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猛,繆娜,周瑩,繆佳銘
無錫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無錫 214121
近些年,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呈增高之勢,患者常伴有心絞痛癥狀,多因冠狀動脈硬化造成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心肌受到嚴重損害,該疾病具有全身性、漸進性、隱匿性等特點,患者發(fā)病時通常會出現異常的血脂水平,易引發(fā)高脂血癥[1-2]。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介于慢性穩(wěn)定型心絞痛與心肌梗死之間,若任其發(fā)展很容易進展為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目前臨床對該疾病首選藥物治療,主要通過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肌代謝,降低動脈血壓、心率等方式實現病情的緩解[4]。尼可地爾與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均是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常用藥物[5]。為了進一步求證該藥物的有效性,本次研究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期間因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來無錫市第二中醫(yī)醫(yī)院治療的7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在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時聯合應用注射用尼可地爾與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76例因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來本院進行治療的患者,采用雙色球分組法平均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8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60~78歲,平均(69.53±2.53)歲;病程1~5個月,平均(2.13±0.85)個月。研究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61~80歲,平均(69.53±2.82)歲;病程1~4個月,平均(2.05±0.71)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符合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診斷標準并經心電圖等技術檢查得以確診[6];②患者依從性高;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嚴重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者;②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者;③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者;④對本次研究使用的藥物存在過敏反應者;⑤用藥依從性差者。
對照組:叮囑患者臥床休息,給予患者降壓、調脂以及降糖等針對性治療,在治療期間增加患者的營養(yǎng)支持。將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國藥準字H31022649;規(guī)格:20 mg×瓶)40 mg與葡萄糖注射液(國藥準字H34023600;規(guī)格:250 mL:12.5 g)250 mL(濃度5%)混合,以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1次/d。
研究組:該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使用注射用尼可地爾(國藥準字H20120069;規(guī)格:12 mg×支)行聯合治療,每次使用12 mg尼可地爾與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34023608;規(guī)格:250 mL:2.5 g)250 mL(濃度0.9%)混合,采用微量泵維持靜脈泵,1次/d。
①治療有效率。顯效:治療后心絞痛、胸痛與胸悶等癥狀消失,經心電圖檢查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時間與發(fā)作次數顯著減少,胸痛等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經心電圖檢查各項指標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與發(fā)作時間未減少,臨床癥狀仍存在,經心電圖檢查各項指標與治療前相比變化不大[7]。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②對比兩組患者心電圖變化情況,包括12導聯心電圖J-T間期最長和最短的差值(J-Td)、12導聯心電圖Q-T最長和最短的差值(Q-Td)。
③對比心絞痛發(fā)作次數與持續(xù)時間。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患者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治療前,兩組J-Td、Q-T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J-Td、Q-Td均較對照組患者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變化情況對比[(±s),ms]
表2 兩組患者心電圖變化情況對比[(±s),ms]
組別對照組(n=38)研究組(n=38)t值P值J-Td治療前43.51±4.24 43.49±4.18 0.021 0.984治療后40.34±3.12 33.21±2.24 11.443<0.001 Q-Td治療前52.51±3.74 52.49±3.68 0.023 0.981治療后49.37±2.82 43.22±2.31 10.400<0.001
治療前,兩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持續(xù)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持續(xù)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絞痛發(fā)作次數與發(fā)作持續(xù)時間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心絞痛發(fā)作次數與發(fā)作持續(xù)時間對比(±s)
組別對照組(n=38)研究組(n=38)t值P值發(fā)作次數(次/周)治療前3.28±1.16 3.18±1.09 0.387 0.700治療后1.82±0.48 0.65±0.22 13.659<0.001發(fā)作持續(xù)時間(min/次)治療前10.11±2.72 10.18±2.81 0.110 0.912治療后7.82±1.62 5.03±1.25 8.405<0.001
冠心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多因冠狀動脈硬化造成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心肌受到嚴重損害,發(fā)病人群主要為中老年,具有較大危害性[8-10]。心絞痛是冠心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因冠狀動脈形成粥樣斑塊,斑塊糜爛或者破裂致使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進而引發(fā)心肌組織發(fā)生急性缺血缺氧[11]。有相關研究顯示,冠心病的發(fā)病與患者自身存在肥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12-13]。目前該疾病首選的治療方案就是藥物治療,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是蛋白激酶激活劑,能夠激活大量的蛋白質方式以刺激人體反應,可促進細胞能量代謝并減少冠脈阻力,提升心肌細胞的活力,經多種作用機制來擴張血管并改善微循環(huán)以此達到心功能的目的[14-16]。尼可地爾是一種鉀離子通道開放劑,具有擴張冠狀動脈的效果,可降低血管的阻力進而減小微血管功能障礙的風險[17-18]。尼可地爾能夠擴張冠狀位血管與外周阻力動脈,減輕心臟前后負荷以減少對心肌細胞造成缺血缺氧等損害,對心肌細胞有保護的作用[19-21]。
在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患者實施聯合用藥治療,經數據對比發(fā)現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97.37%較對照組患者78.95%顯著提高(P<0.05)。治療前,兩組心電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J-Td(33.21±2.24)ms、Q-Td(43.22±2.31)ms均較對照組患者明顯減少(P<0.05)。治療后,研究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0.65±0.22)次/周,發(fā)作持續(xù)時間(5.03±1.25)min/次,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梢姡c單一用藥相比,采用聯合用藥治療的方式能夠進一步提升總體臨床療效,可改善患者心絞痛癥狀。劉世宇[22]研究中指出,觀察組聯合用藥后其臨床總有效率97.22%較對照組患者80.56%顯著提高(P<0.05)。治療前,兩組心電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J-Td(35.23±2.35)ms、Q-Td(44.35±4.64)ms均較對照組患者明顯減少(P<0.05)。治療后研究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0.61±0.23)次/周,發(fā)作持續(xù)時 間(6.26±1.113)min/次,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其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說明在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時以尼可地爾聯合用藥具有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時聯合使用注射用尼可地爾與二丁酰環(huán)磷腺苷能夠減輕炎性反應,改善心絞痛癥狀,提升心功能,減少心絞痛發(fā)作次數和持續(xù)時間,可促進患者病情盡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