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毓, 鄧 罕, 唐 斌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病理科, 貴州 貴陽 550000)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經流行病學調查[1],該病占據我國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首位。由于腫瘤細胞侵襲力強、惡性程度高,極易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對預后具有較大影響,對此需盡早治療[2]。隨著臨床研究和化療基礎的發(fā)展,化療越來越受到學者重視,術前進行化療干預能夠減少宮頸癌不良預后因素,縮小腫瘤,提高手術療效[3]。然而,隨著對腫瘤機制深入研究,學者發(fā)現(xiàn)腫瘤發(fā)生不僅涉及腫瘤細胞失控性增殖,還與細胞凋亡調節(jié)失衡有關,例如細胞死亡和細胞分裂均可決定癌生長速度,故需注重細胞基因檢測[4]。B淋巴細胞瘤-2基因(Bcl-2)是一種細胞凋亡的抑制基因,參與了細胞凋亡調控過程,在腫瘤組織中存在異常表達[5];結腸癌轉移相關基因1蛋白(MACCI)具有調控HGF/c-Met信號通路功能,作為一種關鍵性信號傳導通路調節(jié)因子,在腫瘤侵襲、增殖中具有一定作用[6]。然而,目前臨床關于MACCI、Bcl-2與宮頸癌關系研究報道較少,尚未得出定論,基于此,本文進一步分析MACCI、Bcl-2在預測宮頸癌發(fā)生、預后中效能。具體如下文。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的121例宮頸癌患者(宮頸癌組)、89例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瘤變組)均在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間收集。宮頸癌組患者均為已婚女性,平均年齡(48.39±5.41)歲;中高分化83例,低分化38例;腺癌42例,鱗癌79例;FIGO分期:ⅠBI期39例、ⅠB2期44例、ⅡA期27例、ⅡB期11例。宮頸瘤變組均為已婚女性,平均年齡(48.58±5.88)歲。納入標準:①宮頸癌組患者符合《2012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7]中關于宮頸癌診斷標準,且出現(xiàn)陰道異味(腥臭味)、陰道排血性液或白色液、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②宮頸瘤變組符合《ASCCP 2019版指南》[8]中關于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標準,且出現(xiàn)陰道分泌物增多、伴或不伴有異味、性接觸后出血;③均需接受MACCI、Bcl-2檢測;③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合并癲癇等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或障礙者。
1.2治療方法:根據宮頸癌組患者全身狀況、病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本次均采用順鉑聯(lián)合伊立替康化療方案。第1d靜脈滴注60mg/m2伊立替康、60mg/m2順鉑,持續(xù)滴注60min,7d為一療程,每療程第1d重復注射,連續(xù)治療2-4個療程。采用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完全緩解(CR):病灶消失;部分緩解(PR):病灶長徑縮小≥30%;疾病穩(wěn)定(SD):病灶長徑縮小但未達PR;疾病進展(PD):出現(xiàn)新病灶或病灶長徑增加≥20%?;煙o效=SD+PD;化療有效=CR+PR。
1.3檢測方法:主要試劑:Bcl-2為鼠抗人單克隆抗體,MACCI為兔抗人多克隆抗體,均由英國Abcam公司提供;DAB顯色劑由上海寶曼生物公司提供;由北京中山生物公司提供SP免疫組化試劑盒。實驗方法:使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MACCI、Bcl-2表達。將宮頸組織連續(xù)切片,保持3μm厚度,放入枸櫞酸鹽緩沖液(0.01M)內高壓2min,冷卻15min后,沖洗三次,使用PBS,再滴入生物素-親和素(5%)系統(tǒng)室溫下靜放10min。再加入兔抗MACCI或鼠抗Bcl-2多克隆抗體一抗,在低溫(4℃)環(huán)境下過夜孵育,沖洗三次,加入生物素化的山羊抗兔IgG,放置在常溫環(huán)境下25min,再沖洗三遍,滴加辣根酶標記鏈霉卵白素(1∶100),沖洗四次,每次5min,再加入DAB顯色劑,放于室溫狀態(tài)下。最后用蘇木素復染2min、脫水、封片、觀察。結果判定:MACCI、Bcl-2表達采用北京航空學院圖像分析管理軟件對切片進行分析,在×100的低倍鏡下攝取bmp圖像,每張切片鎖定5個視野,得出光密度值和每張切片的平均值。細胞凋亡結果分析:每張切片計算5個高倍視野下細胞總數和凋亡細胞數,計算凋亡指數。
2.1對比兩組MACCI、Bcl-2表達:宮頸癌患者的MACCI、Bcl-2表達含量高于宮頸瘤變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MACCI Bcl-2表達情況
2.2分析各項指標診斷宮頸癌價值:ROC曲線分析顯示,MACCI、Bcl-2表達分別診斷宮頸癌的AUC值為0.924、0.968。具體見表2。ROC曲線見圖1。
