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琪 楊紅霞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主院區(qū)兒科門診,武漢 430000
門診靜脈輸液是兒童內科常用的一種有創(chuàng)性治療操作,解決了患兒給藥困難這一問題,但因輸液穿刺使用的醫(yī)療器械直觀上就造成大多數患兒產生抵觸和恐懼心理,在靜脈穿刺過程中表現出拒絕和害怕,給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的同時也增加了護理風險〔1〕。隨著現代護理醫(yī)學從單純生物醫(yī)學護理模式轉變?yōu)樯镄睦砩鐣t(yī)學護理模式,患者心理和情緒對疾病的影響正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研究領域〔2〕。研究顯示〔3〕,患者治療過程中情緒和心態(tài)對整個治療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由于生理、心理成熟度都不完全,在治療過程中的耐受程度也較弱,更易產生各種情緒問題,需要加倍關注和安撫〔4〕。傳統常規(guī)護理著重于輔助治療干預,以靜脈輸液完成為目標,往往忽略了患兒的心理情緒,在患兒哭鬧、不配合輸液時常采取輔助強制性穿刺,造成各種意外情況出現,且給患兒留下輸液恐懼感〔5〕。音樂護理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更注重患兒的生命力和生命質量,且廣泛應用于現代臨床護理中,對疼痛管理、緩解情緒、提高護理質量都取得了一定成果〔6〕。音樂護理是指以音樂為主要護理工具,通過音樂間接影響人的生理節(jié)奏和行為節(jié)奏,幫助緩和情緒、改善生理、認知等功能,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方法〔7〕。此外針對門診患兒存在的護理風險,為保障靜脈輸液能有順利進行一定要加強患兒靜脈輸液過程的風險管控。研究表明〔8〕,科學的風險管理可有效提升患兒依從性,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取得滿意治療效果?;诖耍狙芯繉⒁魳纷o理聯合風險管理應用于門診靜脈輸液患兒的臨床護理中,效果良好。
選取2021年1月至2021年7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收治的160例門診靜脈輸液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普通門診靜脈輸液;無精神疾病,無意識障礙和聽力障礙;患兒及家屬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心肺功能不全患兒;依從性差,不配合;殘疾患兒。采用輸液編號奇偶數字排列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兒男41例,女39例;年齡10個月~10歲,平均(5.21±1.34)歲;疾病類型:發(fā)熱35例,急性腸胃炎21例,肺炎24例;病程1~7 d,平均(3.45±0.31)d。觀察組患兒男42例,女38例;年齡9個月~11歲,平均(6.62±0.87)歲;疾病類型:發(fā)熱38例,急性腸胃炎20例,肺炎22例;病程1~6 d,平均(2.63±1.16)d。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疾病類型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對照組在普通發(fā)熱門診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包括遵醫(yī)囑對患兒進行靜脈輸液,定時到輸液室進行巡視;環(huán)境護理,營造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穿刺護理,做好消毒、規(guī)范穿刺護理操作;心理護理,對患兒進行語言上的安撫和疏導。觀察組在普通急診室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干預,具體方案如下。
1.2.1成立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小組 選取1名兒科門診護士長、3名責任護士組成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任小組長,統籌和明確各護理職責和任務內容。定期組織成員培訓學習音樂護理概念、意義以及具體操作方法,以及懂得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如何開展等內容。同時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技能,以及應變能力,提升護理人員核心能力。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并結合臨床實踐經驗,分析總結小兒靜脈輸液時存在的風險因素,主要有①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良莠不齊,細節(jié)護理不到位,操作不規(guī)范;②護理人員缺乏較強的團隊意識,護理人員之間、護患之間溝通不到位;③巡察次數較少等因素。小組開會討論制定出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方案,并應用于門診小兒靜脈注射護理中,通過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和問題來完善該方案。
1.2.2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 ①音樂護理:選取患兒普遍喜歡的動畫音樂以及喜歡的兒歌,進行音樂剪輯處理,將安撫、暗示性語言剪輯到音樂中,患兒進入輸液室后開始播放,到患兒完全結束輸液治療后停止。②風險管理:制定風險管理和安全制度,規(guī)范護理工作流程,管控靜脈輸液過程中用到的醫(yī)療器械,保障使用醫(yī)療器械的質量和安全性;針對靜脈注射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護理不良事件制定相應的緊急預案,做好交接班工作,使護理人員能正確掌握患兒的具體情況;輸液前認真核對患兒信息及醫(yī)囑用藥,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在護理過程中積極積累護理經驗,加強對患兒輸液過程中的心理護理干預,輔助音樂護理,分散其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兒疼痛;提升護理人員核心護理能力,加強細節(jié)管理,避免細節(jié)問題引發(fā)風險事件,在面對患兒出現的不良事件可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應對措施,將造成的損傷降到最低;在患兒靜脈輸液過程中,增加巡視次數,要及時掌握患兒情況,對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反饋和記錄,注意觀察輸液速度,將其控制在標準速度范圍內,做好患兒病情、用藥安全記錄工作。
