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紅
在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開國元帥彭德懷革命的一生中,他為國家利益和人民幸福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作出很大貢獻。他經(jīng)常拿自己的錢物捐贈或資助給國家、家鄉(xiāng)和人民群眾,這時的他掏心掏肺、出手不凡,處處大方得很。反過來,他對自己對親屬、對機關和部隊工作生活卻非常嚴格,甚至嚴厲到不近人情或者特別小氣,特別是當他看到和遇到那些花國家和人民的血汗錢大手大腳,甚至胡亂花時,禁不住會生氣會小氣。這大方和小氣兩相對比之間,一個大寫的人格凸現(xiàn)在人們眼前:歸根結(jié)底,他始終以黨和國家及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心系百姓疾苦,唯獨沒有他自己;只知道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從不懂得去索取,更不會圖謀任何私利,是一個不折不扣大公無私的革命者。
眾所周知,彭德懷一生艱苦樸素,從來不講特殊,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時時處處對自己十分“小氣”,杜絕浪費,尤其到全國各地視察期間。新中國成立后,彭德懷擔任黨、政、軍重要職務。他政務繁忙,經(jīng)常外出視察。每次出發(fā)前,他都要重申那個給自己及其身邊工作人員制定的“四個不準”:一、每到一地,不準要求當?shù)厝私铀?;二、在任何地方吃飯,不準請客;三、不準要人家代買東西,如果送上門來,也要婉言謝絕;四、參觀時不準前呼后擁地陪同。簡要來講,也就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則和規(guī)矩:自己不貪;別人不送;敢于把厚臉皮的上司、熟人擋回去。毋庸置疑,這個立場堅定、是非分明的“四個不準”,也是一份難得的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紀律約束守則。難能可貴的是,彭老總在不收不受之外,還敢把“上司、熟人擋回去”,充分體現(xiàn)他鐵面無私、剛直不阿的品格。
然而,在他視察途中,總有人破例。為此,彭德懷沒少發(fā)脾氣。例如,彭德懷最討厭視察時前呼后擁,但各地保衛(wèi)部門出于安全的考慮,對他的住所和每日行進路線以及勘察的場所,都布置了保衛(wèi)工作人員,驅(qū)趕一些接近的無關人員。
可是,彭德懷最希望的,就是和人民群眾在一起。因此他很不高興地說:“從國外搬來的保衛(wèi)制度,把領導同群眾隔離開,如真有壞人向我開槍,你有什么辦法?這個蘇聯(lián)的保衛(wèi)制度,真是害死人了!”與此同時,彭德懷最討厭的,就是地方的迎來送往、吃喝招待。
早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彭德懷就保持清廉守紀的優(yōu)良作風。
1933年、1934年間,楊尚昆來到紅三軍團任政委初期,在與彭德懷朝夕相處、生死與共的日子里,他除感受到彭德懷和他率領的紅三軍團指戰(zhàn)員們的驍勇善戰(zhàn)、為革命一往無前的氣概外,也深深感受到彭德懷與官兵同甘共苦、紀律嚴明的精神,正如彭德懷一貫聲明的那樣——“共產(chǎn)黨的隊伍里,官兵要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開始,楊尚昆下到連隊,按照規(guī)定吃飯時可以加一個菜。加菜無非是炒雞蛋之類。但是,他很快發(fā)現(xiàn),同彭德懷一起下去就從來沒有加過菜。
原來是彭德懷不允許。他下到連隊,誰給他加菜,誰就要挨罵。彭德懷是個烈火般脾氣的漢子,這罵人是他表達思想的一種獨特方式。他主要是罵干部,有時也罵很難聽的粗話。盡管彭德懷對士兵十分和藹,罵干部表現(xiàn)了他對干部要求的嚴格,但罵兇了、罵錯了,干部也會有委屈情緒。楊尚昆為此不時地提醒彭德懷。但當楊尚昆與黃克誠說起這事時,黃克誠笑言:“他就是那個樣子,見面罵你幾句,就像在問你好。罵錯了,他會認錯的。”
1939年6月的一天,潞城縣北村來了十幾個國民黨兵。為首的挎著武裝帶,腰別小手槍,耀武揚威地向八路軍總部走來。
“站住,干啥的?”
“中央軍的聯(lián)絡參謀,要見你們的軍長!”
“我們這里沒有軍長,只有八路軍總司令,你有證件嗎?”
這位聯(lián)絡參謀拿出證件遞給警衛(wèi)人員,口氣緩和下來:“那我可不可以見見你們的總司令?”
