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壯壯 南京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焦素花 南京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與人文學院
幸福是什么?從我們的文化史看來,人們未曾停止對幸福的追尋?!度窠∩碛媱澗V要》自1995 年施行以來,我國的各項體育產業(yè)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推進。2021 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宣布新出臺的《“十四五”體育發(fā)展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大力推動在體育運動領域發(fā)展,顧及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元化體育消費市場。體育參與已上升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這勢必會引起社會的普遍高度關注。
大學時代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階段,其身心都將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并且逐漸成熟。大學生作為最廣泛、最重要的人才資源,在人才發(fā)展工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國家不斷興旺發(fā)達的基礎動力,他們的身心健康應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在眾多理論支持下:體育參與有助于促進參與者主觀幸福感的提高。以求不斷提高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應著力提升大學生體育參與程度。因此本文試圖回答的問題是:不同體育情感傾向行為是否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獲得?體育參與規(guī)律的有無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提高是否具有顯著影響?體育參與時間的長短是否影響更好的主觀幸福感的獲得?
絕大多數(shù)的實證結果表明,適度的開展體育活動對人們的主觀幸福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諸多實證表明體育運動水平和個人主觀幸福之間存在著顯性關聯(lián),運動投入水平越高參與者所得到的個人主觀幸福感就越強。體育鍛煉總量包括了大、中、小三個部分,但經(jīng)過實驗,小和大運動量對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效果,顯著小于一般體育鍛煉水平。如上述文獻所述,本研究提出下列假設。
假設1:體育參與規(guī)律的有無對主觀幸福感的提高具有顯著影響。
假設2:適當?shù)捏w育參與時間可以獲得更好的主觀幸福感。
實證結果表明,大學生運動參與的積極情緒促使了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不斷增強,從而增加了逆境適應能力和身心柔韌性,從而促進了自身的健康發(fā)展。集體性、競技性項目的體育參與對主觀幸福感的提高領先于個人項目和趣味性項目。主動性或常規(guī)性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觀幸福感明顯高于被動性或間接性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不僅如此,英國政府早已制定了配套的、詳細的相關政策,積極支持與推動人們更佳地參與到體育中,另一方面更好地零距離感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滿足感。如上述文獻所述,本研究提出下列假設。
假設3:不同體育情感傾向行為導致獲得的主觀幸福感則不同。
我國對體育參與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在20 世紀末期才開始初創(chuàng)。然而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海外就開始了對體育參與與主觀幸福感的有關研究,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有了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較國內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差異。由此可見國內對于相關機制仍有欠缺與不足。故此,筆者認為更應對相關機制及因素進行研究。本研究從體育參與的視角入手,剖析體育參與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作用關系,進而提高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本文研究對象是大學生體育參與與主觀幸福感的關聯(lián),調查對象為南京體育學院新聞專業(yè)共160 名在校大學生,并通過采用年級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共收集有效問卷144 份。
1.文獻研究法
充分利用知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利用圖書館借閱的書籍資源等,收集整理了有關資料并對若干課題開展了深入分析,以便為本研究成果提出基礎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
根據(jù)研究綱要的基礎上設計論文中所需要認知問題的主要指標,同時梳理出研究參與者所牽涉的指標,融合導師的意見建議改進問卷文本,再設計出“體育參與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的調查問卷”。
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本研究借助派發(fā)紙質及電子調查問卷,將調查問卷回收后借助excel、問卷星、SPSS 等應用軟件進行有關剖析。
主觀幸福感量表克倫巴哈a 系數(shù)大于0.8,說明其內部一致性極好。體育參與量表克倫巴哈a 系數(shù)為0.763,表明其題目的內部一致性較好。而兩大量表合并的總問卷克倫巴哈a 系數(shù)也大于0.8,說明總量表內部一致性也非常好。
1.大學生體育參與認知和行為調查分析
本研究將大學生體育參與分為四個維度進行分析,共十道題。各題項按照1-5 分進行賦值,總分得分越高則主觀幸福感越強。大學生對其自身的體育參與認知與行為的表述得高分比例明顯高于低分比例。頻率最高的5 分值的維度中體育認知,體育參與特征中只占了一個,而體育參與規(guī)律與時間中則一個都沒有。體育參與特征與體育參與規(guī)律、時間中頻率最高的都為3 分值。由此可知,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的體育認知較佳,但投身于體育鍛煉的現(xiàn)況不太令人滿意。將體育參與量表中所有項目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之后得出,大學生體育參與平均值為28 分,最高分為40 分,最低分為11 分,標準差為7.8758。由此可知,大學生體育參與現(xiàn)況整體性較佳。
2.大學生體育參與現(xiàn)狀分析
