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許小芳
(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院,廈門,361000)
加速康復外科技術的概念產生于上世紀末,是基于對外科手術術后恢復病理和生理學的理解,采用多學科協同共療的方式,如麻醉、營養(yǎng)、康復護理、藥物等對圍手術期產婦的恢復進行優(yōu)化,以達到減輕手術應激反應、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縮短產婦術后康復時間的目的。由于ERAS涉及多學科協作,受到多病理、多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ERAS的跨學科執(zhí)行風險增加,也具有一定的實施障礙,ERAS雖然已經提出并執(zhí)行20多年,但實施成果和推廣依然進展緩慢,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少圍手術期的臨床數據支持。
當前,全世界每年有超過2億人口接受外科手術,而其中大約有3千萬的產婦接受剖宮產手術,剖宮術在外科手術占比較高。據相關資料顯示,剖宮產率在我國已達34.9%[1],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變化,開放三胎政策后,高齡分娩婦女將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剖宮產率,因而我們對ERAS加速康復外科在剖宮產圍術期的應用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產婦的腸胃功能恢復和有無術后并發(fā)癥直接影響其后續(xù)的康復和開始泌乳時間[2-4],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接受ERAS產婦術后胃腸功能恢復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6—12月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yī)院產科收治的實施剖宮產產婦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
1.2 納入標準 1)年齡:20~40歲;2)孕齡37~42周,單胎妊娠孕婦;3)具有剖宮產指征:巨大兒、臀位、橫位、雙胎妊娠、疤痕子宮、ICP、骨盆狹窄、軟產道畸形、社會因素;4)產婦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
1.3 排除標準 1)排除急診剖宮產;2)排除重度子癇前期、C級及以上的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心臟病或其他嚴重產科并發(fā)癥者;3)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a.受試者要求退出研究;b.待產過程中因醫(yī)源性因素(如胎兒宮內窘迫、產前出血等因素)行急診剖宮產終止妊娠者;c.剖宮產術中出血量大于1 000 mL或手術困難、手術時長>1.5 h、或出現腸道、膀胱、輸尿管損傷者;4)排除不愿產后繼續(xù)被隨訪,且撤回知情同意書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 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常規(guī)術前準備,包括傷口清潔、血壓監(jiān)測、病房護理等內容。對照組產婦術后6 h內禁食禁飲,6 h后進清流質飲食,肛門排氣后半流質飲食,再過渡1 d后改普食。術后6 h去枕平臥、給予翻身,術后次日14:00-17:00拔除導尿管后協助下床活動,術后48 h停用靜脈補液。
1.4.2 觀察組產婦給予加速康復技術護理干預 1)術前:2組產婦均給予剖宮產手術前常規(guī)準備,全面評估及擬實施的手術,完善術前常規(guī)檢驗及檢查項目,對產婦進行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指導,耐心解答產婦疑慮,完成皮膚準備,不使用鎮(zhèn)靜藥物。告知產婦實施快速康復方案的具體注意事項,術前1 d清淡易消化飲食,前一晚20點后禁食不禁飲;術前2 h飲用300 mL功能飲料,此后禁飲;2)術中:2組產婦手術方式均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術,麻醉采用腰硬聯合的方式,麻醉后實施留置導尿管,手術時間為30~90 min。術中由巡回護士給予2組產婦常規(guī)保溫措施,常規(guī)補液;3)術后:2組產婦手術后回到病房,護士給予常規(guī)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按壓宮底等措施,均給予靜脈鎮(zhèn)痛泵,持續(xù)鎮(zhèn)痛至術后48 h后拔除,術后12 h起予雙下肢氣壓泵治療預防VTE。2組新生兒在手術室娩出后立即給予早接觸、早吸吮,護士指導母乳喂養(yǎng)、肌膚接觸,新生兒進行按需喂養(yǎng)。術后抗生素預防感染至術后24 h停用。以外:觀察組產婦術后2 h少量多次進食流質飲食,6 h后進半流質,排氣后開始普食,只要產婦胃腸道耐受良好,沒有腹脹、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術后2 h適度抬高床頭,導尿管留置6~18 h拔除(上午13:00前手術,20:00拔除,下午17:30前手術,次日07:00拔除),拔除尿管后護士或家屬協助床邊站立和緩步移動,術后24 h停用靜脈補液。
1.5 觀察指標 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比較2組產婦干預前后睡眠質量的改善情況,同時比較2組產婦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不良癥狀發(fā)生率。
2.1 2組產婦手術后一般情況比較 手術后,觀察組輸液時長、首次排尿間隔、留置尿管時間短于對照組,第1次尿量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手術后一般情況比較
2.2 2組產婦手術后飲食情況比較 手術后,觀察組術后2 h攝食量多于對照組、術后泌乳時間短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手術后飲食情況比較
2.3 2組產婦PSQI評分比較 手術后,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術后PSQI評分比較分)
多年來,剖宮產一直是外科手術中占比較大的手術,它對于解決難產、并發(fā)癥以及終止妊娠,拯救危殆母嬰有著不可取代的優(yōu)勢,但剖宮產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產后并發(fā)癥,影響產婦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加速康復外科在產科的應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婦手術相關的不同專業(yè)醫(yī)師、不同職責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及技術,以及不同醫(yī)院的護理服務水平。即便如此,加速康復應用有著共同的核心目標,即縮短康復時間、改善產婦的產后生活、減少心理和生理負擔,幫助產婦順利地過渡到后續(xù)的母嬰生活[5]。與傳統的剖宮產圍術期護理相比,加速康復外科在麻醉、營養(yǎng)、康復護理、藥物等圍手術期產婦的恢復進行了優(yōu)化,從而有效地減少了術后腸脹氣、尿潴留、產后出血和發(fā)燒等癥狀的發(fā)生,為首次泌乳爭取了時間,提高了母乳喂養(yǎng)率[6-9]。整個康復效果提升的過程中,胃腸功能的改善尤為明顯,胃腸功能快速恢復帶動產婦身體各項功能的恢復,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可能,改善產婦的睡眠質量[10]。
綜上所述,加速康復技術可以有效改善剖宮產產婦的胃腸功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睡眠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