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玲
(吉林大學(xué) 古籍所, 吉林 長春 130012)
宋代由于理學(xué)的興起,《孟子》不斷升格最終成為十三經(jīng)之一。朱熹為之作注,列于四書,更使其備受關(guān)注?!睹献印冯m已有陸善經(jīng)的《孟子注》、丁公著的《孟子手音》、張鎰的《孟子音義》等注釋專書,但“俱未精當(dāng)”,于是孫奭乃“奉敕校訂……推究本文參考舊注、采諸儒之善,削異說之煩……集成《音義》二卷”。
孫奭(962—1033),字宗古,祖籍博州博平人,今山東聊城人。孫氏官運(yùn)亨通,曾任國子監(jiān)直講、龍圖閣待制、兵部侍郎,并參與修撰《真宗實(shí)錄》,以太子少傅致仕,謚宣,后世稱孫文宣公。除《孟子音義》外,還著有《唐律音義》。
直音法是用一個(gè)字來注明某字讀音的注音方法。這種注音方式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時(shí)期的聲訓(xùn),《周易·說卦》:“乾,健也。坤,順也。震,動(dòng)也???,陷也。離,麗也。兌,說也?!薄对娊?jīng)·齊風(fēng)·東方未明》樊訓(xùn)為藩,《周頌·閔予小子》序訓(xùn)為緒,《邶風(fēng)·谷風(fēng)》宴訓(xùn)為安?!墩f文》:“天,顛也?!盵2]東漢末年的服虔、應(yīng)劭開始使用直音法。其基本形式是“某音某”?!稘h書·高帝紀(jì)》:“沛公起如廁,招樊噲出,置車官屬,獨(dú)騎,與樊噲、靳強(qiáng)、滕公、紀(jì)成步,從間道走軍?!狈ⅲ骸白?,音奏?!敝撂拼亷煿抛ⅰ稘h書》、李賢注《后漢書》時(shí)就已經(jīng)大量使用直音法了,據(jù)有關(guān)學(xué)者統(tǒng)計(jì),顏氏直音達(dá)2 417例,去其重復(fù),亦得1 376例[3]。李注直音638例,占其注音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強(qiáng)[4]。
孫奭《孟子音義》中以直音法注音,并不只是純粹的注音,多數(shù)具有以音明義,暗示異文、通假、標(biāo)明古今字等作用。今就孫氏直音的性質(zhì),作籠統(tǒng)的歸納,搜考的范圍只限于“某音某”,包括所引用丁公著、張鎰的注音。
1.常見字注音。這是直音注音中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種,用簡單常見的顯示被注字的讀音,并不通過讀音兼表通假等。
(1)《告子上》:“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壁w岐注:“熊掌,熊蹯也,以喻義?!盵5]783《音義》:“蹯,音煩?!?/p>
蹯,指禽獸的足掌?!稜栄拧め尗F》:“貍、狐、貒、貈醜,其足,蹯?!惫弊ⅲ骸敖杂姓契?。”[6]《廣雅·釋獸》:“蹯,足也?!盵7]與厭煩之煩沒有關(guān)系。
(2)《告子下》:“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音義》:“糴,音狄?!?/p>
《說文》:“糴,市谷也?!薄队衿と氩俊罚骸凹e,入米也?!盵8]296即買入谷糧。又通“滌”,《字匯補(bǔ)》:“糴,與滌同?!盵9]與表示古代少數(shù)民族名的“狄”字沒有聯(lián)系。
(3)《公孫丑上》:“河海之于行潦?!薄兑袅x》:“行潦,音老。”
雖是常見字注音,孫奭選擇的注音字也不是完全隨意,不少是選擇簡單的被注音字的成字聲符。這樣的注音方式,方便記憶,簡單明了。
(1)《萬章上》:“象曰:‘郁陶思君耳’忸怩。”《音義》:“怩,音尼。”
(2)《滕文公下》:“螬食實(shí)者過半矣。”《音義》:“螬,音曹?!?/p>
(3)《萬章上》:“弗顧也?!壁w岐注:“不一顧而覦也?!薄兑袅x》:“覦,音俞?!?/p>
