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姝
痤瘡常發(fā)生在面頸部、前胸、后背,俗稱“青春痘”。其常見臨床表現(xiàn)有粉刺、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常伴皮脂溢出,皮膚常被稱作“大油田”,有些囊腫破潰后可形成竇道和瘢痕。其發(fā)病機制是在遺傳背景下,由分泌旺盛的雄激素誘導,皮脂腺分泌過多的皮脂,阻塞毛囊皮脂腺導管,感染痤瘡丙酸桿菌而引發(fā)的炎癥和免疫反應。
國際改良分類法將痤瘡分為三度、四級。1級(輕度):粉刺為主,少量丘疹和膿皰,總病灶數(shù)少于30。2級(中度):有粉刺、中等數(shù)量的丘疹和膿皰,總病灶數(shù)為31~50。3級(中度):大量丘疹和膿皰,偶見大的炎性皮損,總病灶數(shù)為5~100,結節(jié)少于3個。4級(重度):結節(jié)/囊腫性痤瘡,或聚合性痤瘡,總病灶數(shù)超過100,結節(jié)/囊腫多于3個。
痤瘡一定要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及維持治療。因為痤瘡的炎癥反應貫穿疾病的全過程,容易導致炎癥后紅斑(PIE)/炎癥后色素沉著(PIH)及炎癥后瘢痕(3%~7%),早期和及時治療可以減少這些癥狀的發(fā)生。
對以粉刺表現(xiàn)為主的輕度痤瘡患者,以外用藥物為主,可以選擇0.025%維A酸乳膏、過氧化苯甲酰凝膠等;對中度痤瘡,可以刷酸(常選擇復合酸或水楊酸)、口服抗生素、外用抗生素軟膏、紅藍光照射治療,聯(lián)合外用維A酸、過氧化苯甲酰等;對中重度患者,可在上述基礎上加用光動力、口服抗雄激素的藥物;對重度患者,可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口服異維A酸+口服抗生素,治療療程一般4~6個月。維持期可繼續(xù)使用外用藥物或刷酸或物理治療等方法進行維持治療;若皮損復發(fā),再次呈重度痤瘡,可重啟下一療程的治療。
1.不熬夜玩手機。日常起居要盡可能規(guī)律。熬夜會導致角質層含水量降低,經皮水分丟失率升高,皮膚會變得干燥、緊繃;皮脂量升高(出油多),引起毛孔粗大,皮膚緊致度變差,水油平衡被破壞。同時皮膚微生態(tài)中假單胞菌屬增加,導致皮膚防御功能減弱,容易長痘、敏感。此外,電子設備藍光的輻射會引起黑素細胞產生更多的黑素顆粒,面部也更容易長斑。
2.限制高糖、油膩食品和奶制品(尤其是脫脂奶)。飲食對痤瘡的嚴重程度有比較明顯的影響。經常攝入高糖、高脂食品可能改變表皮皮脂類的分泌,刺激皮脂分泌,這些都會加重痤瘡。牛奶中的游離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雙氫睪酮和活性雄激素前體可能增加皮脂腺分泌。因此,痤瘡患者要減少上述食品的攝入。
3.科學洗臉,避免過度清洗而損害角質細胞。皮膚表面有一層皮膚物理屏障,即皮脂膜,包括角汗液、脂類(皮脂腺分泌的甘油三酯、角鯊烯、蠟質、膽固醇酯、膽固醇、鞘脂)、角質細胞崩解產物、天然保濕因子(氨基酸類、吡咯烷酮羧酸、乳酸鹽、尿素、電解質、糖、有機酸、肽、氯化物)等。它們一起乳化,作為一層涂料,“鋪”在我們皮膚的最外層,形成保護層。清潔不當或過度清洗會損傷這層屏障。干性或中性、敏感性皮膚者,可以用清水洗臉,而不要使用洗面奶或含有氨基酸、甜菜堿類的中性洗面奶;油性或混合性皮膚者,可以選擇含有皂基或水楊酸類等相關的洗面奶,要適度清洗,不要使勁揉搓,避免皮膚受損。
4.日用護膚品以水性清爽類為主。炎炎夏日應避免油類、膏類、粉底類護膚品。可以選擇水包油的清爽不油膩類的護膚品。太過油膩及粉質類產品容易堵塞毛孔,引起“悶痘”。同時也要注意防曬,防曬產品建議使用SPF≥30.PA+++以上的產品,戶外建議每2~3小時涂一次防曬產品,室內建議每4小時涂一次。
5.切勿自行擠壓炎性丘疹、結節(jié)和囊腫。這是為了避免炎癥擴散。有的患者喜歡自行擠壓粉刺,如果擠壓不當,導致粉刺進入真皮,會引起更嚴重的炎癥反應。
6.有焦慮情緒者要注意心理疏導。面部出現(xiàn)痤瘡會影響患者的社交、情緒和心理健康,這些反過來又不利于痤瘡的治療,甚至會加重病情。因此,患者要對痤瘡有正確認知。出現(xiàn)痤瘡應及早到醫(yī)院皮膚科就診,選擇合適的口服藥物、外用藥物及物理、激光、光動力、化學換膚等治療。大多數(shù)痤瘡是可以治愈的。痤瘡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堅持足夠的療程,治療成功后復發(fā)的主要原因則是沒有進行足夠的維持治療。在治療痤瘡的路上,我們需要信心和勇氣,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更要注意維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