“你在這兒等一會兒,我去請示一下?!?/p>
不一會兒,彭德懷滿面笑容地出來,把他請進辦公室,并吩咐管理科科長林海云準備午飯。
林科長來到伙房,同炊事班長張德彪說:“今天來了個中央軍聯(lián)絡參謀,菜要做得好一點?!?/p>
張德彪想:彭德懷平時吃飯跟大家一樣,今天有客,正好多做點菜,也讓彭德懷好好吃頓飯,改善改善。他一邊想一邊涮剔切剁,烹煎炸炒,不一會兒,16個菜就做好了??粗S盛的一桌菜肴,張德彪想到彭德懷一定會非常滿意,不禁滿足地嘿嘿笑了兩聲。
中午,彭德懷同那位參謀笑著向伙房走來,他一見滿桌子的菜,臉色就沉了下來。稍一思索,又滿臉微笑地招待客人就餐。
送走客人,彭德懷就把林科長找了去,說:“這是誰叫做的這頓飯?我們是無產(chǎn)階級,他們是資產(chǎn)階級,我們要按無產(chǎn)階級的標準給他吃,讓他們體驗一下我們的生活。以后來客,做上四個菜,有素有肉就行了。自己的同志來了,一碗平常菜,再增加一個客菜就可以啦?!?/p>
張德彪聽說林科長受了批評,趕緊找到彭德懷說:“這頓飯是我做的,做得好了點,這是我的錯誤,是我的不對,請批評我吧?!?/p>
彭德懷和藹地對他說:“這不能怪你,怪我沒事先交代清楚?!?/p>
以后,凡是總部來了客人,一律都以簡單的“四菜一湯”招待。就連朱總司令、康克清待客,也都須管理員批條子才行。彭德懷給八路軍總部定的這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一直沿用至今。
戰(zhàn)爭年代,馬匹對于一個高級指揮員來講是很重要的,但彭德懷的馬匹不到走不動路是不準給他換的。
對騎乘的馬匹彭德懷是這樣,而對乘坐的車子更是如此。
即使是新中國成立后條件稍好了,彭德懷仍然堅持清正為人、廉潔奉公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從朝鮮戰(zhàn)場回國后乘坐的依舊是一部舊式汽車,后來有關部門按規(guī)定要給他調(diào)換一輛最新式的,被他拒絕了。
警衛(wèi)參謀給彭德懷講新車的好處,彭德懷則說:“世界上好東西多呵!總不能見到什么好就搞過來嘛?!?/p>
1951年10月中旬,浦安修到東北參觀。參觀即將結(jié)束,參觀團的負責人習仲勛對浦安修說:“這里離朝鮮很近了,你到朝鮮去看看彭總吧?!逼职残拊缇吐犝f彭德懷曾因敵機轟炸,幾次險些遭難,自然同意。
在組織的安排下,11月中旬的一天,浦安修由沈陽乘火車到安東準備去朝鮮。志愿軍司令部接到通知,趕緊向洪學智副司令員報告。洪學智知道彭德懷的脾氣,就悄悄地把值班室的幾個人找來囑咐說:“這事要保密,不能讓司令員知道?!彪S后派了一輛吉普車和一個警衛(wèi)員前往安東迎接。汽車在布滿彈坑的公路上急駛,突然一批敵機臨空轟炸,司機左轉(zhuǎn)右拐猛然剎車,浦安修的頭撞在擋風玻璃上,前額劃破了一大塊,鮮血直流。車行一夜,天亮之前終于到達檜倉志愿軍司令部。
第二天早飯時分,頭上扎著白紗布的“客人”來了。彭德懷見了一怔,這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笑道:“噢,原來是你!”洪學智和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吃飯中,浦安修望著彭德懷,久久掛念的心得到了安慰。她告訴彭德懷是順道來看看的。
彭德懷與浦安修
看著頭上包著白紗布的妻子,彭德懷喜悅的心情又增添了一分不安。
然而,很快,彭德懷便從個人的情感中擺脫出來,嚴肅地對洪學智說:“很多干部的家屬都沒有來,司令員的老婆來了,一百萬志愿軍指戰(zhàn)員的家屬怎么辦!”
