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秋
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曾經在書中這樣表述語言感受能力對于語言表達的重要價值:人類的語言感受能力對于人類運用語言進行社交活動、學習語言以及發(fā)展語言具有根本性、基礎性的作用。因此,語感水平正在成為評價學生整體性英語語言水平以及評估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而近幾年隨著新課改不斷進行,對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口語等偏向語言實踐運用而非書寫考試層面的教學項目的要求正在不斷提升,而其關鍵所在正是學生語感的構建與培養(yǎng)。而譯林出版社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共同開發(fā)的一套8冊的小學英語教材順應新型教育要求,以小學三年級為起點進行聽說及讀寫逐步深入的英語語言學習安排,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語言交際密切相關,不僅圖文并茂、涉獵廣闊,能夠完全滿足小學教育階段英語學科的知識性教學需求,而且教材中插入了不少小游戲、小故事、戲劇排演等趣味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效提高了小學生對英語課堂學習的專注度和參與感。因此筆者擬以這套譯林牛津版小學英語教材為切入點,對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具體實踐中的語感建立問題進行論述。
在小學教育階段,英語學科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幫助小學生構筑起初級的、基礎的英語語感,這不僅是《英語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更應該成為小學英語教師集體的共同認識。然而,我國當前的小學英語學科教育對語感培養(yǎng)重要性的認知程度遠遠不夠,部分學校的英語課堂甚至忽視培養(yǎng)英語語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仍然遵循沿襲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英語教學工作者只是將知識單向性地輸出給學生,而學生也只能單向性地接受和記憶英語語言知識,通過這種只有輸入,沒有輸出,只有背誦、缺失思考的刻板方式完成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任務,對于小學教育階段英語學科教學水平的提升毫無用處。
除了對語感構建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問題之外,我國當前的小學英語學科教育還存在著語感培養(yǎng)策略缺乏有效性和趣味性的問題。小學生的注意力相對而言更難集中,更不容易進入專注學習的良好狀態(tài)中,也更難培養(yǎng)出有益于人生長久發(fā)展的優(yōu)良學習習慣,因此要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進行語感教學,教學模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就變得十分重要。部分教師用教唱英文歌、觀看英文動畫片等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語言感知能力,雖然具備了能吸引學生專注于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趣味性,但學生的語感學習效果卻難以保障,甚至可能讓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滿足閾值過高,對接下來相對枯燥的知識性語言學習造成一定困難。因此,如何既保障小學英語語感培養(yǎng)過程的趣味性,又使得小學英語課堂的整體教學效率不致降低,就成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根據小學教育階段英語語言基礎性教學的原則,綜合考察小學生年齡層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對于小學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語感構建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實踐策略提出如下建議: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首先應構筑具體情境,實現(xiàn)感知化語感培養(yǎng)。教學工作者應創(chuàng)設具體化、視覺化、聽覺化、直觀化的英語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其更熟悉的或經歷過的場景中完成英語語言的聽說及讀寫訓練,在整體性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感知化的英語語言感知能力構建及培養(yǎng)。教師可以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循環(huán)播放英語發(fā)音標準化的音頻或視頻,從視覺和聽覺兩個維度創(chuàng)設英語語言環(huán)境,有效提升英語課堂語感教學的多維功能。另外,聘請英語母語的外教進行課堂教學輔助性工作亦是不錯的選擇,既能使學生更直接地體會英語的語言魅力,還能增強小學英語課堂模式的多樣性。除此之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創(chuàng)建英文對話虛擬形象或將英語語音寵物等容易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事物引入課堂,推動小學英語學科課堂教學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的大幅提升。
在英語教學語感培養(yǎng)相關的實踐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對自身的引導者和示范者身份有清晰的認知。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學生英語水平,適當增加教學中的英語使用量、減少漢語使用頻率,將小學英語課堂本身變成一個英語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英語語言使用氛圍。此外,在講解較難理解和掌握的詞匯時,可以視情況使用肢體語言輔助教學。舉例而言,在教授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6A以“Keep our city clean”為主題的第六單元時,教師可以尋找一些與城市清潔相關的英文紀錄片或動畫片片段,選取帶有clean(干凈的、清潔的)、our city(我們的城市)等重合性核心詞匯的語句,讓學生在課堂上聽地道英語發(fā)音,在趣味性、動態(tài)化的英語語言情境下進行語感培養(yǎng),讓學生將日常生活與Keep our city clean的英語語境形成聯(lián)想式回憶,看到城市清潔工作者就回想起相關的英語語境、英語詞匯知識,或聽到clean、city等詞就回憶起課堂學習情境,實現(xiàn)感知化、具體化、聯(lián)想式的語感構建教學。此外,也可以令小學生將該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情境聯(lián)系起來,對保護城市環(huán)境、共建綠色家園形成初步認知,實現(xiàn)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規(guī)范和影響。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英語語感,又提升了學生道德認知和行為素養(yǎng)。又如在講授第八單元《Chinese New Year》時,可以在英語課文語篇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回想實際的新年場景,讓學生在以后過農歷新年時都能聯(lián)想起今天所處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甚至能夠對所學英語知識進行實際運用,在聽到或看到Chinese New Year等相關詞匯時能回想起具體的新年場景,真正構建起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并將其形象化、具體化[1]。