己獨立的研究方法和立場,形成了自己的民間文學思想體系。梳理和評價關(guān)敬吾的民間故事研究思想不僅對了解日本民間故事理論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而且對中國民間文學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