彭德懷又轉(zhuǎn)向浦安修,毫不客氣而認真地說:“你住兩天就回去吧?!?/p>
結(jié)婚這么多年了,兩人南征北戰(zhàn)、輾轉(zhuǎn)奔波于革命事業(yè),一直是聚少離多。浦安修頓覺委屈,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但是在丈夫?qū)ψ鎳嗣竦闹艺\和深沉的愛中,她領略到了革命者不惜犧牲個人幸福的高尚情操,她為有這樣的丈夫而自豪。同時,這也折射出彭德懷凡事都從大局出發(fā)和考慮問題,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境界,對遠道而來又受了傷的妻子,也那么小氣苛刻到不近人情,嚴以律己,嚴肅待妻,公而忘私。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后,彭德懷被任命為國防部部長,并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他還同時任職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稱得上是名重位高了。但他從來沒有利用職權(quán)牟取私利,從來沒有為家庭添置什么新奇時髦的生活用品。
有一次,彭德懷率團到民主德國訪問,警衛(wèi)參謀和他商量給他的一個參加工作的侄女買塊手表。
彭德懷想了想,同意了:“好吧,弄個最便宜的,能看個時辰就行了?!?/p>
警衛(wèi)參謀想,這些國家發(fā)給出國人員的零用外幣用不完的反正要退回去,就買一塊樣子好看的手表,價錢稍貴一些也沒有關系。
警衛(wèi)參謀買回一輛自行車和兩塊手表。彭德懷首先批評了這位警衛(wèi)參謀不該買這么多東西,接著便指定自行車歸公務員小何使用,還說:“出去辦事,盡量騎自行車,少用汽車。”
對買回來的手表,彭德懷一看發(fā)票,就說:“這肯定不是最便宜的,趕快給我換掉?!北憩F(xiàn)得十分吝嗇。
警衛(wèi)參謀說:“這就是最便宜的。再說現(xiàn)在去換也來不及了,你干嗎這么小氣呢!”
彭德懷一聽,嚴肅地說:“不是我小氣,我們的國家剛剛開始建設,要花錢的地方還很多嘛!”
隨即,那兩塊手表分給了黃公略的女兒和彭德懷的侄女各一塊。侄女一看,表面上只有兩根指針,沒有秒針,要貼到耳朵上才能聽出表的走動聲。那時大三針的手表已很流行,給她買了塊二針表竟然還挨了伯伯彭德懷的批。因此,一直以來,彭德懷把國家發(fā)給他的零用外幣,大部分都節(jié)省下來交給了駐外使館。
彭德懷身邊的工作人員親聞親歷的這類“小氣”例子還很多。平時每頓飯剩下的菜,彭德懷規(guī)定不能倒掉,下頓熱熱再吃。說來誰也不會相信,這樣一個大國的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穿在里頭的襯衣好多是打了補丁的。
彭德懷極端討厭請客送禮,對那種連吃帶拿的腐朽作風更是深惡痛絕。他從不允許人家招待他,不買票的招待電影他不看,超過伙食標準的招待飯菜他不吃。他總是當著那些愛請客人的面批評說:“什么你請客?人民請客,國家請客!這種風氣要不得,慷公家之慨!”他無論到哪里,臨行前都要打招呼:“不準請客、送禮,不準搞特殊?!?/p>
1955年的一天,外出視察的彭德懷下榻山東省煙臺某招待所。招待所的同志十分崇敬彭德懷,在為他安排的房間里特地準備一些小吃。
彭德懷一進屋,只見桌上擺滿高檔水果、香煙和奶糖,便生氣了。他讓警衛(wèi)員把招待所所長、管理員叫來,請他們坐下,在表示感謝之后問道:“咱們有沒有招待費?”所長回答:“有,有,還有不少哩。”
彭德懷說:“那只能招待外賓。你們想一想,主人自己每天大吃大喝起來,把自己當成外人,這個家還能當好嗎?不吃窮了才怪呢!尤其是首長們,本來工資就高,又白吃白喝白拿,再弄個雙份。為老百姓想一想,他們應該生氣吧!這不像為他們當家作主的樣子吧?人家不應該喜歡這樣的當家人吧?升官發(fā)財搞特殊,這是國民黨的傳統(tǒng)。咱們共產(chǎn)黨人,不能向他們學習吧?咱們共產(chǎn)黨人,不能想著升官發(fā)財搞特殊。咱們的國家、人民還很困難喲!”彭德懷一番掏心窩子的話使所長和管理員深受感動,他們當即撤了桌上的東西,并保證今后改正。
