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瑩 黃義樞
晚明“越中曲派”興起,呂天成《曲品》、祁彪佳《遠(yuǎn)山堂曲品》著錄了不少上虞曲家,如謝讜、朱期、車任遠(yuǎn)、趙于禮等。呂天成評論謝讜《四喜記》時稱“上虞有曲派”,祁彪佳也提到“虞江故有曲派”,吳新雷主編《中國昆劇大辭典》因此專列“上虞曲派”條目,但稱“由于缺乏文獻(xiàn)記載,此派的具體情況尚未探明,有待進(jìn)一步考論”。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譜》曾主要依據(jù)上虞《蓋東謝氏族譜》記載的謝讜生平資料,撰成《謝讜年譜》,但對于其他三人的生平經(jīng)歷,目前仍不清楚。筆者通過查閱上虞譜牒文獻(xiàn),得見朱期和車任遠(yuǎn)的生平資料,今公之于眾,以期豐富對“上虞曲派”的認(rèn)識。
《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所收《玉丸記》是一部明傳奇,全名《刻新編奇遇玉丸記》,底本為明萬歷武林刊本,今藏于國家圖書館,共四十出(缺第一出)。這是中國古代較早的一部自況之作。此外,戴不凡曾認(rèn)為這是一部余姚腔劇本,引起胡忌、曾永義、黃振林等學(xué)者的討論。遺憾的是,這部傳奇的作者生平至今不詳。
現(xiàn)知此劇在明代曲籍的記載共有兩處。呂天成《曲品》著錄云:“朱萬山所作傳奇一本《玉丸》,即此君自況也。別有傳,詞調(diào)情節(jié)亦平暢”,“朱期萬山上虞人”,“朱乃世家令子,終困志于卑官”。祁彪佳《遠(yuǎn)山堂曲品》評《玉丸記》云:“作南傳奇者,構(gòu)局為難,曲白次之。此記局既散漫,且詞不達(dá)意。意既蒙晦,而詞如撞木鐘,扣石鼓,雖填得暢滿,亦何益哉!玉丸之遇,萬山以自況者。虞江故有曲派,吾未敢為此君許也?!币陨嫌涊d的作者生平信息極為有限,只知《玉丸記》作者姓朱名期,萬山為其字或號,浙江上虞人,出身世家,但只當(dāng)過小官,其余不詳。
由于缺乏其他材料,后人大多根據(jù)呂天成、祁彪佳二人的記錄及劇本內(nèi)容,對《玉丸記》作者信息加以概括、推測,如《明清傳奇綜錄》“玉丸記”條云:“劇中情節(jié)歷時30余年,所敘嚴(yán)嵩、胡宗憲、汪直等皆嘉靖、隆慶間人。劇云朱其避嚴(yán)嵩而退隱,不應(yīng)胡宗憲之聘,及隆慶改元出仕,復(fù)避張居正而棄職,或即作者實(shí)事,則作者殆嘉、隆間人。而此劇之作,或在萬歷十年(1582)張居正去世之前。以傳奇為自敘傳,朱期此劇直承張瑀《還金記》?!?/p>
王國維《曲錄》載《玉丸記》為“明朱期撰。期號萬山,上虞人”。雖然王氏稱“萬山”是朱期的號,但現(xiàn)有曲籍多以為“萬山”為朱氏表字,如:《中國曲學(xué)大辭典》“朱期”條云:“生卒年不詳,約為明嘉靖至萬歷中后期人,字萬山,浙江上虞人”;《中國戲曲志·浙江卷》“朱期”條云:“明代傳奇作家,字萬山,上虞人,生卒年不詳”;《古本戲曲劇目提要》“玉丸記”條云:“朱期撰,《曲品》著錄。朱期,字萬山,上虞人,生平不詳”。
上海圖書館藏有上虞兩個堂號的《朱氏宗譜》:一種為垂裕堂的《虞邑竇堰朱氏宗譜》,六卷;另一種為同本堂,并有兩種版本:一是光緒十六年(1890)朱士黻輯纂的《古虞朱氏宗譜》,一是民國十八年(1929)刊印的《虞東朱氏宗譜》,二者皆為十四卷,后者是前者的增修本。據(jù)宗譜序文可知,該族譜歷經(jīng)多次增修: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萬歷十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嘉慶二年(1797),咸豐元年(1851),光緒十六年,民國十八年(1929)。
