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珊,申倩倩,李琦,賈虎生,薛晉波
(1.太原理工大學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太原 030024;2.清華大學化學系,北京 100084;3.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太原 030024;4.西南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成都 610031)
化石燃料大量消耗所引發(fā)的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兩大問題,氫能源的開發(fā)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1].近年來,太陽能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得到不斷發(fā)展,通過光催化水分解反應,實現(xiàn)光能到化學能的轉化是開發(fā)氫能源的最佳途徑[2].而光催化劑的改性對提高其光催化水分解反應起著決定性作用[3,4].在眾多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中,TiO2由于其儲量豐富、穩(wěn)定性高、無毒無害、成本低廉及生態(tài)友好等顯著優(yōu)勢,被認為是當前應用于光催化水分解領域的典型材料[5].但TiO2較寬的帶隙導致其面臨著可見光范圍內(nèi)光子的有限吸收和光生載流子的高復合兩大問題,因此其催化活性始終受限[6,7].
貴金屬負載是一種有效改善TiO2光催化性能的手段,特別是通過貴金屬與載體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對表面反應進行調(diào)控,促進光生載流子的高效分離及傳輸,可實現(xiàn)催化劑催化活性的顯著提高[8].目前,研究者們已采用各種合成方式來獲得金屬與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如Colmenares等[9]和Hengsawad等[10]均采用一步溶膠-凝膠法和高溫煅燒結合的方式,制備了Pd負載的TiO2催化劑,研究發(fā)現(xiàn),Pd與TiO2間的強相互作用可顯著提高其催化活性.Kim等[11]通過沉積-沉淀和煅燒的方法,制備了Pd,Cu負載的由銳鈦礦/金紅石相組成的TiO2催化劑,結果表明,催化劑的催化活性與金屬載體的強相互作用相關聯(lián),強相互作用誘導電子在Pd和Cu表面富集,這有利于還原反應的發(fā)生.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金屬與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大多需經(jīng)過高溫處理才可獲得[12~15],這對材料合成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眾所周知,氧空位缺陷的存在將改變材料的電子結構,促進貴金屬與氧化物載體之間的電子轉移,且貴金屬原子與不飽和配位點之間相互作用的增強,有助于提高貴金屬與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16].
本文通過Ni摻雜構筑富含氧空位的缺陷態(tài)TiO2納米管陣列(TNT-Ni),不同于高溫處理的嚴苛條件,在氧空位誘導作用下,利用光還原沉積法在TNT-Ni上引入不同含量的貴金屬Pd,氧空位缺陷的存在促進金屬Pd與TiO2載體間的電子轉移,有效增強了Pd與TiO2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探究了Pd與TiO2間的強相互作用對Pd-TNT-Ni光吸收特性、載流子分離及傳輸效率的影響,揭示了其對材料光催化性能的調(diào)控機制,進而提出了光催化性能提高的作用機理.
工業(yè)純鈦片(純度99.6%),購于寶雞啟辰科技公司;乙二醇[(CH2OH)2]、氟化銨(NH4F)、無水乙醇、六水合硫酸鎳(NiSO4·6H2O)、二水合檸檬酸鈉(Na3C6H5O7·2H2O)、氫氧化鈉、三乙醇胺(TEOA)、濃鹽酸、氫氟酸、硝酸、四氯鈀酸鈉(Na2PdCl4)和無水甲醇(CH3OH),均為分析純,購于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去離子水為自制.
JSM-6700F型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FESEM,日本JEOL公司);JEM-2100F型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日本JEOL公司);Ultima IV Rigaku型X射線衍射儀(XRD,日本理學公司);ESCALAB Xi+型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英國賽默飛公司);Lambda750S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Vis,美國珀金埃爾默公司);LFS-920型熒光光譜儀(PL,英國Edinburgh Instruments公司);表面光電壓譜儀[SPV,由吉林大學王德軍課題組自行組建:CHF-XM500型氙燈(北京暢拓科技有限公司)、Omni-λ300型單色儀(北京卓立漢光儀器有限公司)、SR830型鎖相放大器(美國斯坦福公司)];Autolab PGSTAT3-2N型電化學工作站(瑞士萬通公司);8890型氣相色譜儀(GC,美國安捷倫有限公司).