在中南海懷仁堂的東南角,一排造型相似的院落中間,有一座古式建筑,名曰“永福堂”。1953年,彭德懷從朝鮮回來以后就住在這里。這座院落,有正房5間,西頭的兩間打通了隔墻,是彭德懷的辦公室和會客室。東頭的兩間是臥室兼做彭德懷夫人浦安修工作和學習的地方。當中的一間,由東到西打了一個隔斷,隔出十來平方米一塊,作為餐室。東廂房做會議室,有時用來召開軍委辦公會議,后改為宿舍。西廂房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和宿舍。
這座房子,彭德懷剛搬來時,由于長年日曬雨淋,沒有及時維修,門窗和廊柱的油漆早已剝落,尤其是辦公室天棚的一角還漏雨,每逢下雨總要濕上一大片。管理部門幾次提出要對房屋進行一次翻修和粉刷,但都被彭德懷拒絕了。他叮囑工作人員:“你們要把心計用在國家這個大‘家’上,眼睛不要老盯著我這個小‘家’,要把錢節(jié)約下來,先用于國家經(jīng)濟建設。”
就這么一個小空間、較簡陋的房子讓彭大將軍住宿和工作,實在是有些艱苦了。侄兒侄女們來了沒地方住,就只好打地鋪睡。
為此,后勤部門幾次想給彭德懷擴建兩間房子,但是,彭德懷說什么也不同意。他說:“我們的房子已經(jīng)很好了,比老百姓住得寬綽多了。北京市的群眾要是跟我們一樣住上這樣的房子,怕20年也達不到?!?/p>
彭德懷的住房確實又舊又小,后來左權(quán)的女兒也住到了他家,他家的住房就更困難了。
為此,彭德懷夫婦經(jīng)反復商量,決定蓋兩間小平房,精打細算下來,還需1000多元。
彭德懷一聽就說:“1000多元,能買多少小米?能買1萬多斤!這要多少農(nóng)民的勞動?!又能養(yǎng)活多少人呀?!不蓋了!不蓋了!”
屋里的家具,只要彭德懷認為“挺好”的,就別想給他換新的。有一次,警衛(wèi)員提議把他家的舊窗簾布換一下,他瞪著眼說:“舊了?老百姓用這樣的布做衣服,還不知穿多少年哩!”彭德懷身上穿的襯衣打了好多補丁,還是舍不得扔掉。他的一部舊式汽車,有關部門讓換新的,他說:“這輛還能用,換什么?”
彭德懷對自己、對機關和部隊生活非常嚴格,對自己或他人在動用人民一分一厘錢財時顯得十分吝嗇“小氣”,提倡節(jié)儉,倡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但是他對黨對國家、對同志十分慷慨,對分到他名下的一份卻總是盡可能多地拿出一些用于人民,滿腔熱忱,無私奉獻。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一次反“掃蕩”戰(zhàn)斗中,八路軍某部繳獲了敵人200多兩黃金。戰(zhàn)斗結(jié)束后,這批黃金被交到了總部??偛繖C關的年輕人大都沒見過黃金,一聽說繳獲了黃金,都好奇地圍過來看稀罕。這時,彭德懷走過來,伸手掂了掂金子的口袋,說:“呵,還怪有分量的。你們說,這金子如何處理?”
大家開動腦筋廣開思路,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出各自的想法,有的說買槍炮,有的說買給養(yǎng)……七嘴八舌興奮地想出各種主意。
彭德懷笑呵呵地看著大家踴躍提建議,最后,才胸有成竹地總結(jié)說:“這家伙很值錢。既然有這些值錢貨,咱們就用它買幾門大炮,早點打發(fā)鬼子回老家去。還要買很多的白面、大米、豬肉,讓你們這些小伙子吃得像小老虎似的,肉滾肉滾的。你們說好不好?”
大家聽得很舒服,禁不住開心地大笑起來。
然而,彭德懷收斂了笑容,話鋒一轉(zhuǎn),又說:“現(xiàn)在我們還不能花掉這些金子。目前我們是缺乏武器和糧食,可這些困難我們是能夠克服的。我們一定要把這些金子花在我們事業(yè)最需要的地方去。那就是說好鋼要花在刀刃上。還是老法子:武器向敵人要;吃、穿靠發(fā)展生產(chǎn)來解決?!贝蠹叶紵崃屹澇膳砜偟奶嶙h。
這一年,太行山區(qū)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災荒,糧食收成很少,軍民生活非常艱苦。嚴冬到了,戰(zhàn)士們還是穿著粗布單衣,吃著粗糧野菜稀糊飯。特別是患有胃病的彭德懷因終年跟戰(zhàn)士們吃一樣的飯菜,天氣一冷,他的胃病不時發(fā)作,身體瘦得很厲害。
一天,供給部的一位同志來找彭德懷商量給他改善伙食。彭德懷嚴肅地說:“我們八路軍官兵一致,不能因為我浪費公家的錢?,F(xiàn)在根據(jù)地資金很缺,花一塊銅板也應該精打細算!”