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還應格外注重朗讀訓練的重要作用,拒絕“啞巴英語”。語感的構建和培養(yǎng)與小學英語教學目標中的聽說和讀寫能力都息息相關,而朗讀訓練恰恰是與其中三項,即聽、說、讀都密切關聯(lián)的語感構建方式。“聽”是認真聽教師的標準化英語發(fā)音,“說”指的是模仿、跟讀英語發(fā)音,“讀”則是朗讀并理解英語語篇和語句。由此可見,朗讀訓練是一個綜合性的英語語感訓練方式,在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具體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朗讀訓練有一個大前提,即為英語音標教學。英語音標就如同漢語拼音,學好音標對于學生英語發(fā)音準確性的提升以及語感的發(fā)聲方式培養(yǎng)十分重要,要讓學生掌握音標的標準讀法,熟練掌握的程度要達到能看著音標準確讀單詞,也能聽到單詞準確寫出正確的音標。在熟練學習并掌握音標知識后再進行朗讀訓練,才能達到預期的語感教學效果。在英語朗讀訓練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生發(fā)音不準、節(jié)奏過快或過慢、缺乏理解章句含義基礎上的語音停頓等等,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朗讀情況,具體分析學生個體問題所在,耐心糾正并指導正確朗讀方法,真正實現(xiàn)發(fā)聲式的語感培養(yǎng)[2]。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還應該設計并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體驗式語感培養(yǎng)。教師一定要明確學生在英語課堂語感培養(yǎng)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引導者、示范者,對學生的語感構建起到輔助作用,因此在設計語感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更注重學生對英語語感培養(yǎng)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和體驗感。建議英語教師通過語言經驗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英語實踐活動中來。此外教學工作者還應保障英語語言相關實踐在課堂時間中所占比例不能過低或過高,要讓學生在學習、理解且掌握相關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和構建起自身的語言感知能力,二者不可偏廢,要平衡有度[3]。
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語感有很多種具體形式。比如,教師可以根據目標學生群體所掌握的詞匯語法等知識自行創(chuàng)作可行性較高的小型英文戲劇劇本,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英文戲劇排練,讓學生在沉浸式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完成語感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而且通過英文戲劇排練的教學方式可以調動起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興趣。實踐結果表明,不少學生會利用大量的課外時間反復排練教師布置的英文戲劇任務,而且整個語感培養(yǎng)和英語學習的過程十分快樂,真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英語語感培養(yǎng)效果[4]。
此外,教學工作者還可以通過舉辦小型比賽的形式幫助目標學生群體構建起自身的英語語言感知能力,比如英語歌曲名稱競猜比賽、英文謎語競猜比賽、英語繞口令競速比賽以及英文對話比賽等,令小學生在這類趣味性比賽中主動進行英語學習,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實現(xiàn)體驗式語感培養(yǎng)與構建,并發(fā)展起小學生圍繞興趣主動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在此需要強調的是,小學生的勝負欲一般都比較強烈,英語教師群體一定要在比賽進行的過程中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對學生進行成敗思想教育,讓學生正確認知比賽的性質,防止其過于偏激、誤入歧途。另外,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由英文對話,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實現(xiàn)體驗式語感構建?;蜻x取生動形象的圖片讓學生用英文進行描述和概括,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主動進行思想表達的能力,在語言運用的具體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這種看圖說話的方式對學生說、寫以及英語思維能力的增強也大有裨益[5]。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亦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策略。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在非英語生活語境下,缺乏合適的語感訓練背景和語言材料支撐,因此要構建其英語語言感受能力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不僅需要小學英語教師群體的努力和教學模式的更新升級,更需要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和支持,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聯(lián)合教育對小學生的英語語感構建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幫助下,小學英語教師也可以將課外時間利用起來,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完成語感的構建[6]。
比如適合小學生各個年齡階層觀看的英語動畫、英語電影、英語廣播以及英語節(jié)目等,可以由教師進行篩選后列出有助于培養(yǎng)英語語言感知能力的清單,交給家長,和孩子共同觀看或收聽,在和諧輕松的家庭活動中實現(xiàn)自主式、趣味性的語感培養(yǎng)和構建。根據筆者的實踐調查結果,部分學生會因此對英語語言學習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會主動進行發(fā)音模仿、語句跟讀等自主學習行為,甚至會在日常語言交流中主動運用學生感興趣、無意識背誦的情境詞匯和語句,高度提升了學生語言感知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真正實現(xiàn)了語感培養(yǎng)的自動化。
作為小學英語教師群體中的一員,必須要提高思想意識水平,提高教育理論知識水平和責任意識,對小學教育階段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語感培養(yǎng)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形成充分的認知,要意識到小學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對于學生未來成長的基石意義,更要意識到語感構建和英語思維培養(yǎng)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關鍵地位,切實幫助學生實現(xiàn)英語成績的保障和英語語感的構筑,推動小學英語學科教育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