(4)《公孫丑上》:“禹聞善言則拜?!壁w岐注:“《尚書》曰:‘禹拜讜言?!薄兑袅x》:“讜,音黨。”
2.一字有多個(gè)讀音,通過注音提示被注字在本文中的音義,或直接以相通之字注音,這樣有助于我們讀懂文章。
(1)《盡心上》:“皋陶為士?!薄兑袅x》:“陶,音姚?!?/p>
陶字有兩個(gè)讀音,《廣韻》:“徒刀切?!睘榈孛涨鸺疤掌髦?。又作人名,《書·大禹謨》:“皋陶矢厥謨?!薄夺屛摹吩疲骸疤?,音遙?!弊x作“姚”。
(2)《孟子·告子上》:“性如杞柳?!薄兑袅x》:“柜,丁音舉?!?/p>
杞柳即柜柳,也就是櫸樹?!肮瘛碑?dāng)讀作“舉”時(shí),是指木名?!墩f文·木部》:“柜,木也。”段玉裁注:“柜,今俗作櫸?!盵12]246現(xiàn)在表示柜子之義的“柜”是由“櫃”簡化而來,與柜柳之“柜”是同形字。
(3)《公孫丑上》:“汙,不至阿其所好?!薄兑袅x》:“汙,丁音蛙。”
《說文》:“汙,薉也。”指污濁、骯臟的東西。讀作“蛙”時(shí),有夸大之義。焦循《孟子正義》:“汙本作‘洿’?!睹献印飞w用為‘夸’字之假借。夸者,大也,謂言雖大而不至于阿曲?!盵5]217
(4)《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薄兑袅x》:“拂,音弼?!?/p>
趙岐注:“入謂國內(nèi)也,無法度大臣之家、輔弼之士?!薄墩f文》:“拂,過擊也?!迸c“拍”“拭”意義略同。讀作“弼”時(shí),義為輔助?!赌印じ罚骸拔液喂始舱咧环?,而不疾者之拂?!庇谑∥帷峨p劍誃諸子新證·墨子新證》:“拂、弼古字通,意謂須自助而不助人也?!盵13]
(5)《梁惠王下》:“文王事昆(混)夷。”《音義》:“混夷,丁音昆。”
混夷是我國古代西部少數(shù)民族名?!对娊?jīng)·大雅·綿》:“混夷駾矣,維其喙矣。”《釋文》:“混,音昆?!?/p>
3.指示二字相通。古漢語中字詞的聲義關(guān)系十分密切,聲中寓義、義隨音轉(zhuǎn)的現(xiàn)象很常見,因此,在用一個(gè)字給另一個(gè)字注音時(shí)也多多少少地表現(xiàn)了被注字的字義。本書中,注音字與被注存在這樣聲義聯(lián)系的例子很多,可分為三小類。
(1)注音字音義相同,在古代典籍中通用。二者實(shí)為一字。
①《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兑袅x》:“愬,音訴?!?/p>
《說文·言部》:“訴,告也。愬,訴或從朔、心?!薄墩f文》以愬為訴的重文,在言部?!墩撜Z》:“膚受之愬?!弊ⅲ骸皭寮褐┮病!薄稘h書·五行志》引作訴。
②《滕文公上》:“許子衣褐?!壁w岐注:“褐,枲衣也。一曰:粗布衣也?!薄兑袅x》:“粗布,音麤?!?/p>
《說文》將麤、粗分別為二字。以“粗”為粗疏義,以“行超遠(yuǎn)”釋“麤”。段玉裁在“麤”下注云:“鹿善驚躍,故從三麀。引申之為鹵莽之稱?!袢思扔么郑中卸洀U矣?!盵12]472“麤”字“行超遠(yuǎn)”之義并無書證,多用粗疏、粗糙之義。《玉篇·麤部》:“麤,不精也?!薄稄V雅·釋詁一》:“麤,大也。”古籍中多用“粗”。
(2)通假字的一種。注音字與被注音字本義不同,但二字某一個(gè)義項(xiàng)是相通的,典籍中常常通用。這一小類數(shù)量較多。
①《盡心上》:“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薄兑袅x》:“佚,音逸?!?/p>
《玉篇·人部》:“佚,豫也?!薄稜栄拧め屧b上》:“豫,樂也?!必ㄒ?。安逸,與勞相對(duì)?!肚f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薄侗M心下》:“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卑藏窗惨荨?/p>
②《公孫丑上》引《詩·豳風(fēng)·鴟鸮》云:“徹彼桑土?!薄兑袅x》:“桑土,丁音杜?!?/p>
