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容 李秀華 李欽云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福州,350005)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較為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皰病,以老年人為主要患病人群,該病的具體病因目前尚未明確。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常伴有濕疹、多形紅斑、明顯瘙癢等癥狀,可累及體表的任何部位,且治療周期長、治愈難度大,病情易反復,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質量均造成了嚴重影響。由于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多為老年人,其自理活動能力相對較弱,往往會導致其治療依從性下降,造成疾病久治不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因此,臨床上對于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要予以相應的護理干預。常規(guī)護理只能滿足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一些基礎性需求,很難滿足所有患者的醫(yī)療服務需求。細節(jié)護理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新型護理模式,此種護理方法建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更加關注治療和護理期間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細節(jié),從細節(jié)入手,提高總體的護理質量。我們選取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70例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細節(jié)護理的臨床干預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觀察組中男19例,占比54.29%,女16例,占比45.71%;年齡54~85歲,平均年齡(69.56±3.24)歲。對照組中男21例,占比60.0%,女14例,占比40.0%;年齡52~84歲,平均年齡(69.74±3.01)歲。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均明確診斷為大皰性類天皰瘡[1]的患者;2)意識清晰,具備正常的溝通交流能力,且理解能力正常的患者;3)病情相對穩(wěn)定,且均有家屬陪伴的患者;4)對于本研究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研究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1)合并認知功能障礙和無正常溝通能力的患者;2)喪失自我照護能力的患者[2];3)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4)合并精神疾病,或既往有相關病史的患者。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全面評估患者的身體情況,對其進行皮膚護理、運動指導、用藥指導和飲食指導,向其介紹治療期間的配合要點和注意事項,積極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4.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增加細節(jié)護理,具體如下:1)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治療期間的情緒變化情況,若發(fā)現(xiàn)其出現(xiàn)了焦慮、情緒低落等情況,要及時給予安慰并疏導其情緒。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了解其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讓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和透析。邀請一些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分享經驗,以增強其治療信心。2)口腔護理:每日在飯前使用4%碳酸氫鈉液進行漱口,并使用0.9%生理鹽水清洗口腔,每日2次,清潔口腔,預防真菌感染的發(fā)生,并促進患者的食欲,增強免疫力。3)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和身體情況,制定適合的飲食計劃,保障飲食計劃的科學性、合理性,指導其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牛奶、雞蛋和瘦肉,飲食以高維生素和高蛋白為主,多攝入一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同時增加每日的飲水量,日飲水量最少為2 500 mL。2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需要使用大量的激素類藥物,并且患者的用藥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其是否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并對其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進行持續(xù)密切監(jiān)測,嚴格記錄其24 h出入量,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和水電解質平衡。定期對患者進行生化檢驗,待其病情穩(wěn)定后逐漸減少激素的使用劑量,并觀察其是否出現(xiàn)了惡心嘔吐、低血糖、發(fā)熱等不良反應癥狀,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并配合醫(y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
1.5 評價標準 1)自護能力評估;在護理結束后;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3]對2組患者的自護能力進行評估;ESCA量表共包括4個項目,分別是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認知、自我概念和自護責任感,評估所得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自護能力越強。2)2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評估;采用36條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Form 36,SF-36)[4]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評估;SF-36以0~100分作為評分范圍,所得分數(shù)越接近于100分說明患者的生命質量越佳。3)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估;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5]對睡眠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的評分范圍是0~21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睡眠質量越差。4)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6]進行評價,評估具體3項內容,分別是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關系建立、健康宣教指導,每個項目的評分范圍均是0~10分,評估所得分數(shù)越接近于10分則說明患者在該方面的滿意度越高。
2.1 2組患者ESCA評分的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認知、自我概念和自護責任感等ESC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ESCA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SF-36評分均提高,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護理前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PSQI評分均降低,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4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患關系建立以及健康宣教指導方面的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分)
大皰性類天皰瘡是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皮膚水皰、糜爛,患者的病程和治療進程長,水皰不斷愈合和新生會伴有不同程度瘙癢,如果治療不及時可累及全身,甚至會因繼發(fā)感染而死亡。大皰性類天皰瘡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也影響其睡眠質量和生命質量。常規(guī)護理是臨床上廣泛應用的護理方法,常規(guī)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基礎性的護理服務,讓其可以順利完成治療,側重于關注疾病的治療安全。但常規(guī)護理在針對性和細節(jié)方面卻有所缺失,并沒有充分關注和重視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心理狀態(tài)和實際需求,導致護理服務不能全面滿足患者的需求。
近年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不斷更新和完善,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制定的護理措施越來越多,細節(jié)護理干預就是其中之一。細節(jié)護理干預建立在常規(guī)護理和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時要充分注重細節(jié)的處理,最大程度滿足患者在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的需求,讓其感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愛,從而讓其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細節(jié)護理的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其自護能力評分更高,生命質量和睡眠質量改善更明顯,且護理滿意度更高,從多個角度體現(xiàn)出了細節(jié)護理的優(yōu)勢。細節(jié)護理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讓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更明顯、更突出,獲得的護理效果也更好。
綜上所述,細節(jié)護理改善大皰性類天皰瘡患者的自護能力、生命質量和睡眠質量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