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徐研文 趙世娣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214000
胃癌(GC)是消化系統(tǒng)的常見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遞增,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1-2〕。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切除聯(lián)合術后化療進行治療,手術治療可以及時去除患者病灶,延長生命長度〔3〕。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對手術與化療相關知識缺乏產(chǎn)生緊張與焦慮情緒,不利于治療與恢復。選擇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是一種圖文并茂、可視化的健康宣教,采用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講解疾病護理的相關知識,將文字簡化成邏輯性的圖形,幫助理解和記憶,已有研究報道其在腫瘤患者中有較好的應用成果,但在GC患者中報道相對較少〔4-6〕。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人員通過GC患者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對患者自我效能、心理壓力和出院準備度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康復期治療的GC術后患者88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組織學檢驗,臨床確診GC〔7〕;②均采用手術治療;③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④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有嚴重并發(fā)癥;②肝腎功能不全;③精神病史。將88例患者簡單隨機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患者男23例,女21例;年齡49~72歲,平均(60.21±5.69)歲;學歷:初中10人,高中18人,大學16人。對照組男27例,女17例;年齡49~72歲,平均(60.25±5.64)歲;學歷:初中10人,高中18人,大學16人。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工具與資料收集
根據(jù)本研究目的收集臨床資料并設計調查表,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和文化程度等統(tǒng)計學變量,護理人員通過問卷星平臺進行資料收集,每個問卷有問卷設計、問卷發(fā)送和分析下載3個界面,實現(xiàn)向導性設計、圖形和數(shù)據(jù)的分析與匯總。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健康教育,以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組織培訓等形式對患者進行指導。觀察組采用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①組建健康教育團隊,由1名醫(yī)生、3名主管護師、7名責任護士組建健康教育團隊,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監(jiān)督健康教育的落實情況;醫(yī)生和主管護師參與制作GC患者術后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的內容,責任護士負責收集數(shù)據(jù)及統(tǒng)計分析匯總。②思維導圖制作與明確GC患者術后健康教育的內容,心理護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況,根據(jù)患者的不良情緒及時開展相應的心理疏導;疼痛護理:根據(jù)患者的疼痛程度給予非藥物鎮(zhèn)痛干預,向患者宣教GC術后的疼痛用藥和治療的相關知識,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恐懼感,提高認知水平;營養(yǎng)護理:了解患者飲食習慣,為患者設計個性化的營養(yǎng)干預;并發(fā)癥護理:對患者并發(fā)癥的誘因早期評估,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及早識別并發(fā)現(xiàn)潛在并發(fā)癥;康復護理:病情允許下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實施不同的功能鍛煉方案。③運用樹狀格式結合發(fā)散性思維,將不同邏輯層面的相關知識串聯(lián)起來,由中心詞向外延伸,將中心詞和分支中心詞用自然弧度的線條相互連接,繼續(xù)延伸各個分支,由大到小,邏輯清晰,最終匯總為一個樹枝狀的結構圖,每個分支由關鍵詞、線條和圖形組成。④繪制思維導圖,制作PPT。團隊每個成員均接受思維導圖的方法培訓并考核,考核通過可對患者行健康教育。每次健康教育均按邏輯開展,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對模塊中的各項知識詳細講解,生動描述。每次健康教育結束后隨機向患者提問,幫助患者鞏固所學的知識。健康教育每周3次,每次1 h。兩組均持續(xù)護理兩周。
1.4觀察指標
1.4.1心理狀態(tài) 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8〕評價患者的心理壓力情況。SAS評分標準:包含20個評分項目,“1”表示沒有或很少有,“2”表示有時有,“3”表示大部分時間有,“4”表示大部分時間或一直有,總分共80分;分數(shù)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SDS評分標準:包含20個評分項目,“1”表示沒有,“2”表示輕度,“3”表示中度,“4”表示重度,總分共80分;分數(shù)越高,抑郁情況越嚴重。
1.4.2自我效能水平 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9〕評價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GCES量表包含10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完成目標行為的信心越強,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越好。
1.4.3出院準備度 分別于護理前、后采用出院準備度量表(RHDS)〔10〕評價出院準備水平,該表由MELEIS的理論改編而成,內容包括4個維度: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個人對疾病的掌握率、個人對突發(fā)狀況的應對能力和預期性支持。2014年林佑樺〔11〕漢化了該表,從個人狀態(tài)、適應能力和預期性支持3個維度進行總結。采用0~10等級計分法,0表示完全沒有做好準備,10分表示完全做好準備。漢化后總分是120分,值越高準備水平越高。采用標準化得分統(tǒng)一計算,標準化得分=維度得分/該維度條目數(shù)。該量表的內容效度為0.88,Cronbach α 系數(shù)為0.89。各條目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80~1.00。
1.5統(tǒng)計學處理
2.1SAS評分與SDS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AS和SDS評分比較(n=44,分,
2.2兩組GSES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總分及各維度評分比較(n=44,分,
2.3兩組出院準備度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RHDS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RHDS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比較(n=44,分,
GC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居于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前三位,多發(fā)于中老年患者。目前臨床對GC的確切病因尚未明了,有學者認為,GC與地域環(huán)境、飲食生活方式、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疾病的長期進展和遺傳因素有關〔12〕。我國每年新增的GC患者約有40萬例,GC患者在飽受疾病折磨的同時,還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目前臨床多采用全胃切除術和腹腔鏡GC根治術進行治療。雖然手術治療已經(jīng)大大降低了GC患者的致死率,但是,如何改善GC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是護理工作的一大難題〔13〕。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方法的應用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分析原因,患者確診癌癥后大多經(jīng)歷恐懼、懷疑、沮喪和適應四個時期,護理人員思維導圖式的方法開展健康教育,采用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內容,激發(fā)了患者的學習興趣,并使患者對每日學習目標進行自我消化,鼓勵了患者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的護理接受者,提高患者對疾病、手術、化療和護理的認知水平,降低因知識缺乏出現(xiàn)的恐懼、焦慮和抑郁情緒,通過患者間相互溝通使患者認識到自己并不是孤軍奮戰(zhàn),改善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同時,護理人員通過列舉過往治療后成功回歸家庭案例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動態(tài)關注患者心理變化,及時對不良情緒進行安慰和疏導,引導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有利于患者健康恢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GC患者在術后不僅需要面對自己生理結構的改變,還要忍受化療期間發(fā)生的疼痛、惡心嘔吐等一系列化療不良反應,常導致自我效能水平低下。陳章燕〔14〕的研究提出,GC患者術后采用有效的自我效能干預對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中所用護理方法具有較好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可顯著改善患者術后自我效能水平,有利于患者健康與恢復。且研究結果顯示,RHDS總分顯著升高。出院準備度包括對患者個人狀態(tài)、適應能力和預期性支持的評估,護理人員采用高效的出院宣教模式提高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照顧能力,增強了術后恢復的信心?;颊呤褂冕t(yī)務人員提供的健康知識去應對生活中的問題,減少了疾病的不確定性,提高了患者出院準備度的感知,這些對于保障患者出院后的居家安全,降低再次入院的風險有著積極的意義。
綜上,思維導圖式健康教育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高了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與出院準備度,有利于患者健康與恢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