毛傳:“桑土,桑根也。”《釋文》:“土,音杜?!薄斗窖浴肪砣骸扒D,杜根也。東齊曰杜?!惫弊⒁对姟纷鳌皬乇松6拧盵14]。杜本是樹名,杜梨,是我國梨樹的一種。杜從土得聲,二字古音相近,故相通假。
③《滕文公下》:“出疆必載質(zhì)。”《音義》:“載質(zhì),張音贄,云義與贄同?!?/p>
《說文》:“質(zhì),以物相贅也?!币载?cái)物或人作抵押。《戰(zhàn)國策·趙策四》:“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辟|(zhì)通贄,指拜見尊者所送的禮物。趙岐注:“質(zhì),臣所執(zhí)以見君者也?!?/p>
④《離婁上》:“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音義》:“廋,音搜。”
《方言》:“廋,隠也?!痹诒硎厩蟆⑺髦x時(shí)通“搜”?!队衿V部》:“廋,求也,索也,隈也,亦作搜?!薄稘h書·趙廣漢傳》:“直突入其門,廋索私屠酤。”顏師古注:“廋讀與搜同,謂入室求之也?!?/p>
⑤《公孫丑上》:“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壁w岐注:“譬猶惡濕而居埤下近水泉之地也?!薄兑袅x》:“居埤,音卑?!?/p>
《說文》:“埤,增也?!庇滞ū?,低下?!兑住は缔o上》:“天尊低卑,乾坤定矣?!薄夺屛摹罚骸氨?,本又作埤,同?!?/p>
(3)一般而言字音相同或相近即可通假,但有一些不僅聲音相同,意義上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①《離婁上》引《詩·大雅·文王》云:“殷士膚敏,祼將于京?!薄兑袅x》:“祼,音灌。”
《廣韻·換韻》:“祼,祭名?!盵15]《說文·示部》:“祼,灌祭也?!钡惥褪前眼司乒嘣诘厣嫌庸砩?。因灌灑是祼祭中重要的一環(huán),故又稱灌祭?!墩撜Z·八佾》:“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焙侮套⒁装矅唬骸肮嗾?,酌郁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p>
②《盡心下》:“虎賁三千人?!薄兑袅x》:“虎賁,丁音奔。先儒言如猛虎之奔?!?/p>
奔,走也。奔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個(gè)擺動(dòng)手臂的人下面有三只腳,以此來體現(xiàn)人的狂奔之勢?!稄V韻》:“賁,勇也?!被①S是古代對(duì)勇士的稱呼?!稌つ潦男颉罚骸拔渫跞周嚾賰?,虎賁三百人?!笨追f達(dá)疏:“若虎之賁走逐獸,言其猛也?!倍纸杂杏铝x。
③《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閒)暇?!薄兑袅x》:“閑(閒)暇,音閑?!?/p>
閒,本義是在空間上有間隙。經(jīng)過詞義的時(shí)空引申之后,又用來指時(shí)間上有空閑,讀音也發(fā)生了變化。
④《盡心下》:“四肢之于安佚也?!壁w岐注:“四肢解倦?!薄兑袅x》:“解倦,音懈。”
解,本義是分離牛的肢體?!肚f子·養(yǎng)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庇煞蛛x引申為松散、放松之義。這一義項(xiàng)后來寫作“懈”。
這樣的注釋方法不盡能讓讀者迅速知曉被注字的讀音,還能通過注音字多角度了解被注字的意思,可謂一舉多得。
4.注音字是被注音字的后起本字。有些字本用假借字表示,但是后來又為它造了本字,一般稱后造的本字為后起本字。
(1)《離婁下》章指言:“人與禽獸,俱含天氣,就利避害,其間不希?!薄兑袅x》:“辟害,音避。”
(2)《梁惠王上》:“欲辟土地?!薄兑袅x》:“辟土,音闢?!?/p>