同本堂兩種《朱氏宗譜》的祖本皆為萬歷十年本,光緒十六年本卷首目錄后署名“十三代孫婺源縣丞萬山再期修輯”,該譜諸多內(nèi)容為此人所撰。且該譜卷三《宗賢傳贊》中,有朱再期的《傳贊》:
十三世祖,宗八公,諱再期,字一之,號萬山,庠生,輸粟任婺源縣丞,五十休官。三十歲作《弄丸集》,在任眾斯文出貲刊。又著《兵約》,刊。丁亥,夢仙童玉女降聚堂歌舞,問之,答《玉丸曲》,因?qū)ⅰ杜杓肪帯队裢栌洝?,亦刊?/p>
南樵叔賜贊曰:挺生萬山,為世俊英。孝事繼母,恩惠黎民。晝錦亢族,立約正名。創(chuàng)祠修譜,慰我懷青。廣增祭田,啟爾孫礽。后世有作,勒碑刻銘。
《玉丸記》乃自況之作,作者化名朱其,但劇中所敘嚴(yán)嵩、胡宗憲、汪直、謝讜、謝志望等一眾人物,均使用真名。劇本所敘情節(jié)諸多內(nèi)容與《宗譜》所載朱再期的生平經(jīng)歷相合。
其一,《宗譜》記載朱再期“輸粟任婺源縣丞”,劇本第三十三出《敕賜郎官》記朱其“賜進(jìn)士出身,逕授婺源縣尹,即日赴任”。除了夸大科名,官職基本相合。
其二,《宗譜》所載“丁亥,夢仙童玉女降聚堂歌舞,問之,答《玉丸曲》。因?qū)ⅰ杜杓肪帯队裢栌洝贰?,劇中?shù)處曾提到《弄丸編》,如第二十出《病起成親》【僥僥令】有:“一本《弄丸編》帶笑看”,第二十七出《失丸歸第》云:“昨日擄得四明人,說若得玉丸,不愿高官;若得月清,不愿千金。曾見《弄丸集》……”,兩相印證。
其三,劇本第二十九出《家庭宴樂》,朱其云:“月卿,明湖中有《藏春八詠》,此地亦有“環(huán)朱八勝”:一曰前山鑒展,二曰后埂龍蜒,三曰三橋鼎列,四曰六石星聯(lián),五曰金烏耀日,六曰文筆凌煙,七曰水環(huán)玉帶,八曰林聚朱賢。八個勝景,俱有名賢題詠,卑人亦和回文八律。況此周回二十里,水環(huán)不斷,又名蟠龍戲珠?!薄吨焓献谧V》卷十三載有朱再期所作“朱巷陽宅八勝題詠”:《三橋鼎列》《后埂龍蜒》《六石星聯(lián)》《前山鑒展》《文筆凌煙》《金烏耀日》《林聚朱賢》《水環(huán)玉帶》及回文詩。雖順序不同,題名完全一致。此卷還收錄其宗族后人和韻之作。
其四,該劇第三十七出《棄官歸里》,朱其云:“月卿,我回家要立宗約、正家規(guī),行齊宗睦族十事,我一一寫在此,請觀?!钡谌懦觥惰骼镥羞b》小丑云:
莫說已前好處,只今歸卿二十年來,足不履城市,行宗約十事,為官者罕能。第一遵六圣諭,立宗約以齊族人;第二創(chuàng)立冬至祭始祖祭田規(guī)則;第三倍增始祖祭田;第四纂修歷代宗譜;第五特創(chuàng)小宗祠;第六增土谷后廟;第七梓行冠婚喪祭禮儀;第八選立各支宗賢,遵守奉行垂永;第九立巡視祖墓山場,捐田復(fù)埂,修筑橋路;第十立社會祠會朔望衣冠焚香揖祠、會族。
這些均與《宗譜》所記相合。朱氏十三代孫朱三才《朱氏宗譜》序云:“吾兄萬山公自婺休歸,毅然己任,不憚勞瘁,不惜己貲,搜古今,索隱跡,遵古法,酌時宜……宗約、制圖規(guī)制密也?!鄙衔乃鍪畻l宗規(guī)家約皆可見于《古虞朱氏宗譜》卷一《宗規(guī)家約》,署“萬歷五年丁丑臘月中澣之吉十三代孫再期立”,且在《宗譜》卷一《祖訓(xùn)》《內(nèi)室四警》等內(nèi)容中,朱再期曾以“期”自稱。
由此可知,《玉丸記》的作者正是萬歷十年上虞同本堂《朱氏宗譜》的修輯者朱再期,《傳贊》中提及的《玉丸記》就是現(xiàn)存《玉丸記》傳奇。因此,準(zhǔn)確地說,《玉丸記》作者原名并非朱期,而是朱再期;萬山并非朱再期的字,而是號。