那位同志說:“我們的資金是很缺,可也不是一點也沒有。上次戰(zhàn)斗繳獲的黃金還放著沒動,買幾袋白面連一兩黃金也用不了呢?!?/p>
“噢,你是在打那些黃金的主意??!”彭德懷說:“那怎么行?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是比較苦,可我們是能扛得過去的,我本人這點病算不了什么,天氣暖和點就會好。黃金要好好保存著,到革命最需要的時候再用?!?/p>
又過了一段時間,總部作戰(zhàn)科科長王政柱要回延安學習。臨行前,彭德懷取出那個盛金子的口袋,交給王政柱,囑咐他說:“這里面的200多兩黃金,你把它帶回延安,交給黨中央?!?/p>
王政柱深情地看著彭德懷,心情激動地說:“彭總,您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我,我一定完成好。可是在這離別之前,我想跟您商量一件事。這幾年,我們太行根據(jù)地屢遭敵人‘掃蕩’,軍民生活非常困苦,就連您也跟大家一樣吃粗糧野菜。我請求您把這些黃金留下一點,讓您與同志們改善一下伙食?!?/p>
“噢,你說的還是這個老問題。”彭德懷擺擺手說:“別說了。這幾年我們的同志生活是艱苦,可戰(zhàn)斗在陜北根據(jù)地的廣大軍民生活更艱苦。延安是黨中央毛主席所在地,那里人多,財力、物力更緊張,那里正是革命最需要的地方?!闭f著,他緊緊握了握王政柱的手,揮手告別。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輾轉(zhuǎn)跋涉,王政柱終于到達延安。當他把黃金交給黨中央并講述了彭德懷送黃金的故事后,在場的人們仿佛看見彭總那顆對黨和革命事業(yè)無限赤誠的心,比金子更亮,比金子更重。
類似這樣,彭德懷多次委托去延安的同志將金子裝袋給中央機關和毛主席送去,幫助中央機關渡過難關,表現(xiàn)了對黨、對人民的耿耿丹心。
1951年秋,正值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期間,彭德懷的妻子浦安修因公出差順道去探望他,帶來了黃克誠送的一些湖南土特產(chǎn)和一匹夏布。彭德懷毫不猶豫地讓人把這些湖南土特產(chǎn)分成若干份,分送給作戰(zhàn)、機要等部門的同志們。還剩一點布料,彭德懷便讓妻子交給了在北京的后勤部部長??芍^大方得很。
一次,彭德懷乘車赴基層考察。當車子行進在半路上時,他看到一位老鄉(xiāng)衣著單薄而破舊,頓生惻隱之心,那種天生對平民百姓樸素濃厚的情感攪得他內(nèi)心一陣難受。
于是,彭德懷下了車,他一邊脫下自己身上的中山裝,輕輕地披在老鄉(xiāng)的身上,一邊心疼而深沉地道歉說:“老鄉(xiāng),我們對不起你,對不起你??!”大方地將外套送給了老農(nóng)。
老鄉(xiāng)一見慌了,連連地后退:“首長……這……這……”
彭德懷連忙拉住老鄉(xiāng)的手說:“老鄉(xiāng),這只是我的一點心意,一個紅軍老兵的心意!”
彭德懷身上只剩下一件襯衣了,他頂著呼嘯吹來的陣陣山風,朝著自己的汽車走去。
車上,隨行人員趕忙從包里取出一件衣服給彭德懷披上:“彭總,當心受涼?!?/p>
彭德懷和侄女彭鋼
“我又不是泥捏的?!迸淼聭央S即深有感觸地說,“革命成功后,我們有的人是官越當越大,人越養(yǎng)越嬌,離群眾越來越遠了?,F(xiàn)在,又有多少人知道,這金沙江邊的老鄉(xiāng)們,還和當年紅軍渡江的時候一樣披著老羊皮當衣服穿呢?我們對得起那些冒著槍林彈雨用小木船一船一船地將紅軍送過江去的老百姓嗎?別人我管不了,我彭德懷自己卻要記住,我永遠是人民的兒子,人民的士兵!”
