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梅
地理是高中生必學的一門學科,也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因此,該學科的教學廣受關注。然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提高地理學科教學的有效性,并且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诖?,高中教師應該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進,而且要立足新課改的基礎上,設置新型的教學模式,引進合適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同時也要采用有效的措施,對學生的地理學習素養(yǎng)進行科學培養(yǎng),以此增強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這樣一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對于高中地理學科來說,其理論性相對比較強,高中教師開展地理教學時,通常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而地理教學的重點則在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比如,讀圖、畫圖等。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及主動授課的狀態(tài)之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被當作知識的容器,由教師不斷灌輸各種地理知識,或者是投入題海訓練之中,并沒有提問、質疑以及探究的時間與機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地理知識很難深入理解,同時也會降低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無法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yǎng),使其自身的發(fā)展受到不良影響。現階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習能力及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逐漸受到關注,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授相關地理知識,還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發(fā)展需求,加強對學生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且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然而,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影響比較深遠,導致部分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認識不足,缺乏對能力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地理教學難以打破理論范圍,并受到教材的局限,從而難以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相對較大,而且地理教學的時間也被壓縮,這就為地理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與挑戰(zhàn)。在實際地理教學中,若想提高教學效果,不僅需要對教學時間進行科學分配,還應該對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及創(chuàng)新,使其符合當下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教學需求,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具體情況來看,部分高中教師依舊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認為只需要讓學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識即可,不需要改進教學方式,以免浪費時間與精力,且在教學中引入其他教學方式,學生也需要時間適應,這也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由此可見,部分高中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沒有認識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這樣一來,很難推進教學方式的改革進程。另外,有些教師自身的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比較低,在對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時,缺乏全面的考慮,對高中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需求、學習特點等多方面缺少認識,在這種情況下,將無法實現對教學策略的有效調整,且教學方式也得不到合理改善,以至于在教學中仍然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
高中是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身心發(fā)展重要階段,在對其進行地理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地理教學,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熱情并不高,這不僅會降低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也會對其本身的實際效用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時,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將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這樣也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然而,高中生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再加上學習任務的加重,很難使得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學習興趣。而且地理學科知識本身具備一定的難度,知識點相對比較分散,且學生的地理知識結構缺乏完善性,所以,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會感到吃力,若是高中教師不加以注意,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信心及熱情,進而降低地理教學效果。
高中教師若是能夠針對地理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采用合適的措施對其進行有效解決,不僅能夠提高地理教學的實效性,還能夠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科學培養(yǎng)。傳統的地理教學弊端眾多,教師若想有效開展地理教學,則需要立足新課改教學理念,根據實際學情,對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促使地理教學能夠符合當下新課改的要求。在這一基礎上,地理教師也會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進一步促進學生地理學習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夠在高考中獲得良好的成績。
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若想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及質量,教師則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主體性的重視,同時也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具體的地理教學內容,選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好奇心,使其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既能夠促使地理教學的有效開展,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質量,為其地理學習成績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近幾年,新課改的提出,使得教師逐漸認識到傳統地理教學中的問題,愈發(f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一基礎上,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理念,并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以此追求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借此提高地理教學的實效性,發(fā)揮出其本身所具備的重要作用。在轉變教學理念的過程中,高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應該做到以學生為本,以此對地理教學方式及模式進行科學改進。對以往的“填鴨式”“灌輸式”等教學理念及模式予以摒棄,同時也要認清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身份,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及引導者,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予以全面關注,通過引入合適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識,使得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诖?,在具體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進多媒體技術手段,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其能夠主動深入探究相關地理知識。這樣一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促進學生長遠的學習發(fā)展。
