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José María Sanahuja Gavaldà
(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應用教育學系,巴塞羅那 08193)
自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在1994年西班牙《薩拉曼卡宣言》被正式提出以來,它逐漸成為世界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之一。隨班就讀被認為是基于我國當時國情提出的實用主義融合教育模式[1],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融合教育實踐形式,是發(fā)展和普及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一個主要辦學形式。近年來,國家不斷通過政策法規(guī)推動我國普通中小學校融合(全納)教育的發(fā)展。例如,2014年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明確提出:“全面推進全納教育,使每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的教育?!痹?017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再次重申“全面推進融合教育,整體提高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質量”,并要求“建立多部門合作機制,加強專業(yè)人員的配置與合作?!?017年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中明確提出:“優(yōu)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為殘疾兒童提供義務教育”。2020年教育部重新修訂了《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繼續(xù)大力實施融合教育,推進隨班就讀工作,提升義務教育融合教育質量。
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融合教育實踐探索,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大幅上升。2019年,我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已達95%以上。[2]我國融合教育取得快速發(fā)展,對普通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普通學校常?!耙越處煵欢厥饨逃秊橛删芙^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盵3]一直以來,由于我國高等師范院校對特殊教育教師和普通教育教師實行獨立培養(yǎng)模式,大部分非特殊教育專業(yè)的院校并沒有開設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課程,使得絕大多數(shù)普通學校教師在入職前,并不具備開展融合教育教學的能力。目前,隨班就讀的質量問題已經(jīng)成為我國教育發(fā)展事業(yè)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4]本研究通過分析國內外融合教育教學的相關文獻,編制了信效度良好的普通小學(以下簡稱“普小”)融合教育教學質量的調查問卷。它包含了融合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態(tài)度、管理與支持和策略與方法三個維度。通過文獻研究與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對深圳市義務教育階段的融合教育質量(包括隨班就讀質量與保障體系等)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通過編制的問卷從三個方面對深圳市普小的融合教育教學質量進行調查,了解普小融合教育教學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其問題,并為提高普小的融合教育教學水平提供意見與建議。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在深圳市,以方便取樣的方式選取三所普小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星的方式發(fā)放問卷200份,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100%。
三所學校的教師人數(shù),具體如表1所示。其中200位教師填寫了此次問卷,填寫率78.13%。
表1 三所學校的教師人數(shù)
本研究參考了Booth與Ainscow《融合教育指南》(IndexforInclusion:Developinglearningandparticipationinschools)與Florian有關融合教育學(Inclusive Pedagogy)等研究。該指南在融合教育教學方面提出尊重學生的多樣性、傾聽學生,無論在教學計劃中、教學過程中,還是教學評價都應該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倡導合作教學。該指南被認為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融合學校質量評價體系。[5]Florian與Spratt提出融合教育教學的三個特征:教師理解什么是學習,掌握學習的相關理論;教師理解社會公平與正義,相信每個學生在學習上都能取得成功;融合教育教學要求教師與他人合作。[6]本研究在編制了初步的調查問卷之后,邀請國內外10位融合教育專家,對問卷結構與題項表述的準確性和清晰性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刪除某些題目,重新修改題項表述,最后形成《普通小學融合教育教學質量的調查問卷》。
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由13題組成,包括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教齡、職稱、任教年級、任教科目、最高學歷、職務、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類型、是否聽說過融合教育、是否參加過融合教育教學培訓等內容。第二部分為矩陣性量表,包括三個方面內容48個問題:融合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態(tài)度,共13題;融合教育教學的管理與支持,共15題;融合教育教學的策略與方法,共20題。該部分采取Likert 4級評分方式,按被調查對象是否同意題項描述,將選項劃分為“完全同意”“同意”“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別記4分、3分、2分和1分。得分越高,表示該維度的水平越高。本研究采用SPSS 22 完成數(shù)據(jù)處理,主要統(tǒng)計分析方法包括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和方差分析等。
