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亞
[摘 ?要] 課堂是動態(tài)的、多變的,教師的教學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隨時都有可能遭遇“意外”,此時需要教師獨具慧眼地捕捉教學中的思維火花,靈活自如地調控,用心去傾聽學生心聲,由此盤活這些鮮活的可生成性資源,讓“意外”美麗地綻放。
[關鍵詞] 課堂意外;數(shù)學教學;化解藝術;生命活力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可見,課堂是動態(tài)的、多變的,教師的教學也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隨時都有可能遭遇“意外”,教師該如何智慧應對呢?筆者認為,作為一名一線教師,需要獨具慧眼地捕捉教學中的意外和不和諧因子,盤活這些鮮活的可生成性資源,唯有這樣,才能化意外為驚喜,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朝著美好的方向挺進。
一、教師要及時捕捉思維火花,讓“意外”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課堂中,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師與生思維碰撞,隨時都有意外發(fā)生。而當前的課堂教學中,面對可生成性“意外”,有的教師由于缺乏敏銳的反應策略而熟視無睹;有的教師由于缺少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而一概封殺。課堂意外好似飛逝的流星,需要教師敏銳的發(fā)現(xiàn)和及時的呵護,只有這樣,才能讓“意外”成為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利器。
案例1 ?100以內數(shù)的認識
師:下面我們小組合作探究,試著用手中的小棒表示出55。(每個學生的手里均有20根小棒,只有小組合作才能擺出55根小棒,這樣的安排合作意圖明顯,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高)
生1:老師,我的同桌不與我合作,一直在玩他的水彩筆。(被點到的學生非但沒有表現(xiàn)出生氣的模樣,反倒是隱約透出一絲沾沾自喜)
師:你為什么不與他合作呢?是有更好的方法嗎?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生2:我已經(jīng)自己擺好了,自然不需要和別人合作。
師:真的嗎?那和大家講一講你的擺法吧!
生2:我用1支水彩筆表示10,1根小棒表示1,一共用了5支水彩筆和5根小棒表示了55。
師:生2這樣的擺法可以嗎?其他同學贊同嗎?(其他學生聽了生2的觀點,有的露出崇拜的表情,有的一臉茫然,片刻后教室里的討論聲越來越大)
師:生2的擺法中巧妙運用了假設的方法,真是很有創(chuàng)意呢!其他同學也可以借鑒他的方法,利用好手中的水彩筆表示出86。(學生開始認真操作)
生3:我用1支紅色的水彩筆表示10,1支綠色的水彩筆表示1,那么8支紅色水彩筆和6支綠色水彩筆合起來就是86。
……
一堂精彩生成的課,不僅有深度,還有力度,需要教師智慧面對課堂中的各種“挑戰(zhàn)”。以上案例中,課堂行進中面對生2的“節(jié)外生枝”,教師果斷放下原本預設,機智鎮(zhèn)定地針對學生的思維,及時捕捉課堂生成點,牢牢把握思維中暗含的契機,因勢利導以換得精彩的課堂生成。顯然,這樣的教學很好地完成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發(fā),十分切合本節(jié)課的學習課題,讓學生的思維綻放光彩。
二、教師要靈活自如地調控,讓“意外”為課堂增添生命活力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剛一拋出課題,學生三言兩句就“兜底”了,使得之后的教學無法朝著預設的方向高效挺進。此時,作為課堂對話首席的教師就得靈活自如地進行調控,利用教學機智巧妙引導,讓意外顯現(xiàn)靈動光彩,為課堂增添生命活力。
案例2 ?5的乘法口訣
課始,教師放大課本的主題圖,并精心制作成5張彩球圖,以此為學習材料,引領學生逐一探究口訣。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5的乘法口訣”。(教師用課件呈現(xiàn)課題)
生1:老師,這個我會!
生2:我也會。(好多學生舉手示意)
師:你們真聰明!下面誰愿意來背一背?
生(齊):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師:非常好!看來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掌握了,可還有少數(shù)同學不會或者不太會,該怎么辦呢?
