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敏, 李 覓, 段明玲
(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科, 四川 德陽 618000)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是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持續(xù)感染下引起的進行性肝實質的病變,在我國,HBV相關的肝硬化發(fā)病率較高[1]。西醫(yī)認為機體感染HBV后,通過自身免疫介導的炎癥反應損傷肝細胞,導致HBV病毒載量增加,引起病情進展,目前主要以抗病毒藥物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進展,也存在病毒復制控制欠佳和腎功能影響等局限[2]。中醫(yī)認為HBV肝硬化屬“瘤積”、“血證”、“臌脹”等范疇,《素問》中有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內存則邪不可干”,認為正氣虧虛是本病的病機[3],《醫(yī)學發(fā)明》中有提及“血者,皆肝之所主,惡血歸于肝必留脅下”,疫毒之氣藏于肝血之中,且肝體傷則肝氣無以為用,肝失疏瀉致血瘀[4]”。因此,治療應以扶正益氣、清熱解毒和疏肝解郁為主,扶正祛毒方中包含黃芪、蒲公英、當歸、半枝蓮、郁金等,同時加入柴胡、炙甘草和白花蛇舌草等,具有扶正益氣、祛毒活血之功效。聯(lián)合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緩解單獨西藥治療可能引發(fā)的不良反應,提高抗病毒的效果。為明確HBV相關肝硬化的有效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予以扶正祛毒方聯(lián)合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相關肝硬化患者218例。診斷標準:①西醫(yī)學診斷標準:符合《肝硬化診治指南》[5]中關于慢性HBV肝硬化診斷依據(jù):肝功能存在輕度異?;蛘?;HBV-DNA陽性;肝纖維四項Ⅲ型前膠原、Ⅳ型膠原、層粘連蛋白和透明質酸酶指標異常升高;肝臟超聲檢查結果示,排除脂肪肝和其他肝病情況下,肝臟內血管顯示欠清晰;門靜脈內徑≥1.3cm;脾臟厚度>4.0cm。②中醫(yī)學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診斷學》肝郁脾虛證型的診斷[6]:主癥:脘痞腹脹,身目發(fā)黃甚則黧黑,脅下癥結刺痛。次癥:口干而苦,小便短小黃赤,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脈弦或緩。納入標準:①滿足慢性HBV感染肝硬化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無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③均符合抗病毒治療指征;④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履行告知義務,知曉藥物治療利弊,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肝臟的其他原發(fā)疾病引起的肝硬化;②近6個月內接受過相關治療;③合并嚴重心、肺和腎臟的功能障礙;④易過敏體質患者;⑤精神疾病或意識不清。218例患者按照簡單隨機分組法分為聯(lián)合組和對照組各109例。聯(lián)合組109例,男67例(61.47%),女42例(38.53%);年齡35~71歲,平均(53.44±10.36)歲;HBV病程:9~23年,平均(16.17±3.24)年。對照組109例,男69例(63.30%),女40例(36.70%);年齡34~72歲,平均(53.87±10.65)歲;HBV病程:10~24年,平均(16.89±3.47)年。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抗病毒治療:予以恩替卡韋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52237,規(guī)格0.5mg×7片)口服,每次0.5mg,每日1次,4周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3個療程。聯(lián)合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治療上聯(lián)合使用扶正祛毒方治療:方劑組成:黃芪30g,當歸、蒲公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15g,醋柴胡和郁金各10g,炙甘草6g。若脅痛較甚,可加柴胡、延胡索等各10g;若胸腹痞脹,嘔吐納差嚴重患者可加入蒼術、半夏和厚樸各10g。由中藥房統(tǒng)一清水煎煮后取濃縮藥汁400mL,分別于早晚餐30min后服用,連續(xù)服用12周。
1.3觀察指標:①中醫(y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肝郁脾虛證型的證候積分標準,治療前和治療12周后比較兩組患者脘痞腹脹、身目發(fā)黃、脅下刺痛、口干而苦等證候積分變化情況,上述癥狀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記為0~3分。②臨床療效:治療12周后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證候積分減少率依據(jù)上述指導原則中各癥狀積分治療前后差值予以計算[癥候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0%]。其中顯效為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0%,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為30%≤證候積分減小<70%,癥狀、體征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無效為證候積分減小<30%,且癥狀體征無變化甚至加重。③肝炎病毒相關指標:治療前后采用實時熒光定量擴增儀(羅氏公司生產,型號為Light Cycler 480)測定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含量;測定值大于103copies/mL時視為陽性,計算轉陰率;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的轉陰例數(shù),HBsAg和HBeAg范圍在0~0.5PEI U/mL時視為正常。④肝功能指標:治療前和治療12周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mL,經離心處理后使用日立7600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⑤炎性指標:標本采集同上,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患者血清腫瘤細胞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和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IL-8)水平,試劑盒均購自武漢塞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專業(yè)檢測人員按照試劑盒和儀器使用說明進行。