(3)《盡心上》:“若決江河。”趙岐注:“辟若江河之流?!薄兑袅x》:“辟若,丁音譬。”
(4)《公孫丑上》:“邪辭知其所離?!壁w岐注:“有邪辟不正之辭?!薄兑袅x》:“邪辟,音僻。”
《爾雅·釋詁》:“辟,法也?!薄稘h書·匈奴傳》:“于是作《呂刑》之辟?!鳖亷煿抛ⅲ骸氨?,法也?!北玖x為法度、刑法,借作“躲辟”“開辟”“辟如”“邪辟”等意義。后來在不同的歷史時(shí)期,分別加上義符寫作“躲避”“開闢”“譬如”“邪僻”等,不同的借義分化開來,“避”“闢”“譬”“僻”就成為了相應(yīng)意義的后起本字。
5. 注音字是被注音字的初文。由于文字形體的演變,一些本來的形符已經(jīng)很難明確地表示意義,因此,為了明確和突顯所注文字表示的意義便加注義符。以初文注音,暗示文字形體的演變。
(1)《離婁上》:“嫂溺,援之以手者,權(quán)也?!薄兑袅x》:“援,音爰?!?/p>
爰,甲骨文作像兩手相引之形?!墩f文》:“爰,引也?!毙误w的演變使得手形表義功能降低,于是加增加了義符“扌”明確意義。王筠稱“援”為“分別文”,但此字“加偏旁而義仍不異”,似乎應(yīng)該稱為“累增字”[16],增的是義符手形。
(2)《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趙岐注:“言文王聽民往取禽獸,刈其芻薪?!薄兑袅x》:“刈,音乂?!?/p>
《說文》:“乂,芟艸也?!只驈牡?。”今通作“刈”?!对姟ぶ苣稀じ瘃罚骸熬S葉莫莫,是刈是濩?!薄夺屛摹罚骸啊俄n詩》云:‘刈,取也。’”累加義符“刀”表鏟削之義。
6. 被注音是假借字,注音字是本字。這是一種本有其字的假借。
(1)《萬章下》:“放驩兜于崇山?!薄兑袅x》:“驩,音歡。”
《說文》:“驩,馬名?!倍斡癫米ⅲ骸绑O,古假為歡字?!薄侗M心上》:“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薄兑袅x》“驩虞”下注曰:“丁云義當(dāng)‘歡娛’。古字通用耳。”
(2)《離婁上》引《詩·大雅·文王》云:“祼將于京。”趙岐注:“執(zhí)祼暢之禮,將事于京師?!薄兑袅x》:“暢,丁云謂鬯,酒也?!?/p>
鬯,古代祭祀所用的香酒?!睹献诱x》:“古鬯通作暢?!薄队衿罚骸皶?,達(dá)也,通也?!睍撑c鬯本無明確的聯(lián)系,蓋音同相借耳。
7.以古字注今字。
(1)《公孫丑上》:“雖袒裼裸裎于我側(cè),爾焉能浼我哉?”《音義》:“袒,音但?!?/p>
《說文》:“但,裼也。”指脫掉上半身衣服。段玉裁注:“今之經(jīng)典凡但裼字,皆改為袒裼矣?!毙戾|《說文解字系傳》:“古此為袒字?!盵17]可能是后世為凸顯衣服這一特征而更換了義符,也可能是受“裼”字影響類化改作從衣。
8.以今字注古字。古多用某字,而今以他字代之。孫氏以今通用字注音,有助于理解文意。
(1)《滕文公上》:“氾濫于天下。”《音義》:“氾濫,音泛?!?/p>
《說文》:“氾,濫也?!敝杆嗦?。后來“氾”字的大部分義項(xiàng)都由“泛”字承擔(dān)。唐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氾,古文泛?!?/p>
(2)《滕文公上》:“禽獸偪人。”《音義》:“偪,音逼?!?/p>
《玉篇·人部》:“偪,迫也,與逼同。”《漢書·賈誼傳》:“親者或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權(quán)以偪天子?!鳖亷煿抛ⅲ骸皞浚疟谱??!?/p>
(3)《離婁下》:“故者以利為本。”趙岐注:“若以杞柳為桮棬,非杞柳之性也?!薄兑袅x》:“桮,音杯?!?/p>
9.注音字與被注音字是同源關(guān)系。二字古音相近,意義相通,古籍中多通用。
(1)《公孫丑上》:“功烈,如彼其卑也?!壁w岐注:“謂不帥齊桓公行王道而行霸道,故言卑也?!薄兑袅x》:“不帥,音率?!?/p>
《孟子正義》曰:“‘率’與‘帥’通。”率,本義是捕鳥用的長柄網(wǎng),但古籍中多用作“率領(lǐng)”義。帥,古有率領(lǐng)、將帥義。《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倍止乓艚陨侥肝锊浚新氏?、率領(lǐng)義?!皫洝迸c“率”為同源詞。
(2)《梁惠王上》引《詩·大雅·靈臺(tái)》曰:“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趙岐注:“眾民自來趣之,若子來為父使也?!薄兑袅x》:“來趣,丁音趨?!?/p>
《說文》:“趣,疾也?!敝溉诵〔娇熳摺!稘h書·賈誼傳》:“行以鸞和,步中采齊,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顏師古注:“趣,讀曰趨?!壁呉脖硎炯残械囊馑迹腿な峭搓P(guān)系。
(3)《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音義》:“浡,音勃。”
《左傳·莊公十一年》:“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杜預(yù)注:“勃,盛貌。”《文選·漢馬融〈長笛賦〉》:“氣噴勃以布覆兮?!薄稜栄拧め屧b下》:“浡,作也。”《集韻》:“浡,浡然興作貌?!倍纸杂信d盛之義,古音同在並母物部,屬同源關(guān)系。
但是直音法本身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因?yàn)樵跐h語里,有很多并沒有同音字。例如普通話中的“徐”就找不到同音字。有一些找到了同音字,也是不好辨認(rèn),喪失了注音的作用,大家還是不認(rèn)識(shí)。如《后漢書·吳蓋陳臧列傳第八》:“及在朝廷,斤斤謹(jǐn)質(zhì),形于體貌?!崩钯t注:“斤音靳?!盵19]又《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于是女解去衣裳,為仆鑒之結(jié),著獨(dú)力之衣?!崩钯t注:“結(jié)音髻?!盵18]2830很明顯“靳”“髻”更難辨認(rèn)。還有的注音字本身就是多音字,注音效果就更差了。清代陳澧談及直音時(shí)曾說:“古人音書但曰‘讀若某’‘與某同’,然或無同音之字則其法窮,或有同音之字而生僻難識(shí),則其法又窮?!盵20]正是對(duì)這種現(xiàn)象的精準(zhǔn)描述。這一點(diǎn)在本書中也又體現(xiàn),如:
(1)《梁惠王下》引《詩》曰:“哀此煢獨(dú)?!薄兑袅x》:“煢,音瓊?!?/p>
(2)《公孫丑上》:“巫匠亦然?!壁w岐注:“巫欲祝活人?!薄兑袅x》:“祝,丁亦音呪?!?/p>
(3)《萬章下》:“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薄兑袅x》:“摽使,音杓。”
(4)《告子上》:“舍其梧槚?!薄兑袅x》:“槚,音賈?!?/p>
(5)《告子下》:“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趙岐注:“若不變更,雖得天下之政而治之,不能自安一朝之閑居其位也?!薄兑袅x》:“變更,音庚?!?/p>
例(1)《玉篇·卂部》:“煢,單也,無兄弟也,無所依也?!崩蠲堋蛾惽楸怼罚骸盁Κ?dú)立,形影相吊?!弊⒁糇帧碍偂?,筆畫復(fù)雜,又不常見,很難起到注音效果。例(2)《廣韻》:“呪,呪詛?!币浴皡狻睒?biāo)“?!币簦袅x相通,但“呪”字難識(shí)。例(3)杓,有兩個(gè)讀音。一個(gè)讀甫遙切,指勺子的柄。又通“勺”,指舀東西的器具,讀者也不知道該使用杓的哪個(gè)讀音。例(4)中的注音字也是多音字,《廣韻》作公戶切,又作古訝切。例(5)“更”字雖是多音字,但“變更”一詞的語境已經(jīng)決定了“更”字只能讀平聲,不必再為其注音。
盡管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孟子音義》仍有具大影響,朱熹《孟子集注》中的注音絕大部分源于《孟子音義》,有學(xué)者統(tǒng)計(jì),《孟子集注》總共為《孟子》中365個(gè)不同的詞進(jìn)行了注音(去重后),其中267個(gè)詞的注音和《孟子音義》完全相同,重合率達(dá)到73.2%。尤其是《孟子集注》用直音方法為145個(gè)不同的詞進(jìn)行了注音,其中132個(gè)詞和《孟子音義》注音完全相同,重合率達(dá)到91.7%[21]。至清焦循《孟子正義》亦多載孫說。如《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踰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薄兑袅x》:“妁,音酌?!卑础墩f文·女部》:“妁,酌也。斟二姓者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斟者,酌也。酌者,盛酒行觴也。斟酌二姓者,如挹彼注茲欲其調(diào)適也?!蹦信嗪腿缇浦嗾{(diào)適,以酌注妁更形象生動(dòng)地表現(xiàn)了妁的意思。朱熹《孟子集注》[22]和焦循《孟子正義》[5]426皆從其說,可見《孟子音義》中直音法的重要價(jià)值和深遠(yuǎn)影響。
在直音法出現(xiàn)之前曾長時(shí)間使用讀若法。即用一個(gè)發(fā)音近似的字來注明某字讀音。如《說文》:“牑,床板也。讀若邊?!薄秴问洗呵铩罚骸笆窃乱?,命漁師始漁,天子親往?!备哒T注:“漁,讀如《論語》之語。”相對(duì)而言,直音法顯然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它采用同音字注音,讀音更加準(zhǔn)確?!澳骋裟场钡男问揭彩址奖悖坏绱?,所用來注音的字還能提示字的意義。但正如上面提到的,直音法也有自己很大的缺點(diǎn),同音字少,以及用偏僻的字注音,都會(huì)影響注音效果。于是人們又借注聲調(diào)來注音?!睹献右袅x》中便有這樣的例子,《滕文公下》“橫議”注曰:“去聲?!贝巳ヂ晳?yīng)指平時(shí)讀作陽平之“橫”的去聲。同形以聲別,音不同,意思大家也就清楚了。同時(shí),我們又使用反切法,利用漢字作字母來拼讀字音。這樣一來,任何字都可以被輕松注音。以“敖”字為例,《史記·天官書》:“箕為敖客,曰口舌。”《正義》:“敖音慠。”張守節(jié)利用直音法為“敖”字注音,能讓讀者明白此敖用的是傲慢的義項(xiàng),當(dāng)然這是在敖字容易注音的情況下。孫奭在《孟子音義》中也對(duì)敖字有注音?!豆珜O丑上》:“般樂怠敖?!薄兑袅x》:“敖,五勞切,又五到切。”五勞切是游玩、游逛的意思?!拔宓角小绷x為傲慢、驕傲,后寫作“傲”。在“傲慢、驕傲處,敖傲為古今字。孫奭使用反切注出了敖字的兩個(gè)讀音,不再需要找敖的同音字,很方便。但由于語音的不斷演變,正確拼讀反切變得十分困難,所以后來也出現(xiàn)了一種直音和反切并用的雙軌注音法[23],如明代字書梅膺祚《字匯》就是在每字下先列反切再標(biāo)直音,勺部:“勻,于汾切,音云?!比舴辞胁荒艽_讀,還可以依靠注音字來判斷讀音,注音體例更加成熟,人們使用起來也更加方便實(shí)用了。這其中亦可見直音法對(duì)反切起到了相當(dāng)大的的引領(lǐng)與補(bǔ)充作用,其意義和價(jià)值可見一斑。
總之,孫奭《孟子音義》中直音法在通過簡單字注音,保存直音法最原始的作用外,還以有效地利用聲義的密切關(guān)系,通過直音來辨明通假字、古今字等,側(cè)面幫助讀者了解被注音字的實(shí)際意義,對(duì)理解《孟子》一書及后世諸家對(duì)《孟子》的注解都有不小的價(ji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