(1)信度分析。信度分析的結果發(fā)現(xiàn),理念與態(tài)度、管理與支持、策略與方法三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值分別為0.964、0.962、0.987,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值為0.989,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本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2)效度分析。將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c2/df為4.399,CFI為0.816,RMSEA為0.131,SRMR為0.064。三個維度對應的標準載荷系數(shù)、CR和AVE值如表2所示。AVE值全部大于0.5,且CR值全部均高于0.7,說明本次問卷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表2 各維度標準載荷系數(shù)、CR和AVE值
續(xù)表2
如圖1所示,在樣本學校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中,有63.5%的多動癥學生,這種類型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最多。其次為學習障礙學生(51.5%)、自閉癥學生(23.5%)與輕度智力殘疾學生(18%)。然而,聽力與視力殘疾學生所占比例較少(詳見圖1)。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41%(82人)的教師沒有聽說過融合(全納)教育;78.5%(157人)的教師沒有參加過融合教育教學方面的培訓。值得慶幸的是,這些教師中73.89%的教師想要參加融合教育教學的培訓。普小融合教育教學的各個維度的平均數(shù)與標準差如表3所示,其均值由高到低分別是策略與方法、理念與態(tài)度、管理與支持。
圖1 樣本學校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類型
表3 普小融合教育教學在各個維度上的均值與標準差
通過對不同性別普小教師的融合教育教學進行t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的普小教師在融合教育教學的三個維度上均無顯著性差異。通過對不同年齡、教齡、職稱、任教年級、學歷的普小教師的融合教育教學進行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教齡、職稱、任教年級、學歷的普小教師在融合教育教學的三個維度上均無顯著性差異。
表4 普小教師融合教育教學的各個維度在性別上的M、SD與p值
然而,在任教學科、職務、學校是否配備資源教室普小融合教育教學的某些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例如,通過對不同任教學科的普小教師的融合教育教學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任教學科、美術的普小教師融合教育教學在理念與態(tài)度維度顯著高于任教其他學科的教師,任教語文、品德與社會/生活的普小教師融合教育教學在理念與態(tài)度維度上顯著低于任教其他學科的教師,具體結果如表5。
表5 普小融合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態(tài)度維度在任教學科上的M、SD、F與p值
通過事后比較發(fā)現(xiàn),班主任在融合教育教學的各維度上的得分顯著均低于其他職務(詳見表6)。
表6 普小融合教育教學的各個維度在職務上的M、SD、F與p值
在管理與支持維度,學校有資源教室的普小融合教育教學水平顯著高于學校沒有資源教室的普小(詳見表7)。
表7 普小融合教育教學的管理與支持維度在學校是否有資源教室上的M、SD與p值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樣本學校多動癥學生、學習障礙學生、自閉癥學生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人數(shù)較多。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等形式為補充”的特殊教育發(fā)展格局。因此,越來越多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進入普通學校就讀。普通學校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類型越來越多樣化。然而,普小有接近一半的教師沒有聽說過融合(全納)教育,超過2/3的普小教師沒有參加過融合教育教學培訓,說明政府對融合教育的宣傳力度可能不夠,需要加強普小教師的融合教育教學培訓。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樣本學校在融合教育教學的三個維度上的平均得分中策略與方法最高、管理與支持最低。策略與方法平均得分最高可能是因為,一線教師在資源匱乏、培訓不多的情況下依然在竭盡全力地探索開展融合教育教學,讓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獲得適宜的教育。在國外的相關研究中也得到了類似的研究結論。[7]加之,合作學習、同伴互助等教學策略,普通學生與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同樣適用。[8]普小融合教育教學的管理與支持維度的得分最低。具體來講,融合教育教學的管理與支持包括我國融合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學校的融合教育政策規(guī)定以及學校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支持與幫助等。從黨的十七大“關心特殊教育”、黨的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到黨的十九大“辦好特殊教育”,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特殊教育。國家從政策層面給予推動特殊教育發(fā)展以巨大支持。然而,在普通學校的融合教育實踐上,還有很大的差距。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任教語文、品德與社會/生活的普小教師在理念與態(tài)度上顯著低于任教其他學科的教師。語文是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任教語文的普小教師可能更多把精力放在大部分學生身上,對那些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關注度可能較小。教師們可能更多關注學生的語文學科知識掌握,而不是開展融合教育。至于任教品德與社會/生活的普小教師在理念與態(tài)度上的得分顯著低于任教語文學科以外的其他教師,可能是因為品德與社會/生活在很多學校被稱為“副科”,不受重視,很多時候是由其他“主課”教師擔任。
通過本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職務在普小融合教育教學各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班主任在融合教育教學各維度上的得分均顯著低于其他職務。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擔任班主任主要是青年教師,教學經(jīng)驗還不足,對融合教育教學的理念與態(tài)度方面的理解不深,策略與方法的掌握不夠。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班主任每天需要處理許多“雜事”,各種行政事務、會議、應對上級各部門的檢查等。這些“雜事”占用了班主任的大部分時間,消耗了他們的大量精力。
