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字旁在左時,呈左放右收之勢;總體呈長形,橫斜豎直,撇捺宜收,捺畫可改寫為點(diǎn),收筆向右上,有時為了加強(qiáng)筆意連貫,撇捺連寫成撇挑。挑畫的長短看右邊部件的筆畫而定。
首橫呈仰勢,收筆向左上出鋒,再寫豎畫;豎略靠橫畫的右邊,上短下長;撇不宜太長,捺畫改為點(diǎn),寫在橫豎交叉的右下空疏處,收筆向右上出鋒。
木字旁的撇和捺在行書中常常連寫成撇挑,挑過豎畫較多,勢向右上,具體長短看右部的筆畫而定,但須與左邊起筆相呼應(yīng)。
木字旁中的撇挑有較多的變化;撇和挑的位置及長短呈對比變化。當(dāng)撇縮時,挑就長而放,豎畫收筆上挑出鋒接寫撇,短小偏下,頓筆后寫挑,挑與撇相疊。
首橫的變化體現(xiàn)在落筆的角度、行筆的方向、收筆的出鋒與否;豎鉤與橫的中部或右部相交,上部分短,下部分較長,出鉤方向和長短的變化較多,鉤和挑可分兩筆寫,也可連寫。挑畫較斜,出鋒向右上。
禾字旁的寫法與提手旁很相似,只是上部多了一撇,該撇宜短而略平,太斜則失勢。短撇或仰或俯或直,而橫畫則要比撇長,起筆承上撇筆意。
牛字旁在左時,為了筆勢的連貫,往往改變筆順。首撇較斜短,與橫接寫,橫呈仰勢且上斜;收筆出鉤向左上,承上筆勢頓筆寫豎;豎畫收筆向左上挑出寫橫,末橫改寫為挑。
豎心旁的兩點(diǎn)位于豎的中上部,并且兩點(diǎn)左低右高,兩點(diǎn)離豎應(yīng)有遠(yuǎn)近之分;有時兩點(diǎn)連寫,似短橫狀。豎畫要勁挺,呈直勢或呈向勢,收筆向右下略頓,也可向右上微出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