1954年,國家和軍隊干部實行薪金制,一直享受供給制待遇的干部子女都改由家庭負擔學費。彭德懷的侄女是烈士子女,國家規(guī)定學費仍由學校供給。彭德懷卻對侄女說:“不,你上學我應該管?!彼趯W校來信上寫道:“不要國家供給,由我負擔?!彼f:“現(xiàn)在國家還很困難,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我們減輕國家一點負擔也是應該的。”從此,他用自己的薪金供侄女上學。
彭德懷家鄉(xiāng)湖南湘潭烏石寨的彭家圍子過去缺水,周圍百姓飲用水要到很遠的塘里去挑。幾十年來,彭德懷一直把這件事記掛在心里。
1957年,全國許多地方興起大修水利高潮,他便給家鄉(xiāng)干部寫信,建議在他小時候砍過柴、放過牛的烏石峰下楠木沖修一座水庫。
1958年,水庫動工興建。
1958年12月,彭德懷回湖南省,先后深入湘潭、平江等地調(diào)查研究,真實地了解當時“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所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嚴重問題。面對農(nóng)村中存在的問題,彭德懷始終實事求是,敢說敢為。
其間,彭德懷回到家鄉(xiāng)視察。聽了公社、大隊干部關于興建水庫進展情況的匯報后,他非常高興,立即自掏腰包捐獻了500元錢,表示支持。顯然,為了家鄉(xiāng)父老的生產(chǎn)和生活有所改善與提高,他心甘情愿慷慨解囊。
1961年再次回鄉(xiāng)時,彭德懷特地去楠木沖察看水庫,建議大隊組織勞力將壩基加高加寬,并在庫內(nèi)養(yǎng)魚。不僅如此,彭德懷又慷慨地拿出300元錢給大隊買魚苗用。
從此,烏石大隊為民生產(chǎn)隊的財務賬上便為彭德懷立了一個戶頭,記著彭德懷交來的各筆款項。
彭德懷還說:要回來當一名農(nóng)民,每年要為生產(chǎn)隊出工100天。
后來,由于政治氣候的變化,回鄉(xiāng)參加生產(chǎn)勞動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彭德懷就提出以資代勞,每年從自己工資里支出100元給家鄉(xiāng)建設。1962年到1964年,他每年如數(shù)寄來100元錢。
后因1965年彭德懷去了“三線”建設指揮部,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他身陷囹圄,故而無法按時捐款。1979年,彭德懷得以平反昭雪。他的夫人浦安修按照他的遺愿,補交了他原先承諾給家鄉(xiāng)的去世前10年的累計投資款1000元。如今,彭德懷的幾筆投資款一一記在“社員往來”賬上,飽含著這位開國元勛的濃濃鄉(xiāng)情、拳拳赤子之心。
1958年年底,彭德懷在湖南省一處接一處馬不停蹄地調(diào)研。其間,彭德懷白天走訪,晚上座談,親眼看到了農(nóng)村的現(xiàn)狀,取得了第一手材料。他深感小高爐煉鐵代價太大,不是發(fā)展方向。在參觀平江縣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展覽館時,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有兩個數(shù)字竟然是顛倒著公布的:把收成最好的1957年的糧食高產(chǎn)數(shù)字,公布為1958年的產(chǎn)量;而把1958年較低的數(shù)字,說成是1957年的產(chǎn)量。彭德懷后來憶及此事還感嘆地說:“如此造假,真令人害怕!”在敬老院里看到老人吃瓜菜,冬天睡篾席,蓋破被,他忍不住說:“這是什么幸福院,有名無實!”為此,他建議幸福院的負責同志,要設法改善老人們的生活條件,尤其是要提高老人們的口糧和食油指標。
當彭德懷耳聞目睹了那里的學校規(guī)定學生必須住校而學生的口糧不夠吃的境況時,他心情沉重地對陪同的省委負責人說:“學生的口糧少,生活差,還是放到家里由父母照顧好一些,不然,這樣下去,會把小孩子的身體都弄壞的?!?/p>
彭德懷在幼兒園所看到的情況,也不那么樂觀。為此,他立即以個人名義捐贈200元錢,給幼兒園添置了被毯和肚兜,以供孩子們保暖所用。
在彭德懷眼里,孩子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共產(chǎn)黨人理應多多關懷他們健康成長。所以,他捐贈幼兒園的善舉,充分體現(xiàn)了他一貫大公無私、心系人民的高尚情操與可貴風范。
這次回鄉(xiāng)調(diào)查,正值“大躍進”高潮,全民大煉鋼鐵,彭德懷在實地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對農(nóng)村中普遍存在的浮夸風和脫離實際的大煉鋼鐵的做法進行了批評和糾正。
