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珍珍
(連云港市贛榆區(qū)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江蘇 連云港 222100)
顱腦外傷主要指的是頭部顱內損傷、重型顱腦外傷,近年來發(fā)病率呈日益上升發(fā)展趨勢[1]。一般情況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會處于昏迷狀態(tài),因此加大治療難度,有可能出現(xiàn)誤診[2]。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病情復雜且多變,在手術治療后極易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因此,在術后需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進行ICU監(jiān)護,嚴密觀察其基礎生命體征變化,最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在搶救過程中醫(yī)護人員需做到爭分奪秒,繼而保證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資料顯示,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預后效果不僅僅受到醫(yī)院醫(yī)療水平影響,而且與ICU護理服務水平密切相關[3]。本文將對ICU護理進行有關研究。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60例,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策略,30例)和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ICU護理干預策略,30例)。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22例、8例,年齡(55.25±12.34)歲,受傷至醫(yī)院救治時間(3.54±0.17)h;致傷原因:16例交通意外、10例暴力打擊、4例高處墜落。實驗組男女患者分別21例、9例,年齡(55.36±12.22)歲;受傷至醫(yī)院救治時間(3.48±0.26)h;致傷原因:17例交通意外、8例暴力打擊、5例高處墜落。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經(jīng)過影像學和臨床癥狀確診;(2)均在患者家屬知情下參與。
排除標準:(1)精神障礙者;(2)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策略。(1)基礎生命體征監(jiān)測;(2)皮膚護理;(3)用藥護理;(4)加強呼吸道管理等。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ICU護理干預策略。(1)心理干預。由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術后極易出現(xiàn)負面心理情緒,所以顯著影響預后效果?;诖?,護理工作人員需加強與其交流,充分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再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計劃,以期提高其治療依從性。(2)ICU環(huán)境護理。護理工作人員需定期清潔ICU環(huán)境,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限制患者家屬的探視時間,及時更換床上用品,使其倍感舒適。(3)吸痰和霧化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及時吸痰,嚴格無菌操作;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霧化吸入q6 h;與此同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胸部物理治療,加強氣道濕化。(4)引流管護理。保證引流管接口無菌,預防感染;保證引流管通暢,及時更換敷料,合理掌握引流管拔除時機。(5)體溫護理。術后需要對患者進行亞低溫治療措施,繼而減少其腦組織耗氧量,降低顱內壓,避免腦水腫。當其體溫超過39°C時,需進行物理降溫,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佳則需要藥物干預。(6)應激性消化道潰瘍護理。由于患者普遍出現(xiàn)消化性潰瘍癥狀,所以需常規(guī)用藥預防,在其未出現(xiàn)黑便或嘔血等癥狀前血壓驟然降低,提示消化道出血,護士此時需及時報告醫(yī)生,嚴密監(jiān)測血壓變化,做好輸血準備。(7)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護理。術后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頭痛并發(fā)癥,所以護理人員需根據(jù)具體原因予以對癥處理。如果患者術后焦躁不安,護理人員可按照醫(yī)囑提供止痛藥物。(8)營養(yǎng)支持護理。由于患者新陳代謝快,所以需對其進行營養(yǎng)支持護理,對無法自主進食患者需進行鼻飼護理。(9)呼吸道護理。定期清除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口腔內的分泌物,對意識清醒者可進行排痰護理措施,保證呼吸通暢;定期為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翻身,與此同時合理按摩患者四肢,以期加速血液循環(huán);妥善固定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導管和插管等,在執(zhí)行護理措施期間嚴格遵守無菌原則,防止感染發(fā)生。(10)進行早期分級康復護理。對一級康復患者需定時輔助其調整姿勢,按摩全身器官,清醒之后進行健康教育,使其重視早期康復鍛煉;對二級康復患者需在其病情穩(wěn)定后聽舒緩的音樂,按摩四肢,進行關節(jié)被動鍛煉,當其能夠自主下床活動時護理工作人員協(xié)助其進行主動活動。
分析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并發(fā)癥(壓瘡、再出血以及感染等)發(fā)生率、護理總有效率[4-5](疾病控制: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生活能夠自理且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疾病緩解: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生活基本能夠自理且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生活無法自理且臨床癥狀未消失)、總滿意率(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表,分別在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前發(fā)放,分數(shù)越高說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越高,分數(shù)越低說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越低)以及護理前后生活質量(生理功能、身體質量以及情緒狀態(tài)等)水平、負面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評價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焦慮狀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評價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抑郁狀況,分數(shù)越高說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焦慮狀況以及抑郁狀況越嚴重,分數(shù)越低說明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焦慮狀況以及抑郁狀況越輕)評分以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氣量)水平。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總有效率以及總滿意率采用χ2檢驗,生活質量(生理功能、身體質量以及情緒狀態(tài)等)水平、負面情緒(焦慮情緒以及抑郁情緒)評分以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氣量)水平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生理功能、身體質量以及情緒狀態(tài)等)水平、負面情緒(焦慮情緒以及抑郁情緒)評分以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氣量)水平,結果顯示無差異(P>0.05);對比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水平、負面情緒評分以及肺功能水平,結果顯示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2、表3。