1.2.1 鈦片的預處理 對長寬厚尺寸為30 mm×10 mm×0.2 mm的工業(yè)純鈦片分別使用不同粗糙度(200,400,600,800,1000,1500目)的SiC砂紙進行橫向及縱向的打磨,直至表面光亮;將剪裁好的鈦片放入酸洗液[由15 mL硝酸(HNO3)、5 mL氫氟酸(HF)和80 mL去離子水(H2O)配制]中靜置30 s后,用去離子水沖洗,然后將鈦片依次放入裝有去離子水、丙酮和無水乙醇的燒杯中,分別超聲清洗30 min以去除表面殘留的雜質.
1.2.2 陽極氧化法制備TiO2納米管陣列 將0.55 g NH4F放入裝有2 mL去離子水的燒杯中,并磁力攪拌10 min,然后加入98 mL(CH2OH)2繼續(xù)攪拌20 min,配制成反應溶液.反應過程采用雙電極體系,鈦片為陽極,鉑片為陰極,分別將金屬片的2/3浸入反應溶液中,整個體系在50 V恒定電壓下進行反應.反應20 min后,取下鈦片并超聲清洗去掉預氧化層,然后用去離子水沖洗、干燥.將已預氧化的鈦片繼續(xù)反應1 h,即得到TiO2納米管陣列.
1.2.3 脈沖電壓法在TiO2納米管陣列表面沉積Ni將2.35 g Na3C6H5O7·2H2O和1.05 g NiSO4·6H2O分別放入80 mL去離子水中充分溶解,配制成反應溶液.反應過程采用三電極體系,TiO2納米管陣列為工作電極,Pt片為對電極,Ag/AgCl電極為參比電極,脈沖電壓為-0.5~-1.4 V,脈沖寬度分別為1和5 s,反應溫度為35℃恒溫,反應時間分別取60,120和180 s.將反應后的樣品用去離子水沖洗,去掉表面殘留的溶液,干燥.
1.2.4 退火熱處理 將Ni沉積和無Ni沉積的樣品分別置于管式爐中,在Ar氣氛下于600℃保溫退火4 h,升溫速率設置為2℃/min.退火得到的Ni摻雜缺陷態(tài)TiO2納米管陣列樣品標記為TNT-Ni,無Ni摻雜的樣品標記為TNT.
1.2.5 光還原沉積法沉積Pd將0.01 g Na2PdCl4放入20 mL CH3OH/H2O(體積比為1∶1)的混合溶液中,攪拌10 min.將TNT-Ni樣品在反應溶液中浸漬20 min.用500 W氙燈照射溶液,樣品分別在光照射下還原60,120和180 s,所得樣品分別標記為Pd60-TNT-Ni,Pd120-TNT-Ni和Pd180-TNT-Ni.
采用基于CHI660C電化學站的三電極體系進行了光電流測試.以催化劑樣品為工作電極,鉑片為對電極,Hg/HgO電極為參比電極,1.0 mol/L NaOH溶液為電解質.由氙燈提供強度為100 mW/cm2的模擬太陽光源.在5 mV/s,1000 Hz下測得莫特-肖特基曲線.在開路電位下和10-2~105Hz頻率范圍內(nèi)測得電化學阻抗譜(EIS).
光催化分解水生成H2氣的實驗使用在線氣相色譜儀進行測試.反應在100 mL TEOA/H2O溶液(體積比1∶4)中進行,采用帶有UV截止濾光片(λ>420 nm)的300 W氙燈作為模擬太陽光源.反應前,使用高純氬氣(純度99.99%)對反應溶液進行30 min鼓泡處理,反應過程中進行磁力攪拌.反應連續(xù)進行4 h后,使用裝備有熱導檢測器(TCD)的氣相色譜儀對生成的氣體進行分析.
圖1(A)~(F)分別為為TNT,TNT-Ni及Pd-TNT-Ni樣品的FESEM照片.TNT,TNT-Ni及Pd-TNT-Ni樣品保持了均勻、整齊排列的管狀形貌,管徑約為70~80 nm,管壁厚度約為8~10 nm,管長約為7~8 μm.如圖1(B)所示,TNT-Ni樣品表面未觀測到Ni顆粒,初步推斷Ni已成功摻雜入管壁內(nèi).在圖1(D)~(F)黃色方框區(qū)域內(nèi)可觀測到Pd-TNT-Ni樣品管壁及管口附著有分布較為分散的顆粒狀物質.經(jīng)X射線能譜(EDS)證實,TNT-Ni樣品含有Ti,O,Ni 3種元素[圖1(G)和(H)];Pd-TNT-Ni樣品含有Ti,O,Ni和Pd 4種元素.結合圖1(D)~(F)中的SEM結果推測,在Pd-TNT-Ni樣品管壁及管口分散的顆粒狀物質為Pd納米顆粒.
