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靜
三明市第二醫(yī)院(三明市永安總醫(yī)院)內分泌科,福建三明 366000
2型糖尿病患者因機體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可能會合并心腦血管疾病、消化道功能紊亂等[1]。若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可以穩(wěn)定病情,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研究表明,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期間,需要給予其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2]。階梯式健康教育是指分階段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宣傳,以提高其對疾病、病情控制、護理等方面的了解[3]。PDCA循環(huán)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管理模式,在計劃(plan)、執(zhí)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4個階段中不斷提高護理管理質量[4]。本文以2020年10月—2021年12月三明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階梯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PDCA循環(huán)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對其血糖控制水平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分析,按不同護理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1例。對照組男25例,女36例;年齡44~83歲,平均(63.38±4.27)歲;病程1~13年,平均(6.86±2.37)年。觀察組男24例,女37例;年齡43~82歲,平均(62.93±5.02)歲;病程1~14年,平均(6.91±2.5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均滿足《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5]中診斷標準:以患者存在糖尿病“三多(多食、多尿、多飲)一少(不明原因體質量下降)”的典型癥狀為基礎,患者隨機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2 h血糖≥11.1 mmol/L,上述3項指標任一項符合均可診斷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6.5%可作為補充診斷。
納入標準[6]:①符合上述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具備正常的溝通能力和認知能力。排除標準:①伴有原發(fā)性心、肝腎、腦等疾病患者;②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③存在原發(fā)性胃腸道疾病患者;④伴惡性腫瘤患者;⑤孕產(chǎn)婦。
對照組在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紹醫(yī)院制度,并發(fā)放疾病宣傳手冊,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定時檢測患者血糖水平,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和適當運動。
觀察組接受階梯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PDCA循環(huán),即將階梯式健康教育融入到PDCA循環(huán)中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1)PDCA中的計劃環(huán)節(jié):患者入院后主動了解其病情、自理能力、心理狀態(tài)等,經(jīng)評估后為患者制訂個體化護理計劃。(2)PDCA中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①階梯式健康教育。入院第1~3天:為患者介紹本科室的醫(yī)護人員、醫(yī)院的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等,幫助患者快速熟悉環(huán)境;簡單為患者講解疾病的基礎知識,同時為患者介紹本科室治療和護理措施,告知其可行性和必要性,讓患者對自身病情有基本了解,提高患者信心。還提醒患者日常注意事項及常見并發(fā)癥和預防、處理措施等。入院第4天至出院前1 d:告知患者定期監(jiān)測病情的必要性和作用,為其講解和示范監(jiān)測病情的方法。詳細分析患者病情變化、控制效果等,讓其對自身病情進一步了解。出院當日:告知患者出院注意事項及出院后自我護理的基本要求等。與患者交換微信、電話、QQ等聯(lián)系方式,讓其關注本科室健康宣傳公眾號。②心理疏導。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同時取得患者信任,引導其將心理想法告知護理人員,采取各種方式引導患者放松心情,如運動放松法、音樂療法、直接宣泄法、培養(yǎng)愛好法等。護理人員還可以通過語言鼓勵、行為鼓勵等方式轉變患者不良心態(tài),待患者處于積極心態(tài)時,告知患者良好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控制的作用,并指導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的常用方法,如轉移注意力法、冥想法等,鼓勵患者維持良好心態(tài)。③用藥指導。告知患者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藥的必要性,并指導患者多種提醒自己按時用藥及避免服藥劑量出錯的方法和技巧,如鬧鐘定時提醒法、顯眼位置張貼提示法、記錄用藥法等,提高患者服藥遵醫(yī)囑準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④飲食指導。告知患者改善飲食習慣對控制病情有一定效果。為患者制訂2型糖尿病患者適用的簡明食譜:主食:100~400 g/d,不可超過450 g,粗細主食需混合食用或輪換食用,以提高營養(yǎng)價值。肉類:以雞、豬瘦肉、魚肉、牛羊瘦肉為宜,100~150 g/d。蔬菜:每天150 g綠葉蔬菜+100 g其他任意蔬菜+50 g菌藻類食物,其中其他任意蔬菜需排除山藥、土豆、紅薯、芋艿、藕等,中餐和晚餐均按此要求選擇蔬菜。豆制品:每天進食50~150 g豆制品補充蛋白質、1~2個雞蛋白、牛奶250~400 g/d。水果:需結合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行選擇,可在加餐時選擇150~200 g低糖水果,如草莓、番茄、胡柚等,需避免紅棗、香蕉、椰子等對血糖影響大的水果。還建議患者攝入白開水1600~2000 mL/d。⑤運動指導。結合患者體能狀態(tài)、病情控制情況等,為患者制訂循序漸進的有氧運動訓練計劃,告知患者運動訓練對病情的益處,并鼓勵患者適當、長期堅持,如太極拳、散步等運動。⑥出院護理。在患者出院后主動聯(lián)系患者,了解其血糖控制情況、用藥情況等,并提醒其定期回醫(yī)院復查。(3)PDCA中檢查環(huán)節(jié):每完成一項執(zhí)行任務,及時檢查執(zhí)行效果,針對執(zhí)行效果不理想的內容,在及時補救處理后,將問題反饋到處理環(huán)節(jié)中,以避免下一循環(huán)出現(xiàn)相同問題。還需及時檢查患者用藥情況、血糖控制情況等。(4)PDCA中的處理環(huán)節(jié):對整個護理過程進行總結分析,針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或問題,經(jīng)分析根本原因后在下一個循環(huán)時進行調整,不斷完善循環(huán)干預方案。
