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莉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山西 030001
內科住院病人通常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部分病人可能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不但影響后續(xù)治療、護理方案的開展,還可能導致病人身體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最終影響其預后結局[1]。既往研究認為,制定和實施合理的護理方案對病人臨床治療效果、心理狀態(tài)及預后結局改善具有重要價值[2-3]。目前,臨床針對內科住院病人多予以常規(guī)護理,其對部分病人心理狀態(tài)改善效果不佳,推廣價值有限[4]。已有研究顯示,將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護理應用于住院病人,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及后續(xù)生活質量改善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較高[5-6]?;谌诵曰砟畹男睦碜o理可在明確病人消極心理類型的同時,結合病人自身情況,制定以病人為中心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進而保證各項護理措施臨床實施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護理在內科住院病人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內科住院病人70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入院后結合實驗室指標檢查與臨床癥狀評估確診為內科疾??;②年齡≥18 歲;③意識清楚,溝通順暢。排除標準:①并發(fā)急危重癥;②預計生存期<3 個月;③合并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④并發(fā)全身感染性疾??;⑤臨床資料缺失影響后續(xù)研究。根據(jù)病人入院順序進行編號,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男18 例,女17 例;年齡40~71(53.15±5.72)歲;病程0.6~7.0(2.35±0.30)年。對照組:男19例,女16 例;年齡42~73(53.27±5.90)歲;病程0.8~6.0(2.41±0.28)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健康、飲食與運動指導,針對長期臥床病人進行體位調整,維持病房環(huán)境整潔,保持病房通風,及時對存在異常情況的病人進行相應處理。
1.2.2 觀察組 建立心理護理干預小組,以科室護士長為組長,以責任心強、業(yè)務水平高的護理人員為組員。結合病人實際情況,查閱相關文獻,在人性化理念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案。①結合病人年齡與文化水平選擇并播放音樂,床位間采用暖色調窗簾隔離,保護病人隱私,同時根據(jù)病人家屬情況實施心理指導,減輕病人心理負擔,提高病人后續(xù)治療的護理配合度,向病人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健康專業(yè)知識及基礎護理知識,提高病人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適應性,定期對病人及家屬意見進行總結,不斷調整與改善護理策略。②疾病造成的疼痛與不適感是導致病人出現(xiàn)負面心理的主要原因,可引發(fā)諸多嚴重并發(fā)癥,延長病人治療時間,影響病人康復進程,因此,護理期間需密切詢問病人身體感受,予以適當幫助,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針對病人疼痛與不適感進行針對性護理,還可通過聊天、播放音頻文件的方式轉移其注意力;對疼痛較嚴重的病人合理應用鎮(zhèn)痛藥物,護理措施實施期間需將病人作為護理中心,積極關注病人感受,聽取病人意見、建議,對護理方案進行合理調整。
1.3 評價指標 ①心理狀態(tài):護理前及護理2 周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7]與抑郁自評量表(SDS)[8]進行 評 價。SAS 和SDS 各20 個 條 目,采 用Likert 4 級 評分法(1~4 分)評分,得分×1.25 為最終得分,最終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負面情緒越嚴重。②生活質量:護理前及護理2 周后采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9]進行評價,取量表中的生理職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精力作為評價項目,各維度總分均為0~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③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護理2 周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表進行評價,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越高,≥90分表示非常滿意,60~89分表示滿意,<60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例數(shù)35 35 SAS 評 分SDS 評 分護理前64.30±7.22 64.61±7.18-0.180 0.858護理2 周后48.52±5.50 59.22±6.01-7.770<0.001護理前63.31±7.52 63.84±7.91-0.287 0.775護理2 周后49.83±5.15 61.77±6.58-8.454<0.001
2.2 兩組護理前后SF-36 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F-36 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F-36 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例數(shù)35 35護理前57.69±6.83 57.72±6.74-0.019 0.985生理職能護理2 周后80.05±8.91 72.31±7.91 3.843<0.001護理前62.11±6.75 62.23±6.80-0.074 0.941精神健康護理2 周后78.69±8.03 70.65±7.63 4.294<0.001護理前58.65±7.12 58.79±7.58-0.080 0.937軀體疼痛護理2 周后77.63±8.47 70.58±8.04 3.571 0.001護理前60.87±7.08 60.92±7.14-0.029 0.977精力護理2 周后79.81±8.25 71.57±8.20 4.191<0.001
2.3 兩組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內科病人通常住院時間較長,在住院治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消極心理[10]。既往研究顯示,病人情緒變化對其后續(xù)治療、康復及預后結局均有影響,故對此類病人采取相應護理措施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尤為重要[11-12]。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病人的護理需求增加,常規(guī)護理方案已不再被更多病人接受[13]。而以病人為中心開展的針對性心理干預方案對病人心理狀態(tài)及預后改善具有重要價值,臨床推廣效果較好[14]。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護理應用于內科住院病人的有效性,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干預后SAS 評分和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實施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護理后,病人焦慮、抑郁情緒得到改善。其原因可能為:人性化理念主要將病人作為護理重心,各項護理方案均參考病人自身情況制定并實施,其合理性與針對性更強,干預中,護理人員通過與病人密切溝通,明確了病人消極心理類型及其出現(xiàn)的原因,進而制定相應的心理疏導措施,有利于進一步改善病人心理狀態(tài)[15-16]。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理干預后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護理的實施對提升病人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病人生理、精神、軀體及精力狀態(tài)是病人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心理護理方案的實施通過不斷改善病人消極情緒,提高病人治療、護理配合度,提升病人治療效果與護理質量,改善病人身體素質[17-18]。此外,本研究還針對內科住院病人進行相應的疼痛與舒適度干預,也有利于提升病人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護理容易被內科住院病人接受。人性化護理通過結合病人自身情況制定一系列干預措施以改善病人病情,病人能自主參與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表現(xiàn)出較好的自我約束能力,疾病狀態(tài)明顯改善,護理滿意度也相應提升[19]。
總之,針對內科住院病人實施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心理護理效果較好,病人經(jīng)護理干預后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