表1 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比較(±s,分)
表1 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比較(±s,分)
組別 生理功能 身體質量 情緒狀態(tài)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n=30)41.54±4.47 53.03±5.25 42.21±5.22 53.69±6.24 40.24±4.36 55.26±4.99對照組(n=30)41.65±4.37 45.65±4.48 42.34±5.16 45.54±6.38 40.37±4.23 46.17±5.05 t 0.0963 5.8568 0.0970 5.0020 0.1127 7.0129 P 0.9236 0.0000 0.9231 0.0000 0.9071 0.0000
表2 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水平比較(±s,L)
表2 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水平比較(±s,L)
組別 用力肺活量 第一秒用力呼氣量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n=30)1.68±0.41 3.85±1.29 1.42±0.23 3.75±0.33對照組(n=30)1.67±0.42 2.44±1.08 1.44±0.21 2.74±0.26 t 0.0933 4.5903 0.3517 13.1676
表3 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前后的負面情緒評分比較(±s,分)
組別 焦慮 抑郁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實驗組(n=30)68.58±5.96 40.22±2.34 66.64±6.26 38.88±2.64對照組(n=30)69.06±5.64 49.96±3.11 67.03±5.81 49.96±3.27 t 0.3204 13.7071 0.2501 14.4402 P 0.7498 0.0000 0.8034 0.0000
組別 用力肺活量 第一秒用力呼氣量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P 0.9260 0.0000 0.7263 0.0000
對比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并發(fā)癥(壓瘡、再出血以及感染等)發(fā)生率,結果顯示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對比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總滿意率,結果顯示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總滿意率比較[n(%)]
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顱底骨折;顱骨骨折;腦損傷等[6]。重型顱腦外傷具有病情復雜和治療難度大等特點,因此引起有關人員的高度關注[7]。調查研究表明,即使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開展針對性治療,但是治療后仍然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感覺功能障礙或者認知功能障礙,最終導致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生活水平下降[8]。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一般情況下均需要進行術后ICU監(jiān)護,在ICU監(jiān)護期間進行合理護理具有重要價值。多項研究指出,加強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術后ICU護理可顯著改善其預后[9-10]。
對進行手術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進行ICU護理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1)通過觀察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可有效預測其疾病程度,護理工作人員可采取與其對話或進行疼痛刺激等方式予以觀察[11-12]。(2)通過觀察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瞳孔情況也能有效預測其疾病程度,如瞳孔大小、對光反射的情況等。除此之外,護理工作人員需詳細記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瞳孔變化情況,每隔15 min ~30 min觀察一次,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需立即通知醫(yī)生處理。(3)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一般情況下會出現(xiàn)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損表現(xiàn),繼而導致其呼吸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紊亂,因此護理工作人員需加強術后巡視力度。如果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出現(xiàn)高熱且持續(xù)昏迷,可考慮其丘腦下部受損。如果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出現(xiàn)血壓下降狀況,需立即用藥處理。(4)重型顱腦外傷疾病發(fā)生后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患者的心肺功能,因此需對嚴密監(jiān)測其心電圖變化和中心靜脈血壓變化。(5)仔細觀察其肌張力和肌力,是否出現(xiàn)感覺障礙,便于準確判斷其疾病程度[13-14]。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水平、負面情緒評分以及肺功能水平,結果顯示無差異(P>0.05);對比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水平、負面情緒評分以及肺功能水平,結果顯示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顯示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總滿意率,結果顯示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上述研究結果充分說明,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ICU護理干預策略可獲得顯著成效,主要是因為上述護理措施是一種綜合型的護理干預策略,可從整體出發(fā)滿足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的身心合理需求,使其保持良好情緒,減輕內心壓力,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
綜上所述,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在手術后進行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ICU護理不僅僅能夠提高護理總有效率、總滿意率、生活質量,而且能夠減輕負面情緒、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