2.1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兩組中醫(yī)各證候積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治療前后各中醫(yī)癥候積分降低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yī)證候比較分)
2.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92.66%高于對照組的83.49%,(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3兩組肝炎病毒相關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HBV-DNA載量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HBV-DNA載量治療前后的降低幅度高于對照組,且HBV-DNA、HBsAg和HBeAg轉陰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肝炎病毒相關指標比較
2.4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ALT、ALB、TBIL和AST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ALT、TBIL和AST水平均較對照組降低,ALB高于對照組(P<0.05),聯(lián)合組上述指標治療前后差值降幅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2.5兩組炎性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炎性指標TNF-α、IL-6和IL-8水平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NF-α、IL-6和IL-8均低于治療前,且聯(lián)合組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聯(lián)合組上述指標治療前后降幅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治療前后兩組炎性指標比較
西醫(yī)認為HBV肝硬化是病毒、肝細胞和機體免疫之間相互作用而導致。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和干擾素治療等方法具有一定抑制病毒的作用,但停藥后存在復發(fā)的風險[8],故采取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以抑制病毒復制,延緩病情進展?!段烈哒摗分杏刑岬健拔烈咧疄椴?.....乃天地間一種異氣所感”,認為疫病是由不同病原的“雜氣”引起,疫毒侵襲人體后在組織和器官潛伏,患者正氣不足,不能抵抗邪氣入侵[9];正如《素問》中所云“失真氣而邪氣并”則可導致“瘕瘕積聚”,影響人體氣血通行形成血瘀[10];肝體傷則肝氣無以為用導致肝失疏泄,氣滯血瘀。可見中醫(yī)傳統(tǒng)觀點認為正氣虧損、水濕內停、肝失疏泄致氣滯不暢,使血結于內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礎。扶正祛毒方全方具有扶正益氣,化瘀通絡,健脾理氣,清熱利濕,疏肝解郁之功效,對于HBV相關肝硬化治療大有裨益。
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聯(lián)合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療效等級例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較對照組降低,說明扶正祛毒方能夠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分析原因為恩替卡韋作為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能夠通過磷酸化轉變?yōu)橛谢钚缘牧姿岷塑疹愃莆?,對HBV逆轉酶和巨核酶的活性直接發(fā)揮靶向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BV的復制延緩肝纖維化進程,但無法清除病毒阻止肝硬化進展。本研究中在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基礎上采用扶正祛毒治療,方中以黃芪為君藥,起到補正益氣,脫毒生肌,滋陰養(yǎng)肝的作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與半枝蓮清熱解毒,配合當歸、郁金和柴胡發(fā)揮活血行氣、祛瘀涼血解毒的功效,以通為用,使邪能行而不留,正氣得復,方中予以蒼術、半夏和厚樸,能夠行氣寬中,溫燥寒濕,從而改善患者胸腹痞脹癥狀,柴胡和延胡索配合使用可以治療肝郁氣滯。上述方藥兼有扶正和祛毒的功效,使疫毒散,正氣復,且可疏肝解郁,補氣健脾,從而實現(xiàn)標本同治的目的。
本研究數(shù)據(jù)還顯示,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HBV-DNA載量降低,且HBV-DNA、HBsAg和HBeAg轉陰率高于對照組,聯(lián)合組患者肝功能指標較對照組明顯改善,且炎性指標均低于對照組,說明扶正祛毒方可以通過抑制體內炎性指標水平,發(fā)揮抗炎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抑制HBV-DNA的復制并改善肝功能??紤]聯(lián)合組加用扶正祛毒方,該方中以黃芪為君藥,其具有補氣健脾,益衛(wèi)固表,脫毒生機和升陽舉焰之功效,現(xiàn)代藥理證實其具有抗凋亡和抗氧化功能,能夠起到保護肝細胞的作用,緩解肝纖維化的進程。Feng S等[11]的研究表明黃芪多糖還能直接抑制病毒抗原分泌,促進免疫球蛋白G的產生,增強機體抵抗HBV的功能。疫毒邪氣潛伏于肝損傷肝體,當歸補而不滯,養(yǎng)血益陰并使肝體得以滋養(yǎng),疏邪于外;柴胡具有升陽之力能夠幫助疫毒外散;郁金活血止痛、清心涼血,行氣解郁,且能行利膽退黃之功;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作用,現(xiàn)代藥理學認為上述藥物可通過增強淋巴細胞吞噬,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從而發(fā)揮修復肝組織和保護肝細胞的作用。半枝蓮具有活血化瘀和清熱解毒的功效,其水提液和醇提液均能明顯抑制HBsAg和HBeAg表達,具有明顯的護肝作用;蒲公英具有消腫散結、清熱解毒的作用,其能增強巨噬細胞吞噬作用并提高機體免疫應答。上述諸藥相參,發(fā)揮補正益氣,解熱清毒、疏肝解郁、行氣活血等作用。
綜上所述,扶正祛毒方聯(lián)合抗病毒治療慢性HBV相關肝硬化臨床療效顯著,通過抑制機體炎性反應并提高免疫應答,起到抑制HBV-DNA的復制降低病毒載量的作用,從而改善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