郭英德推測《玉丸記》創(chuàng)作時間“或在萬歷十年(1582)張居正去世之前”, 《宗譜》中明確記載了《玉丸記》的創(chuàng)作時間:“丁亥,夢仙童玉女降聚堂歌舞,問之,答《玉丸曲》。因?qū)ⅰ杜杓肪帯队裢栌洝贰?,丁亥為萬歷十五年(1587),可知此劇之作,應(yīng)在此時,而非萬歷十年之前。新近出版的程華平《明清傳奇雜劇編年史》將《玉丸記》作期歸于萬歷十五年前后,已接近真相,但未提供依據(jù)。
《宗譜》記載朱再期曾任婺源縣丞,可與康熙《徽州府志》卷四《婺源職官·縣丞》印證:“朱再期,浙江上虞人,監(jiān)生,隆慶四年任”。繼任者為陳昌言,萬歷元年(1573)任。由此推出,朱再期婺源縣丞任期為隆慶四年(1570)至隆慶六年(1572)?!蹲谧V》稱其“五十休官”,根據(jù)《玉丸記》劇情,知其所休官職正是婺源縣尹。古人年齡以虛歲計,則朱再期生于明嘉靖二年(1523)。
另據(jù)《宗譜》知朱再期主要親屬:祖文澗,字本澄,號可齋,曾任婺源縣訓(xùn)導(dǎo)、福建南靖縣教諭、永寧王府教授;父維宣,字元化,號東園,庠生,輸永寧王府典膳;兄丕期,字原之,號前山,庠生,由衛(wèi)掾加納,十九歲省察,廿一歲卒;弟裕期,字翼之,號金山,由閫掾授青州樂安縣高家場宰;朱再期先娶湖頭葛氏,再娶丁氏,又娶張氏、俞氏;與葛氏生子二:長子朱復(fù)祐(過繼其兄丕期為嗣);次子朱復(fù)初,庠生;孫一:朱萬年。
《宗譜》卷十三《書籍名目》為朱再期編輯,其中記載了朱再期在婺源縣丞任上的一些政績:
《寨功紀(jì)成》:期佐婺,流賊到城,申院立中寨,一月功完。三十二所士夫贈詩送表冊卷,名《寨功紀(jì)成》,卷存。
《軍民合頌》:期佐婺,差往安慶府督糧船。功完,旗軍立謠,士夫贈詩。謠曰:“新例改文職,婺源朱縣丞,造船三十四,常例二百金,一分俱不受,愿他做公卿?!薄怯璨荒芊Q職,慈溪大巡與期有仇,官運(yùn)不久,命也。
從文中“非予不能稱職,慈溪大巡與期有仇,官運(yùn)不久”可以看出,朱再期用世之心頗重,“官運(yùn)不久”乃因外力。然而在劇本中,他立功后主動辭卻朝廷的封贈,唱【鷓鴣天】一曲:“升斗祿,命難招,崛強(qiáng)形骸懶折腰。而今卸了功名擔(dān),明月清風(fēng)任我挑”,表現(xiàn)出對功名利祿的風(fēng)輕云淡?,F(xiàn)實(shí)的受挫通過劇作加以自我安慰。
從《宗譜》可知,朱再期這一支在仕途上并不如意,但朱再期的伯父輩朱袞一支較為顯赫。朱袞(字朝章、號三峰)是弘治壬戌(1502)進(jìn)士,曾任河南道御史、工部都水司郎中等職。朱袞與王陽明有交集,王陽明《黃樓夜?jié)x·序》稱“朱君朝章將復(fù)黃樓,為予言其故”,該賦正是王陽明為朱袞修建徐州黃樓所作,此文并見于《王陽明集》與《朱氏宗譜》。朱袞之父朱蕙(號樂澹)曾任工部郎中、刑部署員外郎主事,朱袞子朱朋求(字道源,號見海)為嘉靖壬戌(1562)進(jìn)士。
劇中第七出《論愁報病》提到了朱袞,朱其云:“豈獨(dú)小生一人,敝邑天稟正直,大理葛正卿浩逆瑾斥逐,部臺三峰伯袞,禮獄棄官,即今五豸同朝,六龍聯(lián)第,紛紛都被嚴(yán)相斥逐?!痹诘诙顺觥盾婇T收寇》亦多次提及。
劇中第三十五出《中途棄職》提到了朱朋求:“(凈)老爺出京,行人老爺覆命,改刑部副郎。因觸張閣下,改魯府長史?!薄蹲谧V》卷三載:“十三世煥四弟,諱朋求,字道源,號見海,年十三即觀浙場,三十二中嘉靖戊午科亞魁,壬戌進(jìn)士,授行人,左遷山東按察司照磨,轉(zhuǎn)東昌府判,升河澗府同尋,任北刑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執(zhí)法忤高閣下,左遷魯府長史。年五十卒于任。”劇中所敘與《宗譜》相合。