在共產(chǎn)黨人眼里,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是為群眾謀利益,為人民服務的。領導工作,說到底,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彭德懷從來都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勤務員,也這樣來要求其他干部。“大躍進”中,一些干部擺不正自己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工作作風生硬,方法簡單粗暴,甚至濫用權(quán)力,搞強迫命令,打人罰飯,嚴重脫離群眾。
彭德懷在湘潭調(diào)查時常常語重心長地對干部們說:“當干部的,工作要深入,作風要樸實,要關心社員的生活和疾苦,不要當干部老爺,要當群眾的勤務員?!?/p>
離開家鄉(xiāng)前,彭德懷殷切叮囑當?shù)馗刹?,要好好地發(fā)揚黨的實事求是、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要求努力保持黨和群眾的魚水關系;并鄭重地對家鄉(xiāng)的干部、群眾規(guī)定了一個極有針對性、具體可操作的“十不準”約定:今后再不準搞瞎指揮,不準搞浮夸,不準說假話,不準搞強迫命令,不準打人罵人,不準克扣社員口糧,不準拆毀社員的房屋,不準亂伐山林,不準挖社員的祖墳,不準斷社員的煙火。
一枝一葉總關情,這些舉措和要求,包含著彭德懷愛護人民、服務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真摯情感。他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具體貫徹于實際工作和干部隊伍思想作風建設中,這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對于糾正“五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凝聚人心,扭轉(zhuǎn)經(jīng)濟困難的局面,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回京后,彭德懷如實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反映了問題。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他先后七次在小組會上發(fā)言,反映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于7月14日給毛澤東寫去一封信,在會上產(chǎn)生巨大影響。
1959年9月,彭德懷懷著十分復雜的心情,開始在自己居住了6年之久的永福堂整理收拾要搬走的東西。
眼看就要告別居住了6年的房子,彭德懷在屋里一支接一支地抽煙。突然,他對著正在院里澆花的景希珍大聲喊道:“景參謀,你來一下?!本皡⒅\急忙跑過來問:“彭總,您叫我有事?”
彭德懷說:“我給主席寫信了,請求去當農(nóng)民,邊學習邊勞動……主席的批示對我很關心,我們畢竟在一塊30多年了,他是不會忘記我的。不過我想,雖然主席和其他同志并沒有讓我搬出中南海的意思,可我也不能不考慮,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工作了,讀書需要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住在這兒會給主席、總理他們添麻煩。你去和管理科說一下,我也給尚昆同志寫封信,讓他們給我在外面找個地方住,這樣也好安下心來讀書啊!”景希珍偷偷地抹著淚。
幾天過后,管理科通知說:在西苑的房子找好了,它位于中央黨校東面,叫吳家花園。彭德懷得知這一消息,連看也不去看,馬上對景希珍說:“這個地方好!既遠離鬧市,又離黨校那么近。好!”景希珍去管理科辦理搬家手續(xù),中央辦公廳的一位同志很快來到永福堂。他告訴彭德懷:尚昆同志收到了他的信,馬上向小平同志請示,小平同志隨即打電話請示毛主席。
毛主席同意中央辦公廳的決定:彭德懷同志的政治待遇不變,仍然是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辦公室撤銷,可保留秘書一人,組織關系安排在中央黨校。生活待遇也不變,仍然配備秘書、警衛(wèi)參謀、司機、醫(yī)生、護士、公務員、管理員等工作人員。彭德懷聽后,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說:“謝謝了,感謝毛主席和辦公廳對我的照顧!”接著又說:“我沒病,要什么醫(yī)生、護士,到時候有個地方看病不就行了?”這位辦公廳的同志只好如實地將他的請求向辦公廳領導做了匯報。辦公廳也只好尊重他的請求:人員從簡,將斯大林贈送他的那輛灰色“吉姆”車又重新配給了他。
以上言行舉止,再次集中體現(xiàn)了德高望重的彭德懷一輩子都廉潔奉公、對自己在物質(zhì)方面要求甚少的崇高風范!
