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慧,鞏林霞,魏兆麗,高愛濱
(濱州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山東 濱州 251700)
糖尿病腎?。╠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發(fā)病原因及作用機制較為復雜,至今尚未明確,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糖脂代謝紊亂、腎小球血流動力學改變、遺傳因素、炎癥反應、微血管病變等;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則會導致腎臟形態(tài)學改變,引起并加重腎小球硬化,對患者的腎功能造成較大的影響[1,2]。糖尿病腎病為一類發(fā)病率較高的糖尿病慢性病,被認為是導致終末期腎病的重要原因。近年來,脂毒性作用機制在2 型糖尿病以及相關并發(fā)癥中的作用受到了更多的重視[3,4]。為此,本研究現(xiàn)就脂質代謝在2 型糖尿病腎病中的表達水平及與尿白蛋白的相關性進行探討,旨在分析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發(fā)展的作用機制,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濱州市中心醫(yī)院自2020年1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2 型糖尿病腎病患者108 例的臨床資料,根據(jù)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組,其中將UAER 20~200 μg/min 或24h 尿白蛋白排泄量30~300 mg的患者39 例設為微量白蛋白尿組,將UAER>200 μg/min 或24h 尿白蛋白排泄量>300 mg的患者37 例設為大量白蛋白尿組,將UAER 及24h 尿白蛋白排泄量均正常的患者32 例設為正常白蛋白尿組。三組性別、年齡、體質指數(shù)、糖尿病病程、收縮壓及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批準,患者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屬知情同意書。
表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三組一般資料比較(n,±s)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5]中2 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同時符合《糖尿病腎病防治專家共識(2014 年版)》[6]中關于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③具有正常的語言及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及精神狀態(tài)正常。排除標準:①其他類型的糖尿病患者;②慢性腎炎綜合征以及先天性腎功能障礙者、因其他原因所導致的白蛋白尿,以及終末期腎病者;③精神狀態(tài)以及神經(jīng)異常者;各類良惡性腫瘤性疾病者;凝血功能異常以及各類血液性疾病者;④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者;⑤近2 個月內使用過降尿酸及利尿類藥物者;臨床資料缺失者。
1.3 方法 收集三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指數(shù)、糖尿病病程、收縮壓及舒張壓。脂代謝相關指標包括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UAER 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多組比較采用F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以P<0.05 代表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脂代謝指標比較 大量白蛋白尿組、微量白蛋白尿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量白蛋白尿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脂代謝指標比較(±s,mmol/L)
表2 三組脂代謝指標比較(±s,mmol/L)
2.2 不同UAER 水平與脂代謝異常的相關性 Pearson 相關性分析可見,UAER 與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關(r=0.458、0.551、0.658,P<0.05),與高密度脂蛋白呈負相關(r=-0.325,P<0.05)。
2 型糖尿病是一類發(fā)病率較高的內分泌疾病,合并癥較多。該病在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多伴隨脂代謝紊亂,但其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明確[7,8]。有研究顯示[9,10],不同尿蛋白水平下2 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謝紊亂較突出,主要表現(xiàn)為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多,且隨著UAER的升高而表現(xiàn)出升高的趨勢,但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在不同UAER 水平下無明顯差異。目前關于脂質代謝在2 型糖尿病腎病中的表達水平及與尿白蛋白的相關性仍有待進一步探究,從而為2型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及診治提供參考[11,12]。
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異常增多會導致胰島β 細胞功能造成影響甚至損傷,并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響[13,14]。脂代謝相關指標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多,在胰島中也會沉積過多,本身易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胰島β 細胞的凋亡并對其功能造成不良影響,同時在胰島素的作用下的靶組織,例如肌肉以及肝臟等,也會受到脂代謝指標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堆積而加重胰島素抵抗,加重2 型糖尿病腎病的進展[15,16]。而在糖尿病狀態(tài)下,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可能被腎小球細胞系膜細胞以及上皮細胞的特異性受體攝取,導致這些細胞的表型開始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繼而分泌出一系列的細胞因子,同時對細胞外基質量的合成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促進系膜的擴張,最終造成并加重腎小球的硬化[17,18]。本研究中微量白蛋白尿組、大量白蛋白尿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組(P<0.05);大量白蛋白尿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蛋白尿水平升高的同時,多伴隨著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說明脂代謝指標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表達水平增多后開始大量沉積在胰島中,加重糖尿病的發(fā)展,同時也會對腎小球細胞的表型特異性造成影響,加重腎小球硬化,生成大量的蛋白尿,與既往研究一致[19,20]。此外,高密度脂蛋白的缺乏以及功能紊亂與腎臟血管粥樣硬化、腎小球腎炎以及腎小管間質損傷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UAER 與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關(r=0.458、0.551、0.658,P<0.05),與高密度脂蛋白呈負相關(r=-0.325,P<0.05)。提示隨著UAER 水平的升高,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呈現(xiàn)出升高的趨勢,高密度脂蛋白呈現(xiàn)出降低的趨勢,說明在2 型糖尿病腎病中,脂質代謝指標水平與尿白蛋白水平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
綜上所述,隨著UAER 水平的升高,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呈現(xiàn)出升高的趨勢,但高密度脂蛋白呈現(xiàn)出降低的趨勢,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可加強對脂代謝相關指標的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