比如,高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自然災害與人類”這一章節(jié)的地理知識時,應該掌握具體的教學內容。由于該章節(jié)的知識點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學習難度相對較低,因此,教師可以提前設置預習要求,可以通過設置導學案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該章節(jié)的地理知識進行自學,借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呈現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各種自然災害的圖片、視頻等,促使學生能夠對自然災害的危害性產生直觀的了解,同時還要為學生展示不同自然災害產生的自然、人為原因,帶領學生對不同災害進行分析,使其明確災害預防、應對措施,提高學生的防災避災意識及能力,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地理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對地理知識的有效學習,則能夠結合氣候特點、云層變化情況,對天氣狀況進行科學預測;還能夠根據植物背陰朝陽的實際生長規(guī)律,或者是斗轉星移,在野外辨別方位等。可以說,地理學科本身具備較強的實用性,因此,高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地理教學時,應該將其與日常生活進行聯系,這樣能夠增加地理教學的生活化氣息,拉近學生與地理知識之間的距離,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樹立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自信心,并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在生活中主動了解相關地理知識,促使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及水平得到提升。
比如,教師在為高中生講解“城市空間劃分”相關地理知識時,可以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當地日常用品、批發(fā)市場、家電、五金、裝修材料等物品的采購區(qū)都在哪些地方?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地理教學。接著教師還可以提問學生:這些地方屬于城市中的哪一種功能區(qū),通常以什么活動為主?通過逐層深入的提問,將整個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促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提升,使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保持長效狀態(tài)。然后教師則要結合城市空間劃分的不同功能區(qū)知識,繼續(xù)向學生提問:不同城市的功能區(qū)相同嗎?功能區(qū)只有一種功能嗎?不同城市之間都存在的功能區(qū)有哪些?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也會結合以往所學知識,對城市功能區(qū)的分布情況予以合理推測。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其在教學中參與度也會逐漸提高,而且通過踴躍發(fā)言,學生也能夠體會到回答問題的成就感,既能夠加快教學進度,還能夠讓學生的討論興趣維持得更加長久,也能幫助學生掌握、鞏固所學地理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
高中教師在開展地理教學時,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以重視,可以采用合適的措施,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好奇心,使其能夠對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保證其自身的學習效果。而且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該結合實際地理教學內容,設置趣味性的小實驗,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引入教學內容之中,以此提高學生的求知欲,這樣也能夠增強學習的高效性。比如,教師在對高中生講解熱力環(huán)流這一地理知識時,可以根據具體的地理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設置這樣的實驗:準備一杯水、一杯砂子,將其放入玻璃罩之中,接著則要使用燈光進行照射,同時還要對杯子里的水、砂子溫度予以準備測量,可以將溫度計插入杯子中,讓學生觀察溫度變化情況,然后教師可以將一根被點燃的香放入玻璃罩之中,讓學生觀察燃燒的煙霧的具體走向。通過這一實驗,鼓勵學生對熱力環(huán)流這一現象的具體成因進行討論分析,既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對相關教學工具予以充分利用,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使其能夠將所學知識內化?;诖耍陂_展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地球儀、水平儀、經緯儀等多種教學工具進行合理應用,結合地理教學內容,選用合適的教學工具。這樣有助于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改善傳統沉悶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地球的自轉”相關知識時,應該認識到這一知識的抽象性特點,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相對較弱,對其中的一些知識理解起來比較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則可以將地球儀應用其中,借助實物對地球的自轉規(guī)律予以科學模擬,讓學生能夠在觀察過程中,直觀了解地球自轉,進而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
衡量地理教學是否具有有效性,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學生在教學中是否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在具體的地理教學中,高中教師應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發(fā)展情況予以高度關注,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借此推動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難以滿足現代地理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這就需要教師引進先進的教學方式,提升地理教學效果。在開展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地理教學內容,設置合理的問題,利用問題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使其學習注意力能夠集中在地理教學中,并促使學生能夠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在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夠逐漸將知識內化,進而提高其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水的運動”這一地理知識時,可以在課堂上設置這樣的問題:“水循環(huán)的整個過程包括哪些環(huán)節(jié)?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水會處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之中?這些環(huán)節(jié)與生活中的哪些現象相類似?”借助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探究,使其能夠主動了解相關知識,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使其能夠將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進行聯系,既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印象,使其更好地理解知識,也能夠降低知識難度,促使學生的地理知識結構得到有效完善。
高中地理教師若想提高教學質量,借助地理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則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好奇心以及求知欲,這樣能夠加快教學進度,發(fā)揮出地理教學本身的功能效用。基于此,高中教師應該對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改善,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其中,借助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同時也可以增加圖片、視頻等內容,借此提高地理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參與教學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這樣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比如,在對學生講解關于地球自轉等相關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宇宙、地球、恒星等的視頻,先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借此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接著為學生播放關于地球自轉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夠對地球自轉產生直觀的了解,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得學生在求知欲的驅動下,能夠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
高中教師若想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使其能夠發(fā)揮出實際效用,應該對當下新型的教學思想予以了解,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也要對以往的教學方式予以合理改善,提高地理教學的生動性及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地理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及素養(yǎng),使其能夠積極學習、主動探究地理知識,以此減少地理教學問題,提升地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