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橋勛 張歡歡 江秀珠
廣東省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內二科,廣東陽江 529500
越來越多的研究都表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密切相關,更有不少國內外研究表明其甚至與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肝膽系統(tǒng)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生顯著相關。Hp 感染是胃腺癌發(fā)生的最重要感染因素, 可使胃黏膜逐步損傷炎性化,最終導致胃癌。日本胃病學會的研究則指出Hp 根除可以減少30%左右的胃癌。 目前Hp 檢測方法主要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方法,侵入性的檢測方法包括組織病理學染色方法、培養(yǎng)法及快速尿素酶試驗等, 但上述方法均需內鏡下取活檢,屬創(chuàng)傷性檢查;非侵入性的方法有糞便抗原檢測方法、血清學抗體檢測方法、尿素呼氣試驗方法,這類方法無創(chuàng)傷性、靈敏度較高,但結果易受外界因素如檢測前服用抗生素、鉍劑等影響,且無法直觀判斷其消化道內情況。故本研究探討量表化消化內鏡下胃背景黏膜檢查判斷Hp 感染的效果,使所有消化內鏡醫(yī)師可輕松地對有無Hp 感染做出準確的判斷。
選擇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2019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門診及住院的97 例行胃鏡檢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 例,女45 例;年齡20~70 歲,平均(39.41±5.70)歲,年齡段情況:≤35 歲27 例,>35~60歲53 例,>60 歲17 例;門診72 例,住院25 例。 納入標準:①年齡20~70 歲;②就診前未檢測Hp 及未行根除Hp 治療者。 排除標準:①就診前4 周使用過抗生素、鉍劑、H受體阻滯劑和質子泵抑制劑者;②服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或酗酒者;嚴重心臟、肝腎病患者;③有胃部手術史者;④妊娠或準備妊娠婦女,哺乳期婦女;⑤精神病史者;⑥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20190016),患者同意本研究擬行檢查方法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呼氣試驗 患者空腹4 h 以上進行碳-尿素呼氣試驗(C-urea breath test,C-UBT)試驗,采集基線呼氣樣本后, 服用C-尿素30 min 后再收集呼氣做測定樣本。 用紅外線能譜儀(德國Wagner 公司生產)測定服C-尿素前后呼氣樣本,結果判斷采用國際標準。 檢測值分界點分別設置為1.5‰、2.0‰、2.5‰、3.0‰、3.5‰、4.0‰,以評價C-UBT 的診斷價值。CUBT 檢測值由同位素質譜儀配套應用軟件完成,≥分界點判為陽性 (即Hp 現癥感染),<分界點判為陰性(即無Hp 現癥感染)。
1.2.2 胃黏膜組織學檢查 患者檢查前1 d 進食流質軟食,檢查當日清晨空腹,采用奧林巴斯CV-290 電子胃腸鏡(日本奧林巴斯)進行檢查,參考京都胃炎共識進行診斷并于胃竇及胃體各取3 塊黏膜組織,作組織學檢查,黏膜組織置福爾馬林液中固定,石蠟包埋后組織作染色,由1 名資深病理醫(yī)師進行鏡檢。 呼氣試驗與組織學檢查中,如果有一項檢查陽性,則判該病例為Hp 感染存在。
1.2.3 內鏡下背景黏膜檢查量表 根據既往張海濤等報道經驗,結合陽江市中醫(yī)醫(yī)院內二科多年臨床經驗及咨詢省內相關專家制定《內鏡下背景黏膜檢查量表》,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門診號,內鏡診斷:萎縮(無0 分,有2 分)、皺襞腫脹(無0 分,有2 分)、彌漫發(fā)紅(無0 分,有2 分)、腸化(無0 分,有1 分)、增生性息肉(無0 分,有1 分)、黃斑瘤(無0 分,有1 分)、點狀發(fā)紅(無0 分,有1 分)、皺襞腫大/蛇形(胃體)(無0 分,有2 分)、黏液渾濁(胃體)(無0 分,有1 分)、雞皮樣(胃竇)(無0 分,有1 分)、規(guī)則集合靜脈 (胃體下部小彎-胃角小彎)(無0 分,有-2 分)、胃底腺息肉(胃底)(無0 分,有-2 分)、脊狀發(fā)紅(無0 分,有-2 分)。 總分記錄全部指標,總評分最高為14 分,最低為-6 分,其中非Hp 感染者<3 分,Hp 感染者≥3 分。 使用方法:在胃鏡觀察時由消化內鏡??漆t(yī)師根據量表內容進行評分判斷Hp 感染情況,其中符合分值者為陽性。
