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迎春(山東:鄒平市黃山實驗小學)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茖W課程要培養(yǎng)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科學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1.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的科學觀念;2.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思維能力;3.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實踐能力;4.樹立基本的科學態(tài)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科學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課程實施息息相關?;诖耍覀儗Σ糠质袇^(qū)的小學科學教師的課程實施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對學生進行了相關的訪談,發(fā)現(xiàn)部分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對學情關注和分析不足。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部分科學教師教學前沒有量化及分析學情前測的習慣。表現(xiàn)在備課上,是教學目標、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針對性和適切性不強;表現(xiàn)在課堂上,是對學情了解不夠,對學生的指導和評估針對性不強。
學習目標的制定不夠精準。學習目標是引導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和評價的關鍵要素。小學科學教材是以單元主題形式構建的指向核心概念的設計。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科學教師對核心概念的認識不足,對于概念的進階不清晰。在教學中,只關注單課的教學,沒有全局和概念進階的意識,與科學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有一定的距離。相當多的教師,在備課上花費時間和精力最多的是教學流程,最感興趣的是教學流程中的一些所謂技巧,而對于決定和引導教學流程的目標制定則缺少足夠的重視和準確的把握,有的教師甚至不假思索地照抄教參。
部分教師重教學輕評價。調查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的教學過多重視終結性評價,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隨意性強,缺少學生學習活動的針對性評價設計。課堂上只關注教與學明線的進展,輕視評價這條暗線的開展,造成不知道學生學得如何、學到哪里的現(xiàn)狀。
學生的學、教師的教和評估缺少一致性。所謂一致性,是指教學中學、教一致,教、評一致,學、評一致,三者相融。它既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黃金法則,也是評估教學設計有效性的重要標準。
為此,我們基于現(xiàn)代課程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我們以“教學評一致性”為主題詞,不限年限,在知網總庫中檢索,檢索到文獻461 篇,其中學位論文50 篇;以“教學評一致性”與“小學”進行精確檢索,年限不限,共檢索到小學論文330 篇;以“教學評一致”+“小學科學”進行精確檢索,年限不限,檢索到期刊論文1 篇、會議論文1 篇。通過研究有關文獻我們進行了思考。
小學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是通過科學觀念、核心思維、探究實踐、態(tài)度責任四個維度的具體目標來實現(xiàn)的,而四個維度目標的落實質量與課程實施情況息息相關,“教學評一致性”是實現(xiàn)目標落地的最好途徑。
對于教、學、評三者的關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教學評一致性”;一種是“教學評一體化”。通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最初關于教學評價的表述是“教學評一致性”;在2018年之后,有關“教學評一體化”的文獻增多。我們認為“教學評一致性”是課程實施的一種狀態(tài),體現(xiàn)的是教學評在目標上(即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上的高度一致;“教學評一體化”是課程實施的過程和方式。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過程,其方式必然是“教學評一體化”。
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對“教學評一致性”的理論研究比較深入,但是實踐研究比較薄弱,缺乏實施“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范式。
目前,關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實踐研究主要集中在語文、英語、化學、地理、數學學科,對小學科學學科研究極少。而指向小學科學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研究,目前還沒有搜索到,說明在這方面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這給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意義,為此,我們進行了如下探索。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tài)度責任四個方面總體規(guī)劃了科學課程目標,又在課程內容部分將13 個核心概念切分為54 條學習內容,具體為161 個知識點。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的分段,規(guī)劃了學習進階通道,旨在引領學生通過實現(xiàn)每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逐漸積累完成學段目標,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總目標。教師只有整體把握課程標準和所使用教材的設計思路,了解它們在科學課程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上的縱向、橫向脈絡及與其他學科的關聯(lián),知道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單元目標、學段目標、課程目標的關系,才能將科學課程核心素養(yǎng)扎扎實實地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此,我們確定基于科學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評一致性”的備課模式如下:
基于科學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評一致性”備課模式
為此,我們要求教師在深入研讀《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基礎上,明確課程理念,即“為什么教”(立德樹人);把握教學內容,即明確教什么、學什么;分析學情(利用問卷星和訪談方式了解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已有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以及潛在不足),明確學生學習的起點,編制學期課程綱要、單元教學方案,進行課時教學設計,撰寫學歷案和命制單元檢測試題。以此貫通單課的教學目標與單元目標、學段目標、課程目標,將科學課程核心素養(yǎng)扎扎實實地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中。
一節(jié)好課的基本標準是目標、評價與教學活動設計的一致性。為了解決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關注某個“點”而忽視整個目標的問題,我們改進了教學設計思路:將學習目標置于教學核心地位,將評價任務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展開都圍繞學習目標進行。以“證明學會”的思維倒推安排評價任務,以始為終,逆向設計,即框架設計先于細節(jié)設計,評價設計先于教學活動設計。以2年級上冊《神奇的紙》一課為例,圖示如下:
2年級上冊《神奇的紙》教學設計思路
課堂教學的過程其實是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過程,學、教、評三者具有本質的聯(lián)系?;诳茖W素養(yǎng)的“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模式,對發(fā)展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具有推動作用。踐行“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能夠做到以回看入境引發(fā)學生有意義的學習;以探究生成幫助學生自主交流與獲得;借助學情評價幫助師生進行及時的教學補救。與此同時,這樣的課堂還特別重視發(fā)揮自評互評的助力作用,并以“學歷案”記錄學生的學習成果,替代傳統(tǒng)的作業(yè),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潛能和學習能力。教學模式流程如下:
小學科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流程圖
在探索實踐過程中,我們通過問卷量化了解學情,基于學情分析課標、教材、教參,幫助教師形成了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評一致性”的備課模式和課程思維;通過課堂實施、研討、論證,形成了基于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模式,改變了過去部分教師重過程輕評價的現(xiàn)狀。通過“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與課堂實施,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課程理解力、課程實施力、課程開發(fā)力、課程評價力,教師的課程素養(yǎng)、評價素養(yǎng)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力、動手能力、計劃能力以及執(zhí)行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科學素養(yǎng)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科學課程實施質量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