劇中第二十一出《軍門整兵》、第二十八出《軍門收寇》敷演了朱見(號冽泉)等與汪直的戰(zhàn)斗,后被派發(fā)廣州。據(jù)《宗譜》可知,朱見與朱再期同輩,《宗譜》卷三載:“十三世,見一弟。諱見,字思名,號冽泉,值倭亂,王軍門聘為武生。羅僉憲取用,胡軍門賜冠帶把總。說當(dāng)汪直來降,欽賞二次。趙軍門會題,又欽賞一次。三次共銀四十兩。其部院旌賞差委絕殺,功次不計。其輕財仗義,不事家業(yè)。命薄不膺封爵,五十四歲,入廣陣亡,奏錄贈封紹興百戶,蔭一代?!贝艘嘞嗪?。
該劇有顯著的地域色彩,劇中地名如“倒轉(zhuǎn)水”“四明湖”均在上虞,劇中人物如謝讜、謝志望均為上虞人氏?!队裢栌洝纷髡咧煸倨谠掭嬤^朱氏家族的宗譜,劇中多見其家族人物真名,所涉情節(jié)多與《宗譜》相合。《朱氏宗譜》是研究《玉丸記》傳奇的重要文獻(xiàn)。
明代上虞曲家車任遠(yuǎn)撰有戲曲多種。呂天成《曲品》著錄車任遠(yuǎn)《四夢記》,分《高唐夢》《邯鄲夢》《南柯夢》《蕉鹿夢》,云:“《高唐夢》亦具小境。《邯鄲》《南柯》二夢,多工語。自湯海若二記出,而此覺寥寥?!督堵箟簟飞跤衅婊靡猓上??!敝浧洹稄椾e記》云:“車君自況,情詞俱佳。方諸生以其少天趣,短之。杭人謝天瑞有《狐裘記》,以孟嘗君為生,然甚猥瑣,不及此?!逼畋爰选哆h(yuǎn)山堂劇品》著錄車任遠(yuǎn)《福先碑》云:“以皇甫生之狂,因直寫以豪爽之調(diào)。如萬斛泉源,滾滾不竭,真才人語也?!背恕稄椾e記》有散出套曲見于《群音類選》《月露音》外,其余劇作皆佚,廖可斌主編《稀見明代戲曲叢刊》佚曲卷已整理收錄《彈鋏記》佚曲。
張增元《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依據(jù)《上虞縣志》輯錄其生平:“字遠(yuǎn)之,邑廩生,常閉戶著書,非其人不納焉。博學(xué)多識。徐令待聘,聞其才且賢,聘修《縣志》。邑人陳絳著《金罍子》,多所校訂。著有《知希堂稿》《螢光樓識林》《濯纓集》《寶義雜存》《笥錄》行于世。”此后,各曲籍多依此著錄,對于車任遠(yuǎn)生平介紹相對簡略,對其生卒年亦稱不詳。如《稀見明代戲曲叢刊》著錄:“車任遠(yuǎn),一名祝齊。字遠(yuǎn)之,號梔齋,別署舜水蘧然子,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詳,與徐渭同時?!薄吨袊鴳蚯尽ふ憬怼酚涊d:“車任遠(yuǎn),明代文學(xué)家、雜劇作家。字遠(yuǎn)之,號柅齋、舜水蘧然之,上虞人。生卒年不詳,明嘉靖間在世。少有才,不圖名,閉門著述。追慕‘竹林七賢’,與楊秘圖、徐渭、葛易齋等七人結(jié)社倡和?!逼渌畬ζ渖降闹浺矡o出此范圍。
其實(shí),車氏亦為上虞望族,并有族譜存世。上海圖書館現(xiàn)存兩種《古虞車氏宗譜》,一種為光緒二十八年(1902)九卷本;一種為民國二十年(1931)十二卷本。該譜也歷經(jīng)多次增補(bǔ)修訂,其中萬歷三十二年(1604)的第六次修譜者為:“明壽官十八世孫任賢;明廩生十八世孫任遠(yuǎn)?!?/p>
民國二十年(1931)十二卷本《車氏宗譜》卷三記載了車任遠(yuǎn)的生平:
岱一,廩生,諱任遠(yuǎn),字遠(yuǎn)之,號岐音,別號柅齋。廩生輅一公長子,以《易經(jīng)》補(bǔ)邑廩生,邑令聘修縣志。多所著述,有《知希堂稿》《螢光樓識林》《濯纓集》《寶文雜抄》《存笥錄》行世,兼修家譜。娶西門癸丑科進(jìn)士歷任刑部郎中陳公諱綰女。生三子:申一、申三、申五,以三子申五出繼庠生岱三公為嗣。女一,適庠生謝公嗣可。享年七十三歲,葬南山深隱庵側(cè)。詳《隱逸傳》《科名》《耆年》《婚姻》記,《遺書》錄。
根據(jù)《宗譜》可以明晰車任遠(yuǎn)家世。車任遠(yuǎn)祖父車純(1480-1568),字秉文,號百山,明正德十二年丁丑科(1517)二甲進(jìn)士,授工部主事,進(jìn)員外郎。歷任福建布政使,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久而致仕歸。有《百山集》。父“文輅,字應(yīng)中,號鳴崗,巡撫淮十四公之子,以《易》充邑庠生,補(bǔ)廩膳生,娶同知張竹溪公女。生三子:岱一、岱二、岱三,女一適舉人四川敘州府同知謝公偉。續(xù)娶兵備道陳公楠女。公與張合葬上舍嶺,陳葬茅嶴平地?!倍苋沃?,字叔仁,號鳳坡,更名寄余。廩生,以《易》充太學(xué)生。萬歷戊戌任湖廣黃州府經(jīng)廳。三弟任適,字汝器,號充源,以《詩經(jīng)》充邑庠生。
此外,光緒二十八年版《車氏宗譜》卷九《文征二》收錄了署“社弟文征明謹(jǐn)狀”之《柅齋先生行狀》。周道振輯?!段恼髅骷?增訂本)未收此文,茲迻錄如下:
車任遠(yuǎn),字遠(yuǎn)之,中丞百山公孫。生而穎敏,八歲能屬文。性澹素,嗜古文詞。少從謝省庵先生游,以國器目之。先生負(fù)奇意,不可一世,曰:“吾于武進(jìn)得顧涇陽伯仲于虞?!钡米樱葔?,補(bǔ)邑弟子員,艱于試,其嗜古日益甚。尤恥于干謁,不樂與貴介伍。大父著清節(jié)貽產(chǎn),不踰中人。即屢遭匱乏不問也。生平無一事茍且,言動必莊。當(dāng)頹風(fēng)日煽,而毅然以恬靜鎮(zhèn)之。雖布衣乎,縉紳鉅公慕以為典型。末學(xué)后進(jìn),咸望而心折焉。
晚獨(dú)寢,處一室,悉覽群籍,遂成學(xué)海。為詩歌、古文益精,而特以不求名高,以故亦無赫赫聲。大京兆罍山陳,雄才博辨,多所論著,書未成,疾故,且?guī)咨⑤W矣。某悉取手次成帙,題曰《金罍子》行世。陶周望先生覽及序傳,更喜成全書,嘆賞不置。萬歷乙未,新安胡公甫下車來式,因榜之旌善亭扁曰:“性稟寬和,才猷邁眾;潛跡公門,惟由義路?!豹?dú)行可勵乎鄉(xiāng)曲,高誼無遜于古人。上直指,歲給粟帛。乙巳,姑蘇徐公來,優(yōu)禮尤異,聘修邑志,所臚列風(fēng)土人物,劃然足垂不朽。然足跡未嘗一至公廷,而邑長吏愈益重之,人比之澹臺氏云。先后薦舉清修高士,則必以某為最。當(dāng)湖馬先生秉鐸特薦云:“志甘淡素,行守孤高。識字負(fù)子云之奇,閉門堅泄柳之節(jié)。今人乃存古道真達(dá),不務(wù)求聞,后學(xué)范型,流風(fēng)砥柱。”
萬歷丁巳年七十三歲卒。卒之日,自銘曰:“生不攢眉向人,死便舍笑入地?!彼小吨L酶濉贰段灩鈽亲R林》《濯纓集》《寶文編雜抄》《存笥》,若某者,高風(fēng)何愧古人,隱德足傳來世。距生于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廿八日也。
配陳,歷任刑部郎中綰公女。產(chǎn)自名門,于歸德第,淑女母儀,兩得之矣。生子三:長仍憲,廩生,娶鐘氏;次仍安,九歲能文,十歲入庠,娶陳氏;三仍宣,庠生,娶徐氏。孫九:見衡,太學(xué)生,娶徐氏;允衡,貢生,娶朱氏。仍憲出光衡,庠生,娶葛氏;端衡,廩生,娶王氏;冠衡,庠生,娶唐氏;魁衡,業(yè)儒,娶錢氏。仍安出正衡,庠生,娶趙氏;竟衡,庠生,娶葉氏;完衡,庠生,娶陳氏。曾孫三,易尚、元晉俱幼。葬于南山深隱庵側(cè)。