接下來,景希珍把彭德懷的元帥服從衣柜里取出來。
“景參謀,怎么愣在那兒?快收拾嘛!”彭德懷哪里曉得他的部下在為“元帥”感慨不已!景希珍把他的元帥服、常服以及所有的布、呢軍裝,佩戴的軍銜、勛章和所有與軍隊有關的東西全部整理好,擺了幾個桌面?!霸趺矗阏褂[???”彭德懷扭頭一看,嚷道?!斑@些東西開個博物館綽綽有余!”景希珍一本正經(jīng)地說?!澳阆氲枚嗝绬?!”彭德懷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但馬上又消失了。“唉!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凡是當老百姓用不著的東西我都不要了,統(tǒng)統(tǒng)上交!”盡管景希珍不忍心、不情愿,但也只好在彭德懷的監(jiān)督下,把東西一件一件裝入箱子。當景希珍把一車物品送交管理科后返回時,彭德懷正在翻他們偷偷給他留下的幾箱東西。他把幾件好衣服拽了出來,把一些用于布置新居的裝飾品也翻了出來,僅留下他認為最需要的一大堆書籍。9月30日,彭德懷告別了居住6年多的永福堂。
彭德懷元帥與景希珍合影
好一個感人的“統(tǒng)統(tǒng)上交”,彭德懷的大方又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關于彭德懷的大方和小氣方面的細節(jié)事例,他侄女后來也有相關回憶:
在吳家花園,伯伯曾向我講過,他自信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從沒有故意浪費公家的一分錢。參加革命后,他沒有多少存款可言。有一回他告訴我,1938年,從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轉(zhuǎn)送給他和朱總司令各400大洋。伯伯將這筆錢一分為二,托徐特立帶給黃公略夫人和陳毅安夫人了。伯伯說,黃、陳兩位都是烈士,“他們對革命貢獻大,我應該照顧他們的家庭”。
倒是伯伯在舊軍隊中曾經(jīng)有過積蓄。他從連長當?shù)綀F長,十年中把薪金、辦公、雜支等積存的三萬多塊錢,在平江起義的縣城又籌了3萬多塊錢,加起來7萬元,全部用于平江起義后的各項經(jīng)費了。對于家庭,那時他每年寄錢不足200元,家中始終維持著下中農(nóng)生活。我的父親彭榮華有時去看伯伯,手中最多只有兩斤家鄉(xiāng)產(chǎn)的茶葉而已。對伯伯來說,所能奉獻的都奉獻了,正如他自己談到的那樣,“平江起義到解放戰(zhàn)爭結(jié)束,我家十余口人,流浪乞討,全無任何顧及,40年如一日,這不是什么偽裝得了的”。
彭德懷就是連自己百年之后的歸屬,也是同樣大方地數(shù)次談及,更是大方地奉獻給大地、不愿占有絲毫蝸居。他的侄女彭鋼回憶說,彭德懷多次教育她說,人要講老實話。伯伯還先后三次和她談到自己的身后事。
一次,在中南海,一個炎熱的下午。剛剛結(jié)束的中共八大一次會議,作出了一個特殊的決定,以自愿的形式表明,死后火化,不保留尸體。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等都相繼簽字,表示同意。
回家后,彭德懷帶彭鋼到南海劃船。他一邊走,一邊嚴肅地說:“今天我們都定了,死后不留尸體,不埋葬,都變成骨灰,你把我的骨灰燒好了,放到家鄉(xiāng)的那種葫蘆里?!甭宰鐾nD,他詼諧地說:“你把葫蘆蓋嚴后,就給我扔到大海里頭,生前沒有機會去世界各地,死后我要去周游世界各地,看看各地的人民……”他鄭重地望著彭鋼說:“我可是把這個交給你了,恩格斯就是把骨灰交給他孩子這么辦的……”
彭鋼回憶說:彭德懷罷官后謫居在吳家花園期間,一天,他對我說,你看魚死了以后,這個骨頭可以做肥料。等我死了,你就把我的骨灰埋在這,上面栽一棵蘋果樹,讓你們吃蘋果。
1974年,被折磨得病入膏肓的彭德懷第三次談到了自己死后的去向。彭鋼回憶說:“他臨死前頭幾天,我去看他,給他喂了一些東西吃,喂完東西以后,他就拉著我的手,哭,掉眼淚,他說:死后我想和你們的父親葬在一起,但是他們是革命烈士,我被打成了反革命,我又怕玷污他們啊。說完又哭。我心里特別難受,我說我一定替你完成這個心愿。他聽了后就點點頭……”很難想象彭德懷當時的心情,從一個革命者的口中講出自己是反革命的時候,再堅強的神經(jīng)也會為之一顫。
1996年,彭鋼依照伯伯的遺囑,向中央寫了份報告,請求將彭德懷的骨灰移回家鄉(xiāng),葬之于他的兩個弟弟身旁。可是由于原來的墓地太小,無法安葬,最后經(jīng)中央軍委和中組部批準,在他弟弟們的墓地旁邊,另辟一塊墓地,安葬這位游子。
1999年的12月28日,彭鋼和他幾位親屬一道,奉靈返鄉(xiāng),將彭德懷的骨灰葬于青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