以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判斷C-UBT、《內鏡下背景黏膜檢查量表》 診斷Hp 感染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與準確度。 敏感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陽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假陰性+真陰性)例數×100%。
97 例患者Hp 感染陽性88 例, 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45 例,萎縮性胃炎36 例,消化性潰瘍7 例。
《內鏡下背景黏膜檢查量表》靈敏度94.32%、特異度77.78%、陽性預測值97.65%、陰性預測值58.33%、準確度92.78%與13C-UBT 檢測靈敏度96.59%、特異度88.89%、陽性預測值98.84%、陰性預測值72.73%、準確度95.8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3)。
表1 13C-UBT 檢測與病理組織學診斷結果的比較(例)
表2 《內鏡下背景黏膜檢查量表》與病理組織學診斷結果的比較(例)
表3 兩種診斷方法診斷效能的比較(%)
我國是Hp 感染率較高的國家,研究表明普通人群的感染率為34.52%~80.55%,但我國多數地區(qū)人群感染率甚至高達50%。 因此, 檢測Hp 感染至關重要, 可以為后續(xù)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據。C-UBT是當前臨床應用較多的檢測方法, 具有無創(chuàng)傷性、檢測方便、靈敏度高、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能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但C-UBT 檢測結果容易受到如服用抗生素、胃酸抑制劑、鉍劑等影響,從而導致誤診或漏診,且無法觀察判斷患者消化道內情況。因此,內鏡檢查在Hp感染檢查中依然十分重要。本研究結果發(fā)現靈敏度為94.32%,特異度為77.78%,陽性預測值為97.65%,陰性預測值為58.33%,準確度為92.78%,C-UBT 檢測靈敏度為96.59%,特異度為88.89%,陽性預測值為98.84%,陰性預測值為72.73%,準確度為95.88%,提示量表化消化內鏡下胃背景黏膜檢查判斷Hp 感染具有良好診斷效能。 王丹等報道胃鏡檢查胃黏膜形態(tài)判斷Hp 感染的靈敏度為86.15%, 特異度為72.50%,其認為胃鏡檢查胃黏膜形態(tài)判斷Hp 感染的準確性較高。 王萬亮等報道內鏡下胃黏膜形態(tài)判斷Hp 感染靈敏度為92.79%、特異度為86.67%。 以上報道均證實內鏡下胃背景黏膜在判斷Hp 感染中的應用價值,直接內鏡下表現判斷具有內鏡直觀檢查特異度好的優(yōu)勢,又可以避免活檢的創(chuàng)傷風險,減少額外的實驗室消耗。但目前內鏡檢查方法適用于消化內鏡??漆t(yī)師,在基層醫(yī)療機構、胃鏡檢查及綜合體檢中從事內鏡的醫(yī)師未必都能很好地掌握。 本研究中《內鏡下背景黏膜檢查量表》包括萎縮、皺襞腫脹、彌漫發(fā)紅、腸化、增生性息肉、黃斑瘤、點狀發(fā)紅、皺襞腫大/蛇形(胃體)、黏液渾濁(胃體)、雞皮樣(胃竇)、規(guī)則集合靜脈(胃體下部小彎-胃角小彎)、胃底腺息肉(胃底)、脊狀發(fā)紅癥狀,醫(yī)師僅需要根據內鏡下所見情況按照相關評分標準進行評價,即可輕松完成,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與推廣價值。
既往報道顯示,年齡、飲酒是Hp 感染的相關因素,而這類患者內鏡下表現往往更為嚴重,內鏡醫(yī)師在診斷時可能因癥狀嚴重而影響判斷, 本研究中年資<3年出現1 例醫(yī)師判斷失誤,故本研究認為《內鏡下背景黏膜檢查量表》 可能與內鏡醫(yī)師年資長短相關, 在臨床應用中應加強對內鏡醫(yī)師專業(yè)技能的培訓,以降低誤診、漏診情況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量表化消化內鏡下胃背景黏膜檢查判斷Hp 感染具有良好診斷效能,影響檢查判斷相關因素包括年齡、飲酒,臨床檢查時應注意對此類患者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