征以庸陋之才,罔知體例,與某同社,知實(shí)行更深,爰敬狀之,以俟秉史筆者之采而銘焉。
《行狀》明確記載了車任遠(yuǎn)生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六月廿八日,卒于萬歷丁巳年(1617),享年73歲。《宗譜》對其字號的記載更為詳細(xì)。此外,《宗譜》記載車任遠(yuǎn)為陳綰女婿,陳氏亦為上虞望族,其族在明代共出過三名進(jìn)士:陳紹、陳絳、陳綰。陳絳死后,車任遠(yuǎn)為其整理刊刻《金罍子》(今收入《續(xù)修四庫全書》),這不僅出于同邑之誼,應(yīng)還有姻親關(guān)系使然。另,文中謝省庵當(dāng)指謝能仁,陶周望即陶望齡,新安胡公即胡宗憲。
知人論世是古代文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作家生平家世的研究有助于推動作品研究的深入。此前,由于譜牒文獻(xiàn)刊印數(shù)量較少,流傳不廣,研究者不易獲見,曲家生平家世的考證主要依賴于詩文集、史志等文獻(xiàn)的記載。然而,由于古代曲家眾多,未得功名者占多數(shù),文名不甚著者亦不少。很多劇作家只在當(dāng)?shù)匾粋€較小的地域范圍活動,交游不廣。加上典籍的散佚,生平家世未見或少見于現(xiàn)存詩文集、史志文獻(xiàn)的記載,造成不少曲家的生平家世難以考證。近年,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大批館藏譜牒以電子文獻(xiàn)的方式向公眾開放,華中師范大學(xué)建成了中國家譜數(shù)據(jù)庫,寧波族譜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了“族譜網(wǎng)”APP,雖然這些還有待進(jìn)一步完善更新,但已為研究者提供了極大便利,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可供閱覽的譜牒文獻(xiàn)已近4萬種。
縱觀古代戲曲家,大都來自當(dāng)?shù)氐耐澹浼易逋捱^族譜。族譜是一個家族的歷史,雖然刊印數(shù)量不多,但一般都得到該家族的妥善保存,因此得以流傳,明清曲家的生平家世研究可憑借譜牒文獻(xiàn)進(jìn)一步深化。近年,一些以前被認(rèn)為生平家世不詳?shù)那?,研究者憑借譜牒文獻(xiàn)使其生平得以考訂,如黨月瑤從《會稽孟葑謝氏宗乘》考訂了《蝴蝶夢》作者謝弘儀的生平、黃仕忠從《永定邵氏世譜》探明了《香囊記》作者邵璨的詳細(xì)情況等。上世紀(jì)八十年代,張增元、趙景深依據(jù)方志著錄的曲家文獻(xiàn),撰成《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成為后來曲籍著錄曲家生平的重要依據(jù)。譜牒文獻(xiàn)記載的人物生平往往比方志更為全面詳細(xì),很多未能進(jìn)入方志記載或在方志中只有簡略記述的人物,卻在譜牒中記載詳備。筆者平日通過查閱譜牒文獻(xiàn),時有所獲,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百余位明清曲家的生平家世材料,以上朱再期、車任遠(yuǎn)即是其中兩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