生3:我們來教他們。
師:你們能想到互相幫助真是好樣的,不過如果直接把現(xiàn)成的結論告訴他們,那么肯定不是真正的幫助。該如何幫呢?大家一起想想辦法?。ㄔ诮處煹奶釂栂?,已經(jīng)學會的學生開始思考該如何幫助其他學生,不會的學生也開始忙活起來)
……
評析:以上案例中,教師面對學生“兜底”的意外,直接放棄了原本的預設,充分地“讓學”,通過讓學生去教學生的調控方式巧妙地轉化了課堂意外。這樣的思維訓練十分具有價值,對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也大有裨益。在之后的互動交流中,學生腦洞大開,有的畫圖,有的玩學具,有的計算,不會或還不太會的學生借助各具特色的探究方式領悟了數(shù)學口訣的內涵,使得新課的生成水到渠成。
三、教師要用心去傾聽學生心聲,創(chuàng)造意外之處的生命精彩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想法也是精彩紛呈的,尤其是面對一個新知識,他們總能迸發(fā)出各種創(chuàng)意想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心去傾聽,傾聽學生的想法、心聲,善于捕捉學生的思維,哪怕是極其微弱的可生成因素,并進行藝術性的處理。這可以創(chuàng)造意外之處的生命精彩,讓課堂教學活動更加活躍、有效、和諧。
案例3 ?認識角
師:角的特征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下面大家一起來觀察這兩個鐘面。(課件出示圖1)
師(追問):圖中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組成的兩個角哪一個比較大?
生1:②中的角大一些。
師: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1:我是觀察得出的,①中的時針與分針僅張開了3大格少一些,而②中的時針與分針張開了3大格多一些,所以我覺得②中的角大一些。
生2: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不過我的判斷方法和他不一樣,我覺得②的角就像小朋友的嘴巴,感覺張得更大一些,因此這個角大一些。
師:你們想得都很好,倘若老師現(xiàn)在將這個鐘面與刻度都清理掉,你們還能比較出這兩個角哪一個大嗎?(教師通過技術支持,將鐘面抹去,此時圖片僅剩下兩個角,學生看到此圖開始小聲討論)
生3:如果可以,我想把這兩個角一一剪下來,重疊在一起比較就可以得出結果。
師:可是這兩個角在課件上,無法剪下來,還有其他辦法嗎?
生4:我覺得可以通過兩根連接棒分別做出與①②相同大小的角,只需比較制作而成的角的大小就可以得出結果了。(其他學生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師:生4的想法真不錯,想必其他同學也都有所認識了,下面……(顯然,這一知識點學生已然掌握,為了課堂預設的達成,教師打算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生5:老師,我覺得還可以通過直尺去量這兩個角的大小,先把直尺……
師(粗暴打斷):老師明白你的想法,積極思考就是好孩子,但這里直尺是無法量出角的大小的,我們先來學習下面的內容,課后老師再與你一同商討。(盡管教學進入了下一環(huán)節(jié),但生5的思考似乎還停留在剛才的環(huán)節(jié)之中,仍執(zhí)著地用直尺不斷比畫著,整節(jié)課下來學習情緒并不高,為了安撫生5,一下課筆者就找了他)
師:來,現(xiàn)在和老師說一說你的想法吧。
生5:我覺得可以用直尺去量一量兩根針尖之間的距離,針尖之間的距離越大,這個角就越大。
筆者頓時愕然,這么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為什么就這樣被自己粗暴地打斷了,倘若不那么追趕進度,而留出一點點時間聽一聽生5的想法,或許課堂可以更加靈動,更富有深意。顯然,在教學預設中,自己僅僅是想到量角器可以度量角的大小,而直尺無法量出角的大小,也深知一些學生會類比直尺度量線段長度的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所以在生5闡述時,筆者想當然地就給予了這樣的判斷,卻不曾想到生5的想法竟是如此……
課堂是煥發(fā)生命活力的場所,而這種活力源于師生互動和生生交流之中,真正的交流不僅僅在于“說”,更重要的是需要“聽”,傾聽可以為課堂添姿添彩。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要求學生學會傾聽,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俯下身去,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彰顯“以生為本”,才能真正意義上取得教學相長。正如上述的案例,倘若教師可以多一點耐心,少考慮一點教學預設,耐心聽完學生的想法,則可收獲意外驚喜,可以清楚聽到學生思維抽穗、知識拔節(jié)的聲音。
總之,教學是一門行為藝術,教學進程中學生困惑的焦點、偏差的認知、觀點的碰撞、想法的分歧等都是可能打亂教學節(jié)奏、耽誤教學預設的“意外”。只要教師時刻準備著,就能利用好自己的教學機智,為課堂帶來不曾預約的精彩。教師應在教學中敏銳捕捉富有活力的“意外”,靈活自如地調控,用心去傾聽學生心聲,化“意外”為“精彩”,讓課堂成為思維涌動、個性張揚、智慧生成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