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莉 趙靜 陳邢玉 羊德旺
(1三亞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海南 三亞 572000;2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三亞市人民醫(yī)院 3內(nèi)分泌科;4老年病科)
糖尿病(DM)是由胰島素分泌和(或)胰島素作用完全或部分不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和碳水化合物、脂質(zhì)和蛋白質(zhì)代謝受損的疾病〔1,2〕。DM有兩種主要形式:胰島素依賴型DM(T1DM)和非胰島素依賴型DM(T2DM)〔3,4〕。T2DM是DM的最常見形式,占所有型DM患者的90%~95%〔5,6〕。T2DM是一種終生疾病,可導致嚴重并發(fā)癥并增加死亡風險〔7~9〕。半夏瀉心湯是由七味中藥組成的經(jīng)方,常用于治療胃腸疾病、DM及相關疾病〔10,11〕。半夏瀉心湯可通過調(diào)節(jié)脾胃升降功能改善胃腸激素水平和血糖水平〔12〕。西格列汀是一種口服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劑,通過抑制胰高血糖素樣肽(GLP)-1和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多肽的分解,延長腸促腸肽激素的作用〔13,14〕。西格列汀主要通過抑制胰高血糖素水平和增加內(nèi)源性胰島素分泌來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15〕。本文旨在探究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西格列汀治療老年T2DM患者的臨床效果。
1.1對象 將三亞市人民醫(yī)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6例T2DM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男30例,女23例,平均年齡(69.24±3.75)歲,平均病程(14.64±2.64)年,平均身高(167.34±7.46)cm,平均體重(62.55±5.42)kg;對照組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齡(69.45±3.83)歲,平均病程(14.74±2.65)年,平均身高(167.53±7.51)cm,平均體重(63.04±5.27)kg。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T2DM診斷指南;②年齡≥60歲;③4.8%≤糖化血紅蛋白(HbA1c)≤7.5%。排除標準:①既往2個月內(nèi)有急性感染者;②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腫瘤疾病者;④既往3個月內(nèi)接受過外科手術者;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服用西格列汀治療,觀察組服用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西格列汀治療,兩組治療周期均為8 w。
1.3血糖、胰島功能及血脂指標檢測 治療前后,清晨空腹時、餐后2 h于患者肘部抽取靜脈血5 ml,室溫下,以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上層血清。檢測患者血糖指標: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2 h PG)、HbA1c。胰島功能指標:空腹胰島素(FINS),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Homa-IR=(FINS×FBG)/22.5。血脂指標: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
1.4中醫(yī)證候問卷評分 T2DM中醫(yī)證候問卷評分在《糖尿病證候定量分級表》修改的基礎上進行。T2DM的中醫(yī)癥狀包括口干、乏力、多食、多飲、氣短、足熱、心悸、失眠、尿黃、便秘。每個癥狀被分為4個類別,每項0~3分,分數(shù)越高,癥狀越嚴重。
1.5安全性指標 比較兩組腹痛、惡心、肝酶升高、低血糖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6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對比 治療后兩組FBG、2 h PG、HbA1c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胰島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后,兩組FINS、Homa-IR均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對比 治療后,兩組TC、TG、LDL-C水平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HDL-C水平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兩組中醫(yī)證候問卷評分對比 觀察組口干、口渴、足熱、心悸發(fā)生例數(shù)及總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及胰島功能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對比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問卷評分對比分,n=53)
2.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8%,腹痛1例、惡心1例)顯著低于對照組(18.9%,腹痛3例、惡心6例、低血糖1例;P=0.011)。
DM是臨床常見的內(nèi)分泌代謝疾病,以血糖升高為主要標志。目前肥胖發(fā)病率的增加仍是T2DM的危險因素〔16,17〕。西醫(yī)認為T2DM的發(fā)病機制很可能是由于胰島素信號通路的改變,導致肌細胞、肝細胞和脂肪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減少,血糖水平升高,即胰島素抵抗的發(fā)生〔18,19〕。中醫(yī)治療DM已有2 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中醫(yī)將DM描述為“消渴”,其典型癥狀和體征包括尿甜、口干、口渴、多飲、多食、多食、消瘦、乏力〔20〕。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辯太陽病脈證并治》:“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薄督饏T要略·嘔吐噦下利病篇》:“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該方集“辛開、苦降、甘緩”三功于一方,為治療寒熱錯雜痞滿之代表方。方中黃連、黃芩之苦寒降泄除其熱,干姜、半夏之辛溫開結散其寒,人參、甘草、大棗之甘溫益氣補其虛。七味相配,寒熱并用,辛開苦降,補氣和中〔21〕。半夏瀉心湯在臨床上常用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其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胃腸病、反流性食管炎、炎癥性腸病、胃輕癱綜合征、消化道腫瘤及化療所致的胃腸道反應等的治療中應用最多〔22〕。王晶等〔23〕研究表明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皮下胰島素治療可改善患者脾弱胃強證候的相關癥狀,并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血糖指標水平,改善患者胰島功能,降低胰島素抵抗〔23〕。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半夏瀉心湯有刺激T2DM患者GLP-1分泌的作用〔24〕,可抑制胰島細胞凋亡,促進胰島素分泌,具有降糖、調(diào)脂、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25,26〕,與SG 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西格列汀治療老年T2DM,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指標,改善胰島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