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陳萬勇
新概念是新課標的靈魂,具有風向標的作用。學習新課標,如果不從關鍵的概念上進行突破,就很難抓住重點、悟得精要。所以,一線教師一定要克服路徑依賴,領會新課標的精髓。為了切實學深悟透新概念,可以重點從兩個層面著力。
第一,外求內悟,找準核心概念。新版課標中有很多新概念,只有找到少數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核心概念,才能圍繞中心,重點突破。那么,如何找出這些核心概念呢?
一方面,可以外求,借助專家解讀來鎖定。新課標頒布之時,在教育部的課標修訂情況介紹中,“核心素養(yǎng)”“課程內容結構”“學業(yè)質量標準”“幼小銜接”這些重點強調的新說法應該是核心概念;從一些參與課標修訂的權威專家的解讀中,也能找出“‘教—學—評’一致性”“跨學科主題學習”“學習任務群”等高頻出現的核心概念。另一方面,可以內悟,通過對比研讀來獲取。2022版課程標準包含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yè)質量和課程實施六個板塊,如果逐一對比研讀就會發(fā)現,2011年課程標準中沒有“文化自信”“大觀念(概念)”“學科實踐”等概念,顯然,這些新出現的居于重要地位的概念也可以算作核心概念。初步篩選出一些相對重要的核心概念之后,還可以進一步比較,從觀念層面和操作層面進行分類,最終鎖定少數重要的核心概念,再進行具有縱深性的研讀,以便收到以點帶面、化繁為簡的功效。
第二,追根究底,悟透核心概念。課標中的新概念是課程專家系統研究、學習世界教育強國的先進理念和做法之后的理性思考與本土表達,是對既有課程認知的系統審視和全面超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豐富的內涵,有著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實踐中,可以通過三條路徑來學習揣悟:其一,借助辭典、百度百科等工具,進行詞源意義上的解讀;其二,借助文獻檢索與梳理,進行全面拉網的溯源式解讀;其三,鏈接實踐案例,進行概念與案例對應的演繹式解讀。例如,要理解“核心素養(yǎng)”這一核心概念,可以先依托工具來理解其本義,再憑借文獻來綜述性地梳理其源流、內涵,系統地理解其為何、是何、如何,然后再同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對應的勾連,深入領會它在實踐中的樣態(tài)和策略。經歷了這種縱深性、爆破式的解讀,核心概念的要義自然就會了然于心。同時,學習新課標不僅要鎖定少數核心概念并進行深入解讀,還要善于圍繞核心概念梳理概念體系,畫出類似“核心素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科內容結構—大觀念(大主題、大任務)—大單元”這樣的結構圖,進行概念譜系的解讀,才能巧妙地“悟透一個,理解一片”。
總之,學習新課標是一件重要且緊迫的大事,既要下功夫,又要講方法;既要多聽專家解讀,又要善于學習文獻;既要注重自我修習,又要加強同伴研討。只有真正學深悟透,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運用科學的方法,讓教學行穩(wěn)而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