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管理與支持維度上,學校有資源教室的普小顯著高于學校沒有資源教室的普小。作為隨班就讀的支持保障體系的構成部分之一,資源教室是連接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橋梁。[9]學校配備資源教室,有利于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開展融合教育,也有利于越來越多的普小教師在耳濡目染中學習掌握融合教育理念知識與實踐知識。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研究結論可能只適用于樣本學校。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能會增加研究的樣本量,得出更加普適性的研究結論。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隨著聯(lián)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和《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實施,保障殘疾人平等權益、促進殘疾人融合發(fā)展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和各國的普通共識?!稓埣踩私逃龡l例》是我國“目前法律層級最高的融合教育規(guī)章制度”,但行政法規(guī)的效力有限。[10]國家政府部門應完善融合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通過法律的“權威性”“強制性”“確定性”等作用,提高違約成本[11],從立法上保障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合法權益。同時,融合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因此,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持。中小學教師、學生、家長以及這個社會應共同努力做好對融合教育的宣傳。
“推動融合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推動構建特殊教育發(fā)展新格局”[12],是新時期我國教育現(xiàn)代化的要求。融合教育質量評估是“促進融合教育發(fā)展、提高融合教育質量的重要實踐活動”[13]。隨班就讀作為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安置形式,提高了入學率,促進了教育公平。重視隨班就讀工作,把融合教育質量評估納入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范疇,逐漸形成從國家、到地方、到學校的融合教育質量管理體系。融合教育倡導教育公平,尊重人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追求適宜每個人的教育。加強對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的融合教育培訓,學習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學習我國融合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幫助他們樹立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與理念,在學校管理中逐步滲透融合教育的價值觀。將融合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與家長、社區(qū)一起,為教師、學生營造支持融合教育的氛圍,保障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在內所有兒童的全面發(fā)展。
“推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全覆蓋,全面推進融合教育”是《中國教育現(xiàn)代化2035》提出的重要戰(zhàn)略任務?!捌胀ń處熑诤辖逃仞B(yǎng)直接決定了融合教育質量?!盵14]有研究表明,我國僅有13.9%的師范院校開設或曾經(jīng)開設特殊教育課程。[15]因此,師范生的融合教育知識與能力水平普遍偏低,非特教師范專業(yè)師范生的融合教育素養(yǎng)整體水平更低[16],與融合教育發(fā)展對師資的高需求相矛盾。在普通師范專業(yè)開設融合教育通識課程,是提升普通學校教師融合教育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17]另外,融合教育教學的相關課程應該增加到職后普通教師培訓,包括普小校長等領導的培訓內容中。加強對普小教師進行融合教育教學在職培訓,特別是融合教育教學的管理與支持維度的培訓,具體包括國內外融合教育前沿研究與實踐,融合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學校如何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合理便利、學習支持與幫助等內容。從職前與職后兩方面著手,全面提升普通學校教師的融合教育素養(yǎng)。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擁有資源教室的普小在管理與支持維度得分顯著高于沒有資源教室的普小。根據(jù)教育部《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2020年)最新指示,完善隨班就讀資源支持體系,加強資源教室建設。“在區(qū)域內選擇若干普通學校設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接收5名以上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學校應當設立專門的資源教室”。資源教室在幫助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適應普通課堂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資源教室,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可以接受更優(yōu)質的教育。特殊教育資源中心作為我國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區(qū)域內融合教育學校教師、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及其家長提供專業(yè)支持與服務?!盵18]2021年8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頒發(fā)《深圳市促進特殊教育公平融合發(fā)展行動方案》。該方案明確要求“加強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資源教室建設?!盵19]因此,政府部門應合理規(guī)劃,統(tǒng)籌布局,加強與財政、民政等有關部門的協(xié)作,加大對普小的資金投入,建設區(qū)域內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與資源教室,加強融合教育支持保障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