圖1 MACCI、Bcl-2診斷宮頸癌的ROC曲線
表2 分析MACCI Bcl-2診斷價值
2.3比較不同療效的MACCI、Bcl-2表達:宮頸癌患者化療后MACCI、Bcl-2表達含量低于化療前(P<0.05)。見表3。
表3 對比化療前后MACCI Bcl-2表達
2.4分析相關性:Spearman法分析,療效與MACCI、Bcl-2呈正相關性(P<0.05)。見表4。
表4 分析療效與MACCI Bcl-2相關性
2.5分析各項指標預測療效價值:ROC曲線分析顯示,MACCI、Bcl-2預測療效的AUC值分別為0.765、0.937。具體見表5。ROC預測曲線見圖2。
表5 分析MACCI Bcl-2預測宮頸癌療效價值
圖2 MACCI、Bcl-2預測療效的ROC曲線
宮頸癌是因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變,據統(tǒng)計,全球約有40萬新發(fā)病例,位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9]。宮頸癌早期可出現(xiàn)下身腫痛、陰道排液、接觸性出血,對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因此需盡早診療。化療作為癌癥術前常用方案,能夠通過縮小腫塊,為手術成功打下良好基礎,但隨著相關研究增多,學者發(fā)現(xiàn)即便接受化療、手術干預后,宮頸癌復發(fā)率仍較高,因此尋找可靠的監(jiān)測指標已迫在眉睫。有研究顯示[10],細胞凋亡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轉歸中均具有一定價值,其中MACCI、Bcl-2均參與了腫瘤抗凋亡過程。
Bcl-2屬于抗凋亡基因,廣泛存在于卵巢、宮頸、膀胱、乳腺、胃等組織內,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抑制細胞凋亡,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具有緊密關系,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基因之一。目前認為Bcl-2抗凋亡的機制在于:①維持細胞鈣穩(wěn)態(tài);②防止激活凋亡蛋白酶;③抑制Bak、Bax細胞毒作用;④抗氧化。Bax基因是Bcl-2的拮抗因子,與Bcl-2呈相反作用,當Bax蛋白占據優(yōu)勢時,代表癌細胞趨于凋亡,反之當Bcl-2蛋白占據優(yōu)勢時,代表癌細胞區(qū)域存活[11]。本次結果顯示,宮頸癌患者的Bcl-2表達含量高于宮頸瘤變組,說明Bcl-2表達含量與宮頸癌發(fā)生存在一定關聯(lián),尤其是受到癌變因子活性影響,導致Bcl-2表達升高。而化療后患者Bcl-2表達有所降低,是因化療藥物能夠通過遏制腫瘤發(fā)展勢頭,促使凋亡細胞增多,抑制癌細胞活躍,從而降低Bcl-2表達,減少癌癥轉移和復發(fā),提高治愈率,反向說明Bcl-2與宮頸癌患者預后存在一定關聯(lián)[12]。
MACCI基因定位于染色體7p21.1,是一種結腸癌轉移相關基因,主要生理功能是參與信號通路傳導調節(jié),可調控腫瘤生長及轉移,促進腫瘤侵襲和增殖。有研究表明[13],當MACCI與c-Met啟動子相結合后,可激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HGF/c-Met傳導通路,驅動MACCI正反饋循環(huán),一旦傳導信號被激活,可導致c-Met基因發(fā)生磷酸化,引發(fā)各種生物學反應,尤其在腫瘤細胞增殖、侵襲以及上皮間質轉化、血管生成中均具有一定作用。本次結果顯示,宮頸癌相比于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MACCI蛋白表達更高,提示MACCI蛋白表達異常與腫瘤發(fā)生存在一定關系,且較良性腫瘤患者更高,說明在癌細胞早期發(fā)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宮頸癌患者化療后MACCI蛋白表達有所降低,是因通過化療藥能夠抑制腫瘤增殖及轉移,從而降低MACCI蛋白表達。為了進一步佐證MACCI、Bcl-2與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本次建立了ROC曲線模型分析,結果顯示,MACCI、Bcl-2分別診斷宮頸癌的AUC值為0.924、0.968,預測宮頸癌療效的AUC值為0.765、0.937,說明MACCI、Bcl-2在評估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預后轉歸中均具有較高效能。然而,在分析指標相互影響關系時,通過Pearson模型分析,結果顯示,MACCI與Bcl-2呈正相關性,說明兩者存在相互影響關系,可起到一定協(xié)同作用,且在分析療效與兩者關系時,結果顯示,療效與MACCI與Bcl-2表達均呈正相關性,說明MACCI與Bcl-2共同參與了宮頸癌發(fā)生、發(fā)展。
綜上所述,MACCI、Bcl-2在宮頸癌患者中,存在高表達,且與宮頸癌發(fā)生、轉歸存在一定關聯(lián),通過連續(xù)監(jiān)測,能夠對預后評估起到重要作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取材局限可能帶來誤差,其次化療藥選擇、取量是否會影響MACCI、Bcl-2表達未深入探索,對此關于MACCI、Bcl-2預測效能還有待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