①血糖水平:于護理前及護理后評估患者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于餐后2 h抽患者靜脈血用于檢測2 hPG,于空腹狀態(tài)抽患者靜脈血用于檢測FPG,抽血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進行檢測。
②自護能力:于護理前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Self-Care Ability Scale,ESCA)[7]評估患者的自護能力,該表分為4個維度,即健康知識、自護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共43題,每個問題0~4分,總分為0~172分,分數(shù)與自護能力成正比。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或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2 hPG、F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2 hPG、FP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s),mmol/L]
表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s),mmol/L]
組別觀察組(n=61)對照組(n=61)t值P值護理前2 hPG 19.35±2.5919.39±2.610.0850.932 FPG 11.12±3.3811.09±3.420.0490.961護理后2 hPG 8.34±3.169.81±3.222.5330.013 FPG 6.31±0.577.12±1.125.034<0.001
護理前,兩組ESCA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ESCA評分比同組護理前高,而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自護能力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61)對照組(n=61)t值P值護理前85.39±8.5786.47±8.780.6870.493護理后135.24±6.48119.16±7.12123.045<0.001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征的代謝疾病[8]。糖尿病患者除典型癥狀外,還存在不典型癥狀,如皮膚瘙癢、疲倦乏力、反復感染、傷口難愈合等。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心、眼、血管、神經(jīng)、腎等多器官損害或功能衰竭,導致殘疾或過早死亡。采取有效治療護理可以穩(wěn)定患者病情,延長壽命。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2 hPG、FPG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張慧麗[9]研究指出,給予2型糖尿病階梯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PDCA循環(huán)干預,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改善血糖水平效果更理想??梢婋A梯式教育聯(lián)合PDCA循環(huán)可以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在階梯式教育模式下,患者既可以了解疾病知識,又可以了解自身病情變化情況,提高控制血糖積極性,同時增強患者和自我護理能力[10]。采用PDCA循環(huán)可以通過計劃、執(zhí)行、檢查、處理4個環(huán)節(jié)不斷改善護理方法,讓整個護理計劃更加完善,提高護理效果,繼而加強控制患者血糖穩(wěn)定效果[11]。在PDCA循環(huán)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中,護理人員通過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護理措施,促進其血糖控制效果。
比較患者自護能力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護理后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護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自護能力。通過階梯式教育可以讓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逐漸增高,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認知和自我護理意識,還可以增強患者自護能力[12]。PDCA循環(huán)中不斷改善護理措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繼而有效提升患者自護能力[13-14]。觀察組還對患者心理、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進行指導,告知其各種自護技巧和方法,如轉移注意力法調節(jié)情緒、記錄用藥法提醒按時按量用藥,并告知患者詳細食譜配比等,以此有效提升患者自護能力[15]。在階梯式教育聯(lián)合PDCA循環(huán)的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注重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此前提下,若護理中出現(xiàn)各種不足,或是患者認為護理不到位之處均可向護理人員反應,護理人員可以結合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為其提供護理服務,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及護理的關注程度,進而不斷提升自護能力。
本研究存在隨訪時間較短的問題,2型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仍需要長期服藥治療,而本研究未能在患者出院后長時間隨訪觀察其自護能力和自護效果等,為驗證這一結論,還需進一步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采用階梯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PDCA循環(huán)干預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時有效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