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兆琳,楊志磊,陳天意,朱殿明,許珮瑋,卓愷明,劉登堂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重性精神疾病,其病因及病理機制不明,是導致精神殘疾的首要疾病[1]。近年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出現(xiàn)雖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功能預后,但治療抵抗或難治性仍是精神分裂癥臨床治療中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研究發(fā)現(xiàn),在首次發(fā)病患者中,10%~15%患者為治療抵抗性精神分裂癥(treatment resistant schizophrenia,TRS),也被稱為難治性精神分裂癥,而最終約50%患者會發(fā)展為TRS[2]。
國內外指南一致推薦氯氮平為TRS的首選藥物治療[3],但有研究表明,有30%~50%的TRS患者對氯氮平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氯氮平的不良反應[4]。目前,基于氯氮平的聯(lián)合藥物治療方案是TRS的治療策略之一,其中最常見的是氯氮平與其他抗精神病藥的聯(lián)合應用,如利培酮[5]、喹硫平[6]、奧氮平[7]或阿立哌唑[8]等。但具體聯(lián)用何種藥物尚不明確,臨床上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化的藥物聯(lián)合治療方案仍需進一步探究。
本研究為一項隨機、平行對照的臨床研究,以TR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基于兩種常見的氯氮平藥物聯(lián)合治療方案進行探究,明確不同聯(lián)合用藥對TRS的療效及不良反應,進一步優(yōu)化TRS的治療方案,以期形成能夠推廣臨床應用的治療規(guī)范。
選擇2017年至2019年于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9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版(DSM-5)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②年齡18~60歲;③符合TRS的篩選標準:即過去5年內經過至少兩種抗精神病藥足量(400~600 mg/d氯丙嗪等效劑量)、足療程治療無效;④氯氮平治療抵抗:氯氮平單一藥物足量(400~600 mg/d)治療至少6周,氯氮平血藥濃度>300 ng/ml,精神癥狀仍未有效控制的患者[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的妄想、幻覺、猜疑、概念紊亂、異常思維內容中,至少有1項評分≥4分];⑤患者及家屬書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嚴重軀體疾??;②精神活性物質依賴;③懷孕或處于哺乳期;④精神發(fā)育遲滯不能配合的患者。本研究通過本中心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NCT02926976),所有被試均知情同意,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包括兩個階段。第1階段篩選出TRS患者,以及經氯氮平單一藥物治療無效或者療效欠佳的患者。第2階段采用隨機平行對照的臨床設計,將TRS患者按計算機產生的隨機數(shù)字序列分配至3個基于氯氮平的聯(lián)合治療組:A組(氯氮平單藥治療組)、B組(氯氮平與利培酮聯(lián)合治療組)、C組(氯氮平與阿立哌唑聯(lián)合治療組)。分別于基線、治療4周及治療8周時評定療效和不良反應,并采集相關實驗室指標。
1.2.3 評估及實驗室指標 分別在基線、治療4周及治療8周時,使用以下量表評定3組被試的療效及不良反應。①應用PANSS、陰性癥狀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評定患者的精神癥狀及變化;②應用精神病癥狀維度評定量表(clinician-rated dimensions of psychosis symptom severity,CRDPS)評定精神癥狀的維度分布及其嚴重程度。③應用錐體外系不良反應量表(simpson-angus scale,SAS)及Barnes靜坐不能量表評定錐體外系癥狀及其嚴重程度。療效指標[9]:以PANSS總分減分率≥20%定義為“治療有效”。
多時間點記錄3組被試的相關實驗室指標,包括身高、體質量、空腹血糖(FPG)、血脂各項指標如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
經第1階段氯氮平治療后,其中68例被試符合遴選條件進入第2階段,52例完成全部隨訪。A組: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齡(45.46±11)歲;受教育年限(11.7±2.6)年;總病程(21.7±10)年。B組: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齡(48±12.3)歲;受教育年限(11.3±2.8)年;總病程(22.7±11.6)年。C組: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齡(45±13.5)歲;受教育年限(11.83±4.0)年;總病程(21.75±8.3)年。各組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及總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使用兩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各組在治療4周、8周時的組間效應與組內效應(時間)的交互作用均不明顯(P>0.05)。見表1。
表1 各組治療前后量表評分比較
相較于治療4周時,治療8周時各組有效率有不同程度升高。Pearson卡方結果顯示,各組治療4周及8周時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治療后有效率比較(例數(shù),%)
治療期間,3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A組(50%)、B組(54.5%)、C組(33.3%),Pearson卡方結果顯示各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22,P=0.491)。
將治療4周、8周時各組糖脂代謝各項指標水平均值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各組TC、TG、HDL、LDL、FPG、BMI的變化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各組治療前后糖脂代謝指標的比較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各組療效與不良反應、糖脂代謝水平及一般人口學情況無相關性。
一直以來,TRS的用藥策略是臨床治療中的巨大挑戰(zhàn)。本研究采用隨機、平行對照的研究設計,探討基于氯氮平的聯(lián)合用藥方案,以期優(yōu)化TRS的治療策略。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相較于單用氯氮平治療,氯氮平聯(lián)合利培酮或聯(lián)合阿立哌唑治療TRS未展現(xiàn)出更優(yōu)的療效。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3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聯(lián)合用藥也許并未增加發(fā)生錐體外系不良反應以及代謝綜合征風險。
TRS患者往往病程較長,既往多種藥物療效欠佳,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氯氮平聯(lián)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作為增效方案[10]。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中,利培酮對5-羥色胺(5-HT2A)受體及多巴胺D2受體具有較高的親和力;而阿立哌唑是首個多巴胺系統(tǒng)穩(wěn)定劑[11];二者對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情感癥狀等均展現(xiàn)出較好的療效,故本研究選用上述兩種藥物作為氯氮平治療的增效劑。然而,本研究結果未發(fā)現(xiàn)顯著的增效作用。Kinon[12]曾推斷一些TRS患者或許與普通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不同的發(fā)病機制,所以基礎的D2受體拮抗治療對TRS無效或療效欠佳。最近一項研究回顧性分析了1990年1月至2019年6月各大數(shù)據(jù)庫中眾多有關氯氮平治療抵抗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13],仍未能找到針對氯氮平治療抵抗患者的有效治療策略。所以,探討氯氮平聯(lián)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增效方案的意義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在不良反應方面,有國內研究發(fā)現(xiàn),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療可在提高治療有效率的同時穩(wěn)定血脂、血糖水平[14-15],也可通過調節(jié)炎性因子水平,如上調白介素(IL)-13或下調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一定程度上促進TRS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本研究雖未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用藥對不良反應的改善作用,但3組在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生上無顯著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聯(lián)合用藥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本研究中,氯氮平聯(lián)合利培酮或阿立哌唑治療TRS患者未觀測到增效作用,同時聯(lián)合用藥并未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及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生風險。本研究選取氯氮平治療抵抗的“超”難治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身治療難度大。同時入組樣本量仍偏小,隨訪時間及隨訪完成例數(shù)不足,統(tǒng)計效能偏低,其結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來的研究中,有望進一步擴充樣本量的同時增加隨訪時間,探討針對TRS患者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