①心理狀態(tài) 采用心理狀態(tài)評價表對兩組患兒干預后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進行比較,主要包括愉悅、一般、焦慮三個評價標準。心理狀態(tài)良好率=(愉悅+一般)/例數×100%。②依從性 對兩組患兒干預后的依從性情況進行比較,主要包括依從性好、依從性一般、依從性差三個標準。依從性好評價標準為:患兒無哭鬧,很好地配合,靜脈穿刺不影響操作;依從性一般評價標準為:患兒基本無哭鬧,較好地配合靜脈穿刺;依從性差評價標準為:哭鬧厲害,靜脈穿刺時動作大影響操作,需要協助才能完成。依從率=(依從性好+依從性一般)/例數×100%。③護理不良事件 對兩組干預后的護理不良事件情況進行統計比較,主要包括反復穿刺、藥物滲出等。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反復穿刺+藥物滲出)/例數×100%。
實施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心理狀態(tài)整體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干預后的心理狀態(tài)情況比較〔n(%)〕
實施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2。
實施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兒干預后的依從性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干預后的護理不良事件情況比較〔n(%)〕
靜脈輸液是醫(yī)療中最重要、最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雖然屬于一種微創(chuàng)干預,但仍會給患兒造成一定損傷,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9〕。門診靜脈輸液患兒因其年齡較小、耐受力較差、溝通理解能力較弱等因素,加上醫(yī)院環(huán)境造成的潛在壓力和焦慮,患兒在靜脈輸液時常表現出緊張、恐懼心理和行為不能積極配合輸液,可能出現拒絕打針、拒絕醫(yī)護人員的碰觸、身體僵硬等不合作現象,直接影響到治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常規(guī)護理干預更注重于輸液完成的結果,其中輔助強制性穿刺可造成患兒心理創(chuàng)傷,為身心健康造成較大隱患〔10〕。此外因長時間涼性外源液體的持續(xù)輸入對患兒酸堿平衡系統和體溫系統均產生一定影響,增加患兒身心應激反應〔11〕?,F階段兒科門診普遍缺乏相應的風險管理,加上護理人員護理水平高低不一,應變能力較差,在出現不良事件時不能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影響患兒療效的同時,還可能加重患兒病情〔12〕。因此,如何緩解患兒輸液時緊張、恐懼情緒,降低護理風險是兒科門診靜脈輸液治療的一大研究重點〔13〕。研究顯示〔14〕,音樂護理可有效激活機體免疫系統,降低壓力水平,在緩解患兒接受穿刺過程中語言、肢體緊張行為確實有幫助。音樂護理通過播放適合患兒的音樂間接影響患兒生理節(jié)奏和行為節(jié)奏,幫助緩和情緒〔15〕。此外風險管理將人性化護理理念融入到護理過程中,可優(yōu)化護理模式,提升護理滿意度〔16〕。
本研究將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應用于門診靜脈輸液患兒的臨床護理中,通過成立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護理小組,從音樂護理和風險管理兩個方面進行干預,將整個靜脈注射過程進行統一化風險管理。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心理狀態(tài)整體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音樂通過聽覺和傳導神經傳入體內,與機體組織結構產生共鳴,減少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副交感神經活動,平穩(wěn)患兒血壓、呼吸及心率,釋放內啡肽等物質,使人保持愉悅、安寧的心境;觀察組患兒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可能是因為音樂護理及風險管理加強了護理人員與患兒及家屬的溝通和交流,較大程度上滿足了患兒需求,降低患兒排斥性,此外音樂帶來的舒緩情緒也增加了患兒的依從性;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可能是因為通過制定了相應的風險管理計劃和護理人員護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護理過程中嚴格遵循規(guī)范化流程操作,從而提升了風險管控能力,降低了護理風險,避免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由此可以看出,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可使門診靜脈輸液患兒在輸液過程中保持良好心態(tài),提高患兒依從性,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音樂護理聯合風險管理可使門診靜脈輸液患兒在輸液過程中保持良好心態(tài),提高患兒依從性,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臨床護理效果較好,值得推廣和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