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茅臺學院 李莎莎 李正高
2021年4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頒布,其中第四條指出:“民辦學校應當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庇纱丝梢?,民辦高校相較于公辦高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是一致的,所以民辦高校同樣要加強黨的建設,以黨建為引領,推動教學科研中心工作不斷發(fā)展。
當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面臨諸多挑戰(zhàn),如何在育人工作上出實效、展真績?需要各方協(xié)同發(fā)力,形成同向育人合力。
(一)“黨建+思政課”深度融合。高校黨建工作的本質是通過強化黨的領導、推動黨的建設、提升育人實效,也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思政課則是通過課程教學形式,面向學生進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二者在目標指向上具有同一性。高校黨建工作的最終指向是人的培養(yǎng)問題,也就是通過黨建工作在引領教育科研中心工作基礎上,如何為社會主義國家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政課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幫助學生在學習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基本立場、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學會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二者落腳點都是對教育根本問題的回應。二者在內(nèi)容指向上具有同質性。高校黨建工作尤其是學生黨建工作,主要內(nèi)容是圍繞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開展系列活動,引導青年大學生主動向黨組織靠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科高校思政課的主要內(nèi)容,歸結起來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內(nèi)容,這就是黨建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二者在實踐指向上具有同向性。不管是高校黨建還是思政課,其最終實踐指向都是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問題。通過大學的學習,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成為全面發(fā)展、綜合素養(yǎng)良好的社會真正需要的人。高校黨建工作的一個落腳點就是人的培養(yǎng)問題,思政課的教育教學是貫徹落實這一問題的具體路徑。
(二)“黨建+思政課”必然融合。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如何做深做實?絕大多數(shù)民辦高校由于舉辦者為非國有資產(chǎn),營利是其主要目的,在營利和育人二者的博弈中,往往選擇前者,黨建工作只求過得去,黨建工作和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兩張皮”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怎樣才能更好地讓二者融合,在育人工作上達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效果呢?高校思政課從其課程屬性來看,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最新理論和時政熱點,通過課堂教學或實踐教學的方式向青年學生進行系統(tǒng)、全面地講解和分析,引導其進一步增強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盡管絕大多數(shù)民辦高校思政課作為公共課面向學生開設,但是由于近年來黨和國家的推動,思政課教師不斷推進教學范式改革,將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增強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所以,新時代思政課的改革使其必然成為提升黨建工作實效的有力抓手。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辯證法,辦學就要尊重這個規(guī)律,否則就辦不好學。”這是對教育的要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潛在要求要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民辦高校的思政工作相較于其他高校有特殊之處,在新時代,更要充分挖掘各種思政資源,拓展思政空間,做好思政工作。
(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彼颊n程是用一定的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律,對學生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課程體系。課程思政則是以構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簡言之,就是引導專業(yè)課教師以特有的方式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由此可見,思政課與專業(yè)課在育人目標上進行同構,同構的基石就是黨建。思政課教師和非思政課黨員教師要通過開展黨建聯(lián)結活動,從學生思政工作出發(fā),擴大思政工作隊伍的外延,思政課教師立足教學、學科競賽,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黨務工作者則要從學生學習生活各方面入手,關注其思想動態(tài),積極主動同思政課教師交流溝通,形成育人協(xié)同效應。
(二)“黨建+思政課”,注重“三全育人”?!叭恕睆娬{育人的時空性和過程性的統(tǒng)一,突出“全”和“育”,強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每個階段、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要素都是育人階段,盡可能地將思政工作融入其中。學生入學教育典禮上,校長的致辭中往往會涵蓋學校所在地、學校舉辦者的發(fā)展歷程,在講述故事中既能留住學生,更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同時,茅臺學院學生參與企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的機會比較多,尤其是在參與企業(yè)的一些慶典、紀念活動中,學生受到的教育不亞于課本知識,學生們除了在校園內(nèi)學習理論知識外,還通過專門打造的實習實訓、校本課程,習得更多課本以外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本科生導師制。盡管作為學校思政課開課單位,沒有專業(yè)學生,但全校的本科生都是思政課教育教學對象,可以通過參與本科生導師制相關工作,為學生在學業(yè)、思想等方面提供一定指導。茅臺學院推行本科生導師制,以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從“教”的范式向“學”的范式改革,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實現(xiàn)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yǎng),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氛圍,推進優(yōu)良學風形成,提高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近年來,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全省大學生講思政課、“我心中的思政課”微電影拍攝以及組織學生開展現(xiàn)場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參與具體項目過程中,受到的教育和感染是最直觀和深刻的,而且團隊內(nèi)部還會形成“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一種示范導學效應”(也就是高年級學生在參加項目過程中,受到思政課教師感染,在下一個項目進行時,把在思政課教師那里學到的或感受到的東西以自己的方式講授給低年級學生),這就是 “傳幫帶”。
(四)組建思政學生社團。立足學校青馬工程,遴選一批政治強、情懷深的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設立“青馬社團”,思政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開展黨的理論方針路線政策學習宣傳教育,組建學生宣講團,深入各教學系、學生群體,通過同輩群體的感染,形成育人合力。
(一)推動教改項目,改革育人方式。在思政課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學指南》的精神要求,立足茅臺的紅色文化和茅臺集團提供的豐富育人資源,積極探索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創(chuàng)新。例如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中,立足紅色茅臺,通過編制專題講義和教案,對學生進行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融入行業(yè)特色案例,進一步分析矛盾、聯(lián)系、真理與價值、群眾史觀等原理內(nèi)容。通過整合教學內(nèi)容、融入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案例、提升教學效果,進而增強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和理解。
(二)聯(lián)動課堂內(nèi)外,以賽育人。在育人過程中,不僅立足課堂,還充分利用學科競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貴州省大學生講思政課、“我心中的思政課”微視頻拍攝、黨史知識競賽、挖掘仁懷市周邊紅色資源等活動,通過具體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青年大學生進一步增強對黨的基本理論的認識。
(三)圍繞重大時間節(jié)點,開展現(xiàn)場教學。在清明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和9·18事變紀念日、9月30日烈士紀念日等重大時間節(jié)點,聯(lián)動校團委組織學生前往有關紀念場館,開展現(xiàn)場教學,進一步增強學生愛國情、報國志和強國行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四)推行“產(chǎn)教融合、校企一體”育人,開展實踐教學。圍繞學?!爱a(chǎn)教融合、校企一體”育人理念,將思政課實踐教學1學分內(nèi)容同校本課程《茅臺酒生產(chǎn)與認知》相結合,確定指導教師并將實踐教學有關要求告知學生,旨在通過進行《茅臺酒生產(chǎn)與認知》課程教學,引導學生從思政角度、育人角度提煉自己的所獲所感。在近四輪的實踐教學中,學生們通過實地走訪,在思政課教師引導下,能深刻理解工匠精神,能通過對一個民族企業(yè)的認知來深化對近代以來中國發(fā)展的了解,在實踐中檢驗書本知識,加深固化對知識點的記憶,而且還可以在實踐過程中感悟企業(yè)文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們一般會深入到與所學專業(yè)相關的相應部門開展實習實訓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深刻體會不同崗位不同職位的工作特點和要求,也能在實踐中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如此一來,思政課教學更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進而思想認識進一步升華,更加堅定和擁護黨的領導,使育人工作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尤其是非營利性且舉辦者為國企資產(chǎn)的民辦高校,在推進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圍繞“三全育人”、立足十大育人體系,從“黨建+思政課”探析二者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挖掘二者的“能”與“不能”;另一方面,要通過梳理總結實踐舉措,為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