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杜麗萍,楊祖云,陳聰
鄭州人民醫(yī)院1乳腺外科,2外科,鄭州 4500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有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每年有大約30萬以上的女性被診斷為乳腺癌[1-2]。乳腺癌是指乳腺上皮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造成的異常增殖現(xiàn)象[3]。患病早期患者表現(xiàn)為乳頭溢乳、乳房腫塊等現(xiàn)象,隨著病程進展,腫瘤細胞向遠處轉移,可能引發(fā)多器官病變,威脅患者生命安全[4]。目前,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乳腺癌的首選方法,為確保治療效果,術后常給予輔助化療以保證殺滅腫瘤。手術會對患者造成軀體改變,影響女性特征,再加上化療期間會造成脫發(fā)、皮膚壞死等,給患者帶來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引起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8]。階梯式心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的干預模式,能夠根據(jù)患者不同時期存在的心理問題對患者進行強度不同的循證干預?;诖?,為改善乳腺癌患者術后心理問題,本研究探討階段式心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鄭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①經(jīng)乳腺癌根治性手術治療且術后需行全身化療;②術前未進行放療、化療等治療;③年齡為24~60歲。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的肝腎損傷和凝血功能異常;②身體狀況較差,生存時間不足1年;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合并淋巴結遠處轉移;⑤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根據(jù)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120例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按照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4~52歲,平均(41.39±4.15)歲;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26例,Ⅲ期1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52歲,平均(41.56±4.09)歲;TNM分期:Ⅰ期17例,Ⅱ期28例,Ⅲ期15例。兩組患者年齡、TNM分期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心理干預,術前向患者說明乳腺癌發(fā)病現(xiàn)狀、治療方法、預后效果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內容?;熎陂g指導患者進行患側上肢功能鍛煉并告知患者化療期間注意事項、化療藥物不良反應和防治措施,指導患者合理飲食。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行階段式心理干預。①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對乳腺癌的認知程度,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并了解患者產(chǎn)生焦慮情緒的原因,入院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乳腺癌治療成功的案例,給予患者真誠的心理支持。②術前,向患者講解有關乳腺癌手術和化療過程中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的認知程度,改變患者對疾病的不良認知,使患者保持積極態(tài)度,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③術后,對于擔心切除乳房后造成形體困擾的患者告知患者可進行義乳重建,家屬應給予患者鼓勵,減少患者對感情生活的焦慮,同時鼓勵患者充實內心,保持對生活的信心。④化療期間,由于化療可能導致頭發(fā)脫落,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情緒,因此,化療期間應鼓勵患者進行心理重建,告知患者可通過假發(fā)彌補,鼓勵患者參加集體活動,為患者回歸社會打下基礎。也可采用音樂法或運動法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減輕因化療造成的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
①比較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干預后3個月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價患者抑郁程度,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價患者焦慮程度。分值均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負性情緒越嚴重。②比較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兩組患者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價患者睡眠質量,選取其中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睡眠效率5個維度進行評估[9]。分值為0~3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③比較干預前和干預后3個月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采用生命質量測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QLQ-C30)評價患者生活質量[10],包括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5個維度,分值均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3個月,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患者SDS、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睡眠效率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睡眠效率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睡眠效率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PSQI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QLQ-C30評分的比較
乳腺癌作為女性高發(fā)惡性腫瘤,在34~50歲女性中發(fā)病率較高,該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等特點,是引起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10]。目前,改良根治手術是臨床治療乳腺癌的常用方法,為進一步清除病灶,常在術后進行化療或放療以保證治療效果[11]。由于手術治療時需要切除患者部分乳腺組織,會引起患者軀體形態(tài)和功能改變,容易給患者造成較大心理創(chuàng)傷,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情緒[12]。術后化療還易引起胃腸道刺激、免疫力下降、脫發(fā)等問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13]。有研究表明,負性情緒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統(tǒng)識別清除惡性細胞的作用減弱,有利于惡性細胞增殖[14-15]。因此,改善乳腺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是術后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1、3個月兩組患者SDS、SAS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表明給予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階段式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可能是因為乳腺癌患者在不同治療階段心理壓力不同,在手術治療前,多數(shù)患者由于對乳腺癌治療方法缺乏了解,可能存在緊張、茫然等情緒,此時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可使患者樹立治愈信心,使患者在輕松狀態(tài)下進行手術,減少患者因心理應激反應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在術后早期由于乳腺切除,女性特征器官功能缺失,可能造成雌激素水平變化,加上化療易造成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導致患者抑郁和焦慮情緒均處在較高水平,患者在此階段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16-17]。此時,應給予患者多方面的心理支持。因此,在不同階段給予患者不同的心理干預可更好地改善負性情緒。干預后,兩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睡眠效率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睡眠效率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給予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階段式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這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8]??赡苁且驗樵诓煌A段患者負性情緒不同,術后化療期間患者由于術后創(chuàng)傷、化療帶來的角色適應不良等問題,導致患者產(chǎn)生的應激反應最嚴重,隨著化療次數(shù)增加,患者接受程度和認知程度逐漸增強,產(chǎn)生的焦慮、抑郁情緒逐漸下降[19-20]。因此,針對患者不同階段產(chǎn)生負性情緒的原因,需給予患者不同的心理支持。進一步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患者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給予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給予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階梯式心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睡眠質量,同時可有效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