圖1(I)為5種光催化劑的XRD譜圖,譜圖中出現(xiàn)的所有衍射峰均可與相應的標準卡片相對應,證明樣品具有良好的結晶性.對比銳鈦礦TiO2的標準卡片(JCPDS No.71-1166),可觀察到一系列的特征峰,可歸屬于銳鈦礦TiO2的對應晶面.個別特征峰與Ti(JCPDS No.44-1294)和金紅石相TiO2(JCPDS No.78-1510)的標準卡片相匹配,這可歸因于鈦基底的存在及高溫退火促使樣品發(fā)生輕微的由銳鈦礦向金紅石的相變.5種催化劑對應的峰強度及峰的位置無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負載Pd的Pd-TNT-Ni光催化劑未顯示出與Pd相關的特征峰,結合EDS元素分析可知,這可能是由于Pd負載量較少所致.
圖2為Pd-TNT-Ni樣品的TEM照片,圖2(A)插圖中晶格間距d=0.356 nm的晶格條紋可歸屬于銳鈦礦(101)晶面,圖2(B)插圖中觀測到相同晶面的晶格間距[17],其d值減小歸因于Ni的摻雜[18].由圖2(C)可以看出,分散于TiO2納米管上的Pd納米顆粒尺寸大約為10~20 nm.對框選區(qū)域的納米顆粒進行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觀測[圖2(D)],并對不同取向晶格條紋沿白色直線方向進行強度分布分析[圖2(G)和(H)],由圖2(G)和(H)可知,Pd-TNT-Ni樣品清晰的晶格條紋反映了其具有良好的結晶性;結合獲得的強度分布圖,晶格間距d=0.351 nm的晶格條紋可歸屬于銳鈦礦(101)晶面,晶格間距d=0.228 nm的晶格條紋可歸屬于Pd(111)晶面[19].這也進一步證實Pd已成功負載.
圖3為TNT,TNT-Ni和Pd-TNT-Ni光催化劑的XPS譜圖.在TNT樣品的XPS全譜中可觀測到與Ti,O以及標準C相關的XPS峰,而未觀測到與其它元素相匹配的元素峰,TNT-Ni樣品的XPS全譜中還觀測到Ni的XPS峰,Pd-TNT-Ni樣品的XPS全譜中出現(xiàn)Ni和Pd的XPS峰[圖3(A)].圖3(B)為Ti2p的XPS譜圖,對應于Ti4+2p12,Ti4+2p32態(tài)的兩個XPS峰分別位于464.3和458.6 eV處(ΔEb為5.7 eV),歸屬于Ti4+—O鍵;相較于TNT光催化劑,TNT-Ni和Pd-TNT-Ni呈現(xiàn)對應于Ti3+的明顯的XPS峰,對應于Ti3+2p12,Ti3+2p32態(tài)的峰結合能位于462.2和456.6 eV處[20],其與缺陷態(tài)存在相關,證實Ni摻雜可以有效引入氧空位.此外,Pd-TNT-Ni樣品對應的Ti2pXPS峰比TNT-Ni樣品向高結合能方向發(fā)生偏移,這證實了電子由TiO2向Pd轉移.O1s的XPS譜圖如圖3(C)所示,可反褶積出兩個位于529.8和531.5 eV結合能處的峰,其分別對應于Ti—O鍵和缺陷氧(氧肩峰)[21].與Ti2p的XPS峰相一致,Pd-TNT-Ni樣品對應的缺陷氧結合能升高,進一步證實電子的轉移方向.在Ni2p的XPS譜圖中可以識別到兩個對應于Ni2+2p32和Ni2+2p12的主峰,分別位于855.4和873.1 eV處[圖3(D)],出現(xiàn)在861.7和879.8 eV處的附加峰屬于樣品中的衛(wèi)星峰[22].此外,Pd3d的XPS譜圖可反褶積出位于334.7和340.1 eV處的一對峰[圖3(E)],其可分別歸屬于Pd3d52和Pd3d32態(tài)[23].因此,這為Pd-TNT-Ni上金屬Pd顆粒的負載以及氧空位的引入提供了更為確鑿的證據(jù),也證實了電子的轉移方向.