大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運動的頻率集中在每周一至三次,占調查總人數(shù)的75.7%。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周完全不參與體育運動的人數(shù)占總參與者的15.9%,這種現(xiàn)象需要引起學校乃至社會的關注,應開展適宜體育運動讓更多甚至全部學生參與其中,增強其身體素質。每周三次以上的調查對象占總人數(shù)的9.7%,我相信這部分同學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主動體育鍛煉的好習慣,不僅如此,這部分同學的身體素質比其他同學較好。
3.影響大學生體育參與的原因分析
體育參與的干擾因素是由個體情感和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阻礙因素包括主客觀兩方面。個體和環(huán)境兩個方面構成了客觀因素。環(huán)境方面包括場地太少,每次需要花時間找到因素。個體方面包括以前體育運動時受過傷,喜歡的體育運動消費太貴等因素。主觀因素包括缺乏興趣、不喜歡體育運動等。每個人的個性特征都不盡相同,所以參與體育運動的意圖也有所差異,從而導致大學生帶有五花八門的參與意圖。
1.不同體育參與傾向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對比分析
從檢驗結果來看,大學生具有五花八門的參與體育動機,統(tǒng)計結果得出不同體育情感傾向行為導致獲得的主觀幸福感則不同,假設3 成立。強身健體,緩解壓力享受運動帶來的愉悅心情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運動動機。其中為了促進交流,增進友誼、消遣娛樂和社會交往的主觀幸福感均值較高,充分說明了消遣娛樂社會交往等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舉足輕重。為了在體育課程中拿到好成績,掌握提高技能也成了主要動機之一,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給大學生帶來的主觀幸福感較好,充分說明了大學生對學習之后所獲得的能力的充分肯定。
2.體育參與規(guī)律的有或無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每周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越高,其所獲得的主觀幸福感得分越高,可見體育參與規(guī)律的有無以及參與的頻率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有直接的影響,這表明假設1 成立。經(jīng)常規(guī)律運動的大學生中,絕大多數(shù)人都顯示出積極樂觀、活潑開朗,并具有不錯的意志品質,甚至具有管理自我情緒的能力。其中每周進行三次以上體育運動的大學生群體,其所獲得的主觀幸福感遠超于其他運動頻率所獲得的幸福感得分。這不免得出,這部分群體已經(jīng)完全養(yǎng)成自我運動的習慣,且從中獲得較高的生活滿意度以及主觀幸福感。
3.體育參與時間長短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依據(jù)主觀幸福感均分可知運動時間一小時以上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偏高,超過九十分鐘的運動人群主觀幸福感有略微下降趨勢。由此可知,適當?shù)捏w育運動時間對我們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假設2 成立。使其具有適應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當運動時間過少時,相應的大學生群體獲得的主觀幸福感得分則較低,對大學生身心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促進作用微不足道。其次,鍛煉時間過長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得分略有反面影響,身體過于疲勞、精力不充分等從而對主觀幸福感產生不良影響。對于主觀幸福感略低的學生應適當調整運動時間,促進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調查南京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與人文學院新聞專業(yè)在校大學生體育參與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以此論證體育參與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并總結出以下結論:
第一,大學生體育參與中的體育認知、體育參與特征以及體育參與規(guī)律時間與其主觀幸福感均有顯著關系;
第二,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大學生的整體體育參與狀況較好,同時也有部分大學生對于體育認知較弱,從而導致這部分人群缺乏相應的體育運動知識,以及對自身的身體狀況與健康缺乏認知。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高校對于體育參與方面教學資源或者對學生的培養(yǎng)較少。
第三,調查結果顯示體育參與各維度與主觀幸福感都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表現(xiàn)為大學生的體育認知越高、體育參特征程度越深、體育參與頻率越高,其所獲得的主觀幸福感得分越高。然而有一項不同的則是每次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體育參與的黃金時間為一到兩小時,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到主觀幸福感的獲得。
1.自我重視
大學生本身要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可以通過身邊的人或物、課堂、學校資源等,了解相關的體育參與知識,提高自身對體育參與的認知,多關注高校舉辦的運動會以及活動,全身心投入其中,從中獲得樂趣獲取生活滿意度。除此之外,要培養(yǎng)自身主動參與體育的習慣,從了解體育相關的書籍開始,到慢慢地嘗試,積極地參與,直至自我主動地進行體育規(guī)劃。
2.高校重視
高校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重中之重的地方,高校本身更應該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積極引進新興的、負荷時代潮流的體育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讓大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就能充分了解當今社會體育的發(fā)展方向以及內容,開闊大學生的眼界,增強其豐富的體育情感。體育涉及內容多而繁雜,高校體育創(chuàng)新應重視體教融合、體育與身心健康相結合以及重視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學校還應堅持不懈地為大學生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體育文娛活動,諸如參加體育比賽、運動會、競技大賽等多種社會活動,以便讓他們切身體會到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從而增強他們體育活動意識,推動他們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