Fig.3 XPS spectra of TNT,TNT-Ni,Pd-TNT-Ni catalysts
由氣相色譜圖S1(見本文支持信息)得到圖4所示的不同Pd負載量的Pd-TNT-Ni樣品與TNT,TNT-Ni的氫氣產(chǎn)量及平均產(chǎn)氫率的對比結果.Ni摻雜引入的氧空位有效提升了TNT樣品光催化產(chǎn)氫性能,TNT-Ni樣品平均光催化產(chǎn)氫率為1.84 mmol·g-1·h-1,是TNT樣品(0.45 mmol·g-1·h-1)的4倍,Pd120-TNT-Ni樣品平均產(chǎn)氫率可達5.16 mmol·g-1·h-1,較TNT提高了近12倍[圖4(B)],展現(xiàn)出最佳的催化活性.而過量Pd的負載導致Pd180-TNT-Ni樣品產(chǎn)氫性能降低,這主要歸因于過量Pd覆蓋TiO2半導體表面,導致材料對光利用效率降低,從而降低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效率,載流子濃度下降,進而使得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和空穴減少,極大影響表面反應的發(fā)生[24].如圖4(C)所示,Pd120-TNT-Ni樣品在模擬太陽光下經(jīng)過5次循環(huán)后氫氣產(chǎn)量出現(xiàn)輕微的衰減,這反映了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產(chǎn)氫穩(wěn)定性.此外,與最近文獻[25~33]所報道的光催化劑產(chǎn)氫性能相比較(表S1,見本文支持信息),本研究所制備的Pd120-TNT-Ni樣品仍具有較好的優(yōu)勢.
Fig.4 Hydrogen evolution rates(A)and average yield(B)of the five catalysts and recycling runs of Pd120-TNT-Ni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generation(C)
為了從催化劑的吸光特性、電荷分離及傳輸機制等角度,揭示Pd-TNT-Ni樣品催化產(chǎn)氫活性提高的內(nèi)在機制,對Pd-TNT-Ni樣品進行了光學及光電化學方面的測試.
圖5(A)為樣品的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可見,TNT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紫外光吸收和微弱的可見光吸收性能,TNT-Ni和Pd-TNT-Ni則表現(xiàn)出強烈的全譜吸收特性.TNT-Ni樣品中拓寬的光吸收譜,可歸因于氧空位在TiO2禁帶帶隙內(nèi)引入缺陷能級,擴展了光吸收范圍[34],與Ni摻雜引起的雜質能級協(xié)同作用,從而對半導體光催化性能起到促進作用.圖5(B)為樣品的表面光電壓譜(SPV),5種催化劑正的光電壓信號與TiO2自身n型半導體的特性相對應[35].不同的信號強度反映了5種催化劑中光生電荷分離和傳輸效率不同.TNT表現(xiàn)出最強的光電壓信號,TNT-Ni及Pd-TNT-Ni樣品的光伏信號呈下降趨勢,這是由于氧空位抑制了樣品中電子-空穴對復合,提高了載流子的分離效率;同時促進Pd與TiO2間的電子轉移,增強了TiO2載體向Pd表面輸運電子的作用,從而抑制光生空穴向樣品的遷移,最終呈現(xiàn)出光電壓正信號的減弱.圖5(C)為光致發(fā)光光譜(PL),TNT-Ni樣品呈現(xiàn)出相對降低的PL強度,可歸因于氧空位的引入對載流子分離具有積極作用.金屬Pd負載后的光催化劑表現(xiàn)出更強的熒光猝滅,這表明金屬Pd與TiO2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促進了Pd對電子的捕獲行為,從而驅動材料內(nèi)部電子-空穴對的高效分離及電荷載流子遷移至表面,延長了載流子壽命.
Fig.5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A),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a(B)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λex:280 nm)of TNT,TNT-Ni and Pd-TNT-Ni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d loadings(C)
圖6(A)為樣品的光電流密度-時間曲線,相比于TNT樣品(瞬態(tài)光電流響應為1.14 mA/cm2),TNT-Ni光催化劑的瞬態(tài)光電流響應(4.22 mA/cm2)提高了3.7倍,這歸因于TNT-Ni光催化劑中氧空位的引入[36].Pd負載的Pd-TNT-Ni顯著提高了催化劑的瞬態(tài)光電流響應并保持穩(wěn)定的光電流響應.這可歸因于Pd與缺陷態(tài)TiO2納米管陣列間的強相互作用驅動了材料內(nèi)部載流子的高效分離.圖6(B)為5種催化劑的EIS譜,TNT樣品呈現(xiàn)最大的圓弧半徑,TNT-Ni和Pd-TNT-Ni樣品的圓弧半徑逐漸減小.Pd120-TNT-Ni樣品呈現(xiàn)最小的圓弧半徑,對應最低的界面電荷轉移電阻(Rct),因此更多的電子空穴參與氧化/還原反應,載流子的復合率降低,Pd120-TNT-Ni樣品具有最高的電荷分離及轉移效率[37].與此同時,樣品的莫特-肖特基(MS)曲線線性部分正斜率值反映了TiO2材料的n型半導體特性[38],其中,Pd120-TNT-Ni樣品對應的MS曲線線性部分表現(xiàn)出最小斜率值[圖6(C)],這表明氧空位引起催化劑的電子密度升高,提高的費米能級有利于電子轉移[39],金屬Pd與TiO2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促使表面負載的Pd捕獲更多的電子,促進了表面催化反應的發(fā)生.
Fig.6 Photocurrent density-time curves(A),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B)and Mott-Schottky curves(C)of TNT,TNT-Ni and Pd-TNT-Ni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d loadings under visible light
如圖S2(見本文支持信息)所示,根據(jù)XPS價帶譜確定Pd120-TNT-Ni光催化劑的價帶位置位于2.22 V(vs.NHE)處,根據(jù)Tauc圖得到Pd120-TNT-Ni的禁帶寬度為2.91 eV,故此推斷導帶位置為-0.69 V(vs.NHE).Thomas等[40]認為Pd的功函為5.92 eV,根據(jù)功函的定義可知,Pd的費米能級位置為1.42 V(vs.NHE),這為TiO2上電子躍遷至Pd位點提供了依據(jù).將得到的樣品能帶位置與析氫反應電位(0 Vvs.NHE)進行比較,證實其滿足產(chǎn)氫電位的需求.
結合以上討論,提出Pd負載Pd-TNT-Ni光催化劑催化產(chǎn)氫性能提高的可能機制.Ni摻雜引入的氧空位為TNT-Ni光催化劑引入了缺陷能級,降低了光生電子由價帶躍遷至導帶的勢能,增強了材料對可見光的捕獲能力,提高了光吸收特性;在TNT-Ni表面再負載Pd時,氧空位(Vo)誘導金屬Pd與TiO2載體間強相互作用的發(fā)生,促使TNT-Ni上的電子遷移至材料表面的貴金屬Pd上,從而驅動材料內(nèi)部電子-空穴對的分離及電子向表面的遷移,抑制了光生電荷的復合,延長了載流子壽命;此外,Pd作為表面反應活性位點,驅動表面氧化-還原反應的發(fā)生.以上幾方面的共同作用提升了材料的光催化分解水產(chǎn)氫性能(Scheme 1).
Scheme 1 Reaction mechanism diagram of Pd-TNT-Ni photocatalyst
利用Ni摻雜在TiO2中引入氧空位,再利用氧空位誘導貴金屬Pd與TiO2載體間產(chǎn)生強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催化劑的光分解水產(chǎn)氫性能.研究表明,Pd120-TNT-Ni具有最優(yōu)異的平均產(chǎn)氫速率(5.16 mmol·g-1·h-1),比TNT-Ni樣品(1.84 mmol·g-1·h-1)提高了近3倍,較TNT樣品(0.45 mmol·g-1·h-1)提高了近12倍.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可歸因于金屬Pd與TiO2載體間的強相互作用,其為電子由TiO2載體向金屬Pd遷移提供了驅動力,提高了載流子的分離及傳輸效率,延長了載流子的壽命,Pd作為表面反應的活性中心加速了反應的進行.該研究結果對設計和制備高光催化活性的半導體材料具有借鑒意義.
支持信息見http://www.cjcu.jlu.